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学生正处于从少年向青年成长的时期,在此期间容易产生不同的学习心理的问题。本文基于归因理论,谈在此基础如何进行中学生学习心理辅导。
关键词:韦纳;归因理论;中学生;学习心理辅导
一、中学生学习心理辅导发展现状
中学生学习心理辅导是指,在学习活动中教师坚持以学科课程为中心,帮助中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潜能,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过程。
中学学习在人的一生中至关重要。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中学生的学习压力不断增加,学习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学习动机不端正、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管控能力较差等。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长期积累将会引发中学生产生学习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因此,对中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辅导是很有必要的。
目前,我国中学都开设有心理辅导课程,其中学习心理辅导是重要内容之一。教师通过深入了解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以及与学习有关的心理问题,根据具体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对中学生的心理辅导研究并不局限于学生的表层行为,更关注行为背后的心理成因。
二、韦纳的归因理论
1. 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由奥地利社会心理学家F.海德在其1958年出版的《人际关系心理学》中首先提出。该理论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如何找出事件的原因。
2. 韋纳的归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Bernard Weiner)在以普通人为调查对象的实证研究中对归因理论做出了发展性的贡献,他认为个体对自身行为结果的成败原因分析可归纳为6点,即能力、努力、工作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和其他影响因素。
此后,韦纳按每个因素的性質,又将以上这6点纳入因素来源、稳定性和能控制性三个维度之中。因素来源是指个体认为影响其成败因素的来源,如果个体认为其影响因素来自个人条件,如个人的能力、努力等,这又称为内控;如果个体认为影响因素来源于外部环境,如工作难度、运气等,又称为外控。稳定性是指影响成败的因素在其性质上是否稳定,如能力与工作难度不会因环境改变而改变,在性质上具有稳定性。能控制性指成败影响因素在性质上能否被个人意愿所决定,如努力是个人意愿所能控制的。
三、基于“韦纳归因理论”视角下的中学生心理辅导
利用“韦纳归因理论”对中学生的学习进行心理辅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找到问题的根源,从本质上解决问题。
当学习成绩较优异时,中学生可能会产生自满想法,认为其学习已经很好,不需要继续努力,把考试成绩归因于稳定因素。心理辅导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明确只有努力才能成功,不努力则失败。要求学生继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上进。同时,由于建立了所取得的成绩与自己的努力程度呈正相关的理念,能够避免一些学生由于成绩进步而带来的骄傲情绪。
当学生偶尔一次考试成绩十分优秀时,他可能会把考试成绩归因于外部不稳定、不可控的因素,如运气等,这不利于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反而会产生消极的学习心理,并且使这次考试的优异成绩对后续学习行为起不到促进作用。此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明确,通过可控性因素,如努力,是可以取得好成绩的。
对于偶尔成绩下降的学生,要防止因考试成绩下降打击其自信心的情况。引导学生不要把一次考试成败太放在心上,通过一次考试成绩就给自己贴标签:自己不行,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要正确引导学生的归因倾向,把成败影响因素从内在的稳定、不可控转向内在的不稳定、可控。
对于成绩一直较差的学困生,心理教师应将内在不可控因素如运气等,迁移到内在可控的因素上,他们如个人的努力,这样有助于消除中学生对于学习的恐惧,激发学习的动机,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调动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李玉峰.浅谈学习心理辅导[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8):50-51.
[2]王洪宇,粟金涛.归因理论视角下的体育课堂教学环境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36):136-140.
[3]李涛.学习者动机研究理论综述[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6,32(9):11-13.
[4]王永忠.归因理论与学习心理辅导[J].基础教育研究,2004(8):40-41.
作者简介:黄晓林(1993— ),女,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管理心理学;庄琳(1994— ),女,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管理心理学;徐明(1993— ),女,葫芦岛人,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组织行为学、社会心理学。
关键词:韦纳;归因理论;中学生;学习心理辅导
一、中学生学习心理辅导发展现状
中学生学习心理辅导是指,在学习活动中教师坚持以学科课程为中心,帮助中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潜能,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过程。
中学学习在人的一生中至关重要。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中学生的学习压力不断增加,学习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学习动机不端正、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管控能力较差等。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长期积累将会引发中学生产生学习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因此,对中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辅导是很有必要的。
目前,我国中学都开设有心理辅导课程,其中学习心理辅导是重要内容之一。教师通过深入了解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以及与学习有关的心理问题,根据具体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对中学生的心理辅导研究并不局限于学生的表层行为,更关注行为背后的心理成因。
二、韦纳的归因理论
1. 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由奥地利社会心理学家F.海德在其1958年出版的《人际关系心理学》中首先提出。该理论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如何找出事件的原因。
2. 韋纳的归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Bernard Weiner)在以普通人为调查对象的实证研究中对归因理论做出了发展性的贡献,他认为个体对自身行为结果的成败原因分析可归纳为6点,即能力、努力、工作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和其他影响因素。
此后,韦纳按每个因素的性質,又将以上这6点纳入因素来源、稳定性和能控制性三个维度之中。因素来源是指个体认为影响其成败因素的来源,如果个体认为其影响因素来自个人条件,如个人的能力、努力等,这又称为内控;如果个体认为影响因素来源于外部环境,如工作难度、运气等,又称为外控。稳定性是指影响成败的因素在其性质上是否稳定,如能力与工作难度不会因环境改变而改变,在性质上具有稳定性。能控制性指成败影响因素在性质上能否被个人意愿所决定,如努力是个人意愿所能控制的。
三、基于“韦纳归因理论”视角下的中学生心理辅导
利用“韦纳归因理论”对中学生的学习进行心理辅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找到问题的根源,从本质上解决问题。
当学习成绩较优异时,中学生可能会产生自满想法,认为其学习已经很好,不需要继续努力,把考试成绩归因于稳定因素。心理辅导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明确只有努力才能成功,不努力则失败。要求学生继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上进。同时,由于建立了所取得的成绩与自己的努力程度呈正相关的理念,能够避免一些学生由于成绩进步而带来的骄傲情绪。
当学生偶尔一次考试成绩十分优秀时,他可能会把考试成绩归因于外部不稳定、不可控的因素,如运气等,这不利于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反而会产生消极的学习心理,并且使这次考试的优异成绩对后续学习行为起不到促进作用。此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明确,通过可控性因素,如努力,是可以取得好成绩的。
对于偶尔成绩下降的学生,要防止因考试成绩下降打击其自信心的情况。引导学生不要把一次考试成败太放在心上,通过一次考试成绩就给自己贴标签:自己不行,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要正确引导学生的归因倾向,把成败影响因素从内在的稳定、不可控转向内在的不稳定、可控。
对于成绩一直较差的学困生,心理教师应将内在不可控因素如运气等,迁移到内在可控的因素上,他们如个人的努力,这样有助于消除中学生对于学习的恐惧,激发学习的动机,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调动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李玉峰.浅谈学习心理辅导[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8):50-51.
[2]王洪宇,粟金涛.归因理论视角下的体育课堂教学环境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36):136-140.
[3]李涛.学习者动机研究理论综述[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6,32(9):11-13.
[4]王永忠.归因理论与学习心理辅导[J].基础教育研究,2004(8):40-41.
作者简介:黄晓林(1993— ),女,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管理心理学;庄琳(1994— ),女,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管理心理学;徐明(1993— ),女,葫芦岛人,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组织行为学、社会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