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形势与政策”是针对学生思想特点和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而开设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4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特别强调形势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学校要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制定形势政策教学计划,认真组织实施。”这表明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科技信息化的国际大背景和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进程中,党和国家对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的重视。这为有效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条件。
目前国内外对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研究非常少。该课题主持人曾对我省17所高校进行过调查,“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效果并不很好,主要原因是没有找到有效的课程组织和管理模式,理论研究更是空白。此外作为考核评估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形势与政策”课已纳入高等学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体系。
一、确立“形势与政策”必修课程地位,充分认识“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意义。
1.“形势与政策”教育研究有利于提高该课的教育教学效果
“形势与政策”作为一门特殊的课程,其特点是内容具有前瞻性和现实性,教学形式与教学评估具有特殊性。即该课程的政策性、理论性、实践性和动态性都很强,而且该课程开设时间不长,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不多。如何把该课程的特殊性与教育规律结合起来,实现“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是创新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点。
2.“形势与政策”教育能使学生及时了解中国与世界发生的重大事件与变化,增强学生对形势的分辨能力。
只有抓住学生最关心、要求最迫切、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寻找到学生思想需求与教学内容的联结点,才能使“形势与政策”教育富有针对性,彰显课程魅力。这是“形势与政策”教育研究的另一层意义。
3.“形势与政策”教育研究有利于提高该课程的科学性与规范性
国际国内形势风云变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不断推出和调整,都决定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变化、不断更新的动态过程中。要以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为重点,加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建设。
4.“形势与政策”教育研究有利于加强该课程的管理
与其它课程相比,过去“形势与政策”课存在缺少教学大纲和教材,缺少新颖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缺少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缺少稳定的专业教师队伍,缺少良好互动的教学学习氛围等困难,使课程制约性不强、吸引力不大、知识含量不够,以致于成了可有可无的课程。要真正达到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拓宽视野,改善知识结构,赢得广大青年学生的认可和支持,就必须想方设法克服和解决以上的缺陷。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及时把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传递给学生,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
二、划定课程的范围,明确教学目的。
我院根据中宣部每年于春、秋两季学期开学前制定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作为教学范围的依据,把《时事报告》作为教师必备参考资料。将“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确定为: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进行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教育;进行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教育;进行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的状况、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对外政策,世界重大事件及我国政府的原则立场教育;进行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教育。
“形势与政策”课的主要目的是:①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认识“形势与政策”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形势与政策”观、科学分析“形势与政策”的方法论、形势发展变化的规律、政策的产生和发展、政策的本质和特征等基础知识。②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内容,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一系列政策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不断完善的政策体系。③培养学生掌握正确分析形势和理解政策的能力,特别是对国内外重大事件、敏感问题、社会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的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④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感知国情民意,体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践,把对“形势与政策”的认识统一到党和国家的科学判断上和正确决策上,把握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以课程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为重点,加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管理。
我院从编制教学计划、明确教学要求、建立教学组织、开展集体备课、建立成绩档案、反馈教学信息等方面,全面加强课程建设。在开课前首先要做好聘任教师和拟定讲授要点的工作。在实践中确立“以人为本、德育优先、重在建设、务求实效”的原则,从加强教学工作的规范性入手,制定《西安文理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施方案》和《西安文理学院“形势与政策”课实施计划》等,强调教学计划和教学安排统一、教学管理和考核要求统一、师资队伍建设和思想认识统一。通过两年坚持不懈地努力,“形势与政策”课现已正式纳入学生培养计划,进入学生课表,进入了教务部门的规范管理系统;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开放型师资队伍已初步形成;严格而又灵活的考核方法也接受了实践检验。课程的规范性使教学有章可循,并增强了教学的有效性。
四、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新方式和新途径
要实现“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目的,保证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兴趣就非常必要。“枯燥”、“单调”、“呆板”等往往是学生不喜欢上政治理论课的理由。事实上,单一的上传下达、我讲你听的传统教学模式,确实无法满足学生对信息开放性、及时性和多样性的需求,更不能促使学生知行合一。这就要求我们充分考虑和分析“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在特点,全面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认知特点。
