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会我的, 是以后不要成为他们那样的父母

来源 :中学生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inhoh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知道我的书法老师和师娘不是在刻意秀恩爱,但是我对这种细节一直很敏感,所以经常被喂狗粮,连他们随便说句话我都觉得甜。我真的太羡慕了,我爸妈从来没有这么心平气和地聊过天。
  我是爷爷奶奶带大的。我拼命搜索小时候的记忆,也想不起爸妈什么时候抱过我亲过我,他们对我来说甚至有点儿陌生,送我上学接我放学的次数屈指可数,这么多年给我做过的饭一只手都能数过来。所以看到老师一边写字一边逗孩子,我总是忍不住想:怎么会有人那么幸福啊,幸福到我想都不敢想。
  我爸在我生命中好像一直是缺席的。我小时候他把我送错幼儿园;在我整个学生生涯里他只开过一次家长会;到了高中,我半个月放一次假,和他几乎没有任何联系。
  我知道很多人说父亲不善于表达,父爱是隐忍的,但他不是隐忍,我真的很难找到一点点他爱我的痕迹。
  高三我有一天生病发高烧,学习紧又不敢耽误课,一直挺到下午自习才请假。我爸只带我到小区里的诊所,我躺在那里打点滴,他在旁边睡觉。好像他不认识我一样,睡得那么安心。
  若是只有我俩在家,他又要出去吃饭,就把我自己扔在家里,半夜带着一身的酒气回家,然后没完没了地拉着我唠嗑。如果我回应冷淡,他便问我是不是看不起他。他可以絮絮叨叨到凌晨两点,跟我聊鸡毛蒜皮,却不管我起早还有课。
  参加别人的升学宴,总听人说什么“爸妈把我放在第一位”“把最好的东西都给我”,这些感恩的话,在我的升学宴上一句都没有。
  我从小学习好,初二之前都是第一,他们不曾有过一句认可,反而说你看谁谁家孩子多有礼貌多会说话;如果我学会了嘴甜,他们又说,谁谁家孩子又白又瘦,你到底像谁长成了这样。我永远是不如人的那个。
  初三成绩稍微落后了一些,排到第六七名,他们便认为我原本就只会学习,现在学习也不行了,好像我的未来都要完了一样。
  可是其他同学都有自己的房间,有父母鼓励、陪着学习,而我却一边忍受家里的琐碎,一边苦苦维持成绩——这么想想我也挺了不起的,他们哪里想过呢?
  高二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压力很大,莫名其妙地哭,完全集中不了注意力,甚至上着课突然就开始掉眼泪。
  那时放假回家特别希望他们能够平心静气地问问我怎么了,抱抱我告诉我都会过去的。可是没有,他们甚至发现不了我的低落,又数落我什么都不和他们说。
  我不是没有试过和他们谈心。有一次给我妈打电话,我说我最近碰到了一些闹心事,我妈说我比你更闹心,来我给你说说我这些事。
  我没有说的欲望了。我已经很累了,怎么去接受别人的负能量?或许,她也是这样想的,所以我们之间的沟通才总是显得吃力吧?
  那时候在学校打电话都用电话卡,我有个同学一学期用了37张电话卡,而我2张都没用完。
  作为父母,他们喜欢把很多事情归咎给子女,他们的矛盾来源于我,不容易来源于我……好像他们活得比绝大多数人更累一些似的。
  可是谁为人父母不辛苦呢?哪个成年人的生活容易呢?难道不养孩子他们就不用工作,不用供养自己的生活了吗?为什么其他孩子的家长都是遮风挡雨的,而我的父母却让我分担这些烦心事呢?
  我知道爱和理解都是双向的,但是他们没有给予我爱,我实在很难理解他们。
  从小到大我没有得到过一点点回应,无论大事小事。哪怕我放学回家进门说“我回来了”,都无人响应。
  那天看着老师才两岁的儿子坐在他腿上,看着他上初中的女儿跟他开玩笑,我没忍住哭了。老师跟我聊天,说这些问题不能逃避,要沟通要解决。
  可是我怎么沟通呢?我们仨好像始终不在一个频道上。我也曾很直白地告诉我妈不要总打击我,我需要她给我回应,可她听过即忘,就像知道我不舒服但是并不会带我去医院一样。我爸除了醉酒后拽着我聊天不让我睡觉,就只是躺在床上看电视、玩儿手机。我常常想,在他心里或许他自己永远是第一位的,给不给我做饭取决于他想不想出去吃饭。我生日和他只差三天,可他不记得。
  怎么沟通呢?
