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方艺术·大家:您绘画作品的形式整体偏向抽象,但题材的分类很明显:一类偏向对城市景观的解构,另一类又趋向传统文人画中的田园意境,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呢?
韩绍光:所谓抽象是一种强调自我感受的表现,我的艺术创作源于我的欲望—即本质的认知:绘画形式是根据我对世界的想象,将内心的感受融合在笔触与色彩的表达建构之中。而这种认知又会因时因地的转变,转变不可置否地受到客观因素影响,但最关键的是跟随本心。与从前追随学院派的时期不一样,那种标准化规范化的艺术风格已经受到时代的冲击,当代艺术更加倾向于对陌生感的找寻。这种陌生感的形成是一个确立个体属性、勘探崭新形式、解放内心观念的过程。
你提到的解构,是个关键词。我的创作就是在解构:分解、打碎、重复、叠加。充满支离破碎和不确定感。解构也是我远离中心,远离权威的宣言,是我用来躲闪国际流行艺术与大众审美艺术的方式。用自己的内心感受将新兴内容过滤,产生让人眼前一亮的跃动感,并且以实验性的步伐走下去。
东方艺术·大家:您作品中的标题都很有意思,像《门前没有野蛮人》或是《另一幅与预言相通的风景》,对于标题与主题之间的关系,您是如何考虑的?
韩绍光:很多作品在创作之前有大致的方向,但没有明确标题。
对我来说这是一种严肃的创作态度。普通标题已经无法表达我创作时内心的复杂性,需要添加多元的因素进去。对于作品题目,当代艺术作品有时是需要阐述的,对观者来说是过渡,是启发。同一作品观者可能有不同的认识,作品题目不是答案。我近期作品的标题与我的思考有关,标题太直白说明不了创作时内心的复杂性,因此,存在随性、贴切、含混、多义,甚至有时感到费解。我一部分作品的重要性不是来自意义清晰,而是来自含混不清,来自晦涩费解,是那种超越美的创作。
东方艺术·大家: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大多以一种密集感的形式出现,而且是模糊的,这种人物的处理方式和构图会让人联想到表现主义和立体主义,对此您怎么看?
韩绍光:表现主义,立体主义简单说是形式构成问题,是语言问题,在画布上寻找一种形式就是构成,构成依据构思,构思依赖构图,这样才能表达互换,思想与样式的表现是相匹配的,这是完善创作的基本手段。关于画面的密集感和模糊性是我表现思想的基本语汇,有了语汇,就构成了语言,属于我的表现性语言。
东方艺术·大家:您绘画中的形象似乎都透露出一种惊恐感,或是以扭曲状示人,这种处理方式是刻意为之还是揭示了某种心里暗示?
韩绍光:画面之所以是这个样子,是因为我眼里看到的世界就是这个样子,我的表现取决于自己的思想,画面反映的是我的艺术信念。我想让人物形态呈现多样,惊恐、呆滞、迷茫、异常、敏感、优雅、淡然、平静、安定,显现思想游走的生命状态,让整个世界分享我的想象。
东方艺术·大家:同样在您的画面里,有时会有一些写实的照片式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与您画面里出现的裸露的人物有怎样的关系?
韩绍光:人是普世性的,他是非局部的,他在整体之下才能找到归属。人,关怀的是整体人类的福祉、不幸和困惑;人,在自然中汲取,在精神中升华。
有些作品制作是采用混搭材料而成,画面的混搭,时常是创造的过程中改变了想法,有时有一种异常罕见的欲望去改变,是我造物的自由,也是想保持视觉上的陌生,走出习惯,远离体系模式。
东方艺术·大家:在您的作品里有很多鸟、豹、仙鹤等动物形象和怪异的现代建筑,有时候则是通过玻璃镜子的折射与反光。您是想通过这些“突然的闯入者”表达怎样的情感?
