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态势可喜 百亿产业可期

来源 :中国城市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ye8879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冈市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是一个革命老区、贫困山区,长期以来一直以农业生产为主,工业基础比较薄弱。近年来,黄冈市以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为契机,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倾力打造食品饮料产业,取得了可喜成效。
  
  老业新貌——五年胜过五十年
  
  食品饮料工业包括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和饮料制造业,它是黄冈市最为传统的产业,也是全市工业经济的发端。近5年来全市食品饮料产业呈现大投入、大聚集、快扩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不论是发展速度还是发展质效,最近五年的实绩都远远超过了过去的50年,其发展态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快速发展。翻开黄冈食品饮料工业历史,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算起,全市食品饮料产业从米面加工、做豆腐、豆豉到生产娃哈哈、汇源、太子奶……,走过了55年的风雨历程。如果把最近5年与前50年作一对比,不难发现,1953年到2002年全市食品饮料工业走过了一条崎岖之路,发展异常缓慢。到2002年底,全市食品饮料工业固定资产只有2.6亿元,年产值只有5.8亿元。从2003年开始,全市食品饮料工业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截至2007年底,全市食品饮料工业固定资产达到14.1亿元,比2002年增长了4.4倍,年均增长40.2%;食品饮料工业产值达到45亿元,比2002年增长了6.76倍,年均增长50.7%,五年的年均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其它产业,五年的投入和产出远远超过了2002年之前的50年。可以说,食品饮料产业已经成为黄冈市增长最快、活力最强的产业。
  2.集群发展。近几年食品饮料产业发展的另外一大特色是集群式发展。随着国内一批大型知名企业先后落户黄冈,一批本土企业抢抓机遇,脱颖而出,黄冈市食品饮料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五大加工制造集群。一是饮料制造集群,以汇源、太子奶、伊利为龙头,产业规模达到18亿元;二是茶叶加工集群,以英山绿屏、志顺、绿羽等12家企业为龙头,产业规模达到9.7亿元;三是板栗加工集群,以罗田绿润、利泉、君澳等企业为龙头,产业规模达到3亿元;四是福白菊产业集群,以麻城福田河为基地的菊花种植加工产业,规模达到1.1亿元;五是金银花产业集群,以罗田食为天、楚天舒等企业为龙头,产业规模达到1亿元。同时,米面加工、油脂加工、休闲方便食品制造、酒饮料制造等产业,近几年均得到了快速发展,形成了兴隆米业、建元食品、黄梅心光、武穴福康油脂、上好佳、南街村食品、楚乡、天宝、康百利等一批龙头加工企业,并且也呈集群发展态势。
  3.延伸发展。食品饮料产业的发展壮大,带动和促进了产业延伸,推动了城乡经济的融合和一二三产业的共同发展。一是纵向延伸,带动了农业产业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麻城福白菊6家加工企业带动菊花种植基地面积达3万亩,总产量达2000多吨,年产值达1.1亿元。团风兴隆米业通过“基地+农户”的方式与团风、黄州、浠水、罗田等多个县市农户签订订单26万多亩,由公司统一投入种子和硒肥,进行规范规模种植,直接为农民带来每亩增收200~300元。英山12家茶叶龙头加工企业,一头向农村延伸,一头向茶叶市场延伸。全县共发展茶园面积15.6万亩,带动农户8.1万户,通过建立大别山茶叶市场引进茶业经销商193家,安排就业近500人,通过茶商和茶叶市场将英山60%的茶叶销往全国各地。二是横向延伸,带动和催生了储运、包装业等相关配套产业发展。红安围绕娃哈哈产品的运输,形成了网络130台大型运输车辆、年收入近4000万元的常安运输有限公司;围绕娃哈哈产品包装建成了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的龙乡公司。
