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言文教学方法的新突破,可采用“文言教学七步法”,其中课前预习是关键,合作探究是手段,具体要求是保证,只要抓好这三个环节,那么文言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
关键词:文言文 教学 预习 讨论
文言文教学如何实现让学生自主学习,是一个困扰语文老师多年的问题,笔者想对此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文言文教学跟其它类别文章教学一样,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备好课。包括文言词汇、句式、课文内容,重点难点,还要包括学生的认知程度、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整体清晰的教学过程。也就是说,我们在这一环节中不仅要知道自己会什么,还要知道教什么,以及怎样教。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在以后写教案和实际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条理地完成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抛弃那些没用啰嗦的东西,让学生上一节真正的“明白课”。
第二步,就要组织好学生预习。文言文难懂难学,学生向来头疼,大部分人都不愿读、不爱读,更别提深入研究了。这样一来,会给我们的教学工作造成很大障碍,尤其是在个别字、词、句上会浪费大量宝贵时间,不能顺利完成教育教学的任务,所以预习就成了学生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自主学习的关键性因素了。那么组织学生预习都需要做些什么呢?三个字——读、查、整。
读,即读书,尤其是古文一定要大声朗读,频繁朗读,最好做到熟读成诵,倒背如流。书读得多了,就会有语感;有了语感,对于一些难懂的词句,即使不能一一解释它的含义,但大致意思还是能读出来的。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很有道理的。
“查”,就是借助工具书来自学、自译难词偏句。告诉学生们不能光靠老师上课教,更多地应该靠自己。况且勤翻字典本来就是一个增加阅读量的好习惯。
“整”,即学生读课文后,主动整理文章字词句,主动结合课后练习一(一般练习一都是跟课文内容都关的)来整理文章思路,对整篇文章应该学点什么做到心中有数,从而为以后提高课堂45分钟学习效率做好准备。
第三步,要认真设计导语,明确目标。导语无非是起一个引入和提高学生兴趣的作用,而一般情况下跟课文的重点难点基本上没有什么重要联系,所以,对于导语的设计一定要章法明了,快速入题。否则会浪费时间,偏离主题。教师在上课伊始一定要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地告诉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做到有的放矢。
第四步,双基训练必不可少。在文言文教学中,因为文言词句教学繁琐,而且不易“出彩”,所以许多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采取了“避开绕过”的方法,课文开篇就进入课文内容、思想意义的分析,岂不知这样做正好是颠倒了主次,丢掉了一座大厦赖以屹立的地基。当然,我们也不能回到老路上,通篇都分析字词,使课堂枯燥乏味,效率极低。我们可以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来解决文言基础知识教学的问题。教师要在“精讲多练”的原则下,适度对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检查评价。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兴趣,而又不会占用大量宝贵时间,从而为以后的深入探究、分析课文内容赢得了时间。
第五步,合作探究过程中还要掌握“细化”原则,即问题设置越细越好,对小讨论的要求越细越好。
首先是对学生讨论的问题要进行深入琢磨分析,既要体现课文的重难点,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特别是对构成问题的文字词语组词,更要认真斟酌,使该问题的设置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其次是对小组讨论所提的要求,必须要具体周到,例如要注意安排小组长、记录员,还要推出发言人,还要有跟进补充,评价讨论,特别是要有时间限制,3~8分钟为宜,太短则流于形式,太长则沉闷冗长。如果担心讨论的时间不够用的话,可以考虑将问题再进行细化,再另择时机进行二次讨论。
还有,最好在合作探究时,让学生进行以小组为单位的分工协作讨论,特别是问题设置稍多一点(两个以上)的情况下,采用先分工再合作的方式,有利于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并且如果学生知道自己是在“教”给其他同学知识的话,积极性肯定很高。
另外,在小组探讨问题,可采用发放“学案”的方式来明确学生讨论内容,提高讨论效果,更有利于学生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怎么学。
第六步,课文的重难点分析结束后,应采用小结的方式对本节课的重难点稍作总结,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新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整节课前后呼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第七步,在重难点突破的基础上,在本节课教学任务已基本完成的基础上,我们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真正解放学生思维,让他们发表自己富有个性特征的看法,有时间的话,最好让学生将想法付诸笔端,教师还要当堂评价,效果更佳。
以上便是我近期探索的一些心得,称为“文言教学七步法”,其中课前预习是关键,合作探究是手段,具体要求是保证,只要抓好这三个环节,那么文言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
参考文献:
[1]《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钱梦龙
