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提出了自主学习的概念,它提倡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发现、去探索、去获取知识。”因此,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效果。下面,我就这方面自己这几年的研究探索谈一点体会。
一、强化意识,创设时空,指导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现代教育的质量观认为,一切有效的课,并不是教师单纯向学生传授了多少知识,而是教师围绕目标引导学生提出了多少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和学生一起解决了多少个“为什么”。也就是说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他是我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一个环节。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呢?
(一)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重要性,然而,要培养提问能力,首当其冲就是要强化问题意识。为此,教师应该精心营造出和谐、平等、民主、开放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让学生敢于提问。例如,我们可以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有问题可提,就比如上《按比例分配》时,教师可开门见山黑板上书写课题并拿出一个大盒子,问:看见了课题和盒子,你想提出怎样的问题?学生的好奇心被激起,提了很多问题(1)什么是分配?(2)怎样分配?(3)什么是按比例分配?(4)盒子里是什么东西?要分配给谁?(5)为什么要分配?(6)盒子里的东西也要按比例分配吗?等。由此可见,要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必须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问题可问。
除此之外,教师平时对学生的问题应采取积极、热情、严谨的态度,要尊重并认真思考学生的问题。切莫因学生的问题过于简单而加以嘲笑、讽刺,也莫要因为学生的问题让你一时无法回答而不加理会,不了了之。我们要慎重对待学生的每一个问题,这样才不会打击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才能强化他们的问题意识。
(二)为学生创设提问的时间和空间
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学生观察、提问的角度不同,速度不同。在上课时,教师要改变一言堂的做法,要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并为他们创设可观察的生活情境,使他们有机会思考提出问题。例如上《统计》课之前,我让学生去调查车辆往来情况,菜场上各种物品的价格波动情况,生活、学习用品的单价等,并提出问题,分小组进行研究。学生的问题丰富多彩,并设制了许许多多形象无比的统计图。还有一次,我让学生自己去进行市场调查,并就“给你一百元,你从家里出发去25千米之外的市场去购物,怎样花才合理”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学生提出了二十幾种方案,并阐明了合理性。此外,我还经常故意制造陷阱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还经常布置提出问题的作业,并进行考查。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指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
就小学生来说,对于提问,常常是漫无边际。因此,对学生提问方法的指导,亦是不可缺少的。我们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提出问题。
1、从课题中提出问题,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要内容。
课题一般都是一节课的中心,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学生在教师的带领提出关于学习重点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这样即有利于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更能培养他们提出问题的能力。
2、从自学中提问题,让学生学会质疑问题。
在教学新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自己看书,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提出问题:从与旧知识的联系提出问题,从新知识的性质、算法、算理、关键词上提出问题,从自己还不明白、不懂、不完全懂的地方提出问题,并寻找伙伴与解决,去探索,这样既能强化问题意识,还能帮助他们掌握额质疑问难的方法。
3、从错误中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
在课堂中,学生经常会出现错误,针对这些错误,我们也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例如,一道《一个数除以小数》的习题:0.97÷0.32。指名一生板演,出现这种情况0.97÷0.32=3……1的情况。我让学生判断是有学生说是错的, 也有学生说是对的,我没有加以评价,而是引导学生变换角度和以正确的问题作为向导来提出问题。这时就有学生提出:(1)这题错在哪里?为什么错?(2)你是怎样发现错误的?(3)如果想计算正确,我们应该怎么办?在这三个问题的引导之下,学生们挖掘出“错误”存在的潜在因素,不仅纠正了错误,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发现意识。
二、整理知识网络关系,重视“说看做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的机能、特性和产物,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地反映。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中心环节。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个人学习时不善于思维,则他所学的知识也就成为一堆垃圾。反之,他的知识和能力就能迅速发展。因而,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又一项用要任务。
(一)重视整理知识网络关系,培养思维能力
例如上复习课,复习已学过知识块状。传统的做法是教师课前并没有做太多的准备,一般只是按照教材简单罗列,并配加练习,而没有做知识的整体梳理。这样的学习只是按教师的思路炒一遍“冷饭”。感觉枯燥、陈旧,学生没有激情,没有学习的欲望,这样大大削弱学生的求知欲。在新课标的指引之下,让学生参与到对整块学过知识块状间网络关系的研究中来,才能真正调动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例如在复习《数的整除》这一单元,就要让学生回忆有关内容:除尽与整除,能被2、3、5整除数的特征,奇数和偶数,约数和公约数,倍数和公倍数等,我们要明确这些知识实际上是一个整体,体会他们之间的联系。这样不仅学生感兴趣,而且能更好帮助学生记忆所学的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二)重视“说看做想”,培养思维能力
1、重视说理,在“说”中训练初步逻辑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衣,是头脑中的思维外化。有人认为,“说”是语文课的专利,其实不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达,重视说理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在说理过程中,不仅能弄清算理,掌握知识的内在结构和规律,而且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初步逻辑思维水平。为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着意安排学生说说解题思路和解题理由,努力培养他们能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维的习惯。
2、指导观察,在“看”中培养直观形象思维
小学生年纪小,知识面窄,空间观念薄弱,观察能力差,这就要求教师加以引导,让他们通过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
3、加强操作,在“做”中发展学生直觉思维
俗话说:“眼看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在数学课上,我们应尽可能让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摆一摆、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拼一拼等实践操作,让他们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去思考,去发现,去探索,去解决,从而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发展直觉思维能力。(单位: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高升学校小学部)
一、强化意识,创设时空,指导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现代教育的质量观认为,一切有效的课,并不是教师单纯向学生传授了多少知识,而是教师围绕目标引导学生提出了多少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和学生一起解决了多少个“为什么”。也就是说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他是我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一个环节。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呢?
