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教学就是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新型课堂教学。在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新教学观念,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通过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
【关键词】新课程 数学课堂 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128-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对创新课堂教学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而创新教学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学方法?本人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一、更新教育观念,发挥主体作用
现代教育观念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谁获取知识谁就是主体。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不再是老师单纯地教学知识,而是教给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主动进取的意识,只有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就成为新课理念下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它在整个教育学环节中教师起决定性作用,所以教师只有适时更新教育观念,才能促使教师在教学手段的改变及师生关系转变上有所突破,从而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本人在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四个方面发挥学生主体性:一是尽可能相信学生的能力、充分挖掘他们学习的潜力;二是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自如的对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三是精心设计有梯度的教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四是在课堂上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问题情境是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价值取向的刺激性的数据材料和背景信息。在教学时,把数学问题情境作为沟通数学与生活的桥梁,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有趣味性、探索性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和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数学规律和解决问题的途径,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联系生活实际,灵活处理教材
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它是根据课程标准统一编写的。传统的教学往往受教材的限制,教材里有什么就教什么,因此教材的局限性和学生的需要产生了矛盾。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灵活的有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适当的取舍、调整、优化等,使教材充满生命气息,缩小教材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四、训练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发散性思维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一个问题,求异求佳。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不但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中学徒式操作的弊端,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空间,主动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创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对于数学教学来说,一题多变和一题多解是教学中常用的培养发散性思维的有效渠道。一题多变是适当改变题目的结构,把一个题目改变成许多题目,或将问题逐步引申和发展,使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行纵向和横向的迁移。通过系列的变形探索,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更能让学生系统的掌握相关知识。
五、注重学法指导,发扬教学民主
著名科学家达尔文曾说过,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新课程理念也强调,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这正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发扬教学民主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差异。本人的做法是:一是培养学生形成预习的习惯,特别是七年级学生,大多没有预习的习惯,而八、九年级学生由于学习任务的增加也不自觉预习。为改变这一现状,我坚持每天给学生布置预习提纲,并在上课前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二是培养学生在课堂上养成听、思、记的习惯。要求学生上课要积极、主动地与老师配合,处理好听、思、记三个环节。三是培养学生养成复习和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把课堂作业作为老师批改的作业,把课后作业让学习小组互改,这样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避免了抄袭作业的现象。四是培养学生养成小结与复习的习惯,在每节课、每章节、每单元的内容教学结束后先让学生先进行小结,指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图,学生能完成的教师就不必代劳,学生遗漏的要给予及时补充。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只要坚持,就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六、适时应用多媒体,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步入课堂,不仅解决了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解决的问题,还可以把文字、图形、图像、音频等多种媒体手段于一体,把静态枯燥的材料融入到思维的空间,产生极其活跃的动态画面,使其内容更充实、更形象,更生动,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与听觉,使学生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对提高效果更为显著。在教学实践中,切忌沿袭传统的授课模式,借助现代化技术把“人灌”变成了“机灌”,这样就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从而失去了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本意,所以在教学时要适时应用多媒体教学尤为重要,不需要用的坚决不用,要用时就要用好,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强有力的工具,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深化素质教育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数学课堂的创新教学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教师就必需在课堂上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王俊刚;转变教师教育观念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1年第12期。
[2]靳玉芳;利用数学情境教学提高学习兴趣[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1年第12期。
[3]程世平;联系生活实际 让数学生活化[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1年第12期。
[4]刘渝;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1年第12期。
【关键词】新课程 数学课堂 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128-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对创新课堂教学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而创新教学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学方法?本人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一、更新教育观念,发挥主体作用
现代教育观念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谁获取知识谁就是主体。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不再是老师单纯地教学知识,而是教给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主动进取的意识,只有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就成为新课理念下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它在整个教育学环节中教师起决定性作用,所以教师只有适时更新教育观念,才能促使教师在教学手段的改变及师生关系转变上有所突破,从而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本人在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四个方面发挥学生主体性:一是尽可能相信学生的能力、充分挖掘他们学习的潜力;二是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自如的对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三是精心设计有梯度的教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四是在课堂上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问题情境是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价值取向的刺激性的数据材料和背景信息。在教学时,把数学问题情境作为沟通数学与生活的桥梁,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有趣味性、探索性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和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数学规律和解决问题的途径,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联系生活实际,灵活处理教材
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它是根据课程标准统一编写的。传统的教学往往受教材的限制,教材里有什么就教什么,因此教材的局限性和学生的需要产生了矛盾。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灵活的有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适当的取舍、调整、优化等,使教材充满生命气息,缩小教材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四、训练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发散性思维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一个问题,求异求佳。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不但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中学徒式操作的弊端,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空间,主动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创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对于数学教学来说,一题多变和一题多解是教学中常用的培养发散性思维的有效渠道。一题多变是适当改变题目的结构,把一个题目改变成许多题目,或将问题逐步引申和发展,使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行纵向和横向的迁移。通过系列的变形探索,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更能让学生系统的掌握相关知识。
五、注重学法指导,发扬教学民主
著名科学家达尔文曾说过,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新课程理念也强调,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这正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发扬教学民主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差异。本人的做法是:一是培养学生形成预习的习惯,特别是七年级学生,大多没有预习的习惯,而八、九年级学生由于学习任务的增加也不自觉预习。为改变这一现状,我坚持每天给学生布置预习提纲,并在上课前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二是培养学生在课堂上养成听、思、记的习惯。要求学生上课要积极、主动地与老师配合,处理好听、思、记三个环节。三是培养学生养成复习和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把课堂作业作为老师批改的作业,把课后作业让学习小组互改,这样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避免了抄袭作业的现象。四是培养学生养成小结与复习的习惯,在每节课、每章节、每单元的内容教学结束后先让学生先进行小结,指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图,学生能完成的教师就不必代劳,学生遗漏的要给予及时补充。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只要坚持,就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六、适时应用多媒体,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步入课堂,不仅解决了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解决的问题,还可以把文字、图形、图像、音频等多种媒体手段于一体,把静态枯燥的材料融入到思维的空间,产生极其活跃的动态画面,使其内容更充实、更形象,更生动,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与听觉,使学生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对提高效果更为显著。在教学实践中,切忌沿袭传统的授课模式,借助现代化技术把“人灌”变成了“机灌”,这样就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从而失去了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本意,所以在教学时要适时应用多媒体教学尤为重要,不需要用的坚决不用,要用时就要用好,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强有力的工具,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深化素质教育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数学课堂的创新教学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教师就必需在课堂上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王俊刚;转变教师教育观念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1年第12期。
[2]靳玉芳;利用数学情境教学提高学习兴趣[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1年第12期。
[3]程世平;联系生活实际 让数学生活化[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1年第12期。
[4]刘渝;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