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提高中学生课堂效率,一直是老生常谈的问题,答案也五花八门,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化学是高中阶段关键的学科之一,创新课堂也是众多奋斗在高中教育一线老师不断努力的方向,其中打造“三力”课堂备受关注,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活力;实力;魅力;化学课堂
所谓“三力”课堂即“活力、实力、魅力”,活力课堂就是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实力课堂就是竭尽所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质疑思辨能力;魅力课堂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特长,尽心尽力培养学生个性,让课堂有人文底蕴,有理性精神,有技术特质,有严密逻辑。本文将阐述一些“三力”课堂在高中化学教学应用的实例。
一、化学实验创“活力”课堂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人们对科学规律的发现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反复观察,探究和验证支部完成的。化学研究主要用的是实验法,所以,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但要怎么才能让我们高中教材中的实验在教学中充满活力,充满趣味性,这就需要每个一线高中教师努力钻研。
在实验部分的教学中,我擅长于将课本实验生活化。比如说:我在演示第一章第一节1-4(人教版)萃取实验时,根据之前的教学经验和对学情的分析发现,学生对四氯化碳的理解很吃力,对萃取剂的选择很吃力。于是我对教材实验生活化处理,我用植物油萃取水煮番茄的番茄汁代替此实验。改编后的实验原理没变,但是植物油,番茄都是大家生活非常熟悉的东西,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能更好的将化学应用与生活,更好的理解化学原理。通过这个实验改编萃取剂的选择原则对于学生来说不再是难点,并且通过这个实验之后再去研究课本上四氯化碳萃取碘的实验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生活,从经验到学习,这样的学习激情和效率都很高。简单的一个实验改编能带动学生无限的活力。这边是实验在“活力”课堂中的真正含义。
二、剖析教材创“实力”课堂
要让一堂课上得有实力,离不开对教材的钻研、剖析、挖掘出内在逻辑。刚开始当教师的时候,我总是抱怨,教材怎么越来越薄,考试的难度却越来越大,也听到好多同仁发出类似的抱怨,还说教材归类不够,逻辑不够。比如在呈现金属化学性质的时候很多老师怨气冲天,说为什么不直接钠及钠的化合物、铝及铝的化合物、铁及铁的化合物。再比如说在呈现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是,为什么教材开始提及硅单质,而后又呈现二氧化硅,硅酸、硅酸盐,最后在呈现硅单质。刚开始我也很纳闷,硅单质、氧化物、硅酸盐一条学习路线就完成了,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为什么要反其道而行之呢。直到后面我反复阅读教材,并查阅相关资料才发现自己的无知。原来教材有它内部的逻辑。它在内容编排上故意打破常规,首先从硅的亲氧性引出硅的两种存在形式-----二氧化硅和硅酸盐,接着介绍二氧化硅的性质,再介绍硅酸、硅酸盐的一些性质,最后介绍在高新技术领域应用广泛的硅单质,先学习比较熟悉的贵的化学物,再学习单质硅的顺序符合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学习。并且课本还有一层逻辑,单质硅和碳同族,常温下化学性质都不活泼,但是碳在自然界中有单质形式存在,而硅却只有化合态,这看上去是矛盾的,所以课本采取先介绍硅的亲氧性化解这个矛盾,并在课本最后呈现硅单质的性质,这样符合人类对硅资源的开发利用顺序。也让学生们更清晰为什么远古时代人类就开始加工和使用陶瓷,但是硅单质却一直到18世纪上半叶才有化学家制备出来。
老师挖掘教材逻辑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思辨问题的能力,所以一堂真正是的“实力”化学课堂,需要老师不断剖析课本,与课本对话。
三、自主学习创“魅力”课堂
富兰克林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这句话很好的阐述了学生参与课堂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那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参与课堂,这是每个老师抓破头皮的问题。借助多媒体技术能系统地将文字、图片、声音和图像直观地展现出来,给学生提供具体可感的形象,以调动学生的视听觉等多种感官,使他们产生一种渴望获取新知识的冲动。这样能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所以教师在探究“魅力”化学课堂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材料,设计形式多样的趣味课堂使学生自主参与课堂,自主学习。
在实际教学中,我采用化学学习小组的形式开展,每个班每个学生有自己的化学学习小组、有他们自己的组名、组长,这样能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化学学习。在对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处理上我往往会让学生以小组收集资料,小组辩论,小组分工的形成完成。通过自主的学习能更好的发散学生思维,提高自学能力。这样自主参与的化学课堂也更有“魅力”。
