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宣教模式对眼科日间手术患者健康知晓度和满意度的影响

来源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nan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多元化宣教模式对眼科日间手术患者健康知晓度和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1—6月在某医院日间医疗部行手术的眼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1—3月的眼科患者292例作为对照组,2016年4—6月的眼科患者292例作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宣教方法,试验组采用多元化宣教模式。采用健康知晓度问卷、护理满意度测量表评估干预的效果。

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患者健康知晓度评分(48.16±7.12)分,高于对照组的(46.68±8.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P=0.02)。干预后验组护理满意度评分(29.88±0.91)分,高于对照组的(28.87±3.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3,P<0.01)。

结论

多元化宣教模式能够眼科患者健康知晓度和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对影响阿尔茨海默病患病率的生活方式危险因素Meta分析进行再评价,以了解现有文献质量,同时为预防阿尔茨海默病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CBM、PubMed、EMBASE、ProQuest、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的阿尔茨海默病生活方式危险因素Meta分析,并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使用JBI文献系统评价质量评价标准和Meta分析证据等级评价方法进行方法
本文介绍了美国密歇根凯洛格眼科中心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威尔玛眼科研究所目前开展的眼科日间手术概况、日间手术管理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分享对我国开展眼科日间手术的护理管理经验。
目的将日间手术管理和照护相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提高护士在眼科日间手术围手术期管理活动中的循证依从性,改进临床护理质量。方法于2017年9月—2018年7月采用JBI循证护理中心的临床证据实践应用程序,基于现有最佳证据,制订相应质量审查指标,在眼科日间手术病房前后分别纳入了39名护士、322例患者和39护士、345例患者,开展基线审查、证据应用及证据应用后的效果评价。结果证据应用后包括信息化控制手
目的构建基于"匠人精神"理念的新护士人文关怀培训模块,为护理管理者提供培训依据,促进护士人文关怀行为。方法以"匠人精神"中匠人须知30条为基本理论依据,通过文献查阅护士人文关怀培训现状及患者人文需求,运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选取江苏省具有代表性3个城市的20名临床护理管理及教育专家进行2轮函调,对各级指标进行层次分析法,确定新护士人文关怀培训模块内容及权重。结果经过2轮函调,回收率均为100%,专家
目的探讨自制缝针收纳板在肾移植手术缝针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行肾移植手术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手术过程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缝针收纳板进行缝针收集,研究组采用自制缝针收纳板进行缝针收集。比较两组手术中的换针时间、清点时间、找针次数和医护人员满意度。结果对照组中发生4例找针事件,发生1例针刺
目的检索、分析2013—2017年国内外ICU物理环境相关研究的现状,为进一步开展改善ICU物理环境、提高医疗和照护服务质量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13—2017年期间收录在CNKI、万方数据知识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PubMed、Web of Science、Scopus数据库中ICU物理环境相关的文献。应用Excel软件、Cite
期刊
目的探讨养老机构老年人负性情绪体验。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河南省某市7家不同层次的养老机构共38名老年人进行非结构式深入访谈,用NVivo11.0统计软件和Colaizzi方法分析资料。结果养老机构老年人负性情绪体验呈现出孤独、慢性焦虑和情感抑郁3个主题。结论养老机构老年人负性情绪体验复杂多样,与亲情缺失、疾病以及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等因素密切相关。养老机构应从提供有效的情感支持、提高老年人对慢性
出院准备度在个体出院决策和疾病健康结局中的重要性已得到广泛认可。本文从出院准备度的概念、评估对象、实施者、内容及评估工具和社会因素对其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从社会层面开展提高患者出院准备度的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与借鉴。
随着灾难事件所呈现的大规模、复杂性的上升趋势,灾害救援能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在灾害护理能力建设中面临的主要矛盾,建议完善灾害教育体系,多渠道提高灾害救援能力;提升个人救援能力,综合拓展灾害救援职能;丰富社区护士职责,全面提高灾害应对能力;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关注团队协作能力建设等,进一步提升我国在灾害医疗救援中的护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