  4.科学发展。目前,黄冈市的食品饮料企业,再也不是过去设备简陋、手工操作、管理落后的作坊式工厂了,他们不仅拥有先进的生产工艺,而且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大多数企业具有锐意创新、科学立企的发展意识,校企合作频繁,研发动力强劲。团风永信食品有限公司积极与中国油料科学研究所合作,开发了黑色花生品种,用于油料项目的发展,市场前景看好。麻城建元米业通过与武汉工业学院合作,开发生产了膳食纤维片,不仅市场前景广阔,而且直接把麸皮的使用价值提高了5~8倍。罗田绿润公司筹备与武汉工学院合作建立板栗研发机构,注册成独立法人单位。黄州康达尔食品与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院合作,签订了黄州萝卜系列产品研制开发协议。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是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依靠科技合作,走科学发展之路,使新产品不断开发,使附加值不断提升,形成了强劲的发展动力,展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崛起之路——开放引进显神威
  
  黄冈市食品饮料产业迅速崛起的奥秘在那里?为什么5年的发展超过了过去50年?究其缘由,其主要原因在于全面实施了“四抓”战略,其发展路径具有鲜明的典型性。
  1.坚持招大商招真商,走大投入快发展之路。这是食品饮料产业快速崛起的根本原因。近几年,各县市区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坚持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集约式发展,在招商引资上注意做到了三个“突出”,即突出工业项目,突出大项目,突出科技含量高的项目。据市轻工协会盘算,这几年通过大招商招大商,全市食品饮料行业共引进投资在千万元以上的大企业37个,其中亿元以上大企业 9个,引进中国名牌企业26个。这些企业的落户直接推动了全市食品饮料产业的跳跃式发展。市区汇源、太子奶、伊利三大项目,总投资分别达到5亿、4亿和6.5亿,是黄冈有史以来最大的食品饮料工业项目。杭州娃哈哈集团于1997年落户红安,先后三次追加投资,累计投入3.5亿元,建成四期工程,形成娃哈哈红安分公司、娃哈哈天然饮料公司、娃哈哈集团红安食品分公司等三家公司,实现了跳跃式的发展,去年这三家公司实现产值9.2亿元,利税1.15亿元,分别占红安食品工业的94.6%和98%。去年,全市规模以上食品饮料工业115家,完成产值41.72亿元,比上年增长43.62%,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幅快13.52个百分点。
  2.坚持依托优势资源招商,走特色发展之路。食品饮料工业实质上就是农业资源加工企业,其快速发展离不开资源的支撑。黄冈市把发展食品饮料产业与推进农业产业化有机结合起来,依托本地优势资源,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大抓龙头企业,大抓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力地推动了食品饮料产业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最近5年来,市直和各地围绕粮食、油料、板栗、茶叶、水产品以及山地草场等资源开发,先后引进了娃哈哈、汇源、太子奶、伊利、上好佳、南街村集团、北京新天龙保健茶等一大批龙头加工企业。不论哪种类型的加工企业,由于依托资源就近加工,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由于龙头企业的带动,各地农业资源均得到了进一步开发利用,农民从中得到了较大的实惠。去年,全市农民增收434元,其中与食品饮料加工相关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农民人均增收112元。 目前,全市软饮料产业的销售收入占全省的比重已达到了1/4强,成为全省首屈一指的生产基地,市区的饮料、罗田的板栗、英山的茶叶、红安的休闲食品以及麻城的菊花等,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3.坚持有目的有意识地招商,走集约发展之路。集群式发展既是产业发展的一种形式,也是推动产业发展的一大举措。近几年,黄冈市以本地资源禀赋和优势企业为基础,以园区建设为平台,以建立产业集群为目标,有意识、有目的地选择发展项目、开展招商引资,实现了产业的聚集发展。英山是产茶大县,茶叶加工有着较大的优势和基础,该县有计划有目标的开展招商引资,先后引进北京新天龙公司、富华公司等多家企业投资建厂,从事茶叶开发,目前已形成以绿屏、志顺、绿羽等12家企业为龙头的产业规模近10亿元的茶叶加工集群。罗田是板栗大县,该县围绕板栗加工增值开展招商引资,先后引进绿润公司、华丽食品公司、丽志食品公司投资从事板栗加工,目前已形成了以绿润、利泉等企业为龙头,产业规模达3亿元的板栗产业集群。产业的集聚发展,大大改善了企业的生态环境,产生了较好的规模效应,为整个食品饮料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4.坚持真情实意务商,走护商安商之路。食品饮料工业的快速发展与黄冈市尊商重商、改进作风、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抓好各项服务,实行安商、富商方略密不可分。全市各地各部门在招商引资、优化发展环境方面都采取了许多过硬的举措。各县市乡镇对新上项目实行了领导挂帅,专班负责,明确了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实行了全过程全天候的保姆式服务。