当前大学生认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缺乏社会实践,没有经过艰苦和复杂的环境锻炼;求知欲强,接受信息和新事物快,但看问题容易偏激,是非观念和信息鉴别能力较差;爱国热情高,但易产生偏激情绪,有碍社会稳定和自身的健康成长等。这要求我们突出“问题”意识,将学生真正作为教学工作的主体,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教学实践活动。在课程教学中,要求各专题教师充实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和资源,加强电化教学,制作多媒体课件,更新教学手段。同时,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变革,通过精心选择学生最关心、要求最迫切、反映最强烈的问题,组织课堂讨论,促使学生将知识学活、学深,努力实现“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有效性。
我们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等传媒手段、影像音像资料,在校园学生思想教育主题网站上创建“形势与政策”栏目,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设置动静结合的频道,开通由高水平教师主持的网上专家论坛,适时引导学生在线交流,开展在线答疑,建立网络教学考核和评估系统等,满足学生对知识广延性、开放型的需求,利用声音、画面、文字的形象性增强吸引力,使教学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有效。我们还将充分利用学生的假期社会实践推进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将实践环节作为课程考核的必备环节,引导学生广泛参加社会调查、社会考察、社会实践。我们已于2007年-2010年暑假带领学生代表赴陕西关中和陕北实地考察新农村建设,丰富和加深了学生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巨大进步的认识。任何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共同目标的实现,都以教育客体的主观接受为前提。实践证明,学会观察、分析形势,了解和把握政策,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五、建设一支精干的教师队伍,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在过去的教学工作中,一些教师往往停留在一般的知识传授、政策宣读、情况介绍、事件描述上,缺乏深刻性与前瞻性。要配备高素质的教师负责“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我院的“形势与政策”课现有教师队伍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为骨干,党政领导、宣传部门、学生工作部兼职教师为辅助,共同承担了“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任务。现已形成相对稳定的、具有较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的专兼职教师队伍,高级职称比例占85%,平均年龄为40岁左右。聘请教师除法政系有教学经验和专题方向的教师外,还包括教务处、组织部、宣传部、纪检委、评建办的领导。我们还将聘请大量学有专长、能深刻把握本领域形势发展和国家政策的高水平学者,发挥他们的知识优势和积极性,参与某些专题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就会有效弥补“形势与政策”教育过程中内容的浅表性和零散性的不足,提高教学过程的知识和政策含量,形成让知识和智慧的魅力吸引学生,感染学生的良好氛围。
六、“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效果
据了解,“形势与政策”课以其形式的灵活多样性和内容的现实针对性受到了大学生的喜爱,由于采取了科学、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学生到课率很高;由于所讲的专题是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因而激发了学生思考的兴趣,课后学生常常与教师交流。事实证明,高校形势与政策等政治课虽然难讲,但只要从事教育教学的教师认真备课,采用正确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注重知识性、信息性、趣味性、娱乐性,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就一定会也一定能讲好,起到高校政治课教育人、鼓舞人、鞭策人、吸引人、培养人的重要任务。
2004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特别强调形势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学校要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制定形势政策教学计划,认真组织实施。”这表明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科技信息化的国际大背景和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进程中,党和国家对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的重视。这为有效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条件。
目前国内外对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研究非常少。该课题主持人曾对我省17所高校进行过调查,“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效果并不很好,主要原因是没有找到有效的课程组织和管理模式,理论研究更是空白。此外作为考核评估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形势与政策”课已纳入高等学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体系。
一、确立“形势与政策”必修课程地位,充分认识“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意义。
1.“形势与政策”教育研究有利于提高该课的教育教学效果
“形势与政策”作为一门特殊的课程,其特点是内容具有前瞻性和现实性,教学形式与教学评估具有特殊性。即该课程的政策性、理论性、实践性和动态性都很强,而且该课程开设时间不长,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不多。如何把该课程的特殊性与教育规律结合起来,实现“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是创新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点。
2.“形势与政策”教育能使学生及时了解中国与世界发生的重大事件与变化,增强学生对形势的分辨能力。
只有抓住学生最关心、要求最迫切、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寻找到学生思想需求与教学内容的联结点,才能使“形势与政策”教育富有针对性,彰显课程魅力。这是“形势与政策”教育研究的另一层意义。
3.“形势与政策”教育研究有利于提高该课程的科学性与规范性
国际国内形势风云变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不断推出和调整,都决定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变化、不断更新的动态过程中。要以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为重点,加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建设。
4.“形势与政策”教育研究有利于加强该课程的管理
与其它课程相比,过去“形势与政策”课存在缺少教学大纲和教材,缺少新颖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缺少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缺少稳定的专业教师队伍,缺少良好互动的教学学习氛围等困难,使课程制约性不强、吸引力不大、知识含量不够,以致于成了可有可无的课程。要真正达到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拓宽视野,改善知识结构,赢得广大青年学生的认可和支持,就必须想方设法克服和解决以上的缺陷。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及时把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传递给学生,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
二、划定课程的范围,明确教学目的。
