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州市对中心城区个别异常高价住宅项目限制预售规模和控制交易节奏,更像是为了达成短期调控目标而采取的临时措施。
从地铁猎德站出来,就是广州珠江新城的正中。东边,是一大片住宅和珠江公园;往南看,被称作“小蛮腰”的广州塔就在不远的珠江对岸;向西,就是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的商务金融办公区域。
这一带是广州房价最高的区域,其中的几个高价住宅项目,也是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以下简称“广州市国土房管局”)最新的房地产调控措施一“限制预售规模和控制交易节奏”的重点实施对象。
9月24日,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在微博上发出正式回应,之前“广州对高价楼盘采取‘限售’措施”的传闻被确认属实。
如此“限售”
“这附近的房价大概3万左右,那边颐德公馆和花城湾都是5万以上,如果要限,这两个肯定要被限的。”合富置业隽峰苑分行高级物业顾问杨小锋指了指西边不远的两处新盘说。
“中海花城湾·央璟”位于在地铁猎德站十字路口的西南角上,面向珠江公园,背靠规划中的沿河特色小街,穿过小街可以直抵沿江大道。
位置优势如此明显的“中海花城湾·央璟”还把销售中心对外开放的日期定在了十一黄金周之前的9月16日,开发商中海地产更是在宣传中喊出了“迎战黄金周”的口号。
但是,来自广州市国土房管局信息平台“阳光家缘”网的信息显示,直到9月28日,“中海花城湾·央璟”项目才拿到了全部房源A5、A6、A7三栋楼中A5栋的40套房的预售证,根据规划,这三栋楼的总房源数量应该在450套左右,并且,这三栋楼的建设进度也一致,大约都在2014年6月入住。如此算来,开发商拿到预售证的房源不到总房源数的十分之一。
“中海花城湾·央璟”是中海花城湾项目的二期,该项目的一期曾分两次于2006年和2007年拿到预售证,分别是“自编B1—B3栋”和“自编A1—A3栋”,值得注意的是,开发商这两次都是拿到了全部房源的预售证。
“阳光家缘”网的数据显示,10月1日至15日,“中海花城湾·央璟”共售出6套房,其中1日至7日没有卖出一套房,“限售”的威力可见一斑;而这6套房的均价是36125元/平方米,而同期广州市平均商品房成交价只有11439元/平方米。
虽然远远高过广州市平均房价,但实际上,中海花城湾还拖了它所在的整个天河区的“后腿”,10月1日到15日,天河区共卖出75套房,均价37093元/平方米。
还有更贵的楼盘。在中海花城湾东边不远、由珠江实业开发的“颐德公馆”就是其中之一。10月上半月,“颐德公馆”有3套房售出,均价达到46625元/平方米。
和“中海花城湾·央璟”不同的是,“颐德公馆”早在2011年就拿到了全部预售证,不存在无法进行预售的问题,但是据该项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销售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们被要求“控制交易节奏”。“我们这里最小的房子也有175平方米,加上价格高,如果某一个时间段网签很多的话,房价一下就上去了。”他说。
在这种情况下,官方信息很可能显示的不是楼盘完整真实的交易情况。与“阳光家缘”网上惨淡的只售出6套的数据不同,在“中海花城灣·央璟”的销售中心,《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获悉,A5栋已经全部售出,目前在售的是A6栋。在售楼处的展示栏上,也有一份四页A4纸的中海花城湾A5栋销售情况表,在这张表上,A5栋的售价在5万元/平方米左右。
中海地产客户主任李珊珊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A7栋将在2012年年底开始销售,她是负责“中海花城湾·央璟”的大约15名销售人员之一,这显然不是一个15天只卖出6套房的楼盘应该有的配置;而之所以把A7栋的预售放在年底,更多是“出于开发商自己的销售节奏,和‘限售’关系不大。”
因何“限售”
尽管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对《中国新闻周刊》提出的关于限售措施实施标准的问题未予回答,但如果把超过均价5万/平方米作为“限售”标准的话,广州市这一次的房地产调控范围并不大。搜房网的数据显示,广州市的楼盘中,达到5万均价的只有8个,而北京有45个。
不妨就以这两个城市做一个对比。在人口上,根据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发布的《北京统计年鉴2012》,2011年,北京市的常住人口为2018.6万人,户籍人口1277.9万人;而广州市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核定数据结果,在2010年11月1日零时普查标准时点上,广州常住人口总数为1270.19万人,外来常住人口为475.98万人。