全面推进行政服务“一门办结制”,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同时加强对职能部门的监督管理,对外来投资企业普遍实行了收费“红卡”制度和公安部门的“绿卡”保护制度,坚决制止和打击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等侵害企业利益的行为,切实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麻城南街村集团从落户到投产,始终受到麻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组建专班实行全程跟踪服务,从项目审批、手续办理、厂房建设到畅通运输、周边治安环境的维护,事无巨细,积极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的外部环境。这些举措得到了外来企业的充分肯定,许多经理老板在座谈中对当地党委政府表示感激,并纷纷表示要继续加大投资力度,以实际行动回报当地政府和人民的关怀与支持。
  5.坚持内外并举,走全民创业之路。黄冈市在抓好招商引资的同时,把激活民资、推进全民创业作为推动食品饮料产业发展的一大举措来抓。黄冈市所有县市区都出台了激励全民创业的优惠政策,本土群众创业均享受招商引资同等优惠政策。同时,注重宣传创业典型,营造创业者有功、纳税人光荣的舆论氛围。宽松的政策、良好的氛围,激发了一大批投资创业者,出现了打工回乡、老板回家、资金回流、企业回迁的高潮,为食品饮料等行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罗田县出台优惠政策,激励本县人士投资办厂,该县李世安和叶冬三分别投资创立了食为天、楚天舒两家大型金银花加工生产企业,并带动了大别山饮品、今天生物一批金银花饮品加工企业,催生了产值过亿的金银花产业。团风县大力实施“强村富民、强基固本”工程,鼓励乡村两级大抓“回归经济”,共吸引本县在外创业人员回乡办企业119家,总投资6.06亿元。其中,创办了一批蛋鸡养殖加工、马蹄饮料加工、鱼面加工企业,激活了一批民间资本,壮大了食品饮料产业规模。
  
  做大做强——百亿征程正加鞭
  
  黄冈市食品饮料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也有“伊力”、“汇源”等知名品牌,但从全市总体上看,仍然处于企业规模不大、自主品牌少、竞争能力弱的发展状态。要实现百亿产业目标,还须加鞭奋进。
  1.进一步完善发展规划,抓龙头,抓配套,大力实施“集群”战略。要特别抓好三项工作:第一,要根据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要求和本市实际,进一步完善食品饮料工业总体开发规划。根据全市情况,可按“一心三带”进行产业布局。即依托市区现有产业基础进一步做大做强市区饮料产业集群,争取形成全省饮料制造中心;依托沿江丰富的蔬菜和水产资源,建立蔬菜和水产品加工带;依托中部丘陵丰富的粮油资源,建立稻米油料加工带;依托山区丰富的林草和特色经济作物资源,建立山区特色经济作物加工带。各县市区要根据全市总体规划和自己现有的基础及特色,分别确定自己的产业开发方向,规划建设1~2个产业集群,形成各县特色的加工区。第二,要加大力度抓龙头。龙头企业是集群战略的核心,培育壮大一个龙头企业,就会带动一个产业,优化一片农业,实现一批就业。因而,全市应把发展龙头企业作为建立产业集群的关键工程来抓,要通过各种措施培植龙头,做强做大龙头,以带动产业的集群发展。第三,要完善措施抓配套。当前不少龙头企业反映加工原料供需很不配套,建议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做好“调整、优化、鼓励、保护”八字文章。一是根据龙头企业生产需要调整基地种植规模,保证企业原料供应。二是按照龙头企业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优化种植品种,保证为加工企业提供无公害低残留的绿色农产品。三是对龙头企业的原料基地建设实施补贴政策,以鼓励企业加强基地配套设施建设。四是在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建立保护机制,实行农产品价格保护,发展订单农业。通过上述措施,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和食品饮料产业集群化。
  2.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抓研发,抓质量,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品牌是企业对“责任”的综合表达,是消费者对企业“价值”的认同。品牌有多响,市场就有多大,企业也就能走多远。从黄冈市的情况看,自主品牌少恰恰是黄冈食品饮料产业的一大软肋。就拿全市酒饮料制造业来说,全市拥有大大小小的酒厂320家,但至今没有一家在全省全国叫得响的企业和品牌。因此,全市上下必须切实强化品牌意识,采取更加过硬的措施提高企业的科技素质,努力打造食品饮料产业品牌。一要进一步加大引进力度,争取更多的知名企业驰名品牌落户黄冈。二要对本地食品饮料行业进行一次摸底分析,选择一批优势企业,切实抓好创牌工作。要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开展技术研究;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改造,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工艺;鼓励企业之间开展整合重组。推广英山整合企业打造“英山云雾”品牌的经验,推广红安将轻工的花生乳生产线投靠上好佳旗下,借名牌发展的经验。三要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对创建的品牌要实行重点保护。四要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大力推介本地品牌,为叫响本地品牌而努力。