我院根据中宣部每年于春、秋两季学期开学前制定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作为教学范围的依据,把《时事报告》作为教师必备参考资料。将“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确定为: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进行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教育;进行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教育;进行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的状况、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对外政策,世界重大事件及我国政府的原则立场教育;进行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教育。
“形势与政策”课的主要目的是:①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认识“形势与政策”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形势与政策”观、科学分析“形势与政策”的方法论、形势发展变化的规律、政策的产生和发展、政策的本质和特征等基础知识。②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内容,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一系列政策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不断完善的政策体系。③培养学生掌握正确分析形势和理解政策的能力,特别是对国内外重大事件、敏感问题、社会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的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④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感知国情民意,体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践,把对“形势与政策”的认识统一到党和国家的科学判断上和正确决策上,把握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以课程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为重点,加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管理。
我院从编制教学计划、明确教学要求、建立教学组织、开展集体备课、建立成绩档案、反馈教学信息等方面,全面加强课程建设。在开课前首先要做好聘任教师和拟定讲授要点的工作。在实践中确立“以人为本、德育优先、重在建设、务求实效”的原则,从加强教学工作的规范性入手,制定《西安文理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施方案》和《西安文理学院“形势与政策”课实施计划》等,强调教学计划和教学安排统一、教学管理和考核要求统一、师资队伍建设和思想认识统一。通过两年坚持不懈地努力,“形势与政策”课现已正式纳入学生培养计划,进入学生课表,进入了教务部门的规范管理系统;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开放型师资队伍已初步形成;严格而又灵活的考核方法也接受了实践检验。课程的规范性使教学有章可循,并增强了教学的有效性。
四、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新方式和新途径
要实现“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目的,保证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兴趣就非常必要。“枯燥”、“单调”、“呆板”等往往是学生不喜欢上政治理论课的理由。事实上,单一的上传下达、我讲你听的传统教学模式,确实无法满足学生对信息开放性、及时性和多样性的需求,更不能促使学生知行合一。这就要求我们充分考虑和分析“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在特点,全面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认知特点。
当前大学生认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缺乏社会实践,没有经过艰苦和复杂的环境锻炼;求知欲强,接受信息和新事物快,但看问题容易偏激,是非观念和信息鉴别能力较差;爱国热情高,但易产生偏激情绪,有碍社会稳定和自身的健康成长等。这要求我们突出“问题”意识,将学生真正作为教学工作的主体,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教学实践活动。在课程教学中,要求各专题教师充实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和资源,加强电化教学,制作多媒体课件,更新教学手段。同时,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变革,通过精心选择学生最关心、要求最迫切、反映最强烈的问题,组织课堂讨论,促使学生将知识学活、学深,努力实现“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有效性。
我们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等传媒手段、影像音像资料,在校园学生思想教育主题网站上创建“形势与政策”栏目,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设置动静结合的频道,开通由高水平教师主持的网上专家论坛,适时引导学生在线交流,开展在线答疑,建立网络教学考核和评估系统等,满足学生对知识广延性、开放型的需求,利用声音、画面、文字的形象性增强吸引力,使教学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有效。我们还将充分利用学生的假期社会实践推进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将实践环节作为课程考核的必备环节,引导学生广泛参加社会调查、社会考察、社会实践。我们已于2007年-2010年暑假带领学生代表赴陕西关中和陕北实地考察新农村建设,丰富和加深了学生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巨大进步的认识。任何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共同目标的实现,都以教育客体的主观接受为前提。实践证明,学会观察、分析形势,了解和把握政策,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五、建设一支精干的教师队伍,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在过去的教学工作中,一些教师往往停留在一般的知识传授、政策宣读、情况介绍、事件描述上,缺乏深刻性与前瞻性。要配备高素质的教师负责“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我院的“形势与政策”课现有教师队伍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为骨干,党政领导、宣传部门、学生工作部兼职教师为辅助,共同承担了“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任务。现已形成相对稳定的、具有较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的专兼职教师队伍,高级职称比例占85%,平均年龄为40岁左右。聘请教师除法政系有教学经验和专题方向的教师外,还包括教务处、组织部、宣传部、纪检委、评建办的领导。我们还将聘请大量学有专长、能深刻把握本领域形势发展和国家政策的高水平学者,发挥他们的知识优势和积极性,参与某些专题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就会有效弥补“形势与政策”教育过程中内容的浅表性和零散性的不足,提高教学过程的知识和政策含量,形成让知识和智慧的魅力吸引学生,感染学生的良好氛围。
六、“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效果
据了解,“形势与政策”课以其形式的灵活多样性和内容的现实针对性受到了大学生的喜爱,由于采取了科学、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学生到课率很高;由于所讲的专题是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因而激发了学生思考的兴趣,课后学生常常与教师交流。事实证明,高校形势与政策等政治课虽然难讲,但只要从事教育教学的教师认真备课,采用正确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注重知识性、信息性、趣味性、娱乐性,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就一定会也一定能讲好,起到高校政治课教育人、鼓舞人、鞭策人、吸引人、培养人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