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教育界最火爆的“热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已正式出炉,被誉为 课程改革的“关键”,中高考评价的“风向标”。新课标要求高中生物教学应该一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为中心任务。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然科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核心素养 生物教学 理性思维 实验探究
核心素养的发展离不开教学,生物教育教学是实现培养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素养导向的教学要求教师:首先要具有积极的生命情态,是心地善良、有情有爱、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对社会肩担道义,对工作爱岗敬业,对生活乐观向上,对困难愈挫愈勇,对他人团结合作,对自我勤奋进取。其次要具有强烈的育人情怀。因此,课堂教学必须紧紧围绕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一主线展开。
一、设计导向于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深刻领会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研读生物课程标准,关注具体的教学内容,把握好生物核心素养的具体目标及其之间的内在联系,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目标设计要循序渐进、不断深化。同时充分评估教学目标的有效性,目标是否准确,与实际的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是否契合。教师一定要选择恰当的导入,活化课堂,营造轻松地课堂氛围,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成功落实夯实基础。例如,学习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内容前,可以提问学生:磕咸味的瓜子时,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原因是什么?引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便于学生分析和理解失水吸水的原理。
二、创设导向于核心素养发展的“问题情境”
一堂课,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设一个好的情境的作用是不可低估,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求动机,利于激发学生的理性思维,引起学生对所发现问题的思考与探究情感,体验到生物与生活同在,生活真有趣,生物真有趣。例如,学习“免疫调节”后,教师可以拿感冒说事,谈感冒的感受,追问:感冒时为什么嗓子不舒服或疼痛?发烧时体温升高,为什么不想吃东西,为什么还感觉到冷?发热为什么是生物体一种保护性反应? 学生从学到的核心概念中外延,可以知其然道得明,也就培养了学生必备的学科素养。在本节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攻击T淋巴细胞,破坏免疫系统。关注艾滋病的预防,关爱艾滋病携带者和患病者,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动承担向社会宣传健康生活,关爱生命的社会责任。关注涉及生物学的社会议题,参与讨论并作出理性解释,辨别迷信和伪科学。
三、科学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生物课本中的实验内容非常多,把课本中的实验利用好,就是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最好的培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如观察质壁分离复原实验,色素的提取实验,观察有丝分裂的实验,要尽可能让学生动手去操作,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去观察,去思考。當然在实验之前,要认真预习,做足准备,理清实验思路,让学生真正以探究者的身份动去观察、去思考,而不是单纯的享受前人实验结果,照着葫芦画瓢,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于孟德尔的遗传规律部分的实验,以往,我们只注重直接使用规律去解题,往往忽略了规律的形成过程。如:假说演绎法,学生都知道孟德尔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遗传定律,也熟知遗传规律。可是对于假说是什么,是怎么演绎的,却一头雾水。在突出对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考查的趋势下,我们也必须借此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让他们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高考和新课标方向告诉我们生物再也不是临时抱佛脚就能够得分的学科,也再不是只要最后一年读一读背一背就能取得好成绩的了。要想脱颖而出,甚至是不拖后腿,必须通过三年的钻研和积累,形成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真正将素质教育理念贯彻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不仅在学科教学中获得知识的提升,而且在活动课程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中获得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海燕,新课标下的高中生物创新教学方式研究[J]未来英才,2015(9):146-146.
[2]朱佳,农村初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现状与提高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3.
关键词:核心素养 生物教学 理性思维 实验探究
核心素养的发展离不开教学,生物教育教学是实现培养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素养导向的教学要求教师:首先要具有积极的生命情态,是心地善良、有情有爱、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对社会肩担道义,对工作爱岗敬业,对生活乐观向上,对困难愈挫愈勇,对他人团结合作,对自我勤奋进取。其次要具有强烈的育人情怀。因此,课堂教学必须紧紧围绕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一主线展开。
一、设计导向于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深刻领会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研读生物课程标准,关注具体的教学内容,把握好生物核心素养的具体目标及其之间的内在联系,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目标设计要循序渐进、不断深化。同时充分评估教学目标的有效性,目标是否准确,与实际的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是否契合。教师一定要选择恰当的导入,活化课堂,营造轻松地课堂氛围,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成功落实夯实基础。例如,学习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内容前,可以提问学生:磕咸味的瓜子时,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原因是什么?引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便于学生分析和理解失水吸水的原理。
二、创设导向于核心素养发展的“问题情境”
一堂课,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设一个好的情境的作用是不可低估,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求动机,利于激发学生的理性思维,引起学生对所发现问题的思考与探究情感,体验到生物与生活同在,生活真有趣,生物真有趣。例如,学习“免疫调节”后,教师可以拿感冒说事,谈感冒的感受,追问:感冒时为什么嗓子不舒服或疼痛?发烧时体温升高,为什么不想吃东西,为什么还感觉到冷?发热为什么是生物体一种保护性反应? 学生从学到的核心概念中外延,可以知其然道得明,也就培养了学生必备的学科素养。在本节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攻击T淋巴细胞,破坏免疫系统。关注艾滋病的预防,关爱艾滋病携带者和患病者,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动承担向社会宣传健康生活,关爱生命的社会责任。关注涉及生物学的社会议题,参与讨论并作出理性解释,辨别迷信和伪科学。
三、科学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生物课本中的实验内容非常多,把课本中的实验利用好,就是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最好的培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如观察质壁分离复原实验,色素的提取实验,观察有丝分裂的实验,要尽可能让学生动手去操作,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去观察,去思考。當然在实验之前,要认真预习,做足准备,理清实验思路,让学生真正以探究者的身份动去观察、去思考,而不是单纯的享受前人实验结果,照着葫芦画瓢,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于孟德尔的遗传规律部分的实验,以往,我们只注重直接使用规律去解题,往往忽略了规律的形成过程。如:假说演绎法,学生都知道孟德尔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遗传定律,也熟知遗传规律。可是对于假说是什么,是怎么演绎的,却一头雾水。在突出对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考查的趋势下,我们也必须借此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让他们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高考和新课标方向告诉我们生物再也不是临时抱佛脚就能够得分的学科,也再不是只要最后一年读一读背一背就能取得好成绩的了。要想脱颖而出,甚至是不拖后腿,必须通过三年的钻研和积累,形成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真正将素质教育理念贯彻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不仅在学科教学中获得知识的提升,而且在活动课程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中获得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海燕,新课标下的高中生物创新教学方式研究[J]未来英才,2015(9):146-146.
[2]朱佳,农村初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现状与提高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