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态课理念的提出,是新课程改革的创新,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自身的素养。教师是终身学习的身体力行者,这是生态课的基础;教师是研究、创新的探索者,这是生态课的根本;教师是优雅情趣的实践者,这是生态课的魔法。
关键词:生态课;教师素养;终身学习;研究创新;优雅情趣
生态课教学理念的提出,是教育改革在教育实践中的一朵奇葩。从语文课程角度来看,语文课程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语文课程改革的实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次学习方式的革命。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如果把这些看做是一盘营养丰富的大餐,那么用生态课理念贯穿其中,则是为这盘营养大餐加了调味的盐,使其香味可口,为其加了色——绿色,使其赏心悦目。这“盐”与“色”正是我们教师的自身素养。
一、教师是终身学习的身体力行者,这是生态课的基础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只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教重于言教。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在电脑普及的今天,我们怎敢说自己各方面一定比学生见多识广呢?要树立在学生心目中良师的威信,就不是几句自我标榜的空话所能解决的。在贫瘠的知识土地上,怎能开出灿烂的思想之花呢?一定要天天学习,时时学习,养成学习的习惯。不但要勤学、善学、还要博学。语文教师尤其如此,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与专业知识有关的其他知识,如历史、宗教、地理、生物、新兴的科学技术、心理学等。如学习季羡林的《成功》一文,其中关于“天资”问题,引出了心理学上关于智商的问题,我列举了美国电影《阿甘正传》,主人公阿甘的智商只有75,低于正常人25,通过自身的努力,做出了一番事业,赢得了人们的敬重,从越南战场归来,受到了总统的接见。关于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提到“目标”,我建议学生课外阅读毕淑敏的《心灵游戏》,其中游戏七:生命线,这个游戏就是画出你人生的路线图,其实就是给自己定出人生的奋斗目标,毕淑敏的高明之处就是在玩游戏中,娓娓动听地给你讲着一个又一个的成功者的故事,看过此书,我也抑制不住地做了这个游戏,为自己画好了人生路线图,我相信对学生一定会产生有益的影响,从中一定会有收获。不仅如此,我也在思考,毕淑敏用游戏形式探讨人类的心灵,对任何年龄的人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更重要的是对每一位读者的人生都具有指导意义。我们教育工作者是否也能探讨研究出一条这样的路呢?
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还要了解生活,现实生活中的一切都应成为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如“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成功发射,语文课上,我让学生以此为话题,用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概括这一内容。如围绕人们普遍关注的物价上涨问题,谈谈你的看法,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诸如此类的问题太多、太多了,可说、可写、可议、可辩,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又引导学生养成了关注社会生活的习惯。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既增强了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意识。又让我们教师具备的这“一桶水”,时时更新,时时新鲜,时时纯净,充满活力,充满魅力,充满魔力。对学生的吸引力是何等巨大啊!
敬其师,信其道。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学生一起在知识的百花园中徜徉,那是我们师生共同的幸福。
二、教师是研究、创新的探索者,这是生态课的根本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语文课程改革的实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次学习方式的革命。既是革命,就要改革旧观念、旧方法,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研究、去创新。值得我们研究的东西太多了,我们要研究大纲、文本、教参,要研究教学目标、教学设想,要研究教法、学法,要研究导入、过渡,要研究问题的设计、课型,还要研究我们的学生。我们教师的研究、创新水平,代表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导地位的水平,这一水平直接决定着学生主体地位实现的有效性。这是为师最根本的、最重要的工作,扎实、有效地抓住这项工作,就是抓住了语文教改的灵魂。我们何愁自己的课不生态呢?正确的理念是生态的,有效的方法是生态的,多样的形式是生态的,有效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生态的,达到了我们预期的目标是生态的。
