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可否认,当前不少语文课堂上,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面:教师汗流浃背,侃侃而谈;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课堂缺少生机,死气沉沉。究其原因,应试的阴影笼罩着语文教学,应试的绳索紧紧地捆绑着语文教师,使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心理愉悦因素的挖掘。全国中语会理事长刘国正说:“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家长和学校都把学生束缚在教材中……压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地质层,积淀了中华文化的精粹;语文也是民族凝聚力的纽带。于是,面对现状,我们不得不呼唤“快乐语文”。
一、精心设计导入,创造语文情境
语文本身就是有情境的。一篇优秀的文章或文学作品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总是要反映一定的情境并借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教师在课堂上有计划地创设“快乐”的语文情境,方可触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堂课犹如一篇优美的散文,开头便要漂亮醒目,引人入胜;一堂课就像一支动人的乐曲,开头就要定好基调,扣人心弦”。成功的课堂导入,能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如于漪老师教朱自清的《春》,课一开始,她就满怀激情地说:“一提到春天,我们就会想到春光明媚,绿满天下,鸟语花香,万象更新。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是怎样描绘的?王安石在《泊船瓜舟》中是怎样描绘的?”学生齐背,在背诵过程中慢慢进入“春”的状态。之后,于漪老师又进行引发:“现在我们就快乐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但是我们往往知春而不会写春,那么看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写春天的色彩和姿态的?”学生早已被带入一个情感涌动的“春”的情境中,体验着对春的热爱之情,课堂上也弥漫着一种积极的情调。
二、充分利用教具,营造学习氛围
直观形象的教具,往往能给学生新颖的刺激,保持学生相对稳定的学习兴趣。一位学生在自由练笔时说:“我希望在语文课上,老师能针对课本上‘死’的东西引入一些丰富的素材,就是多利用影片或照片等来吸引我们的眼球;最好是音乐,让我们仿佛置身于一种特别快乐的情境当中。”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实物演示,进行图画展示,进行音乐渲染等等。如教学《春》,可以搬一盆鲜花到教室,让课堂洋溢春的气息。托尔斯泰说:“音乐的魔力,足以使每一个人对未能感受的事有所感受,对理解不了的事物有所理解。”适宜的音乐渲染,对营造快乐气氛,激发快乐情感等大有裨益。如用《梁山伯与祝英台》可刺激《孔雀东南飞》的学习氛围,用《国际歌》可渲染《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学习氛围。
三、展现幽默艺术,创设宽松氛围
教学幽默是教学艺术的特殊表现形式,它能“使教学过程更轻松,更有乐趣,更有效”(赫布·特鲁语),它是教师“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助手”(斯维特洛夫语)。特级教师钱梦龙的调查也表明,学生乐于听从富有幽默感的老师的指导,而对于那些过于严肃,不苟言笑的老师则大多抱一种敬而远之、不得不服的态度。
教师健康的幽默,可以有效地打破师生间的陌生感,缩小心理上的差距,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一次,钱梦龙老师请一位学生背课文。该生一边背,一边偷看书。面对一些学生的“揭发”,钱老师风趣地说:“偷看就是眼睛闪电似地捕捉你所需要的信息,这叫做扫描式的快速阅读,是一种很重要的阅读能力。当然,在考试的时候,要暂停这种能力的培养。”教室里顿时爆发出了笑声。钱老师用“幽默的火花”,创设了友善温和、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既没有损害学生的积极性,又对学生进行了善意的批评和劝告。
