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国第一代派往德国深造的资深教练,金志扬有着深厚的足球理论基础,丰富的执教经验,而且知识功底也十分深厚
在卡马乔执教中国国家足球队期间,客场0:8不敌巴西队和主场1:5不敌泰国队的糟糕战绩,被认为是国足的奇耻大辱。尽管球迷对国足一次又一次的糟糕表现无尽失望,但我们还是要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和探索,寻找让中国足球真正崛起的良方。北京时间7月13日,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中国大运男足4:1击败巴西大运队,为中国足球长了脸,校园足球又一次让我们眼前一亮。而时任中国大运男足队主帅、有着业内“北京足球教父”之称的中国男足原助理教练、北京国安足球队原主教练,如今已经69岁的金志扬,也带着他为中国足球默默耕耘的姿态,再次走进我们的视线。他认为:中国足球需要耕耘,不能都想着乘凉,总得有人种树。“什么时候中国人把孩子送到足球队,那才是中国足球真正开始振兴的时候。”他说,“校园足球是根本。”
“永远争第一”
金志扬1944年1月10日出生于北京,其祖父金源为第一任北京律师工会主席。而金志扬却走上与祖父完全不同的职业生涯。继1960年8月至1973年12月在北京队作为一名运动员,获全国联赛冠军后,金志扬就此走上了他的足球执教生涯。被称为“北京足球教父”的他,1973年12月开始担任北京足球队教练;1974年12月至1976年6月任西藏足球队主教练;1976年7月至1981年任北京青年队教练、主教练;1981年至1983年任北京二队教练、主教练,1984年至1985年任北京足球队教练;1985年至1987年任北京足球队主教练;1991年至1994年任北京足球队国安足球队教练。
1995年,金志扬接替唐鹏举出任国安队主教练。由于前一年联赛成绩不佳,只获得第八名,国安俱乐部在召开董事会讨论当年名次目标时,有人保守地提出,目标应定为保六争三。当时的董事长王军则说不要提什么名次,国安的目标就是要争第一,得不了第一,也要有时刻争第一的想法。王军的这一番话后来正是在金志扬的重新诠释下,成为国安队的旗帜和精神。
“拿破仑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谁都能当元帅吗?重要的是我们要有这个争第一的意识,有了这种想法才会有持之以恒争第一的行动,最终才能实现冠军的梦想。后来我就写了几句话——团结拼搏,不畏强手,永不服输,永远争第一——我告诫队员们这就是国安的精神,后来这几句话也写进了队伍管理条例,现在都还时常被人们提起。”金志扬回忆说。国安精神在1995年形成了一种氛围和气候,他们提出的“永远争第一”口号,当时影响了整个北京,甚至辐射到了全国,“作曲家和流行歌手把它谱写成歌,很多中小学也请我去讲课,请队员参加各种活动,我觉得那一段时间的国安队不仅是对足球,对整个社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换句话说,国安永远争第一蕴涵的精神已经超出了足球的范畴,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象征。”
在主帅金志扬“抢、快、活”的战术思想指导下,北京国安踢出了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足球,并在1995赛季夺得了甲A联赛亚军并获得“最快进步奖”;1996年他带领北京国安队获得了足协杯的冠军,甲A联赛的第三名;1997年他带领北京国安队再次获得足协杯的冠军,甲A联赛的第四名。可以说,北京国安队那段辉煌的历史是由金志扬率兵创造的。他不仅把国安打造成了国内足坛的强队,而且还在国安身上创造了一个奇迹,1997年北京国安以9:1的比分大胜上海申花。
金志扬带队不仅仅看重技术,更看重的是精神。每次比赛上场前,他都要给队员开会,调动队员的积极性和激发队员的爱国精神。很多队员都说,在场下听完金指导讲话,上场都有精神。他带领球队,不是光教队员踢球,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做人,让他们学会在今后的生活中如何应对各种困难。
