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电子电工专业作为职业学校的一门重要专业,如何适应日新月异的高科技发展形势,培养出高素质专业人才,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深入关注,积极探索。目前,中职毕业生综合素质偏低,极大地影响中职学校的社会声誉,制约中职教育的发展。如何对专业课教学进行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职业学校亟须解决的问题,也是职业学校生存发展的突破口。本文立足中职学校现状,在“能力本位”课程观的指导下对中职电子电工专业教学改革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 能力本位 电子电工专业 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能力本位的核心是根据职业岗位的需要确定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事行业所应具备的各种能力。笔者在能力本位教学观的指导下,就如何对电子电工专业教学进行了改革,作了探讨。
一、整合教学内容,融理论于实践
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将来的工作是对企业设备、行业技能进行操作,因此教学内容必须面向职业,专业课程要有针对性,要实用。虽然有的教师工作非常认真,严格按照教材制订教学计划,不折不扣地完成教学目标,可以说该教师的课绝对是“保质保量”的,教学效果也是“高效”的,但是仔细分析教材的话,我们会发现不少内容早已是“过去式”,这些知识对学生来说即使掌握了也毫无用处,这样的教学能说是“有效”的吗?
传统的教学论认为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教学活动既有质又有量,而职教专业教学的“有效”,其首要表现特征为“有用”。教学内容的取舍要保证基础,强化应用,与实际结合,与技术设备的发展同步,满足社会的需求。
电子电工专业概念公式较多,电路繁杂,如果教学内容仅局限于枯燥的专业理论,则对于中职生来说非常难学,对于教师来说也非常难教。因此应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删除大篇幅的理论推导和数学计算,同时注重实践教学。例如在电子技术中有关二极管的教学,如果按照教材,单纯从载流子的运动方面讲授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则是非常抽象的,学生难以理解。但如果设计一个直流电源、电阻、二极管、开关、导线相串联的实验电路,通过改变二极管的连接方向,让学生观察二极管的亮、暗,一下子就掌握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这一特性。这样既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容易掌握,又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知识的实用性。
让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学习理论,调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乐趣。在动手实践中让学生先获得感性认识,再进行理论指导,在愉快动手中摸索发现规律,学生更深刻理解理论内涵。做中学的教学方式更贴合职教学生的学习实际,更体现职教的特色,更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以学生为主体,变“教”堂为“学”堂
能力本位教学观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主要作用在“导”上。在教学过程中更要思考的不是怎样“教”,而是如何“导”,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探索、总结规律上。
为了给学生更大的自主空间,教师必须树立这样的意识:凡是学生自己完成的事情,绝不越俎代庖。例如在电子技能教学中,我课前就把项目任务书设计好并发给学生,这样学生就必须预习,做好准备,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先做示范,“带着”甚至“抱着”学生走,而是让学生按照实训项目要求,自己摸索。我在提供电子元器件时,有意多提供一些,让学生从中选择所需要的,这样可以考查学生辨识检测元器件的能力。学生在自行设计电路时,不再像以前那样按照老师所讲的依葫芦画瓢,几乎都一个样,他们的设计方案远比教师所想到的要丰富得多。在安装调试的过程中,学生要考虑很多问题,如元器件插装位置是否合适,极性是否正确,哪里需要短接,哪里又必须断开等。这种任务驱动“促着”走的教学方式消除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等待教师传授的依赖心理,使学生在学习上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動探索,锻炼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敢想敢做的创新精神。
学生在摸索的过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和不足,但这些才真正是他们需要改正、补给、学习的地方,教师要合理利用这些素材,及时调节,正确引导,变“教”堂为“学”堂,尽可能地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自主活动的空间、展现自我的机会,营造民主、自觉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这才是中职生将来走向社会上的立足之本。
三、教学评价增添新维度,以能力提高为导向
公正合理的教学评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教学评价的原则要以人为本,以能力为本。在评价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应有的肯定,更要让学生总结学习过程中的得失,并进行反思,发现学生的学习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在评价过程中增添新维度,例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没有刨根问底、深入思考的精神;有没有锲而不舍、顽强钻研的意志;有没有查阅资料、寻求合作,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的标准不再是“对”与“错”,而是“好”与“更好”。在评价过程中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甚至可以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议。评价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竞争意识,树立学习信心,始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拓展思维,创设发展空间,提高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周绍敏.电工基础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3]陈其纯.电子线路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4]谭克清.电子技能实训.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5.
