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式经营,让学生刷出成就感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30366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部分,学校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主力军。对于班主任而言,如何让学生从“被管理”到“参与管理”到“享受成长”,从而提高班级管理效率,是必须思考的问题。作为班主任,我且实践且摸索,总结出三点做法实施如何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减轻班主任的工作负担。
  “匿名点赞”激发上进心。受广东省名班主任张玉石老师的启发,每次班会课上,我们也设置了一个“匿名点赞”环节。我将事先准备好的“点赞信”以小纸条的形式发给大家。“点赞信”的设计简洁大方,易于操作。老师当堂发下,学生人手一张,三分钟之后收回。这时大家有些紧张和期待,眼神或热切或焦急地望着老师:我会被表扬吗?老师也当即揭晓谜底,大声念出“点赞信”上的文字:我要为刘嘉媛同学点赞,因为她能做到“入室即静,入座即学”;我要为邓宝怡同学点赞,因为她担任语文课代表非常认真负责任;我要为谭知馨同学点赞,因为她经常主动帮我讲题……被匿名点赞的同学喜滋滋上台领“点赞信”,它还能在量化评比中加分呢。老师一边念点赞信,还让两名同学把点赞原因的关键词罗列在黑板上,例如“入室即静,入座即学”、上课积极发言、课后请教问题……这些优秀的品质也再一次烙印在学生的心中。怎样遇见更好的自己?班会课上的这一幕在每个同学心中激起了小小的涟漪。被点赞的优点被看见、被放大,想着要更加爱惜自己的“羽毛”;暂时没有被点赞的也不甘落于人后,想着怎样迎头赶上。
  渴望得到认可、肯定和赞美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迫切的需求之一。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刻的禀赋,是被人欣赏的渴望。”马克·吐温也说:“一句精彩的赞辞可以代替我十天的口粮。”小小“点赞信”,让孩子们刷出了成就感,也激发了他们的上进心、内驱力,激励着他们向着更好方向生长。可以说,小小“点赞信”起到了“赞扬一批,激励全班”的效果。
  “班情汇报”培养责任心。日常的班级管理,我会借鉴魏书生老师“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的方案。除了班委会值日外,学生还每天按学号轮流参与班级管理,并且在家校群里进行“班情汇报”,主要内容涉及考勤、作业完成情况、学校班级大事、学生违纪或受表扬等等,甚至还有授课老师的金句。值日生先在“班情汇报”本上形成初稿(一般是200字左右),然后打成文字稿发给班主任审核,班主任简单修改完善之后就由值日生发到家长群。
  “班情汇报”的值日名单都由专人当天写在黑板上,以提醒值日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留心收集信息。例如,值日生莫海浩的“班情汇报”如下: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班情。今天上午进行了体育的期末考试,同学们拼尽全力,拿到自己这学期最好的成绩。生命不息,运动不止,希望同学们加强体育锻炼,“野蛮体魄”。今天23号带零食被批评,老师和学校都再三强调禁止带零食回校,希望不要杜绝此类现象!数学课上,阚老师说:“不能再把你们当成初一的学生了,其实你们明年就初三。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同学们!你可以不优秀啊,但你一定要努力,不要失去信心,要相信努力会有更好的结果!”
  人人参与班级管理这一举措,能有效地培养孩子们的责任心,也让孩子们刷出了成就感,遵规守纪人人有责,班级兴衰人人有责。今日不为班级添乱,明天也要当好表率,从而更好认识到个人和班级的关系,自觉自愿地改正自身的错误,保持自身的优点,为形成良好班风奠定基础。同时,人人参与班级管理也一改教师“保姆式”管理,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叶澜教授所说的“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精神。
  “美照分享”培养归属心。家校群里,我会用照片的形式及时分享学生们在学校的良好表现。一方面,让家长更全面了解孩子在校表现,鼓励孩子朝着“明亮那方”进步;另一方面,有利于营造正能量满满的班级氛围,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班级归属心。
  例如,当堂完成了老师背书任务的,让学生自己到黑板上签名,老师拍照发到家校群,并附言:表扬榜上有名者,为“背书小能手”点赞!家校群里马上有互动,学生背书的劲头更足了。课余时间,发现同学们互相讨论问题或者“兵教兵”或者请教老师的,我不动声色拍下发到家校群,真诚附言:“孩子们认真学习的样子真好看!”慢慢地,好学勤问的学风渐渐形成。篮球赛中,孩子们抢球运球、起跳投篮的帅气;读书分享会上的侃侃而谈、落落大方都被我第一时间反馈到家长群,而这些照片我还会和学生一起在大屏幕上分享,在家长会上分享,在朋友圈上分享……尤其是和学生分享照片时,教室里成了欢乐的海洋,孩子们看着笑着指点着,羞涩着欣喜着,每个同学都能兴奋地在老师的镜头中找到自己的模样,也找到了幸福感归属感。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那一刻,在那些定格的笑意盈盈、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青春照片上,我看到了幸福;在眼前孩子们的笑脸上,我也感受到了幸福。
  “美照分享”犹如神奇的魔术棒,在它的魔法下,孩子们更喜歡参加活动了,行为举止更文明了,也更热爱班集体了。“美照分享”成为培养学生班级认同感的有效策略。
  “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校里抬起头走路。”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名言在当前“核心素养时代”尤为重要。如果一个学生总是“低头走路”,从未在团队里尝到归属感、存在感、成就感,那“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从何谈起呢?用“匿名点赞”激发上进心,用“班情汇报”培养责任心,用“美照分享”培养归属心,您不妨也试试。