在中国足球界,金志扬被称为“伯乐”,能够识千里马。很多优秀选手都是经他的“慧眼”识别而发现的。当年在北京足坛叱咤风云的“三杆洋枪”卡西亚诺、冈波斯和安德雷斯,是在当时北京国安队没有成功引进外援的先例、舆论颇有微辞的情况下,金志扬慧眼识金启用的。在联赛中,这“三杆洋枪”果然没让老金失望,更没有让北京球迷失望,北京国安队当年的“三杆洋枪”在赛场上威风八面,至今仍作为中国甲A联赛中成功引进外援的例子为人们津津乐道。国脚杨晨当年在北京国安只是个替补队员,是金志扬给了杨晨机会和信心,在以后的几年中,杨晨在德国大放异彩,为中国球员打进欧洲的顶级赛事开了先河。
1999年,赋闲在家的金志扬经过朋友再三邀请接手了天津队,并在1999赛季带领球队以8胜11平7负的成绩,取得了甲A第七名的天津队历史最好成绩。金志扬回忆说:“当时我看到天津足球有很多地方还没有进入职业化,于是我就把在国安的那套经验搬了过来,那一年我们打了甲A第七,这个成绩至今都没人超越。一年的合同满了以后我就想回北京,可是天津市领导出面专门挽留我,做我的工作,我也就留了下来;但是后来的事情又出乎我的意料,天津队在2000年四轮联赛坐稳第一之后,突然遭遇九场不胜,0∶4输给辽宁之后我主动提出了下课,那次的挫折可能是我整个执教生涯中给我打击最大的,也是最刻骨铭心的。那次失败的原因我到现在还在思考,不知道将来是不是能解开这个谜。”
2001年金志扬以助理教练的身份协助国家队主教练米卢率领中国国家队在世界杯外围赛出线,进军韩日世界杯。金志扬在谈到从米卢身上学到的东西时说:“我最亲身的感受是我们学会了比赛,从思维定式上、从执教的手段上彻底改变了我们过去对比赛的僵化认识。”
与米卢相处了一年多,亲眼看到他如何指挥比赛;怎样灵活地运用战术;如何调动球员对胜利的渴望情绪。金志扬站在一个足球教练的角度看待米卢的执教方法,他的观点应该是很有权威性的:“米卢教会了我们比赛,他让我们知道:比赛就是玩游戏,上场打比赛应该是很轻松的事情。”
难舍足球情
2003年,金志扬患上了结肠癌,而他也是在事后才知道自己患的是癌症,“2003年我到四川看比赛,到四川的第二天就不行了,肚子发胀,越来越鼓,搞得我自己也有点害怕。举个不好听的例子,当时我的肚子像溺水淹死的人被捞上来之后的样子。我就说,我实在受不了了,后来被送到华西医学院动手术,手术在夜里三点做的,进行了三个多小时,肠子被截去十厘米,当时一直告诉我是肠梗阻,后来回到北京,去协和医院治病,才发现在四川的手术不是十分成功,就开始做化疗。等我已经恢复到基本正常了,思维也清楚了,医生才告诉了我实情,他对我说我是不幸中的万幸,不幸的是得了癌症,幸的是得的是这种癌,还能够控制稳定住。” 即使在身患绝症的情况下,金志扬还是难舍对足球的这份情缘,2003年,在北京理工大学的邀请下,他带领北京理工大学足球队以“中国大学生队”的名义参加了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同时也成为了学校的正式教授,自此,金志扬扎根校园足球。
如今,金志扬69岁的身影还在北理工大学的足球场上时常闪现,他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不能总想着乘凉,得有人去栽树。以前是南徐北金,到现在还是我们俩,我都69岁了……徐根宝还在抓他那个基地,我在抓我这个学校,也许我们有很多问题,很多缺点,但不能否认我们在一线玩命干。现在就是等收获的人太多,真正耕耘的人太少。大家都去做种树的,十年之后才有希望。”
作为中国第一代派往德国深造的资深教练,金志扬有着深厚的足球理论基础,丰富的执教经验,而且知识功底也十分深厚,金志扬在评球和解说足球时讲过的话,曾经被称作“金氏语言”。他精辟而富有哲理的足球解说像教师授课一样令无数球迷听得如醉如痴。更为人们称颂的是他那种刚直不阿的精神和永不言败的民族傲骨。在金志扬为中国足球尽心尽力的这几十年里,他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就是:永远相信自己,永远相信中国人不比外国人差,永远相信中国足球的事业要由中国人自己来完成,永远要有力争第一的精神。
让孩子们回归球场
“北理工这种模式,在中甲联赛坚持五年。我们只有在中甲才有话语权。如果我们只参加大学生联赛,就没人关注我们。我们是职业联赛中唯一的学生军,这就是关注点。我们只有留在职业联赛才能宣传我们现在的这种模式。我们坚持的就是学校体育、体教结合,体育回归教育,在竞技体育和职业体育之前的运动员培养体制上,我们创造了一条新的道路:足球必须从校园抓起。”已经在北理工为中国足球耕耘10年的金志扬说。
