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衡阳市大学生毕业就业入职调研,分析衡阳市大学生就业现状,对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行了剖析和梳理。发现就业群体的特殊性、就业意识的模糊性、自身素质的欠缺性成为阻碍大学生就业的突出问题。应从帮助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政府创造就业岗位、充分发挥孵化器的作用等方面作为今后工作的切入点,强化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
【关键词】入职毕业生;就业;对策
2015年衡阳高校毕业生为33万人,创历史新高,加上部分衡阳生源省外院校毕业生返乡就业和往年积累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预计今年求职毕业生将突破6万人,衡阳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本文以衡阳市高职院校工商管理类入职毕业生相关调查数据为支撑,理清当前衡阳市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的现状,探讨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各种因素,提出提升大学生就业率的方法对策。
一、数据来源和调查内容
本文所用数据为2015年“衡阳市工商管理专业高职生人职情况调研”所采集的数据。此次调查于2015年9月开始,以“问卷+访谈”的形式展开,调查对象包括:正式就业人员、正在创业人员。本次调查共召开座谈会3次,访问大学生195人,回收有效问卷172份,有效回收率为88.23%。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四部分:一是个人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毕业院校、毕业时间、家庭地址等情况;二是目前就业情况,包括入职时间、从事专业、入职状况、失败经历及原因等;三是就业后变化,包括择业初衷、就业认识、经济状况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四是就业感受和建议。在剔除无效问卷的基础上,利用统计法进行问卷处理,客观评价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总结梳理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和改善大学生就业的对策与建议。
二、就业现状调查与评价
(一)被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
(1)在性别比例分布上,男性大于女性。
参加本次调查问卷的有效人数共173人,男性134人,占77.4%,女性39人,占22.6%。
(2)在年龄结构分布上,青年居多。
其中26~30岁的最多,达56人,占32.3%,其次为25岁以下的青年人49人,占28.3%,31~35岁的人数也较多,共68人,占39.3%。
(二)多数入职高职生并不从事企业管理专业
参与调查的173名已就业大学生中有76%不再从事涉及大学所学专业的工作岗位,酒店管理、文化传媒和企业形象策划占比重最高,转而从事市场营销的共13人,占有效问卷人数的7.5%;从事国际贸易的11人,占有效问卷人数的6.4%;从事财会管理的10人,占有效问卷人数的5.8%。充分反映管理类高职生所学专业与课程设置与就业岗位和市场的当前需求严重脱节。
(三)多数入职高职生所从事的行业以第三产业为主
通过调查发现,当前高职生入职后聚集程度较高的前 6个行业依次是:住宿餐饮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批发零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与此对应入职高职生集聚程度较低的行业是:工业、交通运输业、从事教育、房地产业、 从事卫生和社会保障及社会福利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充分表明,衡阳市入职高职生的市场定位已经形成独有的特点:一是与农民工的行业分布区域化明显 (农民工大多分布在建筑和交通运输等一、二产业)。二是不同于本科院校的本、研生。高职类毕业生更能够充分发挥自己在实用专业技能方面的长处,在生产类、技能类、服务类行业实现与市场需求的对接。例如:电子信息行业、酒店旅游业、生产物流业、文化体育业、娱乐业等。
(四)“对行业和市场认识不足”是就业失败的主要原因
调查发现,形成“就业难”这一认知的重要原因源于毕业高职生对市场经济认识的不足,管理专业知识不足。此外,25.4%的人和就业观念还未转变,他们还是倾向于去工作较为稳定的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认为现有私营企业主要还是吸收中低学历的人才。事实上,无论是否有过就业失败的经历,对所有参与调查的大学生而言,对市场认识不足几乎是所有人职高职生面临的最大问题。
三、提升工商管理类高职生就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主要对策
(一)高校急需转变办学理念,以应对激烈的人才竞争和社会需求。
高校要始终树立将“社会需求”作为考核衡量办学效果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准,在办学理念和专业设置上进行革新和设置。对在办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要积极加强与政府部门、社会各方面联系和沟通,争取政府在政策、资金和人力上的支持和保障,使教学改革得以深化落地。尤其是要加强与社会企业及用人单位的合作,形成长效的工作机制,在人员、场地、实训等方面加强深入合作。
(二)转变高职学生就业观念,让高职学生走进就业市场。
充满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实际上是毕业大学生能力与素质的综合考量,加强日常的能力、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按照社会需要、市场需要塑造自己,才能把握住就业主动权。积极了解和掌握我国现行的大学毕业生就业优惠政策、主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市场经济对人才的个性化需求,以增强个人对社会、市场的适应性。要牢固培养和树立主动推销自己的意识,“寻找适合自己、最能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打破“一次择业,终生就业”的观念束縛,增强创业信心与能力。
(三)加强就业指导队伍的建设,要做好职业生涯規划。
建立起专业化、跨行业、跨领域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加大对在校高职类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建立和指导,帮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综合考虑个人的能力、兴趣爱好、个人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优劣等情况的基础上,指导帮助设计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同时,为高职类大学生提供职业发展的实践机会和场所,提升毕业后入职的成功概率。
基金项目:此文系欧阳琳主持的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6年度立项一般课题《工商管理类高职生就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研究》(课题号: xJK013CZYO78)终结性成果。
作者简介:欧阳琳(1981-),女,湖南衡阳人,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经济管理、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1]杨应慧,黄志荣.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南昌高专学报 2008.3
