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装饰图案设计不同于再现性的西画,而是通过形与色构成的韵律和气氛去感染和熏陶人的感情。写实和写意变形是可以互相交流沟通的,在装饰图案中“形”是客体存在的外部形式,“神”是内在的精神,装饰图案变形的根本是“意”,情感与想象是必不可缺少的。
关键词:写实;写意;意象变形;装饰图案
一、写实变形装饰图案设计的情感基础
写实是基于写生的基础之上的。写生是图案设计的第一步,也是感知对象的一种基本手段。“写生变形”也就是“写实变形”。它的基本特点是:以真实的自然物象为描绘对象,以形似为主,变化后的纹样也不失其形。 “写生变形”通常使用的手法是以归纳概括、删繁就简为主。“写生变形”的目的在于适应工艺加工的要求,以便于生产。“写生变形”具有视觉的直观性、客观性、真实性和具体性,具体来说,就是“再现”性。
二、写意变形装饰图案设计的意象升华
“写意变形”也可称之为“意象变形"。“写意”与“意象”是中国艺术中的传统用语,所谓“意象”,是指主体意念中的形象。这种意念中的形象,由对客体的感受而产生的,通过主体的情感和想象作用,在脑海里所产生的一个新形象。这个新形象,渗透着主体的主观因素。这样的新形象,是偏离了事体原型的,变了形的,具有装饰意味的。“意象变形”源远流长,古今中外广泛流传着,只是在西方文艺复兴之后,写实的画风形成体系,被东西方美术院校作为教育的标准。
近代绘画各种流派的出现,写实变化在西方美术教育中的统治地位被打破,于是“意象变形”从此进入了画家的作品和美术院校中。我国虽然有西洋写生法的传入,并在艺术院校中确立了地位,但是传统的写意观念并没有因此而中断。“写意变形”在我国,无论是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都有着高度的成就和丰富而宝贵的遗产。
三、写实和写意变形的关系
写生和写意变形,在装饰图案中是一个统一的概念,是研究图案纹样艺术形式的一种方法。对于客体的反映,中国画总是把“形”和“神”密切地联系在一起。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的观点,本来 “以形写神”,是对人物画而言的。然而中国自古对于人和自然是看作一体的,所谓“一生万物”、“万物与我为一”。万物和人一样,都是有生命有精神的,他们之间是可以互相交流沟通的。因此“形”与“神”的问题也便广施于山水花鸟万物了。
“形”是客体存在的外部形式,“神”是内在的精神,是伴随着思想活动的感情。“神”需要依托“形”得到表现,没有“形”便谈不到“神”。但从视觉艺术来讲,“形”是一个基本要素,没有形,视觉艺术也就不复存在。问题是有了“形”,甚至是十分准确的“形”之后,是不是就一定有“神”呢?比如有的人物肖像照片,我们觉得不像被摄者本人,为什么呢?不是“形”不像,而是缺了“神”。所以要 “形神兼备”。但是这里又产生了一个问题,既然准确的“形”,并不一定就能传“神”,那么变了形的“形”也不一定不能传“神”。所以又产生了“似与不似之间”的观点。也就是说,在一定程度上偏离客体形态的变形,才能够真实地、充分地、本质地表现出客体的精神。
对待客观物象的反映,艺术家和科学家有着不同的理解,科学家偏重于冷静的理智,要求客观、真实、准确地表达对象。艺术家则常常更加关注于受情感和美感,从而使对象完美化、理想化,这就不能不使对象变形,中国画的“写意”或“意象”,就是以“变形”为手段,以“传神”为目的的。在图案变形中草木花卉,木本的花果可以生在蔓草上,可以多种花果生在一棵枝茎上,或者是花上生叶,叶上生花、花中生花,叶中生花……。
“意象变化”的根本是“意”,如果只是停留在视觉的直观感受上,没有情感与想象,那将无所作为。在这里,情感与想象是必不可缺少的。无论是“触景生情”的接近联想,还是类比或对比联想,它们都具有不为客观事物形体所拘囿、以及由此及彼、甚至不局限于某一种或某一类而进行创造的特点。需要通过大量的写生,由丰富的记忆中提供贮存的形象,丢弃具像写生的惯性思维。通过贮存积累万象,才能在大脑中理解、变化、升华出“意象变化”的纹样来。这样的“意象变化”,不只是单一的具象,它可以是同类的 “异体移植”,也可以是异类的 “移花接木”,还可以是既不同种也不同类所组合的“四不像”。比如,传统图案中所常见充实和意味无穷的龙、风,宝相花、建筑彩画,以及奇丽的少数民族的图案等等。
就图案的感受特点来说,它也不同于再现性的西画那样,借助于具体可信的形象和情节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图案是依托意境而存在,它的立意构思、色彩等技巧,与其他艺术的不同是重在变形(即图案化)变形是为了更生动、更深刻、更典型的去揭示事物的本质,而和中国画的山水花鳥极为类似,常常以花卉之类的中性题材,通过形与色构成的韵律和气氛去感染和薰陶人的感情。因此,在形与色的变化方面,大可不必去计较是否符合自然的真实;同时从工艺的角度看,纹样需要以物质为媒介,并附丽于其上,它的艺术加工也就必然制约于物质和工艺制作条件。如原始的彩陶纹样、汉代的画像石直至今日的染织、陶瓷、日用器皿的装饰等。“意象变化”已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审美样式,成为从事美术设计人员的一种艺术追求。