早在1985年邓小平就提出“足球从娃娃抓起”,但是近三十年过去,落实的成果人尽皆知。
金志扬认为,要想把中国足球搞好,先要推广,他说:“什么时候家长把孩子送到足球队、送到篮球场、送到排球场上,那才是中国足球真正开始振兴的时候。”中国的青少年99%都在校园,如果不抓校园足球,就等于没抓足球运动。“校园的足球成功与否,将直接制约着中国足球的向前发展。”
20年前,中国男足国家队水平在日本队之上,但现在,我们很难战胜这支身材、力量等先天条件并不好的球队。金志扬说:“日本的文部省,上体育课就是踢足球,踢足球就是上体育课,所以足球已经变成第二大体育运动,并且,日本有6万多名有登记证书的教练员可以上岗执教。”日本足球的腾飞靠的就是一以贯之重视校园足球的策略,金志扬认为,不抓校园足球,中国足球永远上不去。
NBA球员是从美国各个大学选拔出来的,球场上不乏高学历的球星,中国球迷熟悉的林书豪就是哈佛大学的高材生。而我们在青少年培养中的“三集中” (同吃、同住、同训练)模式,完全脱产的专业队、体校模式造成运动员文化水平较低。金志扬早在1985年赴德国学习时,德国足球专家就指出“三集中”模式不可取。体育运动同样需要较高文化水平作为基础,运动员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其竞技体育水平的发展程度。金志扬认为,只有在校园里推广足球运动,才是科学有效的青少年足球培养模式。
金志扬在采访中反复提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他说:“校园足球一定要把培养运动员的体制和教育结合起来,让教育部门来主管,体育和相关业务部门配合,中国足协进行指导。积极组织各种比赛,培训老师成为教练员,组织冬令营、夏令营等等。”总之,要想下决心走校园足球的道路,需要有相应的推动政策,更需要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足协、各地方体育局以及各所学校的支持和通力配合。
责任编辑 董颖
在卡马乔执教中国国家足球队期间,客场0:8不敌巴西队和主场1:5不敌泰国队的糟糕战绩,被认为是国足的奇耻大辱。尽管球迷对国足一次又一次的糟糕表现无尽失望,但我们还是要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和探索,寻找让中国足球真正崛起的良方。北京时间7月13日,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中国大运男足4:1击败巴西大运队,为中国足球长了脸,校园足球又一次让我们眼前一亮。而时任中国大运男足队主帅、有着业内“北京足球教父”之称的中国男足原助理教练、北京国安足球队原主教练,如今已经69岁的金志扬,也带着他为中国足球默默耕耘的姿态,再次走进我们的视线。他认为:中国足球需要耕耘,不能都想着乘凉,总得有人种树。“什么时候中国人把孩子送到足球队,那才是中国足球真正开始振兴的时候。”他说,“校园足球是根本。”
“永远争第一”
金志扬1944年1月10日出生于北京,其祖父金源为第一任北京律师工会主席。而金志扬却走上与祖父完全不同的职业生涯。继1960年8月至1973年12月在北京队作为一名运动员,获全国联赛冠军后,金志扬就此走上了他的足球执教生涯。被称为“北京足球教父”的他,1973年12月开始担任北京足球队教练;1974年12月至1976年6月任西藏足球队主教练;1976年7月至1981年任北京青年队教练、主教练;1981年至1983年任北京二队教练、主教练,1984年至1985年任北京足球队教练;1985年至1987年任北京足球队主教练;1991年至1994年任北京足球队国安足球队教练。
1995年,金志扬接替唐鹏举出任国安队主教练。由于前一年联赛成绩不佳,只获得第八名,国安俱乐部在召开董事会讨论当年名次目标时,有人保守地提出,目标应定为保六争三。当时的董事长王军则说不要提什么名次,国安的目标就是要争第一,得不了第一,也要有时刻争第一的想法。王军的这一番话后来正是在金志扬的重新诠释下,成为国安队的旗帜和精神。
