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课堂提问策略方面的著作和论文较少,尤其是以分阶段分课型的研究更少。综合课作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主干课程,课堂提问是其不可或缺的教学部分,所以都很重视教学中各种问题的创设,而对提问后的等待时间却不够重视。
等待时间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罗伊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Rowe的阐述说明等待时间对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应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通过见习实习发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等待时间的运用还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例如:
(1)初级综合课课堂提问过分紧凑,教师提出问题后总是期望学生立即做出回应,而学生无缓冲时间,回答时不着边际或无言以对或直接说“不知道”。面对学生这些反应,教师也会产生焦虑,突出表现是用反复或改述的方法加以干涉,课堂效率低下。
(2)初级综合课教学任务繁重,教师更关心教学任务的完成或是否达到心中预设的答案,而并非每个问题所要达到的效果。当学生没反应时,无引导、启发而是快速将问题交给另外的同学或干脆自己回答,从而打断学生的思路。强制的输入,剥夺学生思维训练的机会。从学生发展角度考虑,教师过于强调问题的最终答案,忽略了学生对问题本身的理解。
这都是教师在课堂提问时缺乏等待时间的表现,这样的提问不但没有启发学生思考,反而导致课堂提问的低效甚至是无效情况的发生。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化运用等待时间,掌握等待的艺术对于对外汉语教师而言显得尤为必要。而恰当的运用等待時间并非易事,它需要教师树立科学的观念,并课堂上反复实践,直到把合理运用等待时间变为一种习惯。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合理运用等待策略?据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留出探究学习的时间,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
延长等待时间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还能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知识,一方面靠教师的讲解,另一方面靠自身实践来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课堂上等待时间的缺失,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假活跃的状态。适当延长等待时间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从记忆中提取信息、加工整理,并将自己的想法条理化、清晰化。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巧妙的“等待”,使学生能在实践中提高探究学习的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
课前认真研读教材,抓住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关键性问题,同时把握好课堂提问充分预设与动态生成的辩证统一关系,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分析学情,充分利用学生的“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等不同信息,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使课堂教学详略得当、主次分明。保持清晰的教学思路,把握教学的节奏,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三、讲究提问方式,巧妙点拨学生
教师应该根据问题的类型、形式以及学生的水平来确定具体的等待时间,不要急于重复或改述问题,随意打断学生,更不能连珠炮式的追问学生。心理学家指出连珠炮式提问缺少必要的停顿时间,不符合人的心理特征。人的思维是间断、跳跃的,有所谓的思维“间歇喷泉”。因此,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必须设置必要的停顿时间,以适应学习者的思维规律与心理特点。提问学生长时间没反应时,教师应采取行动,适当引导,打破沉默。过长的等候时间一方面会使教学节奏受到延缓甚至破坏,另一方面也会使学生紧张甚至过度焦虑,产生消极影响。适当地给予引导,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让等待时间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
四消除“期待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教育界的“期待差异”指的是老师对待不同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期望。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分析,每位学生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并期望得到教师的鼓励和表扬,然而课堂教学中只有少数学生独享有限的机会。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应给予相应的期待,遵循普遍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注意“差生”更需要自信、勇气和挑战自我的机会,也要遵循量力性原则,考虑学生的基础,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应答而获得成功的快感,激发学习积极性。
五、延迟评价时间,提高自纠能力
心理学家认为,过早的评价会抑制学生的灵感和创造性,而延迟评价则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延伸。学生回答问题一般经过以下几个步骤:倾听、理解、思考、回答或再思考、修正答案。每个人的思维特点与其成长背景、思维水平、已有经验等密切相关,教师应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恰当的运用“第二等待时间”,为学生创造自我修正错误的时间和空间,并耐心引导学生分析自身认识的局限,教会学生如何“跳一跳”摘到“桃子”。
此外,教师要注意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和认知风格提供不同的等待时间。例如沉思型学生处理问题时深思熟虑,谨全面,因此教师必须多给他们一些时间;冲动型学生粗枝大叶,急于回答,没有全面地检验或思考,所以在发言时可能尚未想好答案,因此在他们回答后,给予一定的时间补充、完善答案。
合理、准确掌握“等待时间”是对外汉语教师课堂教学顺利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也是一门具有挑战性的教学艺术,教学实践中几乎没有可模仿的榜样,全靠教师自身的尝试、不断摸索,逐步在实践中学会合理运用等待时间的策略,从而使学生和教师在教学中实现双赢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星.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教师课堂提问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
[2]黄晓颖.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
[3]钟桂兰.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课堂提问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