教师的研究、创新,体现在课型上,赏析同类文体的文章,用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去赏析,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积累了学习方法,同时还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的研究、创新,体现在问题的设计上。问题设计的好有利于目标的达成,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深入而浅出。例如,《鼎湖山听泉》中“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其中,“看不见的指挥棒”是什么意思?学生经过思考、讨论,一时陷入了迷茫之中,既然“看不见”,那么,“奇妙的交响曲”作者是从何而知 的呢?学生马上有了反应,有人说是作者用心听到的,有的说是大自然中本来就有的声音,一个在学生看来比较抽象难懂的问题,经老师巧妙地引导,自然、轻松得到化解,有利于学生积累思考问题的放法,有利于学生的不断进步。学生在进步中成长着。
教师的研究、创新,体现在作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重要程度无须多言。一是重激励,在批改中找闪光点,点滴不漏,在讲评中多表扬,人人有份。二是重修改,可概括为三改三评,一是自改自评,二是同学改同学评,三是老师改老师评。这种方法更能体现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改作文,评作文的活动中,一点点体会到自己的作文是怎样进步的,一点点领悟到作文的技巧、方法。从中也更能领会“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句名家经验。这种方法起步是比较艰难的,最好从初一开始,起步要求低一点,循序渐进,养成习惯,坚持就是胜利。
敬其师,信其道。学生在学习中进步着,在进步中成长着,老师和学生一起遨游在探索的海洋里,那是我们师生共同的幸运。
三、教师是优雅情趣的实践者,这是生态课的魔法
罗曼·罗兰说:“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本就应该心中有情。语文文本是一篇篇富有情感的语言文字,学生是一个个充满朝气的活生生的人,教师更应该是满含优雅情趣的高尚人。古人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把我们优雅的情趣释放出来,与文、与生相辉相映,我们的情趣因此更美,我们的情感因此高尚。
教师走进课堂,面带微笑,给学生轻松、愉快、慈祥、富有朝气的感觉,微笑是表达情感最简洁有效的方式,我们不妨时时用。教学时使用的伴随语言,一定要优雅得体,庄重潇洒,风趣幽默,做到嬉笑而不失态,哀痛而不失声,端庄中见教师妙语连珠,能侃善谈,使课文语言如出我口,如出我心,丰而不余一言,略而不失一词,规范准确,风趣幽默,抑扬顿挫,不仅能陶冶学生情操,也能使学生顿生倾慕之心,学生怎能不爱学、乐学语文这门功课呢?教师最生动最美丽的语言就是对学生的爱,千万别吝啬,一定要不失时机地把它传达给学生, 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或叫“皮格马利翁效应”,意译为“西施效应”。这个实验深刻说明教师对学生的爱、关怀和期待在教育效果上所产生的良好作用。如果教师像爱西施那样去爱自己的学生,何愁教学效果不能提高呢?热爱就是最好的老师,教学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爱学生。
爱其师,信其道。学生在学习中快乐着,在快乐中成长着,那是我们师生共同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毕淑敏.语文课程标准解读[J].心灵游戏,2005(11).
(张家港市合兴初中)
关键词:生态课;教师素养;终身学习;研究创新;优雅情趣
生态课教学理念的提出,是教育改革在教育实践中的一朵奇葩。从语文课程角度来看,语文课程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语文课程改革的实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次学习方式的革命。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如果把这些看做是一盘营养丰富的大餐,那么用生态课理念贯穿其中,则是为这盘营养大餐加了调味的盐,使其香味可口,为其加了色——绿色,使其赏心悦目。这“盐”与“色”正是我们教师的自身素养。
一、教师是终身学习的身体力行者,这是生态课的基础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只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教重于言教。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在电脑普及的今天,我们怎敢说自己各方面一定比学生见多识广呢?要树立在学生心目中良师的威信,就不是几句自我标榜的空话所能解决的。在贫瘠的知识土地上,怎能开出灿烂的思想之花呢?一定要天天学习,时时学习,养成学习的习惯。不但要勤学、善学、还要博学。语文教师尤其如此,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与专业知识有关的其他知识,如历史、宗教、地理、生物、新兴的科学技术、心理学等。如学习季羡林的《成功》一文,其中关于“天资”问题,引出了心理学上关于智商的问题,我列举了美国电影《阿甘正传》,主人公阿甘的智商只有75,低于正常人25,通过自身的努力,做出了一番事业,赢得了人们的敬重,从越南战场归来,受到了总统的接见。关于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提到“目标”,我建议学生课外阅读毕淑敏的《心灵游戏》,其中游戏七:生命线,这个游戏就是画出你人生的路线图,其实就是给自己定出人生的奋斗目标,毕淑敏的高明之处就是在玩游戏中,娓娓动听地给你讲着一个又一个的成功者的故事,看过此书,我也抑制不住地做了这个游戏,为自己画好了人生路线图,我相信对学生一定会产生有益的影响,从中一定会有收获。不仅如此,我也在思考,毕淑敏用游戏形式探讨人类的心灵,对任何年龄的人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更重要的是对每一位读者的人生都具有指导意义。我们教育工作者是否也能探讨研究出一条这样的路呢?