“拿破仑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谁都能当元帅吗?重要的是我们要有这个争第一的意识,有了这种想法才会有持之以恒争第一的行动,最终才能实现冠军的梦想。后来我就写了几句话——团结拼搏,不畏强手,永不服输,永远争第一——我告诫队员们这就是国安的精神,后来这几句话也写进了队伍管理条例,现在都还时常被人们提起。”金志扬回忆说。国安精神在1995年形成了一种氛围和气候,他们提出的“永远争第一”口号,当时影响了整个北京,甚至辐射到了全国,“作曲家和流行歌手把它谱写成歌,很多中小学也请我去讲课,请队员参加各种活动,我觉得那一段时间的国安队不仅是对足球,对整个社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换句话说,国安永远争第一蕴涵的精神已经超出了足球的范畴,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象征。”
在主帅金志扬“抢、快、活”的战术思想指导下,北京国安踢出了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足球,并在1995赛季夺得了甲A联赛亚军并获得“最快进步奖”;1996年他带领北京国安队获得了足协杯的冠军,甲A联赛的第三名;1997年他带领北京国安队再次获得足协杯的冠军,甲A联赛的第四名。可以说,北京国安队那段辉煌的历史是由金志扬率兵创造的。他不仅把国安打造成了国内足坛的强队,而且还在国安身上创造了一个奇迹,1997年北京国安以9:1的比分大胜上海申花。
金志扬带队不仅仅看重技术,更看重的是精神。每次比赛上场前,他都要给队员开会,调动队员的积极性和激发队员的爱国精神。很多队员都说,在场下听完金指导讲话,上场都有精神。他带领球队,不是光教队员踢球,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做人,让他们学会在今后的生活中如何应对各种困难。
在中国足球界,金志扬被称为“伯乐”,能够识千里马。很多优秀选手都是经他的“慧眼”识别而发现的。当年在北京足坛叱咤风云的“三杆洋枪”卡西亚诺、冈波斯和安德雷斯,是在当时北京国安队没有成功引进外援的先例、舆论颇有微辞的情况下,金志扬慧眼识金启用的。在联赛中,这“三杆洋枪”果然没让老金失望,更没有让北京球迷失望,北京国安队当年的“三杆洋枪”在赛场上威风八面,至今仍作为中国甲A联赛中成功引进外援的例子为人们津津乐道。国脚杨晨当年在北京国安只是个替补队员,是金志扬给了杨晨机会和信心,在以后的几年中,杨晨在德国大放异彩,为中国球员打进欧洲的顶级赛事开了先河。
1999年,赋闲在家的金志扬经过朋友再三邀请接手了天津队,并在1999赛季带领球队以8胜11平7负的成绩,取得了甲A第七名的天津队历史最好成绩。金志扬回忆说:“当时我看到天津足球有很多地方还没有进入职业化,于是我就把在国安的那套经验搬了过来,那一年我们打了甲A第七,这个成绩至今都没人超越。一年的合同满了以后我就想回北京,可是天津市领导出面专门挽留我,做我的工作,我也就留了下来;但是后来的事情又出乎我的意料,天津队在2000年四轮联赛坐稳第一之后,突然遭遇九场不胜,0∶4输给辽宁之后我主动提出了下课,那次的挫折可能是我整个执教生涯中给我打击最大的,也是最刻骨铭心的。那次失败的原因我到现在还在思考,不知道将来是不是能解开这个谜。”
2001年金志扬以助理教练的身份协助国家队主教练米卢率领中国国家队在世界杯外围赛出线,进军韩日世界杯。金志扬在谈到从米卢身上学到的东西时说:“我最亲身的感受是我们学会了比赛,从思维定式上、从执教的手段上彻底改变了我们过去对比赛的僵化认识。”
与米卢相处了一年多,亲眼看到他如何指挥比赛;怎样灵活地运用战术;如何调动球员对胜利的渴望情绪。金志扬站在一个足球教练的角度看待米卢的执教方法,他的观点应该是很有权威性的:“米卢教会了我们比赛,他让我们知道:比赛就是玩游戏,上场打比赛应该是很轻松的事情。”
难舍足球情
