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侧结构性改革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技工院校创新和发展很大的推动力。本文在此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进行简单介绍,并分析技工院校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而探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条件下技工院校创新和发展的途径,让技工院校能够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条件下得到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与发展;技工院校
G718.1
习近平在会议上曾经提出过“供给侧改革”的概念,并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多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提高综合国力竞争的重大创新,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国应该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技工院校的创新和发展。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其对技工院校的影响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改革主要目标的改革政策。该改革政策应从短期上完成“降成本、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补短板”等目标,并从长期上贯彻与落实“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等理念。因此,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应该紧密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制定一定的短期目标以及长期策略。同时,还应分清改革理论与实践的区别,不应对于改革理论生搬硬套[2]。总而言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根据我国的经济现状而对经济增长进行的改革。
(2)侧结构性改革对技工院校的影响
在技工院校形势低迷的情况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技工院校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对技工院校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技工院校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一方面,学校逐渐打破专业界限,重视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采用“专业+”的模式来展开教学,使学生拥有更多技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另一方面,学校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条件下,技工院校可采用“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平台,实现“课堂、家庭、移动”的办学模式,同时,开放专业教学资源库,实现教育精品资源的共享。另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社会的人力资源配置也造成一定的影响,出现了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技工院校学生的就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条件下市场机制提高了技工院校的竞争力: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条件下,人才市场的优胜劣汰法则对毕业生进行严格的筛选,使得技工院校中一些冷门专业逐渐被市场淘汰,技工院校也逐渐重视对于人才的培养。同时,技工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会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对教学模式以及相关制度进行一些改革,从而使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4]。在这个过程中,技工院校的竞争力得以不断加强。
二、技工院校发展的制约因素
近年来,技工院校的发展状况并不理想,伴随着下滑的趋势。在很多技工院校中,都存在一些弊端,笔者根据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一些实地考察,发现影响技工院校发展的制约因素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①顶层设计不到位:在很多技工学校中,都没有一个较为完善的顶层设计结构,例如设立课程探讨小组,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分析,制定更加完善的教学方案等。②师资力量不够强大:在一些技工院校中,师资力量仍然较为薄弱,学校不注重对于教学的校本培训以及业务培训,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与时俱进,将自身综合素质水平提高。③专业设置与当地国民经济发展不适应:很多技工院校在进行专业设置时,没有根据当地的市场需求来设置专业,导致很多专业与国民经济发展不适应,就业率较低。笔者对部分技工院校进行调查时发现,很多技工院校的大部分生源都来自当地,并且毕业后会优先考虑在当地发展,因此在进行专业设置时,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开设某一专业,并做一定的就业调查。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条件下技工院校的创新与发展
技工院校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条件下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重用。因此,技工院校应该从多个角度出发,培养复合型人才。笔者认为,技工院校的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完善顶层设计,对课程体系建设进行改革
为适应新型的教学模式,打破专业局限,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复合型人才,技工院校应完善顶层设计,设立相关课程探讨小组,对原来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在原来的课程体系中,课程大多是专业课程,较少涉及与本专业相关的其他课程,导致学生在社会中的适用性不高[5]。对课程改革之后,还是以专业课程为主,但会增加一些相关专业课程,包括学生的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等,从而达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的。
(2)加强对于教师的培训,提高院校师资力量
技工院校应加强对内部一线教师的培训,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将技工院校的师资力量提升上去。为体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补短板”等理念,可组织教师创办学术探讨小组,小组内成员相互学习,各取所长,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另外,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一些知识技能竞赛等,促进教师主动学习。
(3)注重学生工作能力的培养,结合当地发展需求设置专业
技工院校主要以培养学生的技能为主,因此有必要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生产当中,实现产学相结合。同时,应该加强对就业形势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此为依据对于学校内的专业以及课程的设置进行调整。学校可建立一个实训基地,让学生具有自己亲手参与生产的机会,例如创办校办工厂,或是与大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让学生在该企业内参加生产和研发,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技工院校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尤为重要,因此学校应在保证学生理论基础扎实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应设置专业认知、专业见习、专业实习等活动,让学生有更多实践的机会。
四、结语
技工院校在我国各院校中占有较大比例,因此我们应当注重技工院校的教学质量。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条件下,充分利用这个大平台所带来的优势,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对院校内部存在的一些弊端进行改革,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从而提高技工院校自身的竞争力,为社会输送更加优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廖清成,冯志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误区与改革重点[J]. 求实,2016,04:54-60.
[2]胡鞍钢,周绍杰,任皓.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和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2:17-22+195.
[3]周子学. 以供给侧改革促进产业创新与发展[J]. 集成电路应用,2016,02:1.
[4]赵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国防动员的创新与发展[J]. 国防,2016,07:19-21.
