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10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自治区代表团举行全团会议后,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再次和市级领导干部就生态文明话题进行了深层次探讨。
如何协调好生态与经济的关系,既留住青山绿水,又保证经济发展?鄂尔多斯市长廉素对此指出,下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在“倒逼环保”,通过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和科技创新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习近平总书记今年提出了‘获得感’这个新概念,其实做好生态文明建设,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吃到安全的食品,就是最基本、也是最大的‘获得感’。”
经济新常态下,地区都迫切需要因地制宜重新定义各自的区域竞争力。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内蒙古鄂尔多斯去年通过大力调整经济结构,最终在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下,整体经济实现了稳中有进。
地区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鄂尔多斯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大关,达到4162亿元,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达到2050亿元,增长11.1%;固定资产投资突破3000亿元,达到3422亿元,增长15.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30亿元。重大项目建设、产业结构调整、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深化改革都取得了积极进展。
在这样的发展中,鄂尔多斯的生态建设步伐也稳健有力。大气污染防治成效明显,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1.8%。严格水资源管理,关闭工业自备水源井162眼。启动“数字环保”工程,实现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实时监控。强力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对突出环境隐患问题进行限期整改,取缔关闭、停产整顿违法企业198家。淘汰电石、焦化、水泥等落后产能103万吨,新建污水处理厂12座,削减二氧化硫5.3万吨、氮氧化物6.4万吨、化学需氧量1500吨、氨氮300吨,单位GDP能耗下降3.2%,完成年度节能减排任务。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强化重点区域绿化,完成林业生态建设150万亩、草原建设743万亩、水土流失治理180.5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5.8%。
如果对比十几年来的变化,更能感受到鄂尔多斯在生态建设方面的明显成效。廉素表示,十几年前,鄂尔多斯的荒漠化率为80%,现在林草覆盖度是80%。十几年前,全市的森林覆盖率只有10%多一点,现在翻了一番。气象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地下水位比上世纪90年代提高了0.28米。如今,鄂尔多斯的天更蓝了、地更绿了、水更清了。
这样的改变,背后隐含的其实是鄂尔多斯在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等多方面的努力。伴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引领和推动,鄂尔多斯的生态建设仍将持续向前。据了解,今年2月,廉素在作鄂尔多斯政府工作报告时对此就已进行了具体部署,经济发展、生态保护一手抓。
大力调增优化经济结构仍然是重中之重。一是要推动资源型产业延伸升级,立足资源调结构、促转型,坚定不移发展壮大清洁能源和现代煤化工产业;在做精做优煤化工产业上下功夫,控制初级加工产品生产规模,推动煤化工产业延伸链条。二是促进非煤产业集群配套发展,全市非煤产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45%以上。紧盯市场需求变化,大力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着力在扩大规模、聚集产业、完善配套、引进高新技术上下功夫、见实效;出台振兴羊绒产业政策,依托鄂尔多斯羊绒产业园区,推进产业整合重组和优化升级,全面振兴羊绒产业。
农牧业发展方面,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坚持走绿色高端、以质取胜、品牌增收的路子,调整优化种养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集中打造沿黄河、无定河现代农牧业经济带和西部现代草原畜牧业示范区,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
生态建设方面,要筑牢绿色安全发展屏障,坚决整治环境污染。首先,认真执行新的环保法,落实最严格的监管责任,实施环境保护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突出抓好大气、水、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和主要污染物减排,最大限度减少环境负债。其次,严把环保准入关,制定产业发展目录,严格控制高污染、高排放、高耗水项目建设,对环保违规项目进行全面清理。此外,强化环保能力建设,对环境污染问题出重拳、施重手,进行严肃整治,并持续推进环保模范城市创建,保护好“天蓝、地绿、水清、气净”的生态环境。
由于鄂尔多斯还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域内草原广袤。为此,鄂尔多斯要求严格执行农村牧区“三区”发展规划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政策,设立草原保护红线,严禁开荒扩灌,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同时,促进生态脆弱区自然修复,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十大孔兑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启动农牧民户植百棵树行动,完成林业生态建设130万亩、草原建设960万亩、水土流失治理180万亩,建成国家森林城市,最大限度增加生态资产。