中国写意画的发展,有着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与对事物的观察方法有很大的联系。西画采取写生的方法,重于客观的表达、逼真的再现。中国画则采取观察、潜写、默记的方法。表现的是记忆加情感的“意象”,必然多主观意趣的美化变形。所以“写实变化”宜用写生法,“意象变化”宜用记忆法。
写生面对物象,讹误易于检查纠正。但习惯于写生,往往变化起来难以解放思想摆脱自然形。加强默记的锻炼,可以使想象自由发挥。西方现代一些流派,以写生为手段,以写意为目的,把写生与“写意变化”结合起来,这种方法对于从写生入手而进行“意象变化”者来说,也是一个可行的方法。
“写实变化”因为接近自然形态,对于具有一定写生能力的人是比较容易着手的。“意象变化”表达的是意念中的形象,虽然它也有法可循,但毕竟不像“写实变化”那样有据可依。对于习惯了西方“真实的再现观”的写实观念的人来说,往往不知所措。所以“写意变化”可以通过临摹优秀作品的入手,通过实践悟其三昧,然后自可步入“意象变化”。
现代西方的图案变化受近代艺术流派的影响,这些流派打破再现性造型艺术的法规,直接间接受到原始、民间和东方的艺术观念,溶入新的科技成果,对图案学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应有鉴别地对其加以吸取和利用。而不能只限于对其形式化的摹仿之中。
总之,由写生到图案的过程是创造变化的过程,“形”是客体存在的外部形式,“神”是内在的精神,“意象变形”的根本是“意”,情感与想象是必不可缺少的。
[参考文献]
[1]许自强主编:文艺理论基础[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
[2]罗虹. 基础图案设计[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年.6
[3]鲍小龙 刘月蕊. 现代装饰图案设计[M]. 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2.9
[4]俞剑华编著.中国画论类编[M].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年版
关键词:写实;写意;意象变形;装饰图案
一、写实变形装饰图案设计的情感基础
写实是基于写生的基础之上的。写生是图案设计的第一步,也是感知对象的一种基本手段。“写生变形”也就是“写实变形”。它的基本特点是:以真实的自然物象为描绘对象,以形似为主,变化后的纹样也不失其形。 “写生变形”通常使用的手法是以归纳概括、删繁就简为主。“写生变形”的目的在于适应工艺加工的要求,以便于生产。“写生变形”具有视觉的直观性、客观性、真实性和具体性,具体来说,就是“再现”性。
二、写意变形装饰图案设计的意象升华
“写意变形”也可称之为“意象变形"。“写意”与“意象”是中国艺术中的传统用语,所谓“意象”,是指主体意念中的形象。这种意念中的形象,由对客体的感受而产生的,通过主体的情感和想象作用,在脑海里所产生的一个新形象。这个新形象,渗透着主体的主观因素。这样的新形象,是偏离了事体原型的,变了形的,具有装饰意味的。“意象变形”源远流长,古今中外广泛流传着,只是在西方文艺复兴之后,写实的画风形成体系,被东西方美术院校作为教育的标准。
近代绘画各种流派的出现,写实变化在西方美术教育中的统治地位被打破,于是“意象变形”从此进入了画家的作品和美术院校中。我国虽然有西洋写生法的传入,并在艺术院校中确立了地位,但是传统的写意观念并没有因此而中断。“写意变形”在我国,无论是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都有着高度的成就和丰富而宝贵的遗产。
三、写实和写意变形的关系
写生和写意变形,在装饰图案中是一个统一的概念,是研究图案纹样艺术形式的一种方法。对于客体的反映,中国画总是把“形”和“神”密切地联系在一起。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的观点,本来 “以形写神”,是对人物画而言的。然而中国自古对于人和自然是看作一体的,所谓“一生万物”、“万物与我为一”。万物和人一样,都是有生命有精神的,他们之间是可以互相交流沟通的。因此“形”与“神”的问题也便广施于山水花鸟万物了。