韩绍光:把自己理解为人类一员的过程中,你就会发现自己和动物之间是什么关系了。大自然是宽恕的,人类以自己的感受推想动物植物的感受。上天庇佑万物,土地承载万物。人与自然的棋局中,是人“突然闯入”,还是动物鸟儿们的“突然闯入”,这是人们在自问,动物也会这样想。大自然是所有生灵的家园,相互都有通灵,天地间都有感应。当我们相信人性本善的时候那就相互敬畏吧。
东方艺术·大家:您怎样理解天地有灵?
韩绍光:人的精神是与天地动植物相联系的,我画天地间的人、动物、鸟儿,是怀着敬重又畏惧的心情,人的善助世界和谐,人的恶能带来灾难和毁灭。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山水和人从一开始就被看做灵性的生命共同体,同时还被看做神灵的自由生命形式。这样创作心灵能得到安顿。
东方艺术·大家:您怎样理解当代艺术基因的多样性?
韩绍光:我们的文化具有她同化的历程,艺术同样是有同化的基因:东方、西方的,古代、现代的,你的我的他的……艺术基因变异证明了艺术的风格化和多样性,从传统到当代艺术主要是基因方面的转变。基因的变化,可以为艺术多元打开更宽更高的视觉世界。
东方艺术·大家:看您的作品,经历了从抽象到写意的过程,图示上的变化,对于表达情感有怎样的差别?
韩绍光: 我自己不清楚我的创作是从抽象到意象,还是从意象到抽象。我的创作依赖直觉,努力表达我对世界的感受,从当代艺术的裂缝中穿过。片段式的构图在画布上伸展,并用分割的形式装饰着感情,创作时更多的是本能,而不是应用固定的画理。我喜欢时空重建,牵扯到自然与人的洞察,可能还牵扯到某种宗教般的意义。画面中的多种元素,抽象也好,写意也好,不设固定模式,不设目标,都是为了更加宽松自由的表现力,因此,画面才会富有生机的扩展。
东方艺术·大家:您的作品有种宗教的肃穆感,您是如何理解宗教对于自身创作的影响?不同时间会有怎样的差别?
韩绍光: 我努力创造成为艺术的东西,这必须具备心灵的纯洁,同时被赋予人性的精神。人性精神就包含宗教文化。当代艺术走到今天,不是因其美到什么程度,而是因为关注人性精神。人性与宗教有关,与哲学有关。我们认不清这个世界,因此用艺术的方式来讨论这个世界,用宗教文化影响这个世界。人不论有没有信仰,都应该敬天畏神,这是对生命的尊重。
东方艺术·大家:宗教哲学是对人性的探讨,艺术也是。
韩绍光:人性世界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画家是不能有答案的,艺术创作的功能,会引导大众探讨这些关于人性的话题。比如说人类面临解决三大难题,一是:人与物的问题;二是:人与人的问题;三是:关于人与自己内心的问题。其实这些都与宗教有关与哲学有关。宗教智慧将成为人类共同伦理 — 一种能为社会或人类群落提供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的底线的伦理,在这种意义上在艺术创作讨论人性上也注入了一种人类智慧的宗教精神。人是要接受洗礼的,这个洗礼就是宗教文化的洗礼,自然山水的洗礼。
东方艺术·大家:在您的作品里有些采用二维视角有些则是三维,视角上的变化,在您创作之初给了它们怎样的“使命”?