[5]丁晓燕,刘淑焕,王洪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条件下技工院校创新与发展[J]. 北方经贸,2016,07:139-140.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与发展;技工院校
G718.1
习近平在会议上曾经提出过“供给侧改革”的概念,并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多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提高综合国力竞争的重大创新,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国应该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技工院校的创新和发展。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其对技工院校的影响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改革主要目标的改革政策。该改革政策应从短期上完成“降成本、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补短板”等目标,并从长期上贯彻与落实“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等理念。因此,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应该紧密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制定一定的短期目标以及长期策略。同时,还应分清改革理论与实践的区别,不应对于改革理论生搬硬套[2]。总而言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根据我国的经济现状而对经济增长进行的改革。
(2)侧结构性改革对技工院校的影响
在技工院校形势低迷的情况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技工院校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对技工院校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技工院校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一方面,学校逐渐打破专业界限,重视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采用“专业+”的模式来展开教学,使学生拥有更多技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另一方面,学校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条件下,技工院校可采用“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平台,实现“课堂、家庭、移动”的办学模式,同时,开放专业教学资源库,实现教育精品资源的共享。另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社会的人力资源配置也造成一定的影响,出现了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技工院校学生的就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条件下市场机制提高了技工院校的竞争力: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条件下,人才市场的优胜劣汰法则对毕业生进行严格的筛选,使得技工院校中一些冷门专业逐渐被市场淘汰,技工院校也逐渐重视对于人才的培养。同时,技工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会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对教学模式以及相关制度进行一些改革,从而使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4]。在这个过程中,技工院校的竞争力得以不断加强。
二、技工院校发展的制约因素
近年来,技工院校的发展状况并不理想,伴随着下滑的趋势。在很多技工院校中,都存在一些弊端,笔者根据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一些实地考察,发现影响技工院校发展的制约因素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①顶层设计不到位:在很多技工学校中,都没有一个较为完善的顶层设计结构,例如设立课程探讨小组,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分析,制定更加完善的教学方案等。②师资力量不够强大:在一些技工院校中,师资力量仍然较为薄弱,学校不注重对于教学的校本培训以及业务培训,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与时俱进,将自身综合素质水平提高。③专业设置与当地国民经济发展不适应:很多技工院校在进行专业设置时,没有根据当地的市场需求来设置专业,导致很多专业与国民经济发展不适应,就业率较低。笔者对部分技工院校进行调查时发现,很多技工院校的大部分生源都来自当地,并且毕业后会优先考虑在当地发展,因此在进行专业设置时,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开设某一专业,并做一定的就业调查。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条件下技工院校的创新与发展
技工院校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条件下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重用。因此,技工院校应该从多个角度出发,培养复合型人才。笔者认为,技工院校的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完善顶层设计,对课程体系建设进行改革
为适应新型的教学模式,打破专业局限,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复合型人才,技工院校应完善顶层设计,设立相关课程探讨小组,对原来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在原来的课程体系中,课程大多是专业课程,较少涉及与本专业相关的其他课程,导致学生在社会中的适用性不高[5]。对课程改革之后,还是以专业课程为主,但会增加一些相关专业课程,包括学生的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等,从而达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的。
(2)加强对于教师的培训,提高院校师资力量
技工院校应加强对内部一线教师的培训,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将技工院校的师资力量提升上去。为体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补短板”等理念,可组织教师创办学术探讨小组,小组内成员相互学习,各取所长,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另外,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一些知识技能竞赛等,促进教师主动学习。
(3)注重学生工作能力的培养,结合当地发展需求设置专业
技工院校主要以培养学生的技能为主,因此有必要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生产当中,实现产学相结合。同时,应该加强对就业形势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此为依据对于学校内的专业以及课程的设置进行调整。学校可建立一个实训基地,让学生具有自己亲手参与生产的机会,例如创办校办工厂,或是与大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让学生在该企业内参加生产和研发,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技工院校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尤为重要,因此学校应在保证学生理论基础扎实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应设置专业认知、专业见习、专业实习等活动,让学生有更多实践的机会。
四、结语
技工院校在我国各院校中占有较大比例,因此我们应当注重技工院校的教学质量。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条件下,充分利用这个大平台所带来的优势,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对院校内部存在的一些弊端进行改革,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从而提高技工院校自身的竞争力,为社会输送更加优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廖清成,冯志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误区与改革重点[J]. 求实,2016,04:54-60.
[2]胡鞍钢,周绍杰,任皓.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和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2:17-22+195.
[3]周子学. 以供给侧改革促进产业创新与发展[J]. 集成电路应用,2016,02:1.
[4]赵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国防动员的创新与发展[J]. 国防,2016,07:19-21.
[5]丁晓燕,刘淑焕,王洪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条件下技工院校创新与发展[J]. 北方经贸,2016,07: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