  3.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抓护商,抓服务,大力实施“引进”战略。黄冈市工业基础差,底子薄,无论是抓集群,还是抓品牌,单靠本市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继续地进一步地实施引进战略,引龙头、引品牌、引资金、引技术、引管理、引人才。要围绕招商引资,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切实抓好三项工作:一要坚决落实惠商政策。对近几年国家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扶持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优惠政策,特别是农发行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要组织一次梳理和检查,对没有落实的要敦促坚决落实到位。二要认真落实护商措施。抓好企业周边治安环境整治,严厉打击“四强四霸”,坚决制止“三乱”行为,对重点企业实施挂牌保护,确保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大力整顿信用环境,坚决打击坑蒙拐骗行为,努力营造亲商、重商、护商和公正、公平的社会环境。三要进一步落实务商举措。要采取进一步的措施改进服务。各级领导要经常深入企业调查研究,直接了解部门服务情况;政府要定期召开企业座谈会,认真听取企业老板经理尤其是外地商人的意见,有针对性地整顿作风,解决问题,改进工作。要切实做好企业评议职能部门的工作,推动部门改善服务。采取措施引导行会、商会发展,发挥行业服务、代表、自律、协调职能;大力发展流通中介组织,建立“企业+流通中介+基地+农户”的利益链接机制,以促进食品饮料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4.进一步强化忧患意识,抓机遇,抓速度,大力实施“抢争”战略。黄冈市食品饮料产业发展虽然速度很快,但发展的空间还很大,市委市政府要求各县市区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紧迫感。首先,要对照先进找差距,确定主攻方向。其次,要认清形势抓机遇,抢抓突破项目。机会稍纵即逝,发展机遇难得。黄冈市发展食品饮料产业正大力实施“抢争”战略,抢时间、抢机遇、抢招商,力争食品饮料产业争先发展,做大做强。
  (执笔:黄冈市委政研室刘有平、丁建怀、郑庆;湖北省委政研室江国志)
其他文献
短短的两年时间就使7所学校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临危受命的王守元校长是如何让其绝处逢生、异军突起的?带着疑问,笔者走进了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黄合少镇第二中心校,倾听王守元的从教之路,感悟他的教育理念。  初次来到黄合少镇第二中心校时,我们就被眼前那所宽敞明亮的教学楼所吸引,很难想象农村也有这样阔气的教学楼。    2006年8月经过撤乡并镇后,赛罕区教育局与黄合少镇政府重新组建成立了第二中心校,王
期刊
2010年1月10日至11日“2009中国城市建设与管理高峰论坛”在北京新闻大厦隆重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共同主办,中国城市经济杂志社承办。  论坛由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秘书长张巨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秘书长廖明共同主持。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会长周道炯作了大会开幕式致辞。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作了题为“面对后危机时代的中国经济”的主题报告,他在报告中谈
期刊
今天城市的发展,极大地提升了我们人类社会的生活质量,城市化也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但是,与以往相比,今天的城市规模更大,人口更为密集,在对城市的各种基础设施这种硬件建设方面要求更高的同时,对城市的软件方面——公共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城市公共管理的安全方面。因此,城市在履行经济、社会、政治等多种功能的同时,也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城市安全的敌人——公共危机的发生
