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美术教育的可教性与不可教性

来源 :艺术殿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nghua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于目前就我们所调查的问题和对美术教育的优势分析,幼儿美术的教育中90%是不可教的,只有10%是可教育的。玛利亚·蒙特梭利最早在1907年提出了“环境教育法”,她认为“环境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要素”。其实,现行的环境教育法在我们幼儿的美术教育中是最具可行性教育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培养了孩子的个性发展,而且还培养了美术素养。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在这种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创造美的技法训练。
  1 、幼儿美术教育中的不可教性
  我们的家长拿着孩子满篇“乱画”的作品让专家点评时,一般专家会说出这样一句话,“有灵气”。而有时家长把自认为很“整齐、很干净”画得很好的画拿去让专家点评时,专家却说“很匠气”。什么是“灵气”?”什么是“匠气”?其实“灵气”是孩子个性的显露,孩子激情的碰撞,孩子认知的表达,是心中的力量在纸上得到了张扬。而孩子的“匠气”是指孩子注重了技法的表达,内容的再现,是一种匠人的“手艺”显露。这种“匠气”,正是孩子创新能力培养的最大杀手。不管孩子有多大,他都有自已的见解和意识。这种见解和意识是别人教不了的,只能在教学活中去有意识地去保护这种“见解与意识”,让其扩大化。这就是“灵气”。这种“灵气”在世界上只有自已具有,独一无二的。
  孩子的創造力不可教:创造力,不等于模仿力。对于孩子来说,创造力的培养,就是对未来的负责。美术中创造力的培养主要是养成孩子良好的思维方式。良好的思维方式的养成,主要是靠美术工作者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训练方式。比如:一节美术课,老师让孩子们在河滩上捡自已喜欢的卵石,最后把你捡的卵石进行描述“它像什么”。这样以卵石为切入口,提供孩子更宽广的创作空间,让孩子的想象力飞得更远。假如反过来,让孩子们在河滩上捡像鱼一样的卵石,看似未变的课题,却产生了不一样的效果,后者对孩子的创造力的培养给予了定势,让思维只能在一个点上而没有散发。所以,孩子的创造力的培养是受老师对孩子思维方式训练的结果。


  孩子的审美不可教:如果有一天,孩子把天空染成了血红,把太阳画成了深绿,或许你会大惊,孩子们为什么违背了事物的本质规律?其实,你犯了一种错误,儿童画的美丽是在于孩子心灵的反映而并不是自然的写实。所以,好的儿童画创作者他所亲身感受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的生活体验是那样的纯朴无暇的。孩子的审美,是对生活的体验,成人的审美是对生活的经验。关在教室中的孩子是画不出感动天地的佳作,进入生活中的孩子会完成泣鬼神的好画。所以,孩子审美的培养全在生活的感知力和发现力,是不可当技法传授的。
  2 、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可教性
  说到“不可教”,好像认为幼儿美术教育是“自我行为”的一种游戏,其实不然,在幼儿美术教育中还是有很多是可教的,只不过在“教学”的比重中占的比较少。这种可教性是很依附建立在孩子共性的基础上的。也可这样说,幼儿美术教育中共性的东西可以引导进行传授,个性的东西需要进行保护,扩大并予以张扬,是不可传授的。
  孩子的协作构建可以教:在很多美术活动中,有些时候需要的是协作。幼儿美术教育不仅仅是“个体劳动”,有时也需要 “集体劳动”, 因为这种集体活动更好的让孩子在协作中达到思想交流,能彼此得到借鉴,所以在这种协作中老师可以因人而宜进行有利的引导,达到协作高效的目的。同时在“个体”任务的完成中,老師也可以在尊重孩子思维的情况下给予引导和建议。孩子的协作构建主要培养孩子利用集体的智慧达到自己思维训练的目的。
  孩子的后期技法可以教:根据孩子在前期美术操练活动中的“个体”任务完成情况,可以帮助他在后期作品效果上适当的进行技法传授,但不得改变孩子作画的初衷。
  由此,根据现行的“生本”教学理念,结合我们目前的教学分析和调查的现状,得出以下结论:
  (1)专业教师不等于专业教学,好教师要观念先行,用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方法。遵循幼儿美术培养的是社会型人才,是孩子思维训练的一种手段,是孩子能力培养的一种途径的规律。不是单一的技法传授。只注重技法,不尊重孩子认知是不可取的。
  (2)幼儿美术是孩子内心世界的反应和对事物认知的表达,因此,美术课只不过是孩子生活体验和认知结果的展现。要上好美术课就得需要关注孩子的生活和认知。
  (3)教师与家长欣赏儿童画,不应戴着成人有色眼镜去欣赏,应学会用儿童的心态,在尊重儿童的情况下,去认知孩子在绘画过程中的参与度、表现力和思维形成,而不应只看到结果和单纯的“像与不像”。
  (4)好的儿童画书籍是帮助儿童提高审美力和鉴赏力的,而不是帮助他们去掌握各种技法。幼儿美术中,“无法”就是最好的“方法”。教无定法,其实幼儿美术表现也无定法。只要孩子们把美术当成了一种“好玩”的游戏,尽情发挥,不需要其他的约束就可以了。
其他文献
1、山东秧歌的历史回眸与现状  1.1历史回眸  山东秧歌是齐鲁大地中最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文化。它历经百年的传承衍变,印证了山东人民的生活习俗和精神风貌,承载了齐鲁文化的人文历史内涵。山东秧歌是一种山东省的汉族民俗艺术,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鼓子秧歌”、“胶州秧歌”、“海阳秧歌”,他们被并称为“山东三大秧歌”。其中鼓子秧歌最受世人青睐。据史料考证,鼓子秧歌起于秦汉,在唐宋时期与其他传统技术形式相融