收入方面,《2011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广州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438元;《北京统计年鉴2012》显示,北京城镇居民201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2903元。
在两城市人均收入不相上下的情况下,均价超过5万元/平方米的高价楼盘的比例,却和人口数量之比相背离,如果以北京为基准,广州的高价楼盘远少于应有数量。
平均商品住宅成交价格的对比也显示,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对广州房地产市场“理性的、健康的、可控的”总体评价基本客观。《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根据“阳光家缘”网的数据测算得出,截至2012年10月15日,广州市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12039元/平方米,同期北京市的数据是20403元/平方米。
不过,在价格较低的情况下,同样的价格波动所对应的幅度就会较高,如果北京和广州的房价都上涨200元/平方米,那么根据前述数据,北京对应的涨幅就是不到1%,而广州就要接近2%,虽然2012年各地并没有像前一年一样被要求公布一个具体的房价调控目标,但从数字的角度看,这应该是广州市对高价房实施限制措施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开发商和购房者对于珠江新城区块房价上涨趋势的一致判断,也是造成广州市“房价异常上涨”的原因之一。
珠江新城十年的建设过程,是自西向东发展的。根据珠江新城总体规划,在6.44平方公里的面积上,住宅用地共有86块,绝大多数位于商务金融办公区域的东边,这些区域中,越是靠西和临江的地块优势越明显。手握优势地块这种稀缺资源的开发商必然希望能够将利益最大化,而购房者也会对这些优势地块的房价产生上涨的预期,根据追涨的心理,越早购买越实惠,于是就出现了甫一开盘就大量成交的现象,这也倒逼广州市政府对该区域高价楼盘出台更为严格的“限售”措施。 “数字游戏”不应成常态
在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看来,当前中央调控房地产的态度非常坚决,7月以来反复强调防止房价反弹,属于调控重点区域的一线城市皆不敢掉以轻心。短时间内,限售高价房的确是稳定房价的有效措施。
特别是在各主要城市公布明确的房价调控目标的2011年,暂缓发放高价房预售证,是很多城市为达标私下采取的应对举措。2011年,是楼市调控新政实施的第一年,当时,广州制订的房价调控目标是,房价变动幅度低于同期的区域生产总值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
当年年底,根据广州市国土房管局统计,该市市辖十区新建商品住宅网上签约面积同比减少15.2%,签约均价同比仅增长2.5%,低于同期GDP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幅,实现了年初确定的房价控制目标。
2012年,广州市并未像2011一样公布当年明确的房价调控数字目标,但是广州市国土房管局表示,将继续加强房地产调控,并表示将探索采取优化“限购”政策、扶持商业地产投资、规范住房租赁市场等系列措施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
但是,到了今年4月份,当北京、上海楼市步入下行通道时,广州楼市却迎来一次小阳春,当月,该市有超过四成的新盘成交价格出现上涨,其中有的楼盘涨幅超过了30%。这也引发了广州国土房管局的警觉。于是,在五一假日,传统的楼市成交黄金时段,广州部分高档楼盘出现了“被限售”的情况。只不过,当时的“限售”并未公开化。
事实上,今年以来,除广州外,济南、深圳、西安、沈阳、武汉、成都、北京、上海等地,都传出过政府对房价进行分片区限制、同时暂停发放高价房预售证的消息。但是,广州第一个把这样的调控措施公开化了。
广州国土房管局相关负责人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近期中心区域高价项目成交增多,导致总成交量中占比提高,造成全市均价结构性上涨。同时,最近珠江新城等中心城区个别高端高价住宅项目定价偏高,且经过前期的储备,开盘后出现大量集中网签情况,推动了全市均价异常上涨,造成市场的不正常波动,误导市场预期。因此,对珠江新城等中心城区个别异常高价的住宅项目暂时采取适当限制预售规模、控制交易节奏的措施是必要的。
但是,在房地产业内人士看来,这样的调控措施也存在明显的弊端。
“限售”多是短期行為,为达到一时之目的,或者某一个数字指标而使用,被“限售”的高价楼盘不会因为被采取这样的措施而降价。开发商和政府之间仿佛形成了一种默契:政府需要完成目标时,就对开发商采取各种措施;目标达成之后,开发商就恢复常态,用政策手段干预,而非引导市场理顺供求关系,追求短期的调控效果,显然也和中央对于房地产市场的长期调控目标不符。