韩绍光: 我拿来直线、曲线搭建了型,搭建就是涂鸦,涂鸦就是用人类最元初的表达形式,经过寻找、修补、重复、提炼精简,我希望找到动与静、强与弱、黑与白、冷与暖……并拼贴着这些元素。我不想二维往三维上涂,更不想三维往二维上找,创作时没有考虑维度,创造没有法则,手工活是精神性的,是我创作的情绪—直接随性。我被不同的图像打动,头脑中充满新奇。我和艺术创作是一场偶遇,是一次新的体验,我很享受,我在乎的是创造与发现。
东方艺术·大家:艺术不是守出来的艺术,是创造与发现。
韩绍光: 当艺术走向自由的时候,我们也从心灵走向世界,我们试图用艺术来把握这一进程,艺术渴望创造,我们渴望改变,为此,在不同的媒材上交换着对世界的看法。
韩绍光:所谓抽象是一种强调自我感受的表现,我的艺术创作源于我的欲望—即本质的认知:绘画形式是根据我对世界的想象,将内心的感受融合在笔触与色彩的表达建构之中。而这种认知又会因时因地的转变,转变不可置否地受到客观因素影响,但最关键的是跟随本心。与从前追随学院派的时期不一样,那种标准化规范化的艺术风格已经受到时代的冲击,当代艺术更加倾向于对陌生感的找寻。这种陌生感的形成是一个确立个体属性、勘探崭新形式、解放内心观念的过程。
你提到的解构,是个关键词。我的创作就是在解构:分解、打碎、重复、叠加。充满支离破碎和不确定感。解构也是我远离中心,远离权威的宣言,是我用来躲闪国际流行艺术与大众审美艺术的方式。用自己的内心感受将新兴内容过滤,产生让人眼前一亮的跃动感,并且以实验性的步伐走下去。
东方艺术·大家:您作品中的标题都很有意思,像《门前没有野蛮人》或是《另一幅与预言相通的风景》,对于标题与主题之间的关系,您是如何考虑的?
韩绍光:很多作品在创作之前有大致的方向,但没有明确标题。
对我来说这是一种严肃的创作态度。普通标题已经无法表达我创作时内心的复杂性,需要添加多元的因素进去。对于作品题目,当代艺术作品有时是需要阐述的,对观者来说是过渡,是启发。同一作品观者可能有不同的认识,作品题目不是答案。我近期作品的标题与我的思考有关,标题太直白说明不了创作时内心的复杂性,因此,存在随性、贴切、含混、多义,甚至有时感到费解。我一部分作品的重要性不是来自意义清晰,而是来自含混不清,来自晦涩费解,是那种超越美的创作。
东方艺术·大家: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大多以一种密集感的形式出现,而且是模糊的,这种人物的处理方式和构图会让人联想到表现主义和立体主义,对此您怎么看?
韩绍光:表现主义,立体主义简单说是形式构成问题,是语言问题,在画布上寻找一种形式就是构成,构成依据构思,构思依赖构图,这样才能表达互换,思想与样式的表现是相匹配的,这是完善创作的基本手段。关于画面的密集感和模糊性是我表现思想的基本语汇,有了语汇,就构成了语言,属于我的表现性语言。
东方艺术·大家:您绘画中的形象似乎都透露出一种惊恐感,或是以扭曲状示人,这种处理方式是刻意为之还是揭示了某种心里暗示?
韩绍光:画面之所以是这个样子,是因为我眼里看到的世界就是这个样子,我的表现取决于自己的思想,画面反映的是我的艺术信念。我想让人物形态呈现多样,惊恐、呆滞、迷茫、异常、敏感、优雅、淡然、平静、安定,显现思想游走的生命状态,让整个世界分享我的想象。
东方艺术·大家:同样在您的画面里,有时会有一些写实的照片式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与您画面里出现的裸露的人物有怎样的关系?
韩绍光:人是普世性的,他是非局部的,他在整体之下才能找到归属。人,关怀的是整体人类的福祉、不幸和困惑;人,在自然中汲取,在精神中升华。
有些作品制作是采用混搭材料而成,画面的混搭,时常是创造的过程中改变了想法,有时有一种异常罕见的欲望去改变,是我造物的自由,也是想保持视觉上的陌生,走出习惯,远离体系模式。
东方艺术·大家:在您的作品里有很多鸟、豹、仙鹤等动物形象和怪异的现代建筑,有时候则是通过玻璃镜子的折射与反光。您是想通过这些“突然的闯入者”表达怎样的情感?