四、巧妙点拨提问,活跃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要是没有提问,那将是一潭死水。点拔提问作为一种手段,用得好,对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论语·子罕》曰:“夫子循循然善诱。”点拨提问不仅为师生的双边活动提供了条件,还能为课堂教学注入活力,使沉闷的课堂出现生机,挑起学生“乐学”的动机。在教学实践中,要点出问题的关键,拨动学生的思维,要点出思维的起点,拨正思维的方向,要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问在疑处,点在惑时,以引起学生的思维兴趣。如教学《孔乙己》一文,在分析孔乙己形象时,首先问:“作者在写孔乙己两次到店买酒时掏钱的动作,用的是哪两个形象的字?”学生很容易找到“排”与“摸”。接着又问:“这两个字表现出孔乙己怎样的性格特征和前后不同的性格变化?”原来,一个“排”字表现孔乙己虽然穷,但有爱虚荣、死要面子的心态;一个“摸”字表现孔乙己已贫困潦倒的处境。一“排”一“摸”,准确地反映出孔乙己的性格特征和他在封建制度下备受迫害的悲惨命运。这样抓住了教材的关键点和学生学习知识的兴奋点,用关键点去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启了他们求知的思维之门。
五、利用激励手段,催生乐学心境
马斯诺关于人的需要的学说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被人爱和受人尊重的愿望。在学习中,对学生进行激励,是树立其自信心,调动他们内驱力,使之产生乐学心境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需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尤其需要激励手段。
于是,语文教学要特别认真地对学生的质疑、答问、作业、作文等给予准确的反馈信息,使他们能从教师的口头评价和书面批阅与评改中受到激励。钱梦龙老师很善于激励学生,很善于“保护刚刚冒尖的新芽”。针对学生作文水平不高的情况,钱老师每次作文训练,都提一两点切合学生实际的要求,凡达到要求的,钱老师都给予高分肯定与鼓励,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和震动。钱老师的教学先以不高的要求树起信心,继以体面的成绩肯定学生的进步,从而激励、鼓舞了学生不断向上。
六、采用趣味教学,激发认知兴趣
乐学同教学方式的趣味性有直接联系。根据青少年好奇好冲动的心理特点,语文教学中可以采取各种趣味教学方式,如对对联、猜字谜、讲故事、角色表演、配乐朗诵、为诗文配画、趣味识字解词、课本剧表演,都富于趣味性,能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收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同时,在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且带有观摩性、解惑性、竞赛性的活动,比如小说讲座、作品欣赏、读书报告会、读书知识竞赛、名言警句辑录等等,这样可以激起学生愉快、积极而广泛的学习兴趣。
语文是快乐的,对“快乐语文”的呼唤是必要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一如既往地坚持“快乐语文伴我行”的宗旨。
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中学(644000)
一、精心设计导入,创造语文情境
语文本身就是有情境的。一篇优秀的文章或文学作品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总是要反映一定的情境并借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教师在课堂上有计划地创设“快乐”的语文情境,方可触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堂课犹如一篇优美的散文,开头便要漂亮醒目,引人入胜;一堂课就像一支动人的乐曲,开头就要定好基调,扣人心弦”。成功的课堂导入,能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如于漪老师教朱自清的《春》,课一开始,她就满怀激情地说:“一提到春天,我们就会想到春光明媚,绿满天下,鸟语花香,万象更新。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是怎样描绘的?王安石在《泊船瓜舟》中是怎样描绘的?”学生齐背,在背诵过程中慢慢进入“春”的状态。之后,于漪老师又进行引发:“现在我们就快乐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但是我们往往知春而不会写春,那么看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写春天的色彩和姿态的?”学生早已被带入一个情感涌动的“春”的情境中,体验着对春的热爱之情,课堂上也弥漫着一种积极的情调。
二、充分利用教具,营造学习氛围
直观形象的教具,往往能给学生新颖的刺激,保持学生相对稳定的学习兴趣。一位学生在自由练笔时说:“我希望在语文课上,老师能针对课本上‘死’的东西引入一些丰富的素材,就是多利用影片或照片等来吸引我们的眼球;最好是音乐,让我们仿佛置身于一种特别快乐的情境当中。”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实物演示,进行图画展示,进行音乐渲染等等。如教学《春》,可以搬一盆鲜花到教室,让课堂洋溢春的气息。托尔斯泰说:“音乐的魔力,足以使每一个人对未能感受的事有所感受,对理解不了的事物有所理解。”适宜的音乐渲染,对营造快乐气氛,激发快乐情感等大有裨益。如用《梁山伯与祝英台》可刺激《孔雀东南飞》的学习氛围,用《国际歌》可渲染《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学习氛围。
