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河池市有色金属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相互并存,针对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如何进行结构调整,能够实现河池市有色金属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是值得去关注和研究。本文笔者主要是对河池市有色金属产业转型升级形势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有色金属产业转型升级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产业转型升级;有色金属;河池市;分析
中图分类号:F7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14-0337-02
引 言
河池是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富集区之一。龙江河镉污染事件后,河池市下定决心在全区率先开展有色金属行业整治工作,全面停产整治154家涉重金属企业,关闭了96家产能、工艺、环保不达标的小企业。先后出台了《广西河池生态环保型有色金属产业示范基地规划》和《广西河池生态环保型有色金属产业示范基地规划实施方案》。河池市人民政府紧接着出台了系列文件,大力实施环境倒逼机制,全力打造生态环保型有色金属产业示范基地,以铁的决心和手腕开展以环境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
1 深入开展以环境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1.1 新发展平台完成规划,逐步建成,促进产业集约发展
城区周边涉重企业出城入园是建设“广西河池生态环保型有色金属产业示范基地”的重大举措,而承接企业入园的平台就是工业集中区,为推进企业出城入园,河池市加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基地重点支撑园区基地设施建设。几年来,投入大量资金,对河池市工业园区、南丹工业园区和环江工业园区的路网、电网及供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升级优化,园区面貌出现根本性改变,园区企业承接涉重企业和承载固废综合利用能力显著增强。
1.1.1 开辟大任产业园,突围园区建设
河池市工业园区在东江产业园的基地上,整合金城江五圩工业集中区,开辟大任产业园,突围园区建设。建设大任产业园是推动全市有色金属产业转型升级的一项重大决策,目标是建设成为以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化工、建材、机械等产业为主导,配套现代服务业的国内山地生态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截至目前,已累计投资18.3亿元建设入园二级路、园区路网、给排水工程等基础设施。城区周边有色金属企业出城入园搬迁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已有鑫锋、金兴、成源、生富、华远等6家城区周边有色金属企业入驻大任产业园,完成建设投资8.66亿元。大任产业园已成为环境倒逼攻坚战的主战场、生态环保型有色金属产业示范基地的大平台。
1.1.2 强力打造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园区
2006年设立的南丹有色金属新材料工业园区为河池市有色金属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平台,规划建成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精细、光电、复合粉末等高新材料加工及终端产品生产的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发展基地。经过10年的发展,园区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河池有色金属新材料特色产业发展基地、广西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广西清洁化生产示范园区。
1.2 重大项目有序推进,转型升级初见成效
河池市推进的城区及周边企业搬迁入园项目均采用先进工艺。广西河池市南方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的锑银多金属回收综合循环经济及环境治理升级改造项目、广西鑫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00万kVA时新型蓄电池异地技改及环境综合治理项目配套20万t废旧电池综合利用项目即将投产;广西华远金属化工有限公司年产15000t锑品深加工技改搬迁项目、河池市生富冶炼有限责任公司年产1.5万t锑金属及综合回收异地搬迁技改项目已破土动工;广西高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巴里选矿厂环保技术异地提标升级改造工程、南丹县正华冶炼厂10kt/a銻冶炼升级改造、10kt/a锑白深加工及综合回收工程项目即将开工建设。这些项目建设完成后,将基本实现了铅锑矿→铅、锑→蓄电池→新能源低速电动汽车→废旧电瓶→废渣→铅锑的闭循环产业链。
1.3 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逐步解决历史环境问题
1.3.1 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新成效。