期刊
江西地区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对当地人们的生活有着极大影响。民间舞蹈是江西人民群众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体现着江西地区的民俗文化。江西地方民俗文化对江西民间舞蹈的舞蹈动作、舞蹈服饰及舞蹈场地都有着较大影响。江西地方民俗文化与江西民间舞蹈有着密切联系。研究地方民俗文化对江西民间舞蹈的影响不仅有利于深入挖掘江西民间舞蹈中蕴含的民俗文化,促进民俗文化的继承和传播,而且对江西民间舞蹈的进一步发展有着深刻的现
期刊
1、  对摄影的批判研究,很大程度上沿着加速轨迹而来,把快门的加速作为一种有效工具,剪辑时间的精彩瞬间,将过去时刻从遗忘之力中拯救。传统主流观点认为,技术成熟后,摄影师们突然对时间线性发展感到震惊;镜头快门的速度被用来打断历史的连续性,为了永恒而记录单个时刻;通过捕捉关键时刻,抓住历史转瞬即逝中的痛苦暴力,卷入并战胜时间的现代压缩与加速。1936年,作为八种摄影理论之一,前包豪斯成员莫荷利·纳吉(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声乐教学的有效执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领悟,而且能够丰富学生德、智、美的培养,逐步提升学生的全面发展。现如今大学声乐教学已经受到众多教育专家的重视,如何做好大学生声乐教学,也成为音乐教育界重点研究的問题。因此迫切需要大学声乐教学进行创新改革。  1、 大学声乐教学目前面临的问题  1.1 大学声乐教学的方法过于陈旧,有待改善  一直以来,我国的各大高校在声乐教学中普遍
期刊
在广西,一说到彩调剧,年长点的老人基本都会知道,生活在桂柳,宜州地区的大多数人甚至还会哼上几句或舞上几段。我是1996年从南宁艺术职高考进彩调团的,当时在学校学的是舞蹈专业,对于彩调这个名字虽然熟悉,但对该剧种的表演,唱腔,行当等等都属于是陌生的,来到团里除了参加一些晚会演出以外,平常也观看和经常参与一些剧中的群众角色,当时感觉彩调就是好听,好看,慢慢的喜欢上了这个剧种。爱上彩调后就在彩调剧中塑造
期刊
1、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加强理论的指导  “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并把它作为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工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是事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根本问题。”①习近平总书记曾在2013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期刊
1、中国画写生的发展和流变  “写生”一词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贞观年间彦悰的《后画录》,在对王知慎的评价中,彦悰提出了“写生殆庶,用笔爽利,风采不凡”的观点,可见其本人和王知慎,对于写生和写生的效果都是极为看重的。南北朝时期,谢赫提出了“六法论”,其中的“应物象形”,其实就是对写生的强调。宋代是中国画发展的高峰,对写生也有着明确的要求,留下了很多佳话。宋徽宗赵佶在画院教学时,要求画家们要对花
期刊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与发展,我国的小学美术基础教育也在新课改的浪潮中不断的发展着,然而在小学的美术的教育中我们如何才能将现代绘画艺术的理念融入到小学的美术课程中还是缺乏一定的实际基础的。总所周知,现代绘画艺术不仅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还能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现代绘画艺术的发展也是符合新课程标改革的标准的。虽然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已经开展多年,但对于现代绘画艺术来说,在小学美术的基础教育教
期刊
儿童绘画阶段的划分,可以说是按照年龄进行的,而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按儿童的绘画水平来区分更为合适,一个孩子的绘画能力是与他的心智发展有紧密的关系。将白特划分的儿童画发展阶段与凯洛格的儿童画发展阶段进行研究与分析,不难发现,每个正常成长的孩子,一般在美术活动上要经历两个阶段,分别是涂鸦期和符号期,这两个阶段完成后,孩子的绘画朝着写实期发展,慢慢与成人的思维逻辑开始吻合。下面,从涂鸦期与符号期两个阶段进
期刊
中国电影市场已经形成了巨大的规模效应,这为电影文化的多元化提供了契机和空间。但从近些年的电影中可以看出,一些电影工作者依然拘泥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文化逻辑继续讲述老故事,这就使得电影作品无法跟上或滞后于时代的步伐,而另一些艺术家对中国的变化有敏锐的感知,传递出一些新的中国经验,这有益于形成有中国主体的文化表达。  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电影产业化改革,在制片方式和院线发行两个方面采取更为市场化的机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