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计划包含的内容很多。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占主导地位的是培养目标,占核心地位的是课程体系。一般说来,学校的培养目标规定了人才培养的方向和标准,决定了人才培养的需求和规格。课程教学计划作为教学活动的指南和蓝图,始终是为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也是围绕各种专业培养目标而制定的。当然,学校的规格层次不同,培养目标也会不同,课程设置也有差异。因此,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既要注意不偏重某一课程或某一层次的目标,又不能被单一学科目标所限制。课程,是为实现既定的培养目标而组织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应以培养目标为依据,合理地进行排列与组合。科学地安排课程,是学校培养目标实现和良好教学质量的可靠保证。从微观的角度来看,教学计划的内容应该是具体的。具体内容有:课程大纲、学习年限、教学环节及每门课的学时分配(实行学分制,则称学分分配),并配以教学进度表,用以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的全部过程。
教学计划的制订是整个教学管理的起始环节,但更重要的是落实计划和执行计划。一般学校的各个年级、教研室以及高等学校的院、系、教研室等所制订的年度或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都是整个学校教学计划的具体化和补充,也是落实和执行教学计划的一种形式。教学计划的执行主要在于课程的管理和组织。也就是说,要执行教学计划就得加强课程的组织和管理。
从教学的全过程看,在校学生所接受的训练不仅是教学计划中所规定的课程,还应包括未被列入教学计划中的其他教学内容。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内容称为显课程(formalcurriculum),未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内容称为潜课程(hidden curriculum)。如何组织好这两类课程是教学计划管理的重要问题。
一、显课程的组织
在大多数学校,显课程都是依教学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的。然而,在我国的高等院校里,显课程的组织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学年制。所谓学年制,就是以教学时数为计算单位组织课程体系的一种教学制度。学生根据教学计划的规定,按学年计划学习各门课程,经过考试或考查后,按规定予以升级、留级、毕业等。学年制的优点是: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计划性较强,便于管理。但不足的是:培养模式和教学进度整齐划一,人才培养不够灵活,不利于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交叉,不利于因材施教和拔尖人才的脱颖而出。第二种是学年学分制。学年学分制是学年制与学分制两种课程组织形式的结合。因此,它既有学年制的特点,强调人才培养的计划性和课程设置的统一性,也有学分制的特点,设有多种选修课让学生有较大的学习选择余地(一般是必修课70%左右,选修课30%左右)。学年学分制的优点是:课程组织既有一定的计划性,又有一定的灵活性。但缺点是:由于必修课仍占较大比重,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智能发挥可能受到限制,而且因材施教的自由度也不大。第三种是学分制。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计算单位来衡量学习量的一种课程组织方法。它是按照专业培养的目标和要求,来规定教学计划中各门课程的学习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获得的总学分,学生在校学习不受学习时间的限制,修满学校规定的学分即可毕业。毕业时间因此可以提前或推迟。学分制的优点是:能够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了尊重人的个性和能力的差异,能够造就出具有宽厚科学基础的跨学科人才。缺点是:教学的计划性较差、管理复杂、学生被淘汰的比率较高,相对增加了教学培养的经费。
二、潜课程的组织
学生在校接受教育期间,除按照教学计划所列出的课程进行学习外,还要接受未列入教学计划内的教育活动,而其中有些教育活动在教学计划中不可能得到体现。例如,校风学风、文化氛围以及其他一些对学生今后发展会产生一定影响的一些因素等。这类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学习或教育活动就是潜课程。
潜课程以其特有的方式对学生产生着影响,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某种教育。而且,潜课程会渗透贯穿于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角落。因此,学校管理部门要在计划组织好显课程的同时,认真地、尽可能地组织利用好潜课程,因为潜课程具有这样两个功能:
第一是“导向”功能。从本质上讲,一定文化背景中的价值观念和大多数人的行为方式对学生个体思想和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所谓“导向”,就是引导学生的个体行为和价值观念顺应周围环境的倾向,因为人对事物的态度在群体中存在着类化现象。个体的信念、抱负、志趣会受到群体中其他人的影响,甚至群体中多数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往往会成为个体行为的指南。例如,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出现了出国热,不少在校学生都渴望能尽快地到英、美等发达国家去学习深造。于是,就出现了学英语,考“托福”的热潮,这也似乎成了当时在校学生的一种群体意识倾向。在这种意识倾向的“导向”下,学生一方面认识了学习外语的重要性,提高了学习外语的兴趣和要求,但是,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只是一味地追求“托福”考试成功的倾向。同时,有不少学生为此忽视了显课程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从而产生了“高分低能”“哑巴英语”等现象。
