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产业转型升级要求高校对专业要定期评估,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使专业建设对接行业产业链,核心技能培养对接岗位需求变化,才能保持专业与时俱进,以适应市场需求和变化。
[关 键 词] 专业发展;行业对接;动态调整机制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9-0020-02
高等职业教育一直以来在国家的经济发展、结构调整、教育结构布局中充当着重要角色,更是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路径。目前我国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产业升级优化也在不断调整布局,各行业对实践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特别是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缺口巨大。纵观近几年的招生就业状况,有些学校个别专业招生逐年萎缩,而社会出现了企业“招工难”和学生“就业难”的矛盾局面,究其原因是人力资源结构、教育学科结构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这一现状在倒逼高职教育要思考、要弱化学历教育,要不断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加快展开真正高质量的校企合作,注重满足“客户”的需求,以市场、岗位和学习者个体需求作为专业设置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不断动态调整教学内容,切实做到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地解决就业问题。然而,高职教育目前仍存在专业布局不够科学合理;职业技能实训建设功能单一;培养标准没有与时俱进;企业合作办学动力不足;教师成长通道不畅,办学和人才培养目标不能适应社会需求,不能动态调整等问题。综上,对专业课程,核心能力要保持定期评估,建立能够动态调整的机制,紧跟时代和市场的需求。
一、专业发展保持持续性、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原则
专业要想持续性发展必须关注专业与行业、产业发展相对接,关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行业要求、职业标准相对接。专业培养最终目的是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而服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制定的培养目标是为了让学生具有专业核心竞争力,就是说具备企业的“实用性”。所以,重视行业参与、能力本位,才能解决在产业转型升级当中出现的专业结构设置和核心能力培养与行业发展相脱节以及出现的专业招生萎缩或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
二、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的相关方面
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建立动态调整,要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标准实时对接,为专业培养实用型人才提供保障。
2.专业核心课程要建立动态调整,课程的项目驱动和典型工作任务要紧跟行业发展,当企业产业优化和技术升级时,可做出适应性的调整和设计。
3.实训基地要建立动态调整,深化校企合作,校内外实训基地功能要延伸和優化,实现教学、培训、考证全方位应用和服务。校方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促进合作,校企共建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为学生取得“1+X”职业技能证书,提升技能水平,以及社会再就业人群培训提供有力支撑。
4.教学团队要建立动态调整,是指专业教师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方面也要与时俱进,随着行业、市场的变化,持续学习和更新,“双师型”教学团队的标准也要随着行业标准、岗位需求而动态调整以满足教学需要。
三、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实施的具体路径
1.建立专业评估评价制度,对于专业的发展和布局,一定要和国家发展需求、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行业产业发展需求一致。因此,要在学校层面周期性请专业机构、行业协会对专业发展进行调研,结构设置进行评估和优化。
2.打破制度壁垒,“双主体”深化产教研合作,提取专业核心课程动态典型工作任务。依托行业、专业背景,在课程的改革和实践过程中,深化校企合作,实现产教融合,将专业的定位,课程的知识结构设计与企业典型工作任务实际需求之间的联系进行重新解构与重构。科学地选定企业一类典型性产品为依托,根据产品的结构、功能、原理、调试等方面的知识技能需求,对原来的积累知识为主的学科体系予以解构,将行动实践体系即典型工作过程结构进行重构。课程知识性的积累总量没有变化,但排序方式和教学目标将会按产品开发和生产顺序进行相应调整和变化。
3.发挥标准的作用,修订完善可参照、可实施且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和课程标准。校企共同研究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实时修改调整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落实产教融合校企“双主体”育人。
4.创新教学资源形式,共建共享“互联网+微时代”网络教学资源平台。
校企共建以项目驱动,典型任务完成为内容的工作活页手册,并利用各种智慧平台建设相应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创新过程性考核,以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运用智能化、信息化技术改进教学方法,企业尝试应用实际生产远程教学、网络直播教学等方法,实现学习过程在全真环境或仿真运行下,情景式、沉浸式地开展教学过程。
5.加快教师团队“双师素质”建设,畅通企业人才引进渠道,建设高素质新时代教师团队。研究建立畅通行业企业能工巧匠引进渠道,企业工程师和学校教师互帮互助,取长补短,共同提升以项目驱动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实施能力。
四、专业动态调整的实施目标与困难 用《职教二十条》的理念和要求,让教师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学校要主动走出去,将有意向、有实力的企业请进来,共同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专业建设凸显工作过程的岗位化的系统教学内容,使学生的核心能力与企业、行业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保持同步。当企业研发了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专业的相关课程要紧跟这些新变化,能够及时灵活地进行教学动态调整,使学校的教学实施过程能尽快同步更新以适应新的生产服务过程。
同时,实现教学主体模式转变,建立企业、学生中心观。在教学内容选取上,以企业、学生的需求来确定,不以教师的熟悉程度、重视程度来确定;在教学方式选取上,以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企业能参与的方式;不以教师擅长、熟悉的教学方式;在考核方式上,以让学生充分展示个人学习成果,符合企业需求为目的,不以教师检查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程度为目的。