从地铁猎德站出来,就是广州珠江新城的正中。东边,是一大片住宅和珠江公园;往南看,被称作“小蛮腰”的广州塔就在不远的珠江对岸;向西,就是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的商务金融办公区域。
这一带是广州房价最高的区域,其中的几个高价住宅项目,也是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以下简称“广州市国土房管局”)最新的房地产调控措施一“限制预售规模和控制交易节奏”的重点实施对象。
9月24日,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在微博上发出正式回应,之前“广州对高价楼盘采取‘限售’措施”的传闻被确认属实。
如此“限售”
“这附近的房价大概3万左右,那边颐德公馆和花城湾都是5万以上,如果要限,这两个肯定要被限的。”合富置业隽峰苑分行高级物业顾问杨小锋指了指西边不远的两处新盘说。
“中海花城湾·央璟”位于在地铁猎德站十字路口的西南角上,面向珠江公园,背靠规划中的沿河特色小街,穿过小街可以直抵沿江大道。
位置优势如此明显的“中海花城湾·央璟”还把销售中心对外开放的日期定在了十一黄金周之前的9月16日,开发商中海地产更是在宣传中喊出了“迎战黄金周”的口号。
但是,来自广州市国土房管局信息平台“阳光家缘”网的信息显示,直到9月28日,“中海花城湾·央璟”项目才拿到了全部房源A5、A6、A7三栋楼中A5栋的40套房的预售证,根据规划,这三栋楼的总房源数量应该在450套左右,并且,这三栋楼的建设进度也一致,大约都在2014年6月入住。如此算来,开发商拿到预售证的房源不到总房源数的十分之一。
“中海花城湾·央璟”是中海花城湾项目的二期,该项目的一期曾分两次于2006年和2007年拿到预售证,分别是“自编B1—B3栋”和“自编A1—A3栋”,值得注意的是,开发商这两次都是拿到了全部房源的预售证。
“阳光家缘”网的数据显示,10月1日至15日,“中海花城湾·央璟”共售出6套房,其中1日至7日没有卖出一套房,“限售”的威力可见一斑;而这6套房的均价是36125元/平方米,而同期广州市平均商品房成交价只有11439元/平方米。
虽然远远高过广州市平均房价,但实际上,中海花城湾还拖了它所在的整个天河区的“后腿”,10月1日到15日,天河区共卖出75套房,均价37093元/平方米。
还有更贵的楼盘。在中海花城湾东边不远、由珠江实业开发的“颐德公馆”就是其中之一。10月上半月,“颐德公馆”有3套房售出,均价达到46625元/平方米。
和“中海花城湾·央璟”不同的是,“颐德公馆”早在2011年就拿到了全部预售证,不存在无法进行预售的问题,但是据该项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销售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们被要求“控制交易节奏”。“我们这里最小的房子也有175平方米,加上价格高,如果某一个时间段网签很多的话,房价一下就上去了。”他说。
在这种情况下,官方信息很可能显示的不是楼盘完整真实的交易情况。与“阳光家缘”网上惨淡的只售出6套的数据不同,在“中海花城灣·央璟”的销售中心,《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获悉,A5栋已经全部售出,目前在售的是A6栋。在售楼处的展示栏上,也有一份四页A4纸的中海花城湾A5栋销售情况表,在这张表上,A5栋的售价在5万元/平方米左右。
中海地产客户主任李珊珊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A7栋将在2012年年底开始销售,她是负责“中海花城湾·央璟”的大约15名销售人员之一,这显然不是一个15天只卖出6套房的楼盘应该有的配置;而之所以把A7栋的预售放在年底,更多是“出于开发商自己的销售节奏,和‘限售’关系不大。”
因何“限售”
尽管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对《中国新闻周刊》提出的关于限售措施实施标准的问题未予回答,但如果把超过均价5万/平方米作为“限售”标准的话,广州市这一次的房地产调控范围并不大。搜房网的数据显示,广州市的楼盘中,达到5万均价的只有8个,而北京有45个。
不妨就以这两个城市做一个对比。在人口上,根据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发布的《北京统计年鉴2012》,2011年,北京市的常住人口为2018.6万人,户籍人口1277.9万人;而广州市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核定数据结果,在2010年11月1日零时普查标准时点上,广州常住人口总数为1270.19万人,外来常住人口为475.98万人。