“十二五”期间河池实施中央、自治区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114个,消除了一批环境风险点,治理重金属污染河道17.5km,清理河道淤泥及两岸范围内含重金属尾矿砂、废砂石等约120万m3,完成10项民生应急保障、淘汰落后产能和污染场地修复项目,安全处置重金属工业废渣约26万t,修复治理重金属污染农田1280亩,污染源综合防治水平有一定程度提升,矿区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转,重金属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控制。金城江区、南丹县以及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等三个国家重点重金属防控区域的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2015年末铅、镉、砷三种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比2007年排放基数下降20%以上,超额完成国家原定削减15%的总体目标。非重点防控区重点重金属排放量保持在2007年排放水平内。
1.3.2 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工作打开新局面
2016年5月28日,国务院印发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将河池市列入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2016年河池市获得首批国家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3.68亿元,为河池市下一步统筹土壤污染治理工作提供重要的资金保障,将有效地推动污染防治工作。
2 河池市有色金属产业转型升级所面临的困难
2.1 有色金属产业转型升级缓慢
河池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模式粗放,集中度低,产品深加工少,产业链短,附加值不高,产业循环和资源综合利用率低,当前转型升级主要措施是通过建设新项目淘汰旧工艺,大多数转型升级项目属搬迁技改项目,企业搬迁入园资金需求量大,而由于有色金属市场的长期低迷,企业自有资金严重不足,同时受政策限制,企业融资较为困难,转型升级项目推进较为缓慢。部分企业已有提出破产保护的意向。 2.2 企業整合工作难度较大
受各种因素影响,河池有色金属产业整合工作相对滞后,主要原因:
(1)已获准复产企业,受市场价格、设备维修、招工不足等因素制约,缺乏资金开展整合工作。
(2)企业整合工作涉及到部分关闭企业债务处理、职工安置、企业转型等问题,企业关闭后续工作困难多、难度大。
(3)引进有实力的大公司、大集团参加企业重组工作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2.3 铅锑综合冶炼技术转型升级急需指导
根据《关于印发广西河池生态环保型有色金属产业示范基地规划的通知》(桂政发〔2012〕94号)的要求,河池市2012年底前,全部淘汰采用烧结盘(烧结锅)—鼓风炉生产工艺的铅锑综合冶炼工艺。河池市铅锑冶炼企业所采用的冶炼工艺基本都是:焙烧或制团→鼓风炉还原→铅锑分离→精炼锑+电解铅+贵金属回收,该技术在处理河池特有的脆硫铅锑矿时普遍使用的一种比较成功的工艺。缺点是污染物难以达标排放。目前河池市铅锑冶炼企业转型升级项目拟采用的冶炼工艺为:氧气底吹(侧吹)熔炼→液态渣直接还原熔炼→烟化炉,符合国家鼓励推广的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熔炼技术的相关要求。但作为第一次采用该工艺处理河池本地脆硫铅锑矿的生产企业,还有必要进行一定的产业化探究。
2.4 重金属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依然严峻
历史遗留的尾砂及矿山开采、矿产延展的废弃土地有待治理;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及农田急需修复。涉重金属关闭企业的后环境治理压力较大,需要投入资金大。现有涉重企业生产工艺技术水平不高,转型升级、出城入园进度较慢。重金属污染防治任务十分艰巨。
2.5 地方财力难以扶持企业发展
由于河池市属于贫困地区,财力有限,资金匮乏,对企业发展扶持力度仍显不足。
3 意见及建议
(1)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扶持,充分发挥新平台、后发展优势,科学长远规划园区发展定位。
(2)持续强化工艺改进,指导淘汰落后工艺,提升产业工艺、装备、环保水平,尤其是河池市特有的脆硫铅锑矿综合冶炼技术转型升级;延伸有色金属深精加工产业链,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改变产品深加工少,产业链短,附加值不高,产业循环和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的局面。
(3)产业发展方面,强化资源和产业发展的优化配置,有色金属矿产品就地冶炼加工,扭转本地资源流向外地加工,本地加工企业依靠进口资源加工的错位局面。
(4)环境保护方面,以河池市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为契机,在技术路线探索和管理模式创新上下功夫,着力解决根治重金属历史遗留环境问题,引进先进制造工艺技术,打造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生态环保型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宁建业.论湖南有色金属产业的转型升级[J].湖南有色金属,2013(05).
[2]何启贤.河池市有色金属产业现状与发展思路初探[J].中外企业家,2011(06).
[3]孙 晶,李涵硕.金融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来自2003~2007年省际经济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家,2012(3).