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还要了解生活,现实生活中的一切都应成为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如“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成功发射,语文课上,我让学生以此为话题,用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概括这一内容。如围绕人们普遍关注的物价上涨问题,谈谈你的看法,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诸如此类的问题太多、太多了,可说、可写、可议、可辩,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又引导学生养成了关注社会生活的习惯。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既增强了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意识。又让我们教师具备的这“一桶水”,时时更新,时时新鲜,时时纯净,充满活力,充满魅力,充满魔力。对学生的吸引力是何等巨大啊!
敬其师,信其道。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学生一起在知识的百花园中徜徉,那是我们师生共同的幸福。
二、教师是研究、创新的探索者,这是生态课的根本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语文课程改革的实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次学习方式的革命。既是革命,就要改革旧观念、旧方法,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研究、去创新。值得我们研究的东西太多了,我们要研究大纲、文本、教参,要研究教学目标、教学设想,要研究教法、学法,要研究导入、过渡,要研究问题的设计、课型,还要研究我们的学生。我们教师的研究、创新水平,代表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导地位的水平,这一水平直接决定着学生主体地位实现的有效性。这是为师最根本的、最重要的工作,扎实、有效地抓住这项工作,就是抓住了语文教改的灵魂。我们何愁自己的课不生态呢?正确的理念是生态的,有效的方法是生态的,多样的形式是生态的,有效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生态的,达到了我们预期的目标是生态的。
教师的研究、创新,体现在课型上,赏析同类文体的文章,用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去赏析,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积累了学习方法,同时还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的研究、创新,体现在问题的设计上。问题设计的好有利于目标的达成,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深入而浅出。例如,《鼎湖山听泉》中“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其中,“看不见的指挥棒”是什么意思?学生经过思考、讨论,一时陷入了迷茫之中,既然“看不见”,那么,“奇妙的交响曲”作者是从何而知 的呢?学生马上有了反应,有人说是作者用心听到的,有的说是大自然中本来就有的声音,一个在学生看来比较抽象难懂的问题,经老师巧妙地引导,自然、轻松得到化解,有利于学生积累思考问题的放法,有利于学生的不断进步。学生在进步中成长着。
教师的研究、创新,体现在作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重要程度无须多言。一是重激励,在批改中找闪光点,点滴不漏,在讲评中多表扬,人人有份。二是重修改,可概括为三改三评,一是自改自评,二是同学改同学评,三是老师改老师评。这种方法更能体现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改作文,评作文的活动中,一点点体会到自己的作文是怎样进步的,一点点领悟到作文的技巧、方法。从中也更能领会“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句名家经验。这种方法起步是比较艰难的,最好从初一开始,起步要求低一点,循序渐进,养成习惯,坚持就是胜利。
敬其师,信其道。学生在学习中进步着,在进步中成长着,老师和学生一起遨游在探索的海洋里,那是我们师生共同的幸运。
三、教师是优雅情趣的实践者,这是生态课的魔法
罗曼·罗兰说:“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本就应该心中有情。语文文本是一篇篇富有情感的语言文字,学生是一个个充满朝气的活生生的人,教师更应该是满含优雅情趣的高尚人。古人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把我们优雅的情趣释放出来,与文、与生相辉相映,我们的情趣因此更美,我们的情感因此高尚。
教师走进课堂,面带微笑,给学生轻松、愉快、慈祥、富有朝气的感觉,微笑是表达情感最简洁有效的方式,我们不妨时时用。教学时使用的伴随语言,一定要优雅得体,庄重潇洒,风趣幽默,做到嬉笑而不失态,哀痛而不失声,端庄中见教师妙语连珠,能侃善谈,使课文语言如出我口,如出我心,丰而不余一言,略而不失一词,规范准确,风趣幽默,抑扬顿挫,不仅能陶冶学生情操,也能使学生顿生倾慕之心,学生怎能不爱学、乐学语文这门功课呢?教师最生动最美丽的语言就是对学生的爱,千万别吝啬,一定要不失时机地把它传达给学生, 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或叫“皮格马利翁效应”,意译为“西施效应”。这个实验深刻说明教师对学生的爱、关怀和期待在教育效果上所产生的良好作用。如果教师像爱西施那样去爱自己的学生,何愁教学效果不能提高呢?热爱就是最好的老师,教学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爱学生。
爱其师,信其道。学生在学习中快乐着,在快乐中成长着,那是我们师生共同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毕淑敏.语文课程标准解读[J].心灵游戏,2005(11).
(张家港市合兴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