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薄今人爱古人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bushila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梅清是我国清代著名的画家和诗人,是宣城画派最主要的代表人物,对中国山水画的创新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师古而不复古,学百家之长为我所用,独辟蹊径,在师法传统、师法自然的基础上,由“有法”进入“我法”再升华到无法的自我境界。他“爱古人”完全不同于“四王”那样机械地重复古人,而是借古开今,他虚怀若谷“不薄今人”,孜孜以求“今人”之长,突破传统,逐渐地形成了他自己豪放、奇特、秀润的山水画艺术风格,在清初画坛上独树一帜,成为了卓有成就和巨大影响力的一代艺术大师。
  【关键词】清代;梅清;山水画;艺术风格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5-187-03
  【本文著录格式】唐德普.不薄今人爱古人——浅析梅清山水画的艺术风格及形成的因素[J].中国民族博览,2021,03(05):187-189.
  一、清梅生平
  梅清(1623-1696)原名士羲,字渊公,号瞿山,安徽宣城人。出身于闻名于世的宣城梅氏家族,自幼起便受到浓厚的家族文化熏陶。7岁便在黄池旧第家塾中读书、学诗、习画、嬉戏,自称“余髫时嬉戏,妄弄笔墨,见壁间溪山云树,辄彷佛得之”。16岁时成为了一名秀才,20岁时就编辑整理出了他的第一本诗词集《休夏草》。同年,梅清曾到芜湖拜见了萧云从,并一起探讨了一些绘画技法,提出一些自己对艺术创作的想法,深得其赞赏。崇祯十七年,梅清22岁,甲申国变,明朝亡,梅清家族遭受到极大打击,家道中落,开始了他屏迹稼园,窜身岩谷,过着郁郁无所处,穷甘独适的生活。在梅清27岁时移居处于青龙山麓的山水胜地新田,和柏枧山相望。此时的梅清是“一庐数亩,寝食于斯,虽维时家益穷,但读书之兴未倦,与族里数子定为文会…… 制艺之余,酒酣兴发,泼墨挥毫,分题拈韵”。从这里可以看出梅清家境虽清贫,但他始终没有放松对学业仕途的追求。梅清32岁时被推为“宣城孝廉”考取了举人,后举家迁移至宛东“平缘阁”,并将“平缘阁”改为了“天延阁”,寓居此处长达30余年,开始了他三年一次的举子之路。他渴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清朝统治阶级的赏识和重用,以期展示个人才华,走上仕途,光宗耀祖,但不幸的是连续4次北上京试都以不第而归,此时梅清已到中年,功名事业上的落寞与精神心灵上的打击已使他疲惫不堪。科举屡屡失利,他不得不沉下心来反思自己因追逐功名的失败所承受的痛苦经历并使他认识到功名利禄也只不过是暂时的,如同天上的浮云,转瞬即逝,不如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写:“瞿山老风尘,三年一行役,浮名走天下,纷纷复何益,誓归南山南,吾自适吾适。”此后他不再把走入仕途作为人生的唯一目标,决定遍游祖国的名山大川,交友访道,饮酒唱和,吟诗作画,寄情于山水,在绘画上寻找发泄心中的郁闷,把山水画当作表现自我主观心境意绪的一种手段,借助大自然来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操守,寻找心灵的寄托。