2003年,金志扬患上了结肠癌,而他也是在事后才知道自己患的是癌症,“2003年我到四川看比赛,到四川的第二天就不行了,肚子发胀,越来越鼓,搞得我自己也有点害怕。举个不好听的例子,当时我的肚子像溺水淹死的人被捞上来之后的样子。我就说,我实在受不了了,后来被送到华西医学院动手术,手术在夜里三点做的,进行了三个多小时,肠子被截去十厘米,当时一直告诉我是肠梗阻,后来回到北京,去协和医院治病,才发现在四川的手术不是十分成功,就开始做化疗。等我已经恢复到基本正常了,思维也清楚了,医生才告诉了我实情,他对我说我是不幸中的万幸,不幸的是得了癌症,幸的是得的是这种癌,还能够控制稳定住。” 即使在身患绝症的情况下,金志扬还是难舍对足球的这份情缘,2003年,在北京理工大学的邀请下,他带领北京理工大学足球队以“中国大学生队”的名义参加了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同时也成为了学校的正式教授,自此,金志扬扎根校园足球。
如今,金志扬69岁的身影还在北理工大学的足球场上时常闪现,他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不能总想着乘凉,得有人去栽树。以前是南徐北金,到现在还是我们俩,我都69岁了……徐根宝还在抓他那个基地,我在抓我这个学校,也许我们有很多问题,很多缺点,但不能否认我们在一线玩命干。现在就是等收获的人太多,真正耕耘的人太少。大家都去做种树的,十年之后才有希望。”
作为中国第一代派往德国深造的资深教练,金志扬有着深厚的足球理论基础,丰富的执教经验,而且知识功底也十分深厚,金志扬在评球和解说足球时讲过的话,曾经被称作“金氏语言”。他精辟而富有哲理的足球解说像教师授课一样令无数球迷听得如醉如痴。更为人们称颂的是他那种刚直不阿的精神和永不言败的民族傲骨。在金志扬为中国足球尽心尽力的这几十年里,他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就是:永远相信自己,永远相信中国人不比外国人差,永远相信中国足球的事业要由中国人自己来完成,永远要有力争第一的精神。
让孩子们回归球场
“北理工这种模式,在中甲联赛坚持五年。我们只有在中甲才有话语权。如果我们只参加大学生联赛,就没人关注我们。我们是职业联赛中唯一的学生军,这就是关注点。我们只有留在职业联赛才能宣传我们现在的这种模式。我们坚持的就是学校体育、体教结合,体育回归教育,在竞技体育和职业体育之前的运动员培养体制上,我们创造了一条新的道路:足球必须从校园抓起。”已经在北理工为中国足球耕耘10年的金志扬说。
早在1985年邓小平就提出“足球从娃娃抓起”,但是近三十年过去,落实的成果人尽皆知。
金志扬认为,要想把中国足球搞好,先要推广,他说:“什么时候家长把孩子送到足球队、送到篮球场、送到排球场上,那才是中国足球真正开始振兴的时候。”中国的青少年99%都在校园,如果不抓校园足球,就等于没抓足球运动。“校园的足球成功与否,将直接制约着中国足球的向前发展。”
20年前,中国男足国家队水平在日本队之上,但现在,我们很难战胜这支身材、力量等先天条件并不好的球队。金志扬说:“日本的文部省,上体育课就是踢足球,踢足球就是上体育课,所以足球已经变成第二大体育运动,并且,日本有6万多名有登记证书的教练员可以上岗执教。”日本足球的腾飞靠的就是一以贯之重视校园足球的策略,金志扬认为,不抓校园足球,中国足球永远上不去。
NBA球员是从美国各个大学选拔出来的,球场上不乏高学历的球星,中国球迷熟悉的林书豪就是哈佛大学的高材生。而我们在青少年培养中的“三集中” (同吃、同住、同训练)模式,完全脱产的专业队、体校模式造成运动员文化水平较低。金志扬早在1985年赴德国学习时,德国足球专家就指出“三集中”模式不可取。体育运动同样需要较高文化水平作为基础,运动员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其竞技体育水平的发展程度。金志扬认为,只有在校园里推广足球运动,才是科学有效的青少年足球培养模式。
金志扬在采访中反复提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他说:“校园足球一定要把培养运动员的体制和教育结合起来,让教育部门来主管,体育和相关业务部门配合,中国足协进行指导。积极组织各种比赛,培训老师成为教练员,组织冬令营、夏令营等等。”总之,要想下决心走校园足球的道路,需要有相应的推动政策,更需要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足协、各地方体育局以及各所学校的支持和通力配合。
责任编辑 董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