关键词: 能力本位 电子电工专业 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能力本位的核心是根据职业岗位的需要确定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事行业所应具备的各种能力。笔者在能力本位教学观的指导下,就如何对电子电工专业教学进行了改革,作了探讨。
一、整合教学内容,融理论于实践
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将来的工作是对企业设备、行业技能进行操作,因此教学内容必须面向职业,专业课程要有针对性,要实用。虽然有的教师工作非常认真,严格按照教材制订教学计划,不折不扣地完成教学目标,可以说该教师的课绝对是“保质保量”的,教学效果也是“高效”的,但是仔细分析教材的话,我们会发现不少内容早已是“过去式”,这些知识对学生来说即使掌握了也毫无用处,这样的教学能说是“有效”的吗?
传统的教学论认为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教学活动既有质又有量,而职教专业教学的“有效”,其首要表现特征为“有用”。教学内容的取舍要保证基础,强化应用,与实际结合,与技术设备的发展同步,满足社会的需求。
电子电工专业概念公式较多,电路繁杂,如果教学内容仅局限于枯燥的专业理论,则对于中职生来说非常难学,对于教师来说也非常难教。因此应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删除大篇幅的理论推导和数学计算,同时注重实践教学。例如在电子技术中有关二极管的教学,如果按照教材,单纯从载流子的运动方面讲授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则是非常抽象的,学生难以理解。但如果设计一个直流电源、电阻、二极管、开关、导线相串联的实验电路,通过改变二极管的连接方向,让学生观察二极管的亮、暗,一下子就掌握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这一特性。这样既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容易掌握,又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知识的实用性。
让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学习理论,调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乐趣。在动手实践中让学生先获得感性认识,再进行理论指导,在愉快动手中摸索发现规律,学生更深刻理解理论内涵。做中学的教学方式更贴合职教学生的学习实际,更体现职教的特色,更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以学生为主体,变“教”堂为“学”堂
能力本位教学观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主要作用在“导”上。在教学过程中更要思考的不是怎样“教”,而是如何“导”,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探索、总结规律上。
为了给学生更大的自主空间,教师必须树立这样的意识:凡是学生自己完成的事情,绝不越俎代庖。例如在电子技能教学中,我课前就把项目任务书设计好并发给学生,这样学生就必须预习,做好准备,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先做示范,“带着”甚至“抱着”学生走,而是让学生按照实训项目要求,自己摸索。我在提供电子元器件时,有意多提供一些,让学生从中选择所需要的,这样可以考查学生辨识检测元器件的能力。学生在自行设计电路时,不再像以前那样按照老师所讲的依葫芦画瓢,几乎都一个样,他们的设计方案远比教师所想到的要丰富得多。在安装调试的过程中,学生要考虑很多问题,如元器件插装位置是否合适,极性是否正确,哪里需要短接,哪里又必须断开等。这种任务驱动“促着”走的教学方式消除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等待教师传授的依赖心理,使学生在学习上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動探索,锻炼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敢想敢做的创新精神。
学生在摸索的过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和不足,但这些才真正是他们需要改正、补给、学习的地方,教师要合理利用这些素材,及时调节,正确引导,变“教”堂为“学”堂,尽可能地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自主活动的空间、展现自我的机会,营造民主、自觉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这才是中职生将来走向社会上的立足之本。
三、教学评价增添新维度,以能力提高为导向
公正合理的教学评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教学评价的原则要以人为本,以能力为本。在评价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应有的肯定,更要让学生总结学习过程中的得失,并进行反思,发现学生的学习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在评价过程中增添新维度,例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没有刨根问底、深入思考的精神;有没有锲而不舍、顽强钻研的意志;有没有查阅资料、寻求合作,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的标准不再是“对”与“错”,而是“好”与“更好”。在评价过程中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甚至可以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议。评价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竞争意识,树立学习信心,始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拓展思维,创设发展空间,提高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周绍敏.电工基础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3]陈其纯.电子线路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4]谭克清.电子技能实训.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