在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的过程中,也有一些建设性的困难存在。专业动态调整建设依托的是市场需求的调研结果,要关注三个维度的设计,一是岗位需求和学习内容的结构维度,二是知识积累和经验积累结构维度,三是学习过程和实践过程的结构维度。这是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根据企业需求设计完成的,但实际操作中,学校和企业的体制、制度有差别,考核标准也不同,双方的诉求有交集部分,利益需求也有不同的地方,所以合作制定培养计划、动态方案方面,会有结构性的矛盾不好化解,会影响到动态方案的实施和可持续调整。
五、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复合型、工匠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方式,是培养服务经济转型发展的高素质、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特别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为当地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提供智力、人力资源。因此,专业和课程的架构要在吸收国外经验、面向时代机遇的同时,更要扎根区域经济、促进产业升级,与当地行业企业共同推进技术、技能积累和创新,对专业和课程进行科学性、时代性的评估和整改,有预警,有措施,有调整,将教学目标和过程都建立动态调整机制,这样才能像国外的先进职教一样不断适应环境和时代的变化,才能真正实现人才高质量培养。所以,专业课程能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仅可以通过成果导向实现职业技能学习,更重要的是校企深度合作,可以实现以就业为载体和目的的可持续全面发展,不仅使学生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本领、升学有渠道等,创造良好的基础环境,甚至,当制度和课程完善成熟后,可以落实《职教二十条》,为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群体进行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提升就业创业本领,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彭宇福,陈克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设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以遂宁市A校汽车运用与维修(新能源方向)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19(6):22.
[2]张达志,冷士良,张登宏.高职院校专业评价与专业结构动态优化调整机制研究[J].职业技术,2019(7):22.
[3]姜大源.双高建设与职教20下职业教育的跨界、整合和重构[R/OL].[2019-05-26]https://news.eol.cn/yaowen/201905/t20190526_ 1660407.shtml.
[4]陈李翔.推动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要着力解决h三个问题[Z/OL].[2019-05-27]http://www.sohu.com/a/316864309_284449.
[5]王迎新.職业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典型工作任务的熟练化.[J].职业,2016(36):39.
[6]秦培煜,郭俐.高职双证教育模式下的典型工作任务提取方法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2(24):81.
◎编辑 武生智
[关 键 词] 专业发展;行业对接;动态调整机制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9-0020-02
高等职业教育一直以来在国家的经济发展、结构调整、教育结构布局中充当着重要角色,更是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路径。目前我国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产业升级优化也在不断调整布局,各行业对实践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特别是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缺口巨大。纵观近几年的招生就业状况,有些学校个别专业招生逐年萎缩,而社会出现了企业“招工难”和学生“就业难”的矛盾局面,究其原因是人力资源结构、教育学科结构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这一现状在倒逼高职教育要思考、要弱化学历教育,要不断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加快展开真正高质量的校企合作,注重满足“客户”的需求,以市场、岗位和学习者个体需求作为专业设置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不断动态调整教学内容,切实做到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地解决就业问题。然而,高职教育目前仍存在专业布局不够科学合理;职业技能实训建设功能单一;培养标准没有与时俱进;企业合作办学动力不足;教师成长通道不畅,办学和人才培养目标不能适应社会需求,不能动态调整等问题。综上,对专业课程,核心能力要保持定期评估,建立能够动态调整的机制,紧跟时代和市场的需求。
一、专业发展保持持续性、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原则
专业要想持续性发展必须关注专业与行业、产业发展相对接,关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行业要求、职业标准相对接。专业培养最终目的是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而服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制定的培养目标是为了让学生具有专业核心竞争力,就是说具备企业的“实用性”。所以,重视行业参与、能力本位,才能解决在产业转型升级当中出现的专业结构设置和核心能力培养与行业发展相脱节以及出现的专业招生萎缩或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
二、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的相关方面
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建立动态调整,要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标准实时对接,为专业培养实用型人才提供保障。
2.专业核心课程要建立动态调整,课程的项目驱动和典型工作任务要紧跟行业发展,当企业产业优化和技术升级时,可做出适应性的调整和设计。
3.实训基地要建立动态调整,深化校企合作,校内外实训基地功能要延伸和優化,实现教学、培训、考证全方位应用和服务。校方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促进合作,校企共建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为学生取得“1+X”职业技能证书,提升技能水平,以及社会再就业人群培训提供有力支撑。