如何协调好生态与经济的关系,既留住青山绿水,又保证经济发展?鄂尔多斯市长廉素对此指出,下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在“倒逼环保”,通过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和科技创新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习近平总书记今年提出了‘获得感’这个新概念,其实做好生态文明建设,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吃到安全的食品,就是最基本、也是最大的‘获得感’。”
经济新常态下,地区都迫切需要因地制宜重新定义各自的区域竞争力。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内蒙古鄂尔多斯去年通过大力调整经济结构,最终在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下,整体经济实现了稳中有进。
地区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鄂尔多斯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大关,达到4162亿元,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达到2050亿元,增长11.1%;固定资产投资突破3000亿元,达到3422亿元,增长15.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30亿元。重大项目建设、产业结构调整、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深化改革都取得了积极进展。
在这样的发展中,鄂尔多斯的生态建设步伐也稳健有力。大气污染防治成效明显,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1.8%。严格水资源管理,关闭工业自备水源井162眼。启动“数字环保”工程,实现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实时监控。强力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对突出环境隐患问题进行限期整改,取缔关闭、停产整顿违法企业198家。淘汰电石、焦化、水泥等落后产能103万吨,新建污水处理厂12座,削减二氧化硫5.3万吨、氮氧化物6.4万吨、化学需氧量1500吨、氨氮300吨,单位GDP能耗下降3.2%,完成年度节能减排任务。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强化重点区域绿化,完成林业生态建设150万亩、草原建设743万亩、水土流失治理180.5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5.8%。
如果对比十几年来的变化,更能感受到鄂尔多斯在生态建设方面的明显成效。廉素表示,十几年前,鄂尔多斯的荒漠化率为80%,现在林草覆盖度是80%。十几年前,全市的森林覆盖率只有10%多一点,现在翻了一番。气象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地下水位比上世纪90年代提高了0.28米。如今,鄂尔多斯的天更蓝了、地更绿了、水更清了。
这样的改变,背后隐含的其实是鄂尔多斯在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等多方面的努力。伴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引领和推动,鄂尔多斯的生态建设仍将持续向前。据了解,今年2月,廉素在作鄂尔多斯政府工作报告时对此就已进行了具体部署,经济发展、生态保护一手抓。
大力调增优化经济结构仍然是重中之重。一是要推动资源型产业延伸升级,立足资源调结构、促转型,坚定不移发展壮大清洁能源和现代煤化工产业;在做精做优煤化工产业上下功夫,控制初级加工产品生产规模,推动煤化工产业延伸链条。二是促进非煤产业集群配套发展,全市非煤产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45%以上。紧盯市场需求变化,大力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着力在扩大规模、聚集产业、完善配套、引进高新技术上下功夫、见实效;出台振兴羊绒产业政策,依托鄂尔多斯羊绒产业园区,推进产业整合重组和优化升级,全面振兴羊绒产业。
农牧业发展方面,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坚持走绿色高端、以质取胜、品牌增收的路子,调整优化种养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集中打造沿黄河、无定河现代农牧业经济带和西部现代草原畜牧业示范区,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
生态建设方面,要筑牢绿色安全发展屏障,坚决整治环境污染。首先,认真执行新的环保法,落实最严格的监管责任,实施环境保护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突出抓好大气、水、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和主要污染物减排,最大限度减少环境负债。其次,严把环保准入关,制定产业发展目录,严格控制高污染、高排放、高耗水项目建设,对环保违规项目进行全面清理。此外,强化环保能力建设,对环境污染问题出重拳、施重手,进行严肃整治,并持续推进环保模范城市创建,保护好“天蓝、地绿、水清、气净”的生态环境。
由于鄂尔多斯还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域内草原广袤。为此,鄂尔多斯要求严格执行农村牧区“三区”发展规划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政策,设立草原保护红线,严禁开荒扩灌,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同时,促进生态脆弱区自然修复,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十大孔兑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启动农牧民户植百棵树行动,完成林业生态建设130万亩、草原建设960万亩、水土流失治理180万亩,建成国家森林城市,最大限度增加生态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