[2]《文言文教学的新思考》付杰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十二中学 050031)
关键词:文言文 教学 预习 讨论
文言文教学如何实现让学生自主学习,是一个困扰语文老师多年的问题,笔者想对此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文言文教学跟其它类别文章教学一样,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备好课。包括文言词汇、句式、课文内容,重点难点,还要包括学生的认知程度、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整体清晰的教学过程。也就是说,我们在这一环节中不仅要知道自己会什么,还要知道教什么,以及怎样教。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在以后写教案和实际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条理地完成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抛弃那些没用啰嗦的东西,让学生上一节真正的“明白课”。
第二步,就要组织好学生预习。文言文难懂难学,学生向来头疼,大部分人都不愿读、不爱读,更别提深入研究了。这样一来,会给我们的教学工作造成很大障碍,尤其是在个别字、词、句上会浪费大量宝贵时间,不能顺利完成教育教学的任务,所以预习就成了学生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自主学习的关键性因素了。那么组织学生预习都需要做些什么呢?三个字——读、查、整。
读,即读书,尤其是古文一定要大声朗读,频繁朗读,最好做到熟读成诵,倒背如流。书读得多了,就会有语感;有了语感,对于一些难懂的词句,即使不能一一解释它的含义,但大致意思还是能读出来的。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很有道理的。
“查”,就是借助工具书来自学、自译难词偏句。告诉学生们不能光靠老师上课教,更多地应该靠自己。况且勤翻字典本来就是一个增加阅读量的好习惯。
“整”,即学生读课文后,主动整理文章字词句,主动结合课后练习一(一般练习一都是跟课文内容都关的)来整理文章思路,对整篇文章应该学点什么做到心中有数,从而为以后提高课堂45分钟学习效率做好准备。
第三步,要认真设计导语,明确目标。导语无非是起一个引入和提高学生兴趣的作用,而一般情况下跟课文的重点难点基本上没有什么重要联系,所以,对于导语的设计一定要章法明了,快速入题。否则会浪费时间,偏离主题。教师在上课伊始一定要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地告诉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做到有的放矢。
第四步,双基训练必不可少。在文言文教学中,因为文言词句教学繁琐,而且不易“出彩”,所以许多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采取了“避开绕过”的方法,课文开篇就进入课文内容、思想意义的分析,岂不知这样做正好是颠倒了主次,丢掉了一座大厦赖以屹立的地基。当然,我们也不能回到老路上,通篇都分析字词,使课堂枯燥乏味,效率极低。我们可以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来解决文言基础知识教学的问题。教师要在“精讲多练”的原则下,适度对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检查评价。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兴趣,而又不会占用大量宝贵时间,从而为以后的深入探究、分析课文内容赢得了时间。
第五步,合作探究过程中还要掌握“细化”原则,即问题设置越细越好,对小讨论的要求越细越好。
首先是对学生讨论的问题要进行深入琢磨分析,既要体现课文的重难点,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特别是对构成问题的文字词语组词,更要认真斟酌,使该问题的设置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其次是对小组讨论所提的要求,必须要具体周到,例如要注意安排小组长、记录员,还要推出发言人,还要有跟进补充,评价讨论,特别是要有时间限制,3~8分钟为宜,太短则流于形式,太长则沉闷冗长。如果担心讨论的时间不够用的话,可以考虑将问题再进行细化,再另择时机进行二次讨论。
还有,最好在合作探究时,让学生进行以小组为单位的分工协作讨论,特别是问题设置稍多一点(两个以上)的情况下,采用先分工再合作的方式,有利于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并且如果学生知道自己是在“教”给其他同学知识的话,积极性肯定很高。
另外,在小组探讨问题,可采用发放“学案”的方式来明确学生讨论内容,提高讨论效果,更有利于学生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怎么学。
第六步,课文的重难点分析结束后,应采用小结的方式对本节课的重难点稍作总结,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新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整节课前后呼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第七步,在重难点突破的基础上,在本节课教学任务已基本完成的基础上,我们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真正解放学生思维,让他们发表自己富有个性特征的看法,有时间的话,最好让学生将想法付诸笔端,教师还要当堂评价,效果更佳。
以上便是我近期探索的一些心得,称为“文言教学七步法”,其中课前预习是关键,合作探究是手段,具体要求是保证,只要抓好这三个环节,那么文言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
参考文献:
[1]《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钱梦龙
[2]《文言文教学的新思考》付杰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十二中学 0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