在此后的岁月里,除了例行参加三年一度京试春考,大部分时间都在写诗作画交友,饱览祖国的壮丽山河。他先到了泰山,他被泰山的壮观优美而倾倒,后又两次登临黄山,为黄山奇绝之景所陶醉,为自然界的鬼斧神工所折服,这些都给了梅清以无尽的创作灵感和创作之源。康熙二十五年,六十四岁的梅清移住到茶峡草堂,并在以后的数年里在编辑诗书文辑;同时,除集会访友外,他进行了大量的书画创作,达到了他艺术生涯的顶峰。康熙三十五年,一代诗、书、画集一身的艺术大师走完了他那坎坷失意而又才华横溢的一生,留下的是不朽的艺术珍品。
  二、梅清山水画的艺术风格
  梅清山水画的艺术风格基本上可归纳为早期的豪放,中年的清冷秀远,晚年再转为豪放、奇秀并兼有萧散简率的风格。
  (一)早期阶段
  纵览梅清的创作历程和对其作品及创作时间的分析,1653年至1668年可为梅清绘画的早期阶段。梅清的书画创作开始于明末清初寓居宛东稼园时期,据有典可查最早的是崇祯十六年,梅清廿十岁时为邑人俞绶作《父书楼图》,自题“涧翁索画父书楼,积逋三年不敢酬”。同年又为邑人倪正作《瞿树图》,为梅超中作《寒山图》,这三幅均没能流传,不知所藏。顺治六年,27岁的梅清所畫《曳杖过溪图》是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作品(现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立轴、绢本、并由梅清题诗“谷里云烟常隐约,门前松石喜平安。歌完曳杖过溪去,图得青山自在看。”落款为己丑秋日呈闰翁老师教之,瞿山道人梅清。全幅以三段式构图,近、中、远布局均衡兼顾,笔墨虚实浓淡相生,运用小山石元素层层台积为大山体,从中均可以看出梅清早年学李营丘、黄公望笔意,其个人特征表现尚不明显,但用线用墨爽劲利索,个性张扬已见端倪。从那时起至40岁由于求画者甚多,使梅清开始了早期的绘画创作生涯,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为宛陵知府培翁画的《宛陵十景图》。该画描绘的是宣城十处胜景。此十页图册根据每个景致的不同特点,采用了多种传统技法,构图沉稳,笔墨厚重放逸,或淋漓纷披,或秀润淡妍,挥洒自如。从画面上可以看出较多北宋大师的影子和元人风格,也可以看出梅清有学习古代大家“爱古人”的风范,但是他并不刻意摹古,不拘泥于古,他有他自己强烈的主观意趣,每幅画都能自出新意,初露出自己的干炼、豪放的绘画风格。正如他本人所写:“宛陵十景,旧多粉本,画家泥于成迹,有形似无笔墨矣,寒窗无事,偶图数幅,请教培翁老祖台大辞宗博览。”从这一题跋中可以看出梅清早期对自己打破陈规大胆创新充满着自信和自我肯定。据《天延阁赠言集》记载,韩魏赞誉梅清早期绘画称:“君不见敬亭陵阳一片石,宛溪句溪水声疾,麻姑横绝五湖寒,都入君腕底之妙笔。”
  (二)中期阶段
