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以课程改革为动力的教育教学改革正在全国上下全面铺开,作为改革主体的教师,其素质的提高就显得至关重要,反思性教学日益受到重视,并被认为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最有效途径。
关键词:体育素质;体育教师;提高
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师范学校体育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体育教师总量严重不足,现有的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不少地区没有专职的体育教师。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同时,要想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就必须先提高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对于如何提高体育教师素质,我认为可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
一、良好的教学能力素质
教学能力是体育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应具备的最基本能力,也是体育教师综合能力的一个主要方面。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讲解
对技术动作的名称、要领和方法会讲解,尽量语言精练或编成“口诀”叙述,便于学生记忆;会正确示范。示范动作要熟练、正确。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合理使用正面、镜面和侧面示范;会观察分析动作。要求学会观察技术动作的正确与否,并会对错误动作加以分析,纠正;会保护帮助。要明确保护帮助的意义,掌握保护帮助的方法;会喊口令和指挥队伍队列。要求掌握喊口令和指挥调动队伍的方法;会组织教法。根据课的任务和要求,合理安排教材、教法;会领操。在正确学做各种徒手操的基础上,还要学会正确领操。
(2)创造多种教学组织形式
现代体育教育在方法上主张启发式的创造教学,强调教法的综合性、多样性和学法的实效性,侧重于采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和锻炼中,体验体育的乐趣。只有高素质的体育教师,在执行体育教学任务时才能得心应手,才能很好地完成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巩固和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广博的知识体系及综合能力
体育课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容易产生师生间的互动。教师只有加强师生间的互动,课堂气氛才会活跃起来,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宽松、活跃的课堂看似很“乱”,但实际上是“活”的,正所谓形散而神不散,让学生在“乱”的课堂上学到“活”的东西,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就要求教师具有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把握好课堂,驾驭好课堂的能力,这样才能既使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挥,又达到教学目标的效果。
其次,体育教师应具有创新能力。创造是艺术发展的动力,没有创新就意味着我们将在前人获得的成果上徘徊,教育就停滞不前。时代发展呼唤创新人才,社会进步需要创新人才。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成为我们现阶段教育的当务之急。《体育课程标准》标准中指出:“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体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体育运动的情趣,发展体育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体育新课程标准还在“分学段的内容标准”中,把“创造”作为专门一项予以阐述,可见,《体育新课程标准》是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这对体育教师无疑提出了新的挑战。
此外,体育教师要具有教学反思能力。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主体的行为表现及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一堂好课的标准在于教师从多方面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教得有效、学得愉快,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体育运动。教得有效就是说一堂课有一堂课的目标,这节课你的目标没有完成,无论你教法多好,教态多么美丽动人,采取了怎样先进的、生动有趣的多媒体教学,这节课一定是失败的。
一堂课上完后,学生学会了什么,有多少人基本学会,老师一定要心中有底。本质上来说体育教学当然要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技能、技巧、锻炼的方法等,只不过由传统的教师包教,改为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合作学习。其次,学得愉快就是说学生在这节课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是愉快的,是充满兴趣的。
这里要避免几个误区:一是片面追求热闹的场面,以为学生笑了、运动了、气氛热烈了就是好课;二是单纯的兴趣观。学习的有趣与学生的思考、探究应有机结合,毕竟体育课不仅仅是玩,它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的问题。
三、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
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教师工作的好坏与个性心理特征有一定的关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假如教师情绪不稳定,工作缺乏热情,会使学生无所适从,丧失上进的信心;教师性格偏执,会使学生滋生逆反心理;教师心理失衡,对学生缺乏爱心,也会使学生感情冷漠。可见,健康的心理素质对体育教师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心理健康的体育教师才会有心理健康的学生。只有那些情绪稳定积极,生活中有广泛兴趣和活动领域,对他人和社会富有情心的人才能具有诸如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情绪特征,开朗的性格和乐观的精神,豁达的胸怀和真诚的态度等健康的心理素质。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德认为,教育的成功归功到底决定于教师,而不是决定于教科书和方法。
总之,提升体育教师专业素养有助于总结经验教训,有助研究教学过程,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从而形成适合于自己、有益于学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特点。
参考文献
[1]张雅俊.新课程下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自评)现状的调查[D].北京体育大学,2010.
[2]马力,赵先卿,马翠娥.对新世纪中小学体育教师素質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6).
