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该课程蕴含的大量传统文化知识,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更能弘扬传统文化和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经典诵读就是传播传统文化的最佳途径,因而需要教师全面优化经典诵读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经典诵读;实施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该课程目标在于让学生初步了解和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增强语言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目的,也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基础。诵读是小学语文不可缺少的组成,此阶段学生思维处于形象化阶段,较易理解具体形象事物,因而需要语文教师在经典诵读教学中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优化诵读教学,引导学生掌握正确诵读方式,提高诵读教学效率。
一、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1.诵读时间不足
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因没有给予学生过多的诵读经典时间,即使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也没有固定的时间,往往是偶然想起才开展。正因如此,说明小学语文教师并没有高度重视经典诵读教学,导致学生也对其忽略。小学语文经典诵读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反复且持续的诵读,对传统文化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接受传统文化熏陶,达到增强文学素养目的。经典诵读是一项需要长时间保障和巩固的工程,需要学生每天抽出相应的时间接触和诵读经典,由此一来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诵读习惯,调动参与经典诵读积极性,为弘扬和继承传统文化打下良好基础。
2.教师认识欠缺
虽然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已逐渐加入经典诵读活动,然而部分学校语文教师对经典诵读认知还存在不足。由于每位小学教师接受的专业培训不同,其自身文化素质自然而然存在差异,导致教师在经典诵读教学目的理解方面有着不同。部分语文教师认为经典诵读教学类似于古诗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建立在理解基础上,会倾向于讲解。然而经典诵读教学并非理解,而是让学生借助记忆力背诵经典书的同时理解其内涵。语文教师没有正确区分经典诵读和古诗词教学二者的不同,影响了经典诵读效果。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的实施策略
1.立足语文教材 培养基础素养
教材是语文教师开展教学重要途径,即国家根据小学生实际情况和教育发展纲要制定教学内容。虽然不同地区采取不同教材版本,但在传统文化学习和基础素养培养方面基本相通的。例如人教版教材古诗词教学中就选取杜甫、苏轼、李白等作品,使学生充分体会到诗人所处的环境和时代背景,并感悟诗人在诗词中传递的爱国情感。而在神话中则选取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后羿射日等传说,从中体会到英雄力量。而在散文中则选取庐山的云雾和桂林山水等不同地区景色,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充分感受到美妙的大自然。除此之外,小学语文传统文化十分重视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教材中也收录很多勇于承担社会和民族责任英雄。以《岳阳楼记》一课为例,课文中经典语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语文教师应站在传播传统文化角度开展经典诵读教学,提高学生文化品位。此外语文教师还应强化经典背诵指导,结合小学生心理特征采取相关措施刺激学生,提高学生背诵效果。语文教可以交给学生如出身背诵或相互切磋背诵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重要是促使学生主动背诵,记忆经典文学知识。
2.开展多元活动 丰富诵读形式
小学生年龄偏小,注意力往往会被感兴趣的事物吸引,教师在教学中就可紧抓学生这一心理特征设计经典诵读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首先经典诵读游戏活动;游戏是小学生十分喜欢参与的活动形式,在经典诵读活动中开展如诵读接龙、诵读传花、诵读抢椅子等游戏竞赛活动,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性。例如可以让学生朗读朗朗上口《水调歌头》《弟子规》《三字经》等,学生在诵读中会逐渐被传统文化知识浸润。其次开展经典诵读操作活动;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诵读书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读书角,甚至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经典诵读活动,提高语文诵读效果。
3.加强课外实践 弘扬传统文化
虽然课堂教学渗透中国传统文化范围较为广泛,然而传统文化内容博大精深,单纯借助课堂讲解无法达到预期目的。对此,语文教師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可适当地向课外延伸,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借助校园。校园是学生接触传统文化最佳阵地,语文教师应为学生构建了解传统文化通道,通过丰富的课外诵读活动提升传统文化传播效率。班会是每个班级定期开展的活动,由班主任和班委成员共同拟定班会主题,而学生则自行准备和班会有关的内容。例如某次班会以“母爱”为主体,开展班会之前就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在班级的多媒体显示屏上播放每一位母亲图片并说出感人的故事。之后班会主持人播放以“孝道”为主题的视频《活着》,很多学生都十分感动。之后诵读相关和母爱有关的经典文章,使了解“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道理,理解父母的不易,应减少和父母之间的矛盾冲突。其次利用传统节日。再次扩充学生图书馆。图书馆是弘扬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最佳场所之一,可定期举办知识竞赛活动和国学文学活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魅力。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此为契机,定期投资购买和国学文化有着紧密联系的书籍,并定期组织学生前往学校图书馆阅读,促使学生吸收书籍中的知识。
结束语:
总之,经典诵读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学习技能,即运用清晰规范的普通话将无声语言转为有声语言,从而有效理解课文思想感情。我国教育界十分重视诵读在教学中的作用。因为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课程特点优化经典诵读教学,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语文教学质量,实现预期教学目标,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佚名.探讨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学周刊,2018,379(31):56-57.
[2]刘天翔.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7,3(7):254-254.