韩绍光:把自己理解为人类一员的过程中,你就会发现自己和动物之间是什么关系了。大自然是宽恕的,人类以自己的感受推想动物植物的感受。上天庇佑万物,土地承载万物。人与自然的棋局中,是人“突然闯入”,还是动物鸟儿们的“突然闯入”,这是人们在自问,动物也会这样想。大自然是所有生灵的家园,相互都有通灵,天地间都有感应。当我们相信人性本善的时候那就相互敬畏吧。
东方艺术·大家:您怎样理解天地有灵?
韩绍光:人的精神是与天地动植物相联系的,我画天地间的人、动物、鸟儿,是怀着敬重又畏惧的心情,人的善助世界和谐,人的恶能带来灾难和毁灭。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山水和人从一开始就被看做灵性的生命共同体,同时还被看做神灵的自由生命形式。这样创作心灵能得到安顿。
东方艺术·大家:您怎样理解当代艺术基因的多样性?
韩绍光:我们的文化具有她同化的历程,艺术同样是有同化的基因:东方、西方的,古代、现代的,你的我的他的……艺术基因变异证明了艺术的风格化和多样性,从传统到当代艺术主要是基因方面的转变。基因的变化,可以为艺术多元打开更宽更高的视觉世界。
东方艺术·大家:看您的作品,经历了从抽象到写意的过程,图示上的变化,对于表达情感有怎样的差别?
韩绍光: 我自己不清楚我的创作是从抽象到意象,还是从意象到抽象。我的创作依赖直觉,努力表达我对世界的感受,从当代艺术的裂缝中穿过。片段式的构图在画布上伸展,并用分割的形式装饰着感情,创作时更多的是本能,而不是应用固定的画理。我喜欢时空重建,牵扯到自然与人的洞察,可能还牵扯到某种宗教般的意义。画面中的多种元素,抽象也好,写意也好,不设固定模式,不设目标,都是为了更加宽松自由的表现力,因此,画面才会富有生机的扩展。
东方艺术·大家:您的作品有种宗教的肃穆感,您是如何理解宗教对于自身创作的影响?不同时间会有怎样的差别?
韩绍光: 我努力创造成为艺术的东西,这必须具备心灵的纯洁,同时被赋予人性的精神。人性精神就包含宗教文化。当代艺术走到今天,不是因其美到什么程度,而是因为关注人性精神。人性与宗教有关,与哲学有关。我们认不清这个世界,因此用艺术的方式来讨论这个世界,用宗教文化影响这个世界。人不论有没有信仰,都应该敬天畏神,这是对生命的尊重。
东方艺术·大家:宗教哲学是对人性的探讨,艺术也是。
韩绍光:人性世界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画家是不能有答案的,艺术创作的功能,会引导大众探讨这些关于人性的话题。比如说人类面临解决三大难题,一是:人与物的问题;二是:人与人的问题;三是:关于人与自己内心的问题。其实这些都与宗教有关与哲学有关。宗教智慧将成为人类共同伦理 — 一种能为社会或人类群落提供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的底线的伦理,在这种意义上在艺术创作讨论人性上也注入了一种人类智慧的宗教精神。人是要接受洗礼的,这个洗礼就是宗教文化的洗礼,自然山水的洗礼。
东方艺术·大家:在您的作品里有些采用二维视角有些则是三维,视角上的变化,在您创作之初给了它们怎样的“使命”?
韩绍光: 我拿来直线、曲线搭建了型,搭建就是涂鸦,涂鸦就是用人类最元初的表达形式,经过寻找、修补、重复、提炼精简,我希望找到动与静、强与弱、黑与白、冷与暖……并拼贴着这些元素。我不想二维往三维上涂,更不想三维往二维上找,创作时没有考虑维度,创造没有法则,手工活是精神性的,是我创作的情绪—直接随性。我被不同的图像打动,头脑中充满新奇。我和艺术创作是一场偶遇,是一次新的体验,我很享受,我在乎的是创造与发现。
东方艺术·大家:艺术不是守出来的艺术,是创造与发现。
韩绍光: 当艺术走向自由的时候,我们也从心灵走向世界,我们试图用艺术来把握这一进程,艺术渴望创造,我们渴望改变,为此,在不同的媒材上交换着对世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