第二是激励功能。潜课程作为教学计划内容外的课程,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会形成一种群体的需要和目标,会对学生产生一种激励作用,而且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激励作用。
在外语教育计划管理中,潜课程的“导向”作用与激励作用应该引起外语教育管理者的重视。在抓好显课程组织的同时,应充分利用潜课程的作用搞好外语教学管理。例如,要重视学生的课堂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要利用好第二课堂开发学生智力,充分发挥潜课程的特点,把学生向好的方面引导。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教学计划的制订是整个教学管理的起始环节,但更重要的是落实计划和执行计划。一般学校的各个年级、教研室以及高等学校的院、系、教研室等所制订的年度或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都是整个学校教学计划的具体化和补充,也是落实和执行教学计划的一种形式。教学计划的执行主要在于课程的管理和组织。也就是说,要执行教学计划就得加强课程的组织和管理。
从教学的全过程看,在校学生所接受的训练不仅是教学计划中所规定的课程,还应包括未被列入教学计划中的其他教学内容。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内容称为显课程(formalcurriculum),未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内容称为潜课程(hidden curriculum)。如何组织好这两类课程是教学计划管理的重要问题。
一、显课程的组织
在大多数学校,显课程都是依教学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的。然而,在我国的高等院校里,显课程的组织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学年制。所谓学年制,就是以教学时数为计算单位组织课程体系的一种教学制度。学生根据教学计划的规定,按学年计划学习各门课程,经过考试或考查后,按规定予以升级、留级、毕业等。学年制的优点是: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计划性较强,便于管理。但不足的是:培养模式和教学进度整齐划一,人才培养不够灵活,不利于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交叉,不利于因材施教和拔尖人才的脱颖而出。第二种是学年学分制。学年学分制是学年制与学分制两种课程组织形式的结合。因此,它既有学年制的特点,强调人才培养的计划性和课程设置的统一性,也有学分制的特点,设有多种选修课让学生有较大的学习选择余地(一般是必修课70%左右,选修课30%左右)。学年学分制的优点是:课程组织既有一定的计划性,又有一定的灵活性。但缺点是:由于必修课仍占较大比重,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智能发挥可能受到限制,而且因材施教的自由度也不大。第三种是学分制。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计算单位来衡量学习量的一种课程组织方法。它是按照专业培养的目标和要求,来规定教学计划中各门课程的学习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获得的总学分,学生在校学习不受学习时间的限制,修满学校规定的学分即可毕业。毕业时间因此可以提前或推迟。学分制的优点是:能够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了尊重人的个性和能力的差异,能够造就出具有宽厚科学基础的跨学科人才。缺点是:教学的计划性较差、管理复杂、学生被淘汰的比率较高,相对增加了教学培养的经费。
二、潜课程的组织
学生在校接受教育期间,除按照教学计划所列出的课程进行学习外,还要接受未列入教学计划内的教育活动,而其中有些教育活动在教学计划中不可能得到体现。例如,校风学风、文化氛围以及其他一些对学生今后发展会产生一定影响的一些因素等。这类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学习或教育活动就是潜课程。
潜课程以其特有的方式对学生产生着影响,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某种教育。而且,潜课程会渗透贯穿于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角落。因此,学校管理部门要在计划组织好显课程的同时,认真地、尽可能地组织利用好潜课程,因为潜课程具有这样两个功能:
第一是“导向”功能。从本质上讲,一定文化背景中的价值观念和大多数人的行为方式对学生个体思想和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所谓“导向”,就是引导学生的个体行为和价值观念顺应周围环境的倾向,因为人对事物的态度在群体中存在着类化现象。个体的信念、抱负、志趣会受到群体中其他人的影响,甚至群体中多数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往往会成为个体行为的指南。例如,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出现了出国热,不少在校学生都渴望能尽快地到英、美等发达国家去学习深造。于是,就出现了学英语,考“托福”的热潮,这也似乎成了当时在校学生的一种群体意识倾向。在这种意识倾向的“导向”下,学生一方面认识了学习外语的重要性,提高了学习外语的兴趣和要求,但是,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只是一味地追求“托福”考试成功的倾向。同时,有不少学生为此忽视了显课程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从而产生了“高分低能”“哑巴英语”等现象。
第二是激励功能。潜课程作为教学计划内容外的课程,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会形成一种群体的需要和目标,会对学生产生一种激励作用,而且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激励作用。
在外语教育计划管理中,潜课程的“导向”作用与激励作用应该引起外语教育管理者的重视。在抓好显课程组织的同时,应充分利用潜课程的作用搞好外语教学管理。例如,要重视学生的课堂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要利用好第二课堂开发学生智力,充分发挥潜课程的特点,把学生向好的方面引导。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