收入方面,《2011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广州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438元;《北京统计年鉴2012》显示,北京城镇居民201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2903元。
在两城市人均收入不相上下的情况下,均价超过5万元/平方米的高价楼盘的比例,却和人口数量之比相背离,如果以北京为基准,广州的高价楼盘远少于应有数量。
平均商品住宅成交价格的对比也显示,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对广州房地产市场“理性的、健康的、可控的”总体评价基本客观。《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根据“阳光家缘”网的数据测算得出,截至2012年10月15日,广州市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12039元/平方米,同期北京市的数据是20403元/平方米。
不过,在价格较低的情况下,同样的价格波动所对应的幅度就会较高,如果北京和广州的房价都上涨200元/平方米,那么根据前述数据,北京对应的涨幅就是不到1%,而广州就要接近2%,虽然2012年各地并没有像前一年一样被要求公布一个具体的房价调控目标,但从数字的角度看,这应该是广州市对高价房实施限制措施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开发商和购房者对于珠江新城区块房价上涨趋势的一致判断,也是造成广州市“房价异常上涨”的原因之一。
珠江新城十年的建设过程,是自西向东发展的。根据珠江新城总体规划,在6.44平方公里的面积上,住宅用地共有86块,绝大多数位于商务金融办公区域的东边,这些区域中,越是靠西和临江的地块优势越明显。手握优势地块这种稀缺资源的开发商必然希望能够将利益最大化,而购房者也会对这些优势地块的房价产生上涨的预期,根据追涨的心理,越早购买越实惠,于是就出现了甫一开盘就大量成交的现象,这也倒逼广州市政府对该区域高价楼盘出台更为严格的“限售”措施。 “数字游戏”不应成常态
在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看来,当前中央调控房地产的态度非常坚决,7月以来反复强调防止房价反弹,属于调控重点区域的一线城市皆不敢掉以轻心。短时间内,限售高价房的确是稳定房价的有效措施。
特别是在各主要城市公布明确的房价调控目标的2011年,暂缓发放高价房预售证,是很多城市为达标私下采取的应对举措。2011年,是楼市调控新政实施的第一年,当时,广州制订的房价调控目标是,房价变动幅度低于同期的区域生产总值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
当年年底,根据广州市国土房管局统计,该市市辖十区新建商品住宅网上签约面积同比减少15.2%,签约均价同比仅增长2.5%,低于同期GDP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幅,实现了年初确定的房价控制目标。
2012年,广州市并未像2011一样公布当年明确的房价调控数字目标,但是广州市国土房管局表示,将继续加强房地产调控,并表示将探索采取优化“限购”政策、扶持商业地产投资、规范住房租赁市场等系列措施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
但是,到了今年4月份,当北京、上海楼市步入下行通道时,广州楼市却迎来一次小阳春,当月,该市有超过四成的新盘成交价格出现上涨,其中有的楼盘涨幅超过了30%。这也引发了广州国土房管局的警觉。于是,在五一假日,传统的楼市成交黄金时段,广州部分高档楼盘出现了“被限售”的情况。只不过,当时的“限售”并未公开化。
事实上,今年以来,除广州外,济南、深圳、西安、沈阳、武汉、成都、北京、上海等地,都传出过政府对房价进行分片区限制、同时暂停发放高价房预售证的消息。但是,广州第一个把这样的调控措施公开化了。
广州国土房管局相关负责人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近期中心区域高价项目成交增多,导致总成交量中占比提高,造成全市均价结构性上涨。同时,最近珠江新城等中心城区个别高端高价住宅项目定价偏高,且经过前期的储备,开盘后出现大量集中网签情况,推动了全市均价异常上涨,造成市场的不正常波动,误导市场预期。因此,对珠江新城等中心城区个别异常高价的住宅项目暂时采取适当限制预售规模、控制交易节奏的措施是必要的。
但是,在房地产业内人士看来,这样的调控措施也存在明显的弊端。
“限售”多是短期行為,为达到一时之目的,或者某一个数字指标而使用,被“限售”的高价楼盘不会因为被采取这样的措施而降价。开发商和政府之间仿佛形成了一种默契:政府需要完成目标时,就对开发商采取各种措施;目标达成之后,开发商就恢复常态,用政策手段干预,而非引导市场理顺供求关系,追求短期的调控效果,显然也和中央对于房地产市场的长期调控目标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