收稿日期:2018-4-14
作者简介:覃永随(1988-),男,壮族,广西环江人,助理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固体废物管理和环境应急管理工作。
黄剑宇(1988-),男,壮族,广西东兰人,助理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固体废物管理和环境应急管理工作。
陆 飞(1987-),男,壮族,广西都安人,本科,主要从事固体废物管理和环境应急管理工作。
关键词:产业转型升级;有色金属;河池市;分析
中图分类号:F7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14-0337-02
引 言
河池是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富集区之一。龙江河镉污染事件后,河池市下定决心在全区率先开展有色金属行业整治工作,全面停产整治154家涉重金属企业,关闭了96家产能、工艺、环保不达标的小企业。先后出台了《广西河池生态环保型有色金属产业示范基地规划》和《广西河池生态环保型有色金属产业示范基地规划实施方案》。河池市人民政府紧接着出台了系列文件,大力实施环境倒逼机制,全力打造生态环保型有色金属产业示范基地,以铁的决心和手腕开展以环境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
1 深入开展以环境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1.1 新发展平台完成规划,逐步建成,促进产业集约发展
城区周边涉重企业出城入园是建设“广西河池生态环保型有色金属产业示范基地”的重大举措,而承接企业入园的平台就是工业集中区,为推进企业出城入园,河池市加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基地重点支撑园区基地设施建设。几年来,投入大量资金,对河池市工业园区、南丹工业园区和环江工业园区的路网、电网及供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升级优化,园区面貌出现根本性改变,园区企业承接涉重企业和承载固废综合利用能力显著增强。
1.1.1 开辟大任产业园,突围园区建设
河池市工业园区在东江产业园的基地上,整合金城江五圩工业集中区,开辟大任产业园,突围园区建设。建设大任产业园是推动全市有色金属产业转型升级的一项重大决策,目标是建设成为以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化工、建材、机械等产业为主导,配套现代服务业的国内山地生态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截至目前,已累计投资18.3亿元建设入园二级路、园区路网、给排水工程等基础设施。城区周边有色金属企业出城入园搬迁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已有鑫锋、金兴、成源、生富、华远等6家城区周边有色金属企业入驻大任产业园,完成建设投资8.66亿元。大任产业园已成为环境倒逼攻坚战的主战场、生态环保型有色金属产业示范基地的大平台。
1.1.2 强力打造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园区
2006年设立的南丹有色金属新材料工业园区为河池市有色金属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平台,规划建成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精细、光电、复合粉末等高新材料加工及终端产品生产的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发展基地。经过10年的发展,园区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河池有色金属新材料特色产业发展基地、广西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广西清洁化生产示范园区。
1.2 重大项目有序推进,转型升级初见成效
河池市推进的城区及周边企业搬迁入园项目均采用先进工艺。广西河池市南方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的锑银多金属回收综合循环经济及环境治理升级改造项目、广西鑫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00万kVA时新型蓄电池异地技改及环境综合治理项目配套20万t废旧电池综合利用项目即将投产;广西华远金属化工有限公司年产15000t锑品深加工技改搬迁项目、河池市生富冶炼有限责任公司年产1.5万t锑金属及综合回收异地搬迁技改项目已破土动工;广西高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巴里选矿厂环保技术异地提标升级改造工程、南丹县正华冶炼厂10kt/a銻冶炼升级改造、10kt/a锑白深加工及综合回收工程项目即将开工建设。这些项目建设完成后,将基本实现了铅锑矿→铅、锑→蓄电池→新能源低速电动汽车→废旧电瓶→废渣→铅锑的闭循环产业链。
1.3 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逐步解决历史环境问题
1.3.1 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新成效。
“十二五”期间河池实施中央、自治区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114个,消除了一批环境风险点,治理重金属污染河道17.5km,清理河道淤泥及两岸范围内含重金属尾矿砂、废砂石等约120万m3,完成10项民生应急保障、淘汰落后产能和污染场地修复项目,安全处置重金属工业废渣约26万t,修复治理重金属污染农田1280亩,污染源综合防治水平有一定程度提升,矿区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转,重金属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控制。金城江区、南丹县以及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等三个国家重点重金属防控区域的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2015年末铅、镉、砷三种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比2007年排放基数下降20%以上,超额完成国家原定削减15%的总体目标。非重点防控区重点重金属排放量保持在2007年排放水平内。