三、展现幽默艺术,创设宽松氛围
教学幽默是教学艺术的特殊表现形式,它能“使教学过程更轻松,更有乐趣,更有效”(赫布·特鲁语),它是教师“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助手”(斯维特洛夫语)。特级教师钱梦龙的调查也表明,学生乐于听从富有幽默感的老师的指导,而对于那些过于严肃,不苟言笑的老师则大多抱一种敬而远之、不得不服的态度。
教师健康的幽默,可以有效地打破师生间的陌生感,缩小心理上的差距,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一次,钱梦龙老师请一位学生背课文。该生一边背,一边偷看书。面对一些学生的“揭发”,钱老师风趣地说:“偷看就是眼睛闪电似地捕捉你所需要的信息,这叫做扫描式的快速阅读,是一种很重要的阅读能力。当然,在考试的时候,要暂停这种能力的培养。”教室里顿时爆发出了笑声。钱老师用“幽默的火花”,创设了友善温和、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既没有损害学生的积极性,又对学生进行了善意的批评和劝告。
四、巧妙点拨提问,活跃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要是没有提问,那将是一潭死水。点拔提问作为一种手段,用得好,对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论语·子罕》曰:“夫子循循然善诱。”点拨提问不仅为师生的双边活动提供了条件,还能为课堂教学注入活力,使沉闷的课堂出现生机,挑起学生“乐学”的动机。在教学实践中,要点出问题的关键,拨动学生的思维,要点出思维的起点,拨正思维的方向,要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问在疑处,点在惑时,以引起学生的思维兴趣。如教学《孔乙己》一文,在分析孔乙己形象时,首先问:“作者在写孔乙己两次到店买酒时掏钱的动作,用的是哪两个形象的字?”学生很容易找到“排”与“摸”。接着又问:“这两个字表现出孔乙己怎样的性格特征和前后不同的性格变化?”原来,一个“排”字表现孔乙己虽然穷,但有爱虚荣、死要面子的心态;一个“摸”字表现孔乙己已贫困潦倒的处境。一“排”一“摸”,准确地反映出孔乙己的性格特征和他在封建制度下备受迫害的悲惨命运。这样抓住了教材的关键点和学生学习知识的兴奋点,用关键点去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启了他们求知的思维之门。
五、利用激励手段,催生乐学心境
马斯诺关于人的需要的学说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被人爱和受人尊重的愿望。在学习中,对学生进行激励,是树立其自信心,调动他们内驱力,使之产生乐学心境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需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尤其需要激励手段。
于是,语文教学要特别认真地对学生的质疑、答问、作业、作文等给予准确的反馈信息,使他们能从教师的口头评价和书面批阅与评改中受到激励。钱梦龙老师很善于激励学生,很善于“保护刚刚冒尖的新芽”。针对学生作文水平不高的情况,钱老师每次作文训练,都提一两点切合学生实际的要求,凡达到要求的,钱老师都给予高分肯定与鼓励,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和震动。钱老师的教学先以不高的要求树起信心,继以体面的成绩肯定学生的进步,从而激励、鼓舞了学生不断向上。
六、采用趣味教学,激发认知兴趣
乐学同教学方式的趣味性有直接联系。根据青少年好奇好冲动的心理特点,语文教学中可以采取各种趣味教学方式,如对对联、猜字谜、讲故事、角色表演、配乐朗诵、为诗文配画、趣味识字解词、课本剧表演,都富于趣味性,能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收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同时,在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且带有观摩性、解惑性、竞赛性的活动,比如小说讲座、作品欣赏、读书报告会、读书知识竞赛、名言警句辑录等等,这样可以激起学生愉快、积极而广泛的学习兴趣。
语文是快乐的,对“快乐语文”的呼唤是必要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一如既往地坚持“快乐语文伴我行”的宗旨。
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中学(64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