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不为者要下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QI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在中央反腐的政治新生态下,一些干部感慨为官不易,有的甚至为官不为。《规定》的出台,是对现实中存在的懒官和为官不为的一种回应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遵照执行。据悉,这是中共中央第一次以党内法规形式,专门就领导干部能上能下作出制度规定。
  有分析认为,《规定》的出台,不仅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突破,也传递出公职人员队伍没有“铁饭碗”的明确信号,降级、免职将来很可能会成为官场的“新常态”。

打破僵局


  干部能上不能下,一直是困扰干部队伍建设的难点问题。长期以来,领导干部一旦升迁到某一行政级别,此后只会平调或者升迁,除非出现严重违法违纪,其行政级别都不会降低。甚至有时官员被问责后行政级别也不会改变,只是暂时调离岗位,过几年一旦“复出”,又可以担任同级别的领导职务。
  由于没有正常的退出和降级机制,一些“懒官”和“庸官”在领导岗位上熬日子、混饭吃,造成了懒政怠政的氛围。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李拓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这不仅严重影响干部队伍的活力,而且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不健康的生态环境”。
  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废除了事实上存在的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建立完善了领导干部退休、任期、问责等制度,并着手推进干部能上能下的制度建设。
  1986年,中央转发中组部制定的《关于调整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职务几个问题的通知》,探索以干部德才表现为标准推进能上能下。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干部制度改革,要在干部能上能下方面取得明显进展。此后,不少地方也积极探索能上能下的具体实施机制。
  这些探索和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上没有太大突破,尤其是相关法规制度还是一块短板。
  舆论认为,此次出台的《规定》,以更为规范的党内条例对能上能下作完整的制度规定,释放出中央希望打破过去僵局的积极信号。
  据悉,《规定》的制定过程也是一环扣一环,属于典型的顶层设计。2014年8月,习近平在主持政治局会议时提出,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要下功夫把干部的问责、惩处制度抓好,建立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制度机制。
  正是在这次会议上,通过了《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将制定干部能上能下的规定列为重点任务之一。
  文件稿形成后,先后提请中组部部务会、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专项小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进行了审议。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规定》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文件,而是和几份党建文件密切联动,互相补充。
  目前,在干部能“上”方面,以《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为基础主干的系列党内法规已经比较完备,这次制定出台推进干部能“下”的法规文件,对干部退休制度、任期制度、问责制度等已有制度规定的,都结合新的实践进行了补充。

撬动效应


  《规定》共计19条,对规范干部升降进出做出细致规定。李拓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它的新意就在于有了可操作的具体依据”。
  文件明确了干部要“下”的6种情况:一是到龄即免职(退休);二是任期届满离任;三是问责处理;四是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五是健康原因调整;六是违纪违法免职。
  从实践看,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难点,主要是怎样把那些没有大过、没有严重违纪违法行为,但在其位不谋其政、能力素质不适应的干部调整下来。舆论认为,此次《规定》最大的亮点,就是对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问题作出规范。
  “不适宜”的情况,包括不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立场不坚定;独断专行或者软弱涣散,拒不执行或者擅自改变党组织作出的决定;组织观念淡薄,不执行重要情况请示报告制度;违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官不为、庸懒散拖;配偶子女移居国(境)外等10种情形。
  长期以来,在人们的印象中,组织部“管进”,纪委“管出”,仿佛只有被纪委盯上的干部才可能离职。
  《规定》实施后,组织部门不仅“管进”,也可以“管出”,尤其是把那些没有大过、没有严重违纪违法行为,但在其位不谋其政、能力素质不适应的干部调整下来。李拓认为,这既是一项新任务,也是一个新挑战。
  近几年来,在中央正风反腐的政治新生态下,不正之风大为收敛、腐败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与此同时,也出现一种现象:一些干部感慨“为官不易”,有的甚至“为官不为”。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已成为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规定》的出台,可以说是对现实中存在的懒官和为官不为的一种有力回应。”李拓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
  他认为,“能上能下”新规的出炉,作为中共对组织层面的一个重大调整,将会对中共的人事体制产生重大的撬动效应。
  有分析指出,此次中央出台的规定,实质上就是把“下”作为有力杠杆,撬动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责任感紧迫感,促使各级干部真正把心思放在谋事、干事、成事上。同时,让一部分不作为、不称职的领导干部“下”,也能推进一大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的干部“上”,为他们干事创业腾出空间、搭建平台。
  李拓说,“可以预见,制度的执行落实,必将对从严管理监督干部、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加强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