[3]刘红霞.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v.2;No.49(13):178-179.
关键词:小学语文;经典诵读;实施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该课程目标在于让学生初步了解和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增强语言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目的,也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基础。诵读是小学语文不可缺少的组成,此阶段学生思维处于形象化阶段,较易理解具体形象事物,因而需要语文教师在经典诵读教学中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优化诵读教学,引导学生掌握正确诵读方式,提高诵读教学效率。
一、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1.诵读时间不足
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因没有给予学生过多的诵读经典时间,即使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也没有固定的时间,往往是偶然想起才开展。正因如此,说明小学语文教师并没有高度重视经典诵读教学,导致学生也对其忽略。小学语文经典诵读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反复且持续的诵读,对传统文化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接受传统文化熏陶,达到增强文学素养目的。经典诵读是一项需要长时间保障和巩固的工程,需要学生每天抽出相应的时间接触和诵读经典,由此一来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诵读习惯,调动参与经典诵读积极性,为弘扬和继承传统文化打下良好基础。
2.教师认识欠缺
虽然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已逐渐加入经典诵读活动,然而部分学校语文教师对经典诵读认知还存在不足。由于每位小学教师接受的专业培训不同,其自身文化素质自然而然存在差异,导致教师在经典诵读教学目的理解方面有着不同。部分语文教师认为经典诵读教学类似于古诗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建立在理解基础上,会倾向于讲解。然而经典诵读教学并非理解,而是让学生借助记忆力背诵经典书的同时理解其内涵。语文教师没有正确区分经典诵读和古诗词教学二者的不同,影响了经典诵读效果。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的实施策略
1.立足语文教材 培养基础素养
教材是语文教师开展教学重要途径,即国家根据小学生实际情况和教育发展纲要制定教学内容。虽然不同地区采取不同教材版本,但在传统文化学习和基础素养培养方面基本相通的。例如人教版教材古诗词教学中就选取杜甫、苏轼、李白等作品,使学生充分体会到诗人所处的环境和时代背景,并感悟诗人在诗词中传递的爱国情感。而在神话中则选取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后羿射日等传说,从中体会到英雄力量。而在散文中则选取庐山的云雾和桂林山水等不同地区景色,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充分感受到美妙的大自然。除此之外,小学语文传统文化十分重视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教材中也收录很多勇于承担社会和民族责任英雄。以《岳阳楼记》一课为例,课文中经典语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语文教师应站在传播传统文化角度开展经典诵读教学,提高学生文化品位。此外语文教师还应强化经典背诵指导,结合小学生心理特征采取相关措施刺激学生,提高学生背诵效果。语文教可以交给学生如出身背诵或相互切磋背诵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重要是促使学生主动背诵,记忆经典文学知识。
2.开展多元活动 丰富诵读形式
小学生年龄偏小,注意力往往会被感兴趣的事物吸引,教师在教学中就可紧抓学生这一心理特征设计经典诵读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首先经典诵读游戏活动;游戏是小学生十分喜欢参与的活动形式,在经典诵读活动中开展如诵读接龙、诵读传花、诵读抢椅子等游戏竞赛活动,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性。例如可以让学生朗读朗朗上口《水调歌头》《弟子规》《三字经》等,学生在诵读中会逐渐被传统文化知识浸润。其次开展经典诵读操作活动;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诵读书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读书角,甚至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经典诵读活动,提高语文诵读效果。
3.加强课外实践 弘扬传统文化
虽然课堂教学渗透中国传统文化范围较为广泛,然而传统文化内容博大精深,单纯借助课堂讲解无法达到预期目的。对此,语文教師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可适当地向课外延伸,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借助校园。校园是学生接触传统文化最佳阵地,语文教师应为学生构建了解传统文化通道,通过丰富的课外诵读活动提升传统文化传播效率。班会是每个班级定期开展的活动,由班主任和班委成员共同拟定班会主题,而学生则自行准备和班会有关的内容。例如某次班会以“母爱”为主体,开展班会之前就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在班级的多媒体显示屏上播放每一位母亲图片并说出感人的故事。之后班会主持人播放以“孝道”为主题的视频《活着》,很多学生都十分感动。之后诵读相关和母爱有关的经典文章,使了解“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道理,理解父母的不易,应减少和父母之间的矛盾冲突。其次利用传统节日。再次扩充学生图书馆。图书馆是弘扬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最佳场所之一,可定期举办知识竞赛活动和国学文学活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魅力。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此为契机,定期投资购买和国学文化有着紧密联系的书籍,并定期组织学生前往学校图书馆阅读,促使学生吸收书籍中的知识。
结束语:
总之,经典诵读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学习技能,即运用清晰规范的普通话将无声语言转为有声语言,从而有效理解课文思想感情。我国教育界十分重视诵读在教学中的作用。因为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课程特点优化经典诵读教学,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语文教学质量,实现预期教学目标,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佚名.探讨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学周刊,2018,379(31):56-57.
[2]刘天翔.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7,3(7):254-254.
[3]刘红霞.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v.2;No.49(13):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