  (广东省江门市华侨中学,江门529000)
其他文献
【摘 要】计算教学一方面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得感受、体验,认识运算的实际意义,并利用问题的现实背景,经历、体会探索算法的过程;另一方面又要让学生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体会计算的作用和价值,这也是现在的数学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加强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教学的有机结合,把计算教学融入应用中,让学生在应用中体会计算,从计算中获得乐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以用促算;以算激用;和谐交融
我的女儿卡瑞娜上九年级的时候,有一天,她垂头丧气地回家来,招呼也没和我打一个就低着头走进了自己的房间。我觉得不对劲儿,就跟着她走了进去,想查明究竟。  原来,在昨天的世界历史课上,她的老师巴雷特夫人给学生们布置了一项新作业。巴雷特夫人把全班同学分组,每四个人一组,围绕他们正在学习的世界文化做一份报纸。巴雷特夫人让学生们将自己希望与之分为一组的另外三个同学的名字写在一张纸上。卡瑞娜和米茜同桌,她们分
晚上,我像往常一样将女儿送上床,为她讲睡前故事,然后微笑着向她道晚安。也许是忙碌一天的缘故,我忘了吻她。  我刚走到门边,就听到女儿急切中略带责备地问道:“我的吻呢?”  我笑了,回身在她的额头上吻了—下,同时想起了这个“我的吻呢”的由来。  小的时候,我的家庭和睦。生活美满。但有一件事是我们家没有的,不过我从来没有注意到,直到那一天。  那天,我第一次在同学家过夜。到了晚上睡觉的时间,同学黛比的
(浙江省义乌市江滨小学,义乌322000)  【摘 要】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教学在新教材四年级下册占着相当重要的位置,然而小学生在进行小数乘除法计算时,错误率往往很高,部分学生由于在小数计算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导致他们在解方程、解应用题等实际操作中也会遇到困难。这不仅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成了制约学生进一步提升数学能力的“瓶颈”。由此看来,切实有效地提高小学生小数乘除法计算的实际能力和水平
瑞典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校受欢迎的孩子长大后患病风险比那些孤独和不受欢迎的孩子要小得多。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健康公平研究中心发表公报说,该机构从1953年开始对当年出生的1.4万名瑞典婴儿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在这些孩子中,12岁至13岁时在学校里有很多伙伴、受同学欢迎的孩子在成年后到医院就诊的频率较那些不大受欢迎、经常独处的孩子要低很多。  1973年至2003年的瑞典医院病人记录显
2008年1月12日上午,由共青团浙江省委、浙江省慈善总会、杭州市教育局等和钱江晚报社联合主办的“唤醒沉睡硬币温暖山乡孩子”的活动迎来高潮。  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联欢厅里,一个由25万多枚硬币汇成的爱心闪闪发亮。和硬币同样闪耀的,是这些硬币原来的小主人们——杭州、金华、温州139所学校的10万多名学生。正是这些孩子们,用他们的爱心收集到了258850枚这个起初很多人都想像不到的硬币数字。  25万
家庭教育是一个亘古不衰的话题,从古到今,国内外学者对家庭教育的研究和讨论一直没有停止过。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家庭教育也不例外。变化必然带来冲突与碰撞:传统与现代、农村与城市、主流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外来文化与地域文化、国际化与本土化……伴随着社会变革,云南省的家庭教育路在何方?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和云南省家庭教育研究会、云南省妇
我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的多子女家庭。父母不仅给了我宝贵的生命,还培养了我健康的身心、健全的智力以及对于生活的信念和能力。  在身体健康方面  我的父母认为身体健康是生活和学习、工作的基础。母亲的手很巧,不管什么饭做得都好吃。父亲则会告诉我们什么食物有营养,督促我们不挑食、不偏食。当时家里孩子多,生活困难,我的母亲不管多忙、多累,都会变着花样做饭菜。春天,没有什么蔬菜,母亲就在咸菜上下功夫,炒的、煎
新安实验小学自2005年创省实验小学以后,按照“创新机制、全面互动、办出特色”这一工作思路,努力探索出了一条适应新形势的家校教育之路。    注重家校教育的全面性    1 内容的广泛性。  除了向家长传授一般的科学家教知识外,我们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及生理、心理的发展阶段,有针对性地为家长开设不同内容的课程,如:《如何迈好开学第一步》、《亲子共读,创书香家庭》、《如何帮助孩子选择自
摘要:在学校教育走向开放、多元,对人才需求走向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今天,跨学科融合教育已势在必行。探索与实践学科融合的教学策略是教育者的教育使命之一。STEM教育主张的学科交叉融合、学生主动参与、项目实施、合作学习、解决现实问题等先进理念,对推进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笔者结合本校的具体研究实施情况,介绍如何基于STEM项目研究开发学科融合课程,从而达到教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