[2]张翠萍.当前大学生就业的难点及对策分析.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2007.1
【关键词】入职毕业生;就业;对策
2015年衡阳高校毕业生为33万人,创历史新高,加上部分衡阳生源省外院校毕业生返乡就业和往年积累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预计今年求职毕业生将突破6万人,衡阳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本文以衡阳市高职院校工商管理类入职毕业生相关调查数据为支撑,理清当前衡阳市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的现状,探讨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各种因素,提出提升大学生就业率的方法对策。
一、数据来源和调查内容
本文所用数据为2015年“衡阳市工商管理专业高职生人职情况调研”所采集的数据。此次调查于2015年9月开始,以“问卷+访谈”的形式展开,调查对象包括:正式就业人员、正在创业人员。本次调查共召开座谈会3次,访问大学生195人,回收有效问卷172份,有效回收率为88.23%。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四部分:一是个人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毕业院校、毕业时间、家庭地址等情况;二是目前就业情况,包括入职时间、从事专业、入职状况、失败经历及原因等;三是就业后变化,包括择业初衷、就业认识、经济状况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四是就业感受和建议。在剔除无效问卷的基础上,利用统计法进行问卷处理,客观评价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总结梳理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和改善大学生就业的对策与建议。
二、就业现状调查与评价
(一)被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
(1)在性别比例分布上,男性大于女性。
参加本次调查问卷的有效人数共173人,男性134人,占77.4%,女性39人,占22.6%。
(2)在年龄结构分布上,青年居多。
其中26~30岁的最多,达56人,占32.3%,其次为25岁以下的青年人49人,占28.3%,31~35岁的人数也较多,共68人,占39.3%。
(二)多数入职高职生并不从事企业管理专业
参与调查的173名已就业大学生中有76%不再从事涉及大学所学专业的工作岗位,酒店管理、文化传媒和企业形象策划占比重最高,转而从事市场营销的共13人,占有效问卷人数的7.5%;从事国际贸易的11人,占有效问卷人数的6.4%;从事财会管理的10人,占有效问卷人数的5.8%。充分反映管理类高职生所学专业与课程设置与就业岗位和市场的当前需求严重脱节。
(三)多数入职高职生所从事的行业以第三产业为主
通过调查发现,当前高职生入职后聚集程度较高的前 6个行业依次是:住宿餐饮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批发零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与此对应入职高职生集聚程度较低的行业是:工业、交通运输业、从事教育、房地产业、 从事卫生和社会保障及社会福利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充分表明,衡阳市入职高职生的市场定位已经形成独有的特点:一是与农民工的行业分布区域化明显 (农民工大多分布在建筑和交通运输等一、二产业)。二是不同于本科院校的本、研生。高职类毕业生更能够充分发挥自己在实用专业技能方面的长处,在生产类、技能类、服务类行业实现与市场需求的对接。例如:电子信息行业、酒店旅游业、生产物流业、文化体育业、娱乐业等。
(四)“对行业和市场认识不足”是就业失败的主要原因
调查发现,形成“就业难”这一认知的重要原因源于毕业高职生对市场经济认识的不足,管理专业知识不足。此外,25.4%的人和就业观念还未转变,他们还是倾向于去工作较为稳定的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认为现有私营企业主要还是吸收中低学历的人才。事实上,无论是否有过就业失败的经历,对所有参与调查的大学生而言,对市场认识不足几乎是所有人职高职生面临的最大问题。
三、提升工商管理类高职生就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主要对策
(一)高校急需转变办学理念,以应对激烈的人才竞争和社会需求。
高校要始终树立将“社会需求”作为考核衡量办学效果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准,在办学理念和专业设置上进行革新和设置。对在办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要积极加强与政府部门、社会各方面联系和沟通,争取政府在政策、资金和人力上的支持和保障,使教学改革得以深化落地。尤其是要加强与社会企业及用人单位的合作,形成长效的工作机制,在人员、场地、实训等方面加强深入合作。
(二)转变高职学生就业观念,让高职学生走进就业市场。
充满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实际上是毕业大学生能力与素质的综合考量,加强日常的能力、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按照社会需要、市场需要塑造自己,才能把握住就业主动权。积极了解和掌握我国现行的大学毕业生就业优惠政策、主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市场经济对人才的个性化需求,以增强个人对社会、市场的适应性。要牢固培养和树立主动推销自己的意识,“寻找适合自己、最能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打破“一次择业,终生就业”的观念束縛,增强创业信心与能力。
(三)加强就业指导队伍的建设,要做好职业生涯規划。
建立起专业化、跨行业、跨领域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加大对在校高职类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建立和指导,帮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综合考虑个人的能力、兴趣爱好、个人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优劣等情况的基础上,指导帮助设计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同时,为高职类大学生提供职业发展的实践机会和场所,提升毕业后入职的成功概率。
基金项目:此文系欧阳琳主持的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6年度立项一般课题《工商管理类高职生就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研究》(课题号: xJK013CZYO78)终结性成果。
作者简介:欧阳琳(1981-),女,湖南衡阳人,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经济管理、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1]杨应慧,黄志荣.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南昌高专学报 2008.3
[2]张翠萍.当前大学生就业的难点及对策分析.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