期刊
作为武汉城市圈内的核心城市,孝感市抢抓“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的新机遇,加快融入武汉城市圈的步伐,按照“坚持依托武汉,积极服务武汉,主动融入武汉,加快发展孝感”的战略思想,加大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孝感加快融入武汉城市圈的基础条件优越      孝感具有良好的区位、交通、资源优势,资源禀赋较好。其中,最大的优势是毗邻省内龙头城市武汉市。同时,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
期刊
——在中国.吕四港开发建设工作汇报会上的讲话(摘要)  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启东新一轮的发展,最大的优势在区位,最大的潜力在港口,最大的希望在产业。而吕四港是启东最宝贵的资源,吕四深水港建成后,将为苏北以及长江中上游地区开辟新的出海通道,会对启东、江苏沿海乃至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起到很大作用。同时,启东作为“上海一小时经济圈”唯一拥有深水港和土地资源的县市,必将成为上海产业北移的主要目的地。  当前上海
期刊
在素有“江风海韵北上海”之称的江苏省启东市,在江苏这个日出最早的城市,近150公里的江海岸线上,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和国内社会各界的关注。  2009年10月23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内华灯璀璨,嘉宾云集,“中国.吕四港开发建设工作汇报会”在此隆重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十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顾秀莲等国家领导人到会并作重要讲话;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
期刊
启东人多地少,寸土寸金的土地资源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启东市委、市政府在布局江海联动开发中,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集约型工业园区。近年来,市、镇(乡)两级政府充分挖掘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在66万亩江海滩涂上,科学合理规划出江苏省启东经济开发区、江苏省吕四海洋经济开发区、滨海工业园、滨江精细化工园、启隆高科技生态产业园和沿江船舶工业带等沿江沿海新兴产业工业园。  从启东城区驱车出发仅用2
期刊
浙江有必要对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提出来的“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标志性提法,进行深化完善。    2008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从国家层面以中央文件形式对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做出指导。由此标志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可以预见,在即将到来的“十二五”期间,长三角一体化将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深刻地影响到浙江社会经济的发展。 
期刊
——访中共启东市委孙建华书记  [记者]:国务院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后,沿海开发成为江苏发展的最大热点。启东作为江苏沿海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请您先谈谈推进启东沿海开发的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  [孙书记]:国务院通过的《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是实现江苏经济社会新发展的重要机遇,更是我们启东这个滨江临海城市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实现沿海开发新突破、勇当江苏沿海
期刊
公共租赁住房是政府建设、筹集房源以实物配租方式,或者采用货币补贴形式面向一定社会群体提供的具有社会福利性质的保障性住房。近年来,为克服现行住房保障制度的不足,为真正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厦门、深圳、北京、上海、杭州、宁波、武汉、广州、青岛等城市开始探索实践政策性租赁房制度(本文统称公共租赁房)。厦门和深圳是目前国内较早推出,也是公共租赁房政策最具特色的代表性城市,本文拟通过两城市政策和实践的比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