[3]曲宗湖主编.体育教师的素质与基本功[M].人民体育出版社,2015.
关键词:体育素质;体育教师;提高
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师范学校体育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体育教师总量严重不足,现有的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不少地区没有专职的体育教师。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同时,要想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就必须先提高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对于如何提高体育教师素质,我认为可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
一、良好的教学能力素质
教学能力是体育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应具备的最基本能力,也是体育教师综合能力的一个主要方面。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讲解
对技术动作的名称、要领和方法会讲解,尽量语言精练或编成“口诀”叙述,便于学生记忆;会正确示范。示范动作要熟练、正确。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合理使用正面、镜面和侧面示范;会观察分析动作。要求学会观察技术动作的正确与否,并会对错误动作加以分析,纠正;会保护帮助。要明确保护帮助的意义,掌握保护帮助的方法;会喊口令和指挥队伍队列。要求掌握喊口令和指挥调动队伍的方法;会组织教法。根据课的任务和要求,合理安排教材、教法;会领操。在正确学做各种徒手操的基础上,还要学会正确领操。
(2)创造多种教学组织形式
现代体育教育在方法上主张启发式的创造教学,强调教法的综合性、多样性和学法的实效性,侧重于采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和锻炼中,体验体育的乐趣。只有高素质的体育教师,在执行体育教学任务时才能得心应手,才能很好地完成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巩固和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广博的知识体系及综合能力
体育课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容易产生师生间的互动。教师只有加强师生间的互动,课堂气氛才会活跃起来,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宽松、活跃的课堂看似很“乱”,但实际上是“活”的,正所谓形散而神不散,让学生在“乱”的课堂上学到“活”的东西,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就要求教师具有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把握好课堂,驾驭好课堂的能力,这样才能既使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挥,又达到教学目标的效果。
其次,体育教师应具有创新能力。创造是艺术发展的动力,没有创新就意味着我们将在前人获得的成果上徘徊,教育就停滞不前。时代发展呼唤创新人才,社会进步需要创新人才。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成为我们现阶段教育的当务之急。《体育课程标准》标准中指出:“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体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体育运动的情趣,发展体育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体育新课程标准还在“分学段的内容标准”中,把“创造”作为专门一项予以阐述,可见,《体育新课程标准》是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这对体育教师无疑提出了新的挑战。
此外,体育教师要具有教学反思能力。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主体的行为表现及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一堂好课的标准在于教师从多方面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教得有效、学得愉快,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体育运动。教得有效就是说一堂课有一堂课的目标,这节课你的目标没有完成,无论你教法多好,教态多么美丽动人,采取了怎样先进的、生动有趣的多媒体教学,这节课一定是失败的。
一堂课上完后,学生学会了什么,有多少人基本学会,老师一定要心中有底。本质上来说体育教学当然要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技能、技巧、锻炼的方法等,只不过由传统的教师包教,改为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合作学习。其次,学得愉快就是说学生在这节课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是愉快的,是充满兴趣的。
这里要避免几个误区:一是片面追求热闹的场面,以为学生笑了、运动了、气氛热烈了就是好课;二是单纯的兴趣观。学习的有趣与学生的思考、探究应有机结合,毕竟体育课不仅仅是玩,它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的问题。
三、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
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教师工作的好坏与个性心理特征有一定的关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假如教师情绪不稳定,工作缺乏热情,会使学生无所适从,丧失上进的信心;教师性格偏执,会使学生滋生逆反心理;教师心理失衡,对学生缺乏爱心,也会使学生感情冷漠。可见,健康的心理素质对体育教师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心理健康的体育教师才会有心理健康的学生。只有那些情绪稳定积极,生活中有广泛兴趣和活动领域,对他人和社会富有情心的人才能具有诸如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情绪特征,开朗的性格和乐观的精神,豁达的胸怀和真诚的态度等健康的心理素质。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德认为,教育的成功归功到底决定于教师,而不是决定于教科书和方法。
总之,提升体育教师专业素养有助于总结经验教训,有助研究教学过程,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从而形成适合于自己、有益于学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特点。
参考文献
[1]张雅俊.新课程下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自评)现状的调查[D].北京体育大学,2010.
[2]马力,赵先卿,马翠娥.对新世纪中小学体育教师素質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6).
[3]曲宗湖主编.体育教师的素质与基本功[M].人民体育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