  我曾经一度很恐惧亲密关系,直到看到了老师一家的相处,我才发现竟然真的有人可以那么幸福,幸福得那么真实。
  他们是很温柔的一家人。老师经常开车顺路送我回家,上课的时候旁边总摆着师母洗好的水果,连他家的女儿提起我的时候说的都是“我姐姐”……有一次他们一家四口出去野餐带上了我,师母买了一只烧鸡,老师第一个把鸡腿给我。
  无论是客套还是什么,我不管,这对我来说都太温暖了,是我在我家感受不到的。我在家里那种冷淡的环境生活惯了,只要别人给一点儿温暖,我就会受宠若惊。
  如今我成年了,我们之间的相处似乎不再那么剑拔弩张。或许是他们也在成长,但更主要的原因是,我不再像小时候那样迫切想得到他们的肯定。
  我爸现在会承认我学习好,写字也好看,但有时候会在末尾加一句像他。
  我不喜欢这句话。这是我自己的努力,你没有参与过。
  我仍然羡慕书法老师,但我和我的父母仍然无法亲密。
  这未必是坏事,疏离一点儿至少不容易发生矛盾。我们可以各自过好各自的生活。
  但我暗暗许愿,今后不要让我的孩子体会我的生活。
  他值得知道,这世界上的父母,是可以付出很多爱的。
  【心理解码】
  反观我们所植根的原生家庭,
  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
  ◎文/孟泓沁
  网络上流行这样一句话:“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的确,能够拥有一个美满、温馨的原生家庭,一段快乐、幸福的童年,总是让我们向往的。景谙在书法老师的家中,看到了这样理想的家庭,而她自己的家庭,却让她和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冷冷的距离感。
  是不是我们每个人都被原生家庭所束缚、决定了呢?景谙在成长和读书的过程中,没有感受到来自家庭足够的支持。然而,她却靠着自己的努力,维持着优秀的学业成绩。不仅如此,她的书法老师一家人把她当作家人对待,这都证明了景谙是一个招人喜欢的女生。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如何从经历中汲取养分,成为更好的自己。
  不过,我猜想虽然景谙已经足够优秀,但她心中或许总有一些對父母的“不原谅”。其实,比起说景谙父母不好,我更愿意认为,景谙的家庭沟通是不流畅的。我很好奇当女儿和妈妈都想说自己的闹心事的时候,有谁听到了对方的声音?我也很好奇,喝了酒后总找女儿唠叨,希望女儿认可自己的爸爸,在平日清醒时,是否也有同样的愿望?
  我们反观自己的成长,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如果,我们看到了自己父母的不足,我们不妨也尝试去看一看父母所植根的原生家庭,听一听让他们成为自己的故事。随着不断地成熟,或许有一天,我们能用我们的智慧和努力,让父母也拨云见日,让我们拥有更幸福和谐的家庭。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天府中学)
  编辑/张春艳
其他文献
我上初中时转过一次学,转学到新班级的第一天,班主任让我去讲台上做自我介绍,我有些紧张地站到讲台上还没来得及说话,底下就传出了一声不屑的冷笑,我紧张得汗珠都淌了下来,结结巴巴地说完姓名以后我低着头走向老师给我安排的座位。因为过于紧张和慌乱,我没有看见林冉偷偷探出的腳尖,于是,脚下被一绊,我直接抱着书包趴在了地上,随后我听见了全班同学的笑声,我抬起头看向林冉,她耸了耸肩没有道歉。我看了看站在门外打电话
期刊
“你看她,长得好像个男的。”  “是啊是啊。”  “哈哈哈哈哈……”我和闺蜜笑起来,这是我们第一次讨论朱宇,彼时我们还不在一个班,甚至连她的名字都不知道,但莫名地,我就是看她不顺眼。  该怎么描述那种瞬间呢?我不相信一见钟情,但我信一见如故。  本来只是偶遇时吐槽一句,到了高二分班,朱宇居然坐在了我前排的前排,整天看着她的大脑袋晃悠,别提多糟心了。  为了宣泄内心的厌恶,后来我开始以自己为圆心,向
期刊
