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南·戈尔丁

来源 :参花(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vepk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众所周知,南·戈尔丁是一位私摄影大师。她的作品虽然看起来有一些曝光不足或者是锐度不够,但是她用一种强烈的色彩来烘托整部作品的氛围。而且她所拍摄的快照就像她在采访时所说:“人们情之所至拿起相机,后者留存了记忆——时间、人物、地点。他们通过记录历史创造了历史。这正是我的工作。”南·戈尔丁的作品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私摄影师和文化潮流,同时将她的作品与其他的私摄影家进行对比,尤其是赫尔穆特·纽顿和荒木经惟,南·戈尔丁的作品中所传递的情感与影响力是独一无二的。
  关键词:色彩 私密性 女性视角
  一、南·戈尔丁拍摄的起点
  南·戈尔丁(以下简称南)的创作来源起初是受到她姐姐的影响,在她11岁的时候,她的姐姐自杀了。在20世纪60年代,青少年自杀是一个禁忌的话题。南和她的姐姐很亲密,所以她了解一些关于她姐姐自杀的实情。南曾经在《性依赖的叙事曲》前言中写道:“我见证她的欲望以及她的压抑。在她18岁的时候,她唯一的出口便是躺倒在华盛顿特区一处通勤列车的铁轨之上。”这些无疑对当时11岁的南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她开始沉迷于自己的欲望用来缓解痛苦,抽烟嗑药借以逃避现实的压力。后来在学校期间,学校向宝丽来公司申请了一笔捐赠,包括一批相机和胶卷。南成为学校摄影师,并发现了自己的语言。在此之前,南只会喃喃低语。对于她来说,照相机同样是一种诱人的工具,是社会化的方式。南开始了她的激情记录,而摄影也成为她的视觉日记。
  南拍摄这些照片的第一个理由是通过作品给予生活的寄托。她所要表达的是她此时的存在和至今的生活方式。而通过一种公开化的方式以作品的视角呈现,寄托她的生活,从中她也得到了更加强大的力量。第二个理由是多媒体,网络电视所承载的图像。比如好莱坞电影这种消费文化,好像是在给人们展示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实际上却是差之千里的反乌托邦式的映射,倒不如说是这些东西给人们一种错误的期待和精神导向。流行音乐也是一样,非常伤感、浪漫的歌词使许多人错误地认为这是现实中发生的故事,而实际上那些只是臆想,是音乐家们设想的美好升华。而以此为信仰和参考的人,一旦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挫折,就会产生茫然的挫败感和失落感。她的照片想要表达和展现给人们的是,在每个人真真切切的生活中,包括性爱在内的各个方面,作为一种实际体验,它们都真实地发生在她的身上。此外,打破大众文化强加于人的乌托邦和美好憧憬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性依赖叙事曲》中的色彩与私密
  在《性依赖叙事曲》中南只拍摄她非常熟悉的人。在拍摄人物时她着重去关注的是不同人的面孔,而且在他们的脸上可以发现这个人所呈现给摄影师的一切。她与这个人情感上的共鸣,也可以在他脸上发现。还有记忆也是如此,南不是通过摄影寻找美的事物,只是把她所观察到的那个人完整地记录下来。虽然有人说摄影是一种攻击性的行为,但对于南来说,拍摄照片是触摸、爱抚她眼前的这个人。相机在那个时候就是这位私摄影家的眼睛和手。
  在南的作品中,她对于色彩的使用无疑是大胆而前卫的。例如一个女人的卧室里,床头灯刺眼又突兀的橙红色仿佛是一张血盆大口,吞噬着这个女人。女人肌肤上的光线恰恰也与这个场景相呼应。女人脸上无助又漠然的神情仿佛是在诉说着什么。南·戈尔丁恰恰是通过这样一个平常的、生活化的场景,折射出一种私密的生活。
  南·戈尔丁在谈及“私密”的时候是这样阐述的:她认为生活和私生活是两个截然相反的方面。在生活中存在着“错误”,错误是不能够被认可的事,它违背了人们的认知。而在私生活或者性生活中并没有这样的“错误”。南的男朋友殴打,甚至虐待她,而南又把这些表现在了自己的影像里,这就是最大的冲突。尤其是在美国,女性之间对这种事情往往是闭口不谈,而南的照片恰恰是把这些“错误”公开化,这是许多女性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南·戈尔丁把它们抛出,以艺术家的视角,希望能够得到更广泛的社会关注。
  南·戈尔丁的作品著实影响了一大批的女性摄影师,她们思考问题的方式更加偏重于内心。她们的色彩运用更加夸张和富有张力,这都是南的作品中直接折射人心的部分。