1.3.2 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工作打开新局面
2016年5月28日,国务院印发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将河池市列入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2016年河池市获得首批国家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3.68亿元,为河池市下一步统筹土壤污染治理工作提供重要的资金保障,将有效地推动污染防治工作。
2 河池市有色金属产业转型升级所面临的困难
2.1 有色金属产业转型升级缓慢
河池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模式粗放,集中度低,产品深加工少,产业链短,附加值不高,产业循环和资源综合利用率低,当前转型升级主要措施是通过建设新项目淘汰旧工艺,大多数转型升级项目属搬迁技改项目,企业搬迁入园资金需求量大,而由于有色金属市场的长期低迷,企业自有资金严重不足,同时受政策限制,企业融资较为困难,转型升级项目推进较为缓慢。部分企业已有提出破产保护的意向。 2.2 企業整合工作难度较大
受各种因素影响,河池有色金属产业整合工作相对滞后,主要原因:
(1)已获准复产企业,受市场价格、设备维修、招工不足等因素制约,缺乏资金开展整合工作。
(2)企业整合工作涉及到部分关闭企业债务处理、职工安置、企业转型等问题,企业关闭后续工作困难多、难度大。
(3)引进有实力的大公司、大集团参加企业重组工作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2.3 铅锑综合冶炼技术转型升级急需指导
根据《关于印发广西河池生态环保型有色金属产业示范基地规划的通知》(桂政发〔2012〕94号)的要求,河池市2012年底前,全部淘汰采用烧结盘(烧结锅)—鼓风炉生产工艺的铅锑综合冶炼工艺。河池市铅锑冶炼企业所采用的冶炼工艺基本都是:焙烧或制团→鼓风炉还原→铅锑分离→精炼锑+电解铅+贵金属回收,该技术在处理河池特有的脆硫铅锑矿时普遍使用的一种比较成功的工艺。缺点是污染物难以达标排放。目前河池市铅锑冶炼企业转型升级项目拟采用的冶炼工艺为:氧气底吹(侧吹)熔炼→液态渣直接还原熔炼→烟化炉,符合国家鼓励推广的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熔炼技术的相关要求。但作为第一次采用该工艺处理河池本地脆硫铅锑矿的生产企业,还有必要进行一定的产业化探究。
2.4 重金属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依然严峻
历史遗留的尾砂及矿山开采、矿产延展的废弃土地有待治理;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及农田急需修复。涉重金属关闭企业的后环境治理压力较大,需要投入资金大。现有涉重企业生产工艺技术水平不高,转型升级、出城入园进度较慢。重金属污染防治任务十分艰巨。
2.5 地方财力难以扶持企业发展
由于河池市属于贫困地区,财力有限,资金匮乏,对企业发展扶持力度仍显不足。
3 意见及建议
(1)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扶持,充分发挥新平台、后发展优势,科学长远规划园区发展定位。
(2)持续强化工艺改进,指导淘汰落后工艺,提升产业工艺、装备、环保水平,尤其是河池市特有的脆硫铅锑矿综合冶炼技术转型升级;延伸有色金属深精加工产业链,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改变产品深加工少,产业链短,附加值不高,产业循环和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的局面。
(3)产业发展方面,强化资源和产业发展的优化配置,有色金属矿产品就地冶炼加工,扭转本地资源流向外地加工,本地加工企业依靠进口资源加工的错位局面。
(4)环境保护方面,以河池市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为契机,在技术路线探索和管理模式创新上下功夫,着力解决根治重金属历史遗留环境问题,引进先进制造工艺技术,打造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生态环保型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宁建业.论湖南有色金属产业的转型升级[J].湖南有色金属,2013(05).
[2]何启贤.河池市有色金属产业现状与发展思路初探[J].中外企业家,2011(06).
[3]孙 晶,李涵硕.金融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来自2003~2007年省际经济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家,2012(3).
收稿日期:2018-4-14
作者简介:覃永随(1988-),男,壮族,广西环江人,助理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固体废物管理和环境应急管理工作。
黄剑宇(1988-),男,壮族,广西东兰人,助理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固体废物管理和环境应急管理工作。
陆 飞(1987-),男,壮族,广西都安人,本科,主要从事固体废物管理和环境应急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