【摘 要】本文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指引,以中班美工区为例阐述了基于儿童学习需要的场景化创设,通过图表形式展示美工区场景所蕴含的学习经验,详细介绍教师在进行场景化课程的创设时如何融环境、材料、教师三位于一体,为孩子营造一个自由欣赏、自主创作、自在表达内心情感的创作环境。  【关键词】场景化创设;欣赏美;自主创作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关于艺术领域提
期刊
生活中总会有这样的经历——明明对方没有做过什么伤害自己的事情,可就是很讨厌他,毫无缘由地。为了宣泄这种厌恶的心理,曾经孤立他,远离他,故意刁難他,在他背后说他坏话,甚至在看见他出丑时还要用力拍几个巴掌……  虽然都说做一件事需要理由,可是抱歉,不喜欢你,我找不到理由。  当一切时过境迁,我们才会后知后觉自己曾经的过分之处,心里也开始涌上了自责与惭愧之感。  那时,我才明白:不喜欢,也请别伤害。
期刊
初二开学没多久,班主任就综合大家的成绩、身高重新排座。阿望成了我的同桌。我是班级第一,而他是倒数第一,我低头瞥了一眼身边的阿望,他葡萄一般大的眼珠正咕噜转着,连带右手指间一支圆珠笔也稳稳地转圈圈。轻浮,这是我贴给他的第一个标签。班主任还在絮叨着,我的耳畔灌入的却是阿望的吸鼻涕声,一下又一下,像下水管道冲水的声音惹人难受,“鼻涕虫”成了他在我心底的代号。  我不喜欢这个新同桌,态度坚定,行为昭然若揭
期刊
在浩瀚星河中,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光芒。  夏天的风燥热而又慵懒,给人增加了几分倦意。时间的齿轮从未停止过它旋转的脚步,而年少的我们,也从未停止过前进的脚步。  有多久没有好好静下来心来躲在图书馆的一角好好看一本书了?好像自从进入了大学,每天总有忙不完的社团活动,交不完的新朋友,写不完的论文。高中时期总会有人告诉我们,大学了就轻松了,可现在经历了才知道,不是轻松,而是更加劳累。  彼时的我坐在图书
期刊
我愣神了片刻,也许迟到的道歉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都长大了,我也知道曾经错了。  再一次听到堂哥的消息,是在今年暑假了。妈妈说堂哥高考成绩不错,去了彩云之南,“不过这孩子应该有六七年没来过我们家了。还记得吗?你俩小时候经常在楼下玩儿。”  我呼吸微微一滞,心虚地说:“不记得了。”我不擅长说谎,眼神漂移到脚尖,随便找个借口溜了。  每年暑假,我都会跟着妈妈去昆明避暑,二叔在云南打工,堂哥就托给
期刊
“第一眼见到Ta,我就是不喜欢。”“Ta有很多好朋友,可是为什么我却不喜欢Ta?”在一线的咨询中,也总有学生向我倾诉这样的烦恼。是啊,有时我们就是看不顺眼一些人,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其实,Ta就是另一个自己。  我也曾是一只自我保护的小鸵鸟。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心理都有一套自我保护机制,它普遍存在于人的心理活动中,其功能类似生理上的免疫系统。当人们由于某种原因将要或已经陷入紧张焦虑状态时,就可
期刊
每年一到深秋开始下最后几场雨的时候我就会生病,初三那年的秋天我也没能逃过这个魔咒。那晚下了一整夜的雨,第二天一早我就开始发高烧,最后只能回家休息。  再上课一个人返校时,我总会有一种小小的兴奋感和紧张感,大家也会对我比以前更热情。但当这次我拎着书包走进教室的时候,我感到的却是更多的陌生感,他们竟然在我不在的时候重新排座了。  我忽然变成了一个失去了自己座位的小孩儿,我双手紧张地攥着书包带茫然地站在
期刊
还记得初见你,我和其他兄弟姐妹一窝蜂挤在床沿,叽叽喳喳地讨论着你那双紧闭的眼睛,对于你是因为刚出生无法睁眼还是在闭目养神争执不下。  那一年,你来到我们家,成了比我小九岁的表妹。  然而还没见过你几面,你就被带去了医院,在那边待了很久。我每次去外婆家,第一件事就是问你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再见面,你比先前长大了不少。我趴在你的枕头边,你滴溜溜地转着亮闪闪的眼睛打量着房间里目所能及的物件。“这里是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