4.教学团队要建立动态调整,是指专业教师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方面也要与时俱进,随着行业、市场的变化,持续学习和更新,“双师型”教学团队的标准也要随着行业标准、岗位需求而动态调整以满足教学需要。
三、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实施的具体路径
1.建立专业评估评价制度,对于专业的发展和布局,一定要和国家发展需求、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行业产业发展需求一致。因此,要在学校层面周期性请专业机构、行业协会对专业发展进行调研,结构设置进行评估和优化。
2.打破制度壁垒,“双主体”深化产教研合作,提取专业核心课程动态典型工作任务。依托行业、专业背景,在课程的改革和实践过程中,深化校企合作,实现产教融合,将专业的定位,课程的知识结构设计与企业典型工作任务实际需求之间的联系进行重新解构与重构。科学地选定企业一类典型性产品为依托,根据产品的结构、功能、原理、调试等方面的知识技能需求,对原来的积累知识为主的学科体系予以解构,将行动实践体系即典型工作过程结构进行重构。课程知识性的积累总量没有变化,但排序方式和教学目标将会按产品开发和生产顺序进行相应调整和变化。
3.发挥标准的作用,修订完善可参照、可实施且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和课程标准。校企共同研究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实时修改调整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落实产教融合校企“双主体”育人。
4.创新教学资源形式,共建共享“互联网+微时代”网络教学资源平台。
校企共建以项目驱动,典型任务完成为内容的工作活页手册,并利用各种智慧平台建设相应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创新过程性考核,以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运用智能化、信息化技术改进教学方法,企业尝试应用实际生产远程教学、网络直播教学等方法,实现学习过程在全真环境或仿真运行下,情景式、沉浸式地开展教学过程。
5.加快教师团队“双师素质”建设,畅通企业人才引进渠道,建设高素质新时代教师团队。研究建立畅通行业企业能工巧匠引进渠道,企业工程师和学校教师互帮互助,取长补短,共同提升以项目驱动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实施能力。
四、专业动态调整的实施目标与困难 用《职教二十条》的理念和要求,让教师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学校要主动走出去,将有意向、有实力的企业请进来,共同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专业建设凸显工作过程的岗位化的系统教学内容,使学生的核心能力与企业、行业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保持同步。当企业研发了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专业的相关课程要紧跟这些新变化,能够及时灵活地进行教学动态调整,使学校的教学实施过程能尽快同步更新以适应新的生产服务过程。
同时,实现教学主体模式转变,建立企业、学生中心观。在教学内容选取上,以企业、学生的需求来确定,不以教师的熟悉程度、重视程度来确定;在教学方式选取上,以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企业能参与的方式;不以教师擅长、熟悉的教学方式;在考核方式上,以让学生充分展示个人学习成果,符合企业需求为目的,不以教师检查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程度为目的。
在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的过程中,也有一些建设性的困难存在。专业动态调整建设依托的是市场需求的调研结果,要关注三个维度的设计,一是岗位需求和学习内容的结构维度,二是知识积累和经验积累结构维度,三是学习过程和实践过程的结构维度。这是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根据企业需求设计完成的,但实际操作中,学校和企业的体制、制度有差别,考核标准也不同,双方的诉求有交集部分,利益需求也有不同的地方,所以合作制定培养计划、动态方案方面,会有结构性的矛盾不好化解,会影响到动态方案的实施和可持续调整。
五、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复合型、工匠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方式,是培养服务经济转型发展的高素质、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特别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为当地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提供智力、人力资源。因此,专业和课程的架构要在吸收国外经验、面向时代机遇的同时,更要扎根区域经济、促进产业升级,与当地行业企业共同推进技术、技能积累和创新,对专业和课程进行科学性、时代性的评估和整改,有预警,有措施,有调整,将教学目标和过程都建立动态调整机制,这样才能像国外的先进职教一样不断适应环境和时代的变化,才能真正实现人才高质量培养。所以,专业课程能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仅可以通过成果导向实现职业技能学习,更重要的是校企深度合作,可以实现以就业为载体和目的的可持续全面发展,不仅使学生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本领、升学有渠道等,创造良好的基础环境,甚至,当制度和课程完善成熟后,可以落实《职教二十条》,为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群体进行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提升就业创业本领,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彭宇福,陈克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设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以遂宁市A校汽车运用与维修(新能源方向)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19(6):22.
[2]张达志,冷士良,张登宏.高职院校专业评价与专业结构动态优化调整机制研究[J].职业技术,2019(7):22.
[3]姜大源.双高建设与职教20下职业教育的跨界、整合和重构[R/OL].[2019-05-26]https://news.eol.cn/yaowen/201905/t20190526_ 1660407.shtml.
[4]陈李翔.推动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要着力解决h三个问题[Z/OL].[2019-05-27]http://www.sohu.com/a/316864309_284449.
[5]王迎新.職业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典型工作任务的熟练化.[J].职业,2016(36):39.
[6]秦培煜,郭俐.高职双证教育模式下的典型工作任务提取方法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2(24):81.
◎编辑 武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