(一)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重要性,然而,要培养提问能力,首当其冲就是要强化问题意识。为此,教师应该精心营造出和谐、平等、民主、开放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让学生敢于提问。例如,我们可以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有问题可提,就比如上《按比例分配》时,教师可开门见山黑板上书写课题并拿出一个大盒子,问:看见了课题和盒子,你想提出怎样的问题?学生的好奇心被激起,提了很多问题(1)什么是分配?(2)怎样分配?(3)什么是按比例分配?(4)盒子里是什么东西?要分配给谁?(5)为什么要分配?(6)盒子里的东西也要按比例分配吗?等。由此可见,要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必须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问题可问。
除此之外,教师平时对学生的问题应采取积极、热情、严谨的态度,要尊重并认真思考学生的问题。切莫因学生的问题过于简单而加以嘲笑、讽刺,也莫要因为学生的问题让你一时无法回答而不加理会,不了了之。我们要慎重对待学生的每一个问题,这样才不会打击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才能强化他们的问题意识。
(二)为学生创设提问的时间和空间
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学生观察、提问的角度不同,速度不同。在上课时,教师要改变一言堂的做法,要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并为他们创设可观察的生活情境,使他们有机会思考提出问题。例如上《统计》课之前,我让学生去调查车辆往来情况,菜场上各种物品的价格波动情况,生活、学习用品的单价等,并提出问题,分小组进行研究。学生的问题丰富多彩,并设制了许许多多形象无比的统计图。还有一次,我让学生自己去进行市场调查,并就“给你一百元,你从家里出发去25千米之外的市场去购物,怎样花才合理”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学生提出了二十幾种方案,并阐明了合理性。此外,我还经常故意制造陷阱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还经常布置提出问题的作业,并进行考查。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指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
就小学生来说,对于提问,常常是漫无边际。因此,对学生提问方法的指导,亦是不可缺少的。我们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提出问题。
1、从课题中提出问题,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要内容。
课题一般都是一节课的中心,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学生在教师的带领提出关于学习重点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这样即有利于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更能培养他们提出问题的能力。
2、从自学中提问题,让学生学会质疑问题。
在教学新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自己看书,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提出问题:从与旧知识的联系提出问题,从新知识的性质、算法、算理、关键词上提出问题,从自己还不明白、不懂、不完全懂的地方提出问题,并寻找伙伴与解决,去探索,这样既能强化问题意识,还能帮助他们掌握额质疑问难的方法。
3、从错误中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
在课堂中,学生经常会出现错误,针对这些错误,我们也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例如,一道《一个数除以小数》的习题:0.97÷0.32。指名一生板演,出现这种情况0.97÷0.32=3……1的情况。我让学生判断是有学生说是错的, 也有学生说是对的,我没有加以评价,而是引导学生变换角度和以正确的问题作为向导来提出问题。这时就有学生提出:(1)这题错在哪里?为什么错?(2)你是怎样发现错误的?(3)如果想计算正确,我们应该怎么办?在这三个问题的引导之下,学生们挖掘出“错误”存在的潜在因素,不仅纠正了错误,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发现意识。
二、整理知识网络关系,重视“说看做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的机能、特性和产物,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地反映。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中心环节。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个人学习时不善于思维,则他所学的知识也就成为一堆垃圾。反之,他的知识和能力就能迅速发展。因而,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又一项用要任务。
(一)重视整理知识网络关系,培养思维能力
例如上复习课,复习已学过知识块状。传统的做法是教师课前并没有做太多的准备,一般只是按照教材简单罗列,并配加练习,而没有做知识的整体梳理。这样的学习只是按教师的思路炒一遍“冷饭”。感觉枯燥、陈旧,学生没有激情,没有学习的欲望,这样大大削弱学生的求知欲。在新课标的指引之下,让学生参与到对整块学过知识块状间网络关系的研究中来,才能真正调动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例如在复习《数的整除》这一单元,就要让学生回忆有关内容:除尽与整除,能被2、3、5整除数的特征,奇数和偶数,约数和公约数,倍数和公倍数等,我们要明确这些知识实际上是一个整体,体会他们之间的联系。这样不仅学生感兴趣,而且能更好帮助学生记忆所学的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二)重视“说看做想”,培养思维能力
1、重视说理,在“说”中训练初步逻辑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衣,是头脑中的思维外化。有人认为,“说”是语文课的专利,其实不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达,重视说理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在说理过程中,不仅能弄清算理,掌握知识的内在结构和规律,而且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初步逻辑思维水平。为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着意安排学生说说解题思路和解题理由,努力培养他们能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维的习惯。
2、指导观察,在“看”中培养直观形象思维
小学生年纪小,知识面窄,空间观念薄弱,观察能力差,这就要求教师加以引导,让他们通过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
3、加强操作,在“做”中发展学生直觉思维
俗话说:“眼看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在数学课上,我们应尽可能让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摆一摆、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拼一拼等实践操作,让他们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去思考,去发现,去探索,去解决,从而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发展直觉思维能力。(单位: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高升学校小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