  早年梅清主要精力用于科举,绘画数量不是很多,后来他屡试不第,心灰意冷,残酷的现实使他的思想转入了沉寂,萧散,淡泊的境地。康熙六年即1667年梅清第四次春试落举,使得他对考取功名的幻想有了清醒的认识,挣破了功名和利欲的世俗枷锁,也消除了豪气的冲动,过起了隐居的生活。从此以后他的艺术感受和艺术风格为之一变,从45岁左右开始,他的画进入了以秀远萧疏、苍凉润淡的风格为主的境界。这种消极遁世的想法其实早在他《南归林屋图》中就有很好的体现,这也是他第三次落第后的作品。从“南归”二字透露出画家希冀在山石林泉之间寻求心灵的平静,画风清淡简约,超逸而文雅,传达出了一个古朴宁静的空间。此时梅清诗画声名鹊起,面对各方索求,创作量大增,这一时期梅清存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憺园图》《双松交茂图》《峭壁帆影图》《宣城胜览图》等,其中《憺园图》是梅清作为贺礼送给徐乾学的,纸本,鸟瞰式全景构图。描绘的是一处景色宜人清旷静谧的归隐居所。以两层亭阁为中心,前景画庭院设置景物,后景画昆山作为憺园的衬景。园中叠石用浓淡不同的干笔勾勒,用折带皴略加擦染,笔墨朦胧轻巧,用不同的点叶法表现园中的树木,以焦墨点苔,淡墨晕染,笔意和倪云林、萧云从、渐江略有关联。画风秀润淡雅中透出清冷,和他早、晚期淋漓奔放、曲倔的奇特风格显然很不相同。同年为著名画家高简而作的《江亭送别图》和《憺园图》笔法差不多,有董源、倪赞二家笔意,淡远中有一种静谧之感。《宣城胜揽园》是梅清在这个时期最为精心之作,堪称中年巨制,描绘的是宣城内外诸名胜24景,是梅清57岁时为即将离任的宣城知县邓性所作。二十四景图针对每个实景采取了不同的构图和不同的笔墨表现方法,其特点是在经营位置布局上多采用平远、高远、深远法,有的是三法合用。在描写江水与两岸景致时,皆采取以高制下全景式的角度来表现画面开阔的空间感。梅清面对不同的景致借助古代不同名家笔意,再加入自己的真挚情感,使得整个册页笔法变化丰富,简繁得当疏密得体,表现手法各异,但在韵致上又整体统一,总体体现出的是淡雅、秀远格调。这段时期的梅清作品大部分都是这样。据梅清朋友陈世祥访梅清后赞叹说:“烛下出其所书,书益奇以健;出其画,画盖秀以远;其诗歌故词益丽,以而尽诸度。为之一酌一唱、叹而惊绝不已。”
  (三)后期阶段
  梅清从60岁(1683年)开始直到他去世前是他后期风格逐渐形成的时期。这个阶段的绘画艺术风格和以前有了显著的变化,尤其是他68岁重游黄山后,从黄山雄伟奇丽景色中受到了启发,激发了梅清的创作灵感和创新思路。正如他所说“余游黄山后,凡有笔墨大半皆黄山矣”。梅清现今传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他重游黄山后所作。正是这一阶段,以黄山为师,从自然界找到了山水技法的自我突破口和转换的切入口,强调自己的理解和创造,形成了自己特有地表现方法和艺术特色,从中期清冷秀远变化为豪放雄奇兼飘逸的画风。这一时期梅清的创作几乎全是黄山图以及仿古山水图,总量超过早期、中期总和,代表作品有《黄山图》《黄山十九景册》《黄山十六景册》《天都峰图轴》《炼丹台图轴》《西海门图轴》等等。从这些图册中可以看出其作品奇特多姿的构图、变换莫测的笔墨、清新秀润的渲染及情景交融抒情遣怀的艺术境界。特别是对天都峰、炼丹台、光明顶等景象的描绘,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形成了他后期鲜明的奇特、豪放、新颖的艺术风格。
  三、梅清山水画风格形成的因素
  (一)显赫的家族、豪放的性格