[4]杜红玉.试论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等待时间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罗伊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Rowe的阐述说明等待时间对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应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通过见习实习发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等待时间的运用还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例如:
(1)初级综合课课堂提问过分紧凑,教师提出问题后总是期望学生立即做出回应,而学生无缓冲时间,回答时不着边际或无言以对或直接说“不知道”。面对学生这些反应,教师也会产生焦虑,突出表现是用反复或改述的方法加以干涉,课堂效率低下。
(2)初级综合课教学任务繁重,教师更关心教学任务的完成或是否达到心中预设的答案,而并非每个问题所要达到的效果。当学生没反应时,无引导、启发而是快速将问题交给另外的同学或干脆自己回答,从而打断学生的思路。强制的输入,剥夺学生思维训练的机会。从学生发展角度考虑,教师过于强调问题的最终答案,忽略了学生对问题本身的理解。
这都是教师在课堂提问时缺乏等待时间的表现,这样的提问不但没有启发学生思考,反而导致课堂提问的低效甚至是无效情况的发生。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化运用等待时间,掌握等待的艺术对于对外汉语教师而言显得尤为必要。而恰当的运用等待時间并非易事,它需要教师树立科学的观念,并课堂上反复实践,直到把合理运用等待时间变为一种习惯。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合理运用等待策略?据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留出探究学习的时间,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
延长等待时间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还能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知识,一方面靠教师的讲解,另一方面靠自身实践来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课堂上等待时间的缺失,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假活跃的状态。适当延长等待时间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从记忆中提取信息、加工整理,并将自己的想法条理化、清晰化。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巧妙的“等待”,使学生能在实践中提高探究学习的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
课前认真研读教材,抓住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关键性问题,同时把握好课堂提问充分预设与动态生成的辩证统一关系,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分析学情,充分利用学生的“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等不同信息,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使课堂教学详略得当、主次分明。保持清晰的教学思路,把握教学的节奏,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三、讲究提问方式,巧妙点拨学生
教师应该根据问题的类型、形式以及学生的水平来确定具体的等待时间,不要急于重复或改述问题,随意打断学生,更不能连珠炮式的追问学生。心理学家指出连珠炮式提问缺少必要的停顿时间,不符合人的心理特征。人的思维是间断、跳跃的,有所谓的思维“间歇喷泉”。因此,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必须设置必要的停顿时间,以适应学习者的思维规律与心理特点。提问学生长时间没反应时,教师应采取行动,适当引导,打破沉默。过长的等候时间一方面会使教学节奏受到延缓甚至破坏,另一方面也会使学生紧张甚至过度焦虑,产生消极影响。适当地给予引导,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让等待时间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
四消除“期待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教育界的“期待差异”指的是老师对待不同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期望。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分析,每位学生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并期望得到教师的鼓励和表扬,然而课堂教学中只有少数学生独享有限的机会。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应给予相应的期待,遵循普遍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注意“差生”更需要自信、勇气和挑战自我的机会,也要遵循量力性原则,考虑学生的基础,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应答而获得成功的快感,激发学习积极性。
五、延迟评价时间,提高自纠能力
心理学家认为,过早的评价会抑制学生的灵感和创造性,而延迟评价则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延伸。学生回答问题一般经过以下几个步骤:倾听、理解、思考、回答或再思考、修正答案。每个人的思维特点与其成长背景、思维水平、已有经验等密切相关,教师应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恰当的运用“第二等待时间”,为学生创造自我修正错误的时间和空间,并耐心引导学生分析自身认识的局限,教会学生如何“跳一跳”摘到“桃子”。
此外,教师要注意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和认知风格提供不同的等待时间。例如沉思型学生处理问题时深思熟虑,谨全面,因此教师必须多给他们一些时间;冲动型学生粗枝大叶,急于回答,没有全面地检验或思考,所以在发言时可能尚未想好答案,因此在他们回答后,给予一定的时间补充、完善答案。
合理、准确掌握“等待时间”是对外汉语教师课堂教学顺利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也是一门具有挑战性的教学艺术,教学实践中几乎没有可模仿的榜样,全靠教师自身的尝试、不断摸索,逐步在实践中学会合理运用等待时间的策略,从而使学生和教师在教学中实现双赢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星.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教师课堂提问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
[2]黄晓颖.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
[3]钟桂兰.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课堂提问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
[4]杜红玉.试论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