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异常或是心血管疾病前兆

来源 :家庭科学·新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qua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压力的增大,心血管疾病和心理疾病发病率呈“双高”趋势。此外,心血管疾病和心理疾病还常常如影随形,一方面,患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往往容易并发精神疾病,最常见的是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另一方面,抑郁障碍也是诱发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专家提醒,出现这种情况,应看“双心门诊”。
  
  心梗患者易得焦虑症
  心血管内科专家介绍,在心血管疾病中,有不少病人平时看起来挺健康,但突然发病晕倒,被诊断为心脏病。由于打击来得太快,很多人心理上难以接受,加上对疾病了解不够,容易出现恐惧、失眠症状,患上焦虑症,而他们心理方面的问题又会反过来影响到心脏病的康复。
  专家举例,有一位70岁左右的阿婆,平时身体很硬朗,不料有一天突然出现心慌胸闷的情况,阿婆的子女赶紧把她送到医院急诊科,不久被确诊为急性心梗,医生为她做了介入手术,放了两个支架。手术很成功,阿婆恢复得也很快,可身体虽然没事了,阿婆的心病却一天天加重。“支架掉出来怎么办?支架会不会生锈?会不会跑到我的大脑中去?”阿婆整天缠着医生,一会儿担心这个,一会儿担心那个。而不管医生给她讲了多少遍,告诉她支架材料很特殊,不会生锈也不会跑到大脑中,但阿婆始终放心不下。此外,对于医生开的药物,阿婆也是一百个不放心,一看到说明书上的副作用,她就害怕得不行。
  “一般的病人15分钟就看完了,她一进诊室就要耗两个小时,其他病人嘘她,她都不肯出去。”专家说,每次看病,阿婆还会带个笔记本,把医生的话记下来,再带回家仔细研究,比小学生都认真,渐渐地吃也吃不下,睡也睡不好。而由于整晚睡不着,阿婆的血压波动很大,像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弄得医生都不知怎么给她用药。
  后来,医生们发现,阿婆是患了焦虑症。怎么缓解她的焦虑呢?医生们找来几个也做过同样手术的病人,让他们给阿婆现身说法。此外,在给阿婆的药中,还专门加了抗焦虑的药物。一个多月后,阿婆的情绪终于平静下来,两种“心病”都有了明显好转。
  
  情绪低落或是心血管病前兆
  有些心理问题的根源其实在于心血管病。专家举例,有一位40多岁王女士近来心情很差,每次情绪低落的时候,她就会觉得好像什么都在故意和她作对,从老公、孩子甚至钟爱的宠物狗,她都觉得看不顺眼。此外,王女士是公司的部门经理,一贯落落大方,可这几个月来,她发现自己越来越不愿见人,有时恨不得挖个地洞把自己藏到里面。王女士的老公觉得她可能出现心理问题,就让她去看心理医生。心理医生给王女士量了血压,这才发现,原来王女士已经患上早期高血压,只是她不知道而已。平时她的血压还算正常,但情绪一来,血压就会“蹭”地一下升得老高。
  专家指出,王女士的情绪问题,与早期高血压的发病也不无关系。正是因为患了早期高血压,她才会比以前更经常地出现心慌、头晕、头痛、心烦等症状。早期高血压虽然不严重,但如果不加干预,会越来越厉害,而及时治疗则可防止病情加重,保护各脏器功能,也可有效避免出现心力衰竭、肾衰竭、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吴同果说,有些患者既有心理问题,又有心血管问题,但表现却不一样,有的以前者症状为主,有的以后者症状为主,这种时候就需要医生小心甄别,看到底是心血管病引起了心理问题,还是心理问题引发心血管病。身心同治,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其他文献
人称“诗鬼”的李贺,乃中唐韩孟诗派里的一员猛将。其才高命短,在短短二十七年生命时光里,忧病、畏死、求生,于穷愁困顿的人间笔补造化,超入仙界与鬼域,形成了冷艳奇诡的诗歌风格,以
本文探讨的是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所产生的现代人和他们作为现代人标志的精神痛苦的困境,为此选取的三个点分别是《红楼梦》、鲁迅和路翎的小说《财主底儿女们》,并试图勾勒出一
本文着重探讨八十年代上半期发生在人文学科研究领域内的方法论热潮。对方法论热的批评往往聚焦于科学方法与人文学科之间不可僭越的鸿沟,由此认为八十年代对自然科学方法的搬
本文对汉字点笔画进行了研究。文章按照文字演变历史的过程,分析了点笔画的形成与发展,将古文字阶段与今文字阶段的文字从形态上、数量上、位置上对点笔画加以分析和比较,指出了
弗拉迪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1899-1977)的创作对整个20世纪后半期的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笔下的主人公沉醉于梦幻,拥有超乎常人的奇异幻想.人物奇异的
本文以“乡土民间”为分析视角,通过对中国现代小说发展各阶段中涉及到“乡土民间”这一文化空间的小说的研究(主要选择了20年代的鲁迅、30年代的沈从文、40年代的赵树理为代
晚明文学家冯梦龙的话本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以下简写为“三言”),共一百二十篇。一部分作品是由宋元话本小说加工而成,一部分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
女子教育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女四书》是一部女子教育丛书,在我国古代女子教育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图以对《女四书》文本的分析,探讨我国古代女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