  梅清出身于宣城梅氏中最显赫的文峰梅氏,明代戏剧家梅鼎祚、清代历算大师梅文鼎、左都御史梅钅肙、古文大师梅曾亮以及宣城画派中的梅氏画家都是出自于这个家族。祖父梅守极位至南京户部江西司员外郎、督理淮安关榷,父亲梅振祚太学生、仕官文华殿中书。梅清幼时生活条件优越,为自己家庭出身倍感自豪。因此在其身上一直保持自信、大气和豪爽的特点,同族画家梅磊这样描述过梅清“渊公精悍短小,能舞剑发矢,上马如飞,为戡乱才。”家族的文化背景,家乡山水侵染和个人爽直的性格,造成了梅清早期绘画作品的豪放风格,正如石涛《山水册》中所述,“此道从门入者,不是家珍,而以名振一时得不难哉!高古之如白秃、青溪、道山诸君,清逸之如梅壑,渐江二老,干瘦之如垢道人,淋漓奇古之如南昌八大山人,豪放之如梅瞿山、雪坪子,皆一代之解人也”。
  (二)少年美才,屡试不第
  梅清自幼聪慧,刻苦好学,“读书辄竟夜不寐,既长,以博雅富盛名,顺治甲午举于乡” 。但后来接连十余次考进士不第,举子之路失败,他的人生目标受到重大打击,郁闷不得志。他在《答半公诗》中写道“入世翻如幻,为僧却是归,钵持随意处,钖挂几时飞。”逐渐产生消极遁世的想法,使得他的画风由豪放慢慢变化为清冷、秀远的风格。
  (三)师法古人,为我所用
  从梅清传世作品中发现他几乎临遍了历代著名画家的作品,五代的荆浩,关仝、李成、董源;北宋范寬、大米小米,南宋刘松年、马远;元四家;明代王绂、沈周、徐渭等各大家的笔意在梅清的画作中都有呈现。他特别推崇元四家之一的吴镇(号梅花道人),曾题诗有:“我爱梅花老道人,挥毫落纸尽如神。持将海上千年酒,醉向江南四季春。”他还十分欣赏倪赞画风,曾写道“高风千载忆倪迂,笔底尘气半点无。”在他仿前人笔意时都会作仔细研究。他师法古人,认真研习古人画风和笔墨技法,把诸子百家绘画特色熔于一炉,为我所用,创新发展,在前人法度的基础上拜自然为师,寻找灵感,从早中期的豪放、清冷、秀远转变为后期的老辣、古朴、雄奇的艺术风格,做到了从“有法”到“我法”到“无法”至上。
  (四)时代的变迁,自我的觉醒
  梅清的青年时代刚好处在明亡清兴之际,当时涌现出一批超越当时时代精神拥有近代思想理念的学术学者,他们认为由于君主专制和蒙昧的封建礼教束缚了人的个性和创造力,倡导知识分子的人格觉醒,强调表现真实的自我。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梅清作为当时知识分子的一员,也会受到这超前意识流的感染和呼唤。脱离了精神的枷锁,放空了思想包袱,从“我法”“古人在我”“老更狂”,可以看出梅清的绘画风格变化及形成都受到时代潮流的深刻影响。
  四、总结
  梅清山水画奇特新颖的布局,纯熟多变的笔墨,秀远润致朦胧如仙界的意境,无不彰显出他对传统绘画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师法自然和自我觉醒的领悟。年少时豪气,画也豪气,中年理想破灭,心境灰暗,其画也清冷,后期两游黄山,渐离仕途功名,流连于名山大川之间,得奇山异峰之灵气,画也雄奇,同时不失秀远、雅致之气。他笔下的山水是“我法”了的山水,是自然和豪放性格的化身,倾注的是一腔文人心系苍生而无以施展的情怀。他习古而不摹古,道法自然而不落窠臼,采百家之长为我所用创为新格,自成一派,真正做到了不薄今人,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童永生.梅清与宣城派[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
  [2]李应泰修,章绶纂.宣城县志[M].清光绪十四年活字本.
  [3]梅燮臣等俢.宛陵梅氏家谱[M].清宣统二年刻本.