“形”是客体存在的外部形式,“神”是内在的精神,是伴随着思想活动的感情。“神”需要依托“形”得到表现,没有“形”便谈不到“神”。但从视觉艺术来讲,“形”是一个基本要素,没有形,视觉艺术也就不复存在。问题是有了“形”,甚至是十分准确的“形”之后,是不是就一定有“神”呢?比如有的人物肖像照片,我们觉得不像被摄者本人,为什么呢?不是“形”不像,而是缺了“神”。所以要 “形神兼备”。但是这里又产生了一个问题,既然准确的“形”,并不一定就能传“神”,那么变了形的“形”也不一定不能传“神”。所以又产生了“似与不似之间”的观点。也就是说,在一定程度上偏离客体形态的变形,才能够真实地、充分地、本质地表现出客体的精神。
对待客观物象的反映,艺术家和科学家有着不同的理解,科学家偏重于冷静的理智,要求客观、真实、准确地表达对象。艺术家则常常更加关注于受情感和美感,从而使对象完美化、理想化,这就不能不使对象变形,中国画的“写意”或“意象”,就是以“变形”为手段,以“传神”为目的的。在图案变形中草木花卉,木本的花果可以生在蔓草上,可以多种花果生在一棵枝茎上,或者是花上生叶,叶上生花、花中生花,叶中生花……。
“意象变化”的根本是“意”,如果只是停留在视觉的直观感受上,没有情感与想象,那将无所作为。在这里,情感与想象是必不可缺少的。无论是“触景生情”的接近联想,还是类比或对比联想,它们都具有不为客观事物形体所拘囿、以及由此及彼、甚至不局限于某一种或某一类而进行创造的特点。需要通过大量的写生,由丰富的记忆中提供贮存的形象,丢弃具像写生的惯性思维。通过贮存积累万象,才能在大脑中理解、变化、升华出“意象变化”的纹样来。这样的“意象变化”,不只是单一的具象,它可以是同类的 “异体移植”,也可以是异类的 “移花接木”,还可以是既不同种也不同类所组合的“四不像”。比如,传统图案中所常见充实和意味无穷的龙、风,宝相花、建筑彩画,以及奇丽的少数民族的图案等等。
就图案的感受特点来说,它也不同于再现性的西画那样,借助于具体可信的形象和情节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图案是依托意境而存在,它的立意构思、色彩等技巧,与其他艺术的不同是重在变形(即图案化)变形是为了更生动、更深刻、更典型的去揭示事物的本质,而和中国画的山水花鳥极为类似,常常以花卉之类的中性题材,通过形与色构成的韵律和气氛去感染和薰陶人的感情。因此,在形与色的变化方面,大可不必去计较是否符合自然的真实;同时从工艺的角度看,纹样需要以物质为媒介,并附丽于其上,它的艺术加工也就必然制约于物质和工艺制作条件。如原始的彩陶纹样、汉代的画像石直至今日的染织、陶瓷、日用器皿的装饰等。“意象变化”已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审美样式,成为从事美术设计人员的一种艺术追求。
中国写意画的发展,有着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与对事物的观察方法有很大的联系。西画采取写生的方法,重于客观的表达、逼真的再现。中国画则采取观察、潜写、默记的方法。表现的是记忆加情感的“意象”,必然多主观意趣的美化变形。所以“写实变化”宜用写生法,“意象变化”宜用记忆法。
写生面对物象,讹误易于检查纠正。但习惯于写生,往往变化起来难以解放思想摆脱自然形。加强默记的锻炼,可以使想象自由发挥。西方现代一些流派,以写生为手段,以写意为目的,把写生与“写意变化”结合起来,这种方法对于从写生入手而进行“意象变化”者来说,也是一个可行的方法。
“写实变化”因为接近自然形态,对于具有一定写生能力的人是比较容易着手的。“意象变化”表达的是意念中的形象,虽然它也有法可循,但毕竟不像“写实变化”那样有据可依。对于习惯了西方“真实的再现观”的写实观念的人来说,往往不知所措。所以“写意变化”可以通过临摹优秀作品的入手,通过实践悟其三昧,然后自可步入“意象变化”。
现代西方的图案变化受近代艺术流派的影响,这些流派打破再现性造型艺术的法规,直接间接受到原始、民间和东方的艺术观念,溶入新的科技成果,对图案学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应有鉴别地对其加以吸取和利用。而不能只限于对其形式化的摹仿之中。
总之,由写生到图案的过程是创造变化的过程,“形”是客体存在的外部形式,“神”是内在的精神,“意象变形”的根本是“意”,情感与想象是必不可缺少的。
[参考文献]
[1]许自强主编:文艺理论基础[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
[2]罗虹. 基础图案设计[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年.6
[3]鲍小龙 刘月蕊. 现代装饰图案设计[M]. 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2.9
[4]俞剑华编著.中国画论类编[M].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