  (作者简介:郭纯阳,男,鲁迅美术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摄影)(责任编辑 刘月娇)
其他文献
本文从新历史主义理论视角对S.A.阿列克谢耶维奇小说《二手时间》进行研究.作者通过民间采访实录,揭示了前苏联解体对民众的影响,为这一历史重大事件提供了另一种解读视角,体
摘要:菲利普·罗斯(Philip Roth)的小说自《再见,哥伦布》到《复仇女神》多是后现代实验作品,他深受亨利·詹姆斯、康拉德、托尔斯泰、卡夫卡等心理大师的影响,在作品中不遗余力地探索犹太人民在后现代社会中所展开的各种微妙的社会关系。他的现象学元小说不仅成功解剖罗斯所构建的元小说文本间的断裂性、多元性、散漫性、倒错和变形等一系列元素,更将元小说作为后现代叙事策略,以一种隐去叙事主体的反主流视角深
摘要:顿河和大运河的风光景物具有共同的生命和性灵,自然如同一种圣洁而高尚的情感成为肖洛霍夫和刘绍棠永不衰竭的创作源泉。刘绍棠受到肖洛霍夫写景技巧的启迪,绘制出独具色彩与声响的大运河风光景物。本文主要从独特的修辞方法、精美的绘画性和多声的音乐性三个方面探讨了肖洛霍夫的写景手法对刘绍棠的影响。  关键词:景物意象 修辞方法 绘画性 音乐性  刘绍棠(1936年—1997年)是我国当代著名乡土文学作家,
摘要:本文从《勋努达美的故事》的内容与形式着手,浅谈其文学艺术的特点和思想内容的高度以及在藏族文学史上的地位等。  关键词:文学艺术 小说 文化  自文学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以来,在人与社会的协调及人类意识形态的发展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文学就如同人学,文学里所表达的所有内容都只不过是人类的生活状况及命运等。  《勋努达美的故事》是藏族最早的长篇小说,在藏族文学史上占有比较高的地位。作
摘要:伍尔夫与莱辛同为20世纪英国最伟大的女性作家,二人在创作上存在着很大的相似性。二者都十分喜欢“追忆”,而在追忆中又特别青睐母亲这一主题。二人终生都在追忆母亲。在追忆母亲的记忆中,伍尔夫试图臆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乌托邦;莱辛虽然反叛了母亲,但却始终无法释怀传统的价值。本文通过分析两位作家作品中对于母亲追忆的异同,为读者分析和了解伍尔夫和莱辛女性主义提供一点帮助。  关键词:记忆 传统 母亲 伍尔夫
摘要:本文梳理了中国散文文体的发展脉络,明确了现代散文概念的确立形成过程,并对散文创作中出现的新现象作了一定的分析和展望。  关键词:散文 文体革命 审美 真实 虚构  在中国的传统文学观里,散文和诗歌并列为文学的正宗。但与诗歌不同,散文的发展走的是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  中国传统散文被我们称之为广义的散文,它是和非文学的文字混含在一起的,被笼统地称作“文”“文章”或“古文”,泛指韵文以外的一切文
摘要:数字媒体虽然是新兴产物,但其紧密地结合了技术性与艺术性,运用数字技术,给观众带来了艺术上的视觉享受。本文旨在研究数字媒体的表现规律和特性所在,为后期的创造实践以及进一步地发展打下基础。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 数字技术 艺术特性 艺术表现  一、数字媒体的意义  (一)数字媒体技术的运用  数字媒体技术虽然是一个崭新的领域,但其已经成为各高校所开设的热门专业。有专家说,“数字媒体技术的运用只
摘要:声乐表演是一门既要唱好又要表演好的艺术形式,要求演唱者做到演唱和形体表演达到统一、协调,能够灵活地展现声乐表演的魅力,将形象和歌声调整至统一的水平。声乐表演又是一种多元化的表现形式,这使得形体语言蕴含更加丰富的情感和观念,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声乐表演 艺术 形体语言  声乐表演不仅是一种演唱的表演艺术,也是一种表演者形体语言的宣泄,形体表演也能够与歌声产生共鸣。由此可见,
说起传承古诗词,习近平主席就是现代当之无愧的代言人.谈及塑造国家形象,他引用“不要人夸好颜色,要留清气满乾坤”,这“清气”便是国家形象的本质.他用“些小吾曹州县吏,一
摘要:在当前层出不穷的影视剧创作中,女性角色的塑造基本都具备时代烙印,观众从影视剧女性的角色中就能直接读出时代女性的心声,并在此基础上了解到剧中女性形象审美的趋势和变化。基于此,本文主要就当前热播影视剧进行中国女性形象审美转变的分析。  关键词:热播影视剧 中国女性形象 审美转变  一、引言  在我国以往的影视作品中,女主人公基本都是相夫教子型、温柔善良型或者是牺牲奉献型。不过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