  [4]范瓦夏.我法:宣城画派研究[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唐德普(1963-),男,安徽省宣城市博物馆,文博馆员,研究方向为陈列展示与文物修复。
其他文献
小学生作文,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它离不开特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强制性。因此,对于作文起步阶段的小学生,由于不明白作文的规范性,缺乏生活经验和作文经验,而对作文有畏难情绪和厌倦心理。针对这种现状,我在作文教学中尝试采用仿写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小学生作文仿写的有效途径  1. 结合语文阅读课教学进行仿写  丁有宽先生曾说过:“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
【摘要】以《金光明經》中的AB/BA型音节词为主,将其与鄂尔浑碑铭词语和哈萨克语作对比,浅析三者在语义、语音以及具体使用中的异同点。  【关键词】《金光明经》语言;AB/BA型音节词汇;鄂尔浑碑铭语言;哈萨克语  【中图分类号】H236 【文献标识码】A
新的时代精神赋予了严格要求学生全新的含义。我们向来所认同的“严师出高徒”如今也有了更深更广的诠释。严格要求学生要讲究艺术性,这是我们今天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应当遵循的重要准则之一。  首先,应严而有纲。由于中小学生的自我约束力相对较差,多数学生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行为准则,因此,班主任要求学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首先应让全体学生明确,使他们心中有数,胸中有“纲”。例如,由上级教育部门制定的《中小学生守则
【摘要】通过研究宋代山水画中的审美原则,来探究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与现代设计之间融合的可能性。用溯本清源的方式,找到中国设计风格最本质的视觉承载平台。重点分析宋代代表性山水画《严关古寺图》和《松风高卧图》的结体、笔墨以及气韵,尝试利用中国元素进行视觉表达,并提供一个恰当的符号或形象判断标准。希望通过这个研究提升中国本土设计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为中国当代设计理论建设提供更多有价值的见解。  【关键词】宋代
金石帝迹·薪火传圣。4月10日上午,2021(辛丑)黄帝文化金石拓片展在郑州博物馆隆重开幕。  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有魂,脚下有根”的重要指示,更好地保护传承弘扬黄帝文化,纪念人文始祖轩辕黄帝,近距离欣赏黄帝的丰功伟绩,持续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并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开辟一条别具生面的文化寻根之旅。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省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的指导下,河南省黄帝故里基金会联合郑州博物馆共同举
【摘要】为顺应时代发展,我国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这一战略的推进加快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完善对构建广告人才培养体系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依据培养创新性实践型创新人才目标及其特点对现有课程的内容、教学理念、方法等要素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和重构,以期为广告设计类课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创新创业;广告设计;实践能力;广西艺术学院  【中图分类号】J50
魯士秀  鲁士秀(1993-),女,籍贯云南保山,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油画专业在读研究生。  《狗03》灵感来自一条脊柱受伤的流浪狗。画面描绘的是它艰难爬阶之状,三个爪子抓住些许光滑的阶梯,瘦弱的脖颈使劲往前探,尾巴直直指向地面,以脊柱为界,左侧拉长的有力的肢体与右边无力的萎缩后腿形成鲜明对比。作者试图告诉正在看画的人——并不完美的生命爬着似有似无的阶梯,尽管伴随着艰难、疼痛、失败,却一次又一次,
2021年3月21日至22日,以“拜谒华夏之母,寻根丝绸之源”为主题的第五届海峡两岸嫘祖文化交流活动在嫘祖文化发祥地四川省盐亭县举行。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齐续春宣布第五届海峡两岸嫘祖文化交流活动开幕,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胡占凡恭读《祭嫘祖文》。  活动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轩辕书院、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四川省经济合作局、四川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四川省妇女联合会、四川省文学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与文化的一体化发展,不同地区文化开始进行密切的互动交流、融合,民俗文化对外翻译也在这一环境中得到有效推动。传统民俗文化外宣翻译,不仅要按照民俗文化表面意义进行翻译,还要挖掘文化背后的深厚内涵、文化身份属性,才能使目的语国家受众理解区域的民俗文化。本文主要以广西少数民族的文化宣翻为例,探讨如何对民俗文化进行翻译与介绍,才能传达出民俗文化所包含的身份内涵。  【关键词】民俗文化;外
1921 年归国时的陈毅  北京西山碧云寺,依山而建,环境优美怡人。很多人知道,这里是孙中山先生灵柩暂厝地。鲜为人知的是,陈毅在坐落于此的中法大学就读,加入中国共产党,走上职业革命的漫漫征途。中方动员法方退还庚子赔款,合建两所中法大学  民国肇始,西学渐进,李石曾、蔡元培、吴稚晖等人在北京创立留法俭学会(留法勤工俭学会前身)。1916年6月,他们又联系法国热心教育的知名人士,在巴黎成立华法教育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