田永花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區职业高级中学
关键词:活力;实力;魅力;化学课堂
所谓“三力”课堂即“活力、实力、魅力”,活力课堂就是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实力课堂就是竭尽所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质疑思辨能力;魅力课堂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特长,尽心尽力培养学生个性,让课堂有人文底蕴,有理性精神,有技术特质,有严密逻辑。本文将阐述一些“三力”课堂在高中化学教学应用的实例。
一、化学实验创“活力”课堂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人们对科学规律的发现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反复观察,探究和验证支部完成的。化学研究主要用的是实验法,所以,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但要怎么才能让我们高中教材中的实验在教学中充满活力,充满趣味性,这就需要每个一线高中教师努力钻研。
在实验部分的教学中,我擅长于将课本实验生活化。比如说:我在演示第一章第一节1-4(人教版)萃取实验时,根据之前的教学经验和对学情的分析发现,学生对四氯化碳的理解很吃力,对萃取剂的选择很吃力。于是我对教材实验生活化处理,我用植物油萃取水煮番茄的番茄汁代替此实验。改编后的实验原理没变,但是植物油,番茄都是大家生活非常熟悉的东西,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能更好的将化学应用与生活,更好的理解化学原理。通过这个实验改编萃取剂的选择原则对于学生来说不再是难点,并且通过这个实验之后再去研究课本上四氯化碳萃取碘的实验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生活,从经验到学习,这样的学习激情和效率都很高。简单的一个实验改编能带动学生无限的活力。这边是实验在“活力”课堂中的真正含义。
二、剖析教材创“实力”课堂
要让一堂课上得有实力,离不开对教材的钻研、剖析、挖掘出内在逻辑。刚开始当教师的时候,我总是抱怨,教材怎么越来越薄,考试的难度却越来越大,也听到好多同仁发出类似的抱怨,还说教材归类不够,逻辑不够。比如在呈现金属化学性质的时候很多老师怨气冲天,说为什么不直接钠及钠的化合物、铝及铝的化合物、铁及铁的化合物。再比如说在呈现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是,为什么教材开始提及硅单质,而后又呈现二氧化硅,硅酸、硅酸盐,最后在呈现硅单质。刚开始我也很纳闷,硅单质、氧化物、硅酸盐一条学习路线就完成了,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为什么要反其道而行之呢。直到后面我反复阅读教材,并查阅相关资料才发现自己的无知。原来教材有它内部的逻辑。它在内容编排上故意打破常规,首先从硅的亲氧性引出硅的两种存在形式-----二氧化硅和硅酸盐,接着介绍二氧化硅的性质,再介绍硅酸、硅酸盐的一些性质,最后介绍在高新技术领域应用广泛的硅单质,先学习比较熟悉的贵的化学物,再学习单质硅的顺序符合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学习。并且课本还有一层逻辑,单质硅和碳同族,常温下化学性质都不活泼,但是碳在自然界中有单质形式存在,而硅却只有化合态,这看上去是矛盾的,所以课本采取先介绍硅的亲氧性化解这个矛盾,并在课本最后呈现硅单质的性质,这样符合人类对硅资源的开发利用顺序。也让学生们更清晰为什么远古时代人类就开始加工和使用陶瓷,但是硅单质却一直到18世纪上半叶才有化学家制备出来。
老师挖掘教材逻辑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思辨问题的能力,所以一堂真正是的“实力”化学课堂,需要老师不断剖析课本,与课本对话。
三、自主学习创“魅力”课堂
富兰克林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这句话很好的阐述了学生参与课堂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那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参与课堂,这是每个老师抓破头皮的问题。借助多媒体技术能系统地将文字、图片、声音和图像直观地展现出来,给学生提供具体可感的形象,以调动学生的视听觉等多种感官,使他们产生一种渴望获取新知识的冲动。这样能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所以教师在探究“魅力”化学课堂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材料,设计形式多样的趣味课堂使学生自主参与课堂,自主学习。
在实际教学中,我采用化学学习小组的形式开展,每个班每个学生有自己的化学学习小组、有他们自己的组名、组长,这样能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化学学习。在对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处理上我往往会让学生以小组收集资料,小组辩论,小组分工的形成完成。通过自主的学习能更好的发散学生思维,提高自学能力。这样自主参与的化学课堂也更有“魅力”。
田永花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區职业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