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这是伟大的马尔克斯式的爱情,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之间爱的故事。他们在20岁的时候没能结婚,因为她在菠萝的提示下惊醒了:经过她对婚姻的忠诚和他对性爱的迷乱,他们都七老八十了,但他们并不因为太老了而终于结合。在五十多年的时间跨度中,马尔克斯展示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甚至,“连霍乱本身也是一种爱情病”。
我的眼睛盯着电视里放的一张碟,是我买来多时却一直未看的《霍乱时期的爱情》。故事已经接近尾,阿里萨对费尔米娜说,为了这一天,我已经等了51年9个月11天了……再后来,哦,再后来就是阿里萨和费尔米娜乘上了新胜利号,船上飘扬起霍乱的旗帜,杜绝了乘客、货物和其他一切。船长迷惑地问他来来回回航行要到几时才停,他用“在53年零11个日日夜夜前就准备好的答案”来回答船长——“永生永世”!
经过半个世纪的等待和追求,阿里萨和费尔米娜都老去了容颜,阿里萨佝偻着身板,坐在总统套房的床上,老骆驼一样的大眼睛温柔迷离害羞地看向费尔米娜,天真无耻地说:“为了你,我一直保持着童真。”
费尔米娜说:“撒谎。”
此时,我笑着笑着眼里就盈满了泪水。在这个谎言里、在阿里萨的622个女人记录里,结着阿里萨多少绝望和心酸的凝露?有时候他甚至怀疑自己等不到费尔米娜的丈夫乌尔比诺死去的那一天,但他终于活着等到了乌尔比诺死去的时刻。只有这时,他的对手才不会比他更有行动力。
2
菠萝到底有多大的魔力能够使一个沉浸在爱情幻想中的女孩突然梦醒?在把一块菠萝放进嘴里的时候,菠萝的味道突然把她从莫名其妙的昏昏沉沉中唤醒过来,她眼前的弗洛伦蒂诺·阿里萨“ 对冷冰冰的眼睛镶嵌在一张苍白的脸上,脸上的嘴唇因害怕而僵化了”。她心里叫道:“上帝啊,可怜的人!”于是,爱情在一瞬间消失了,她从爱情的幻觉中醒了过来。在那之前,费尔米娜的爱情狂热是在阿里萨的激情席卷之下狂热起来的。对阿里萨来说,“那偶然的一瞥,引起了一场爱情大灾难,持续了半个世纪尚未结束”。不论是电影,还是在书中,我都找不到费尔米娜清醒的可靠原因,只是觉得她的清醒太过突然。有人说:“或许缘自费尔米娜热情冷却之后的一种远距离静观、或许缘自生命之本能、或许缘白人性的弱点、或许缘自世俗的诱惑……”费尔米娜只以一句“不必了,忘了吧”就轻易地将阿里萨送入到爱情旋涡里达50年之久。有人夸赞这正是作家的高明之处,却是电影的败笔。若说非要有败笔的话,我倒觉得电影还是挺忠实原著的,也不仅仅是外壳的忠实,并且这是我看到的最为接近原著的一部影片。
一个在17岁就接过父亲给的一大串钥匙来管家的富人家的闺女,对于财富的认识与其说是认识不如说是本能,而阿里萨对爱情的痴迷却是清醒的糊涂,不论是当初的懵懂穷少年还是后来的风流富老头,他对费尔米娜的爱没有理由,充满了宿命的盲目:“只有上帝知道我有多么爱你”、“只有鸽子知道我有多么爱你”。所以当轮船高悬霍乱的旗帜在哥伦比亚内陆河上漂流的时候,已经七十有二的大情圣依然爱意深浓,看着皮松肉弛的费尔米娜赞许到:“不管你有多老,都是我想要得到的。”让人想起叶芝的诗:当你老了,在炉火旁思睡昏昏…
3
阿里萨由两个演员来演,小时候的阿里萨我觉得好,年轻、神经质、敏感、害羞,对爱情狂热、忠诚。哈维尔·巴登出场太早了点,还没有到阿里萨老的时候,他就老得那么不堪,也就不怪费尔米娜一个激灵醒了过来,他应该到费尔米娜抛弃年轻的阿里萨以后再出场就顺理成章了,反正被爱人抛弃的人容易衰败。哈维尔在这部片子里越来越精彩,演到了老年以后简直成精,不论身姿、眼神、表情、动作还是声音都越来越透着对爱情51年9个月11天的痴迷。
费尔米娜的饰演者乔凡娜·梅索兹殴诺演的片子看的很少,但她在此片中的演技甚至可以和梅丽尔·斯特里普在《金色豪门》中的表演相媲美。不论是年轻时的任性、率真,还是一生对乌尔比诺的忠诚,以及始于阿里萨终于阿里萨的爱情,倒换的自然流畅,让人毫无疑问地接受她的爱情行为。不知道为什么她躲在窗后的眼睛和神情让人想到米雷斯的画《水中的奥菲丽娅》。查了查乔凡娜·梅索兹殴诺的资料,她生于意大利罗马,果真演过莎剧《哈姆雷特》中的奥菲丽娅。费尔米娜从远处的马车里偷偷地观察自己的丈夫如何离开别的女人一场,她脸上的层次分别让人看到既为丈夫背叛自己而伤心,还有了断一段烦恼的松气以及对那女人的怜悯,马车的帘帷落下,费尔米娜的眼神陷入茫然、
演乌尔比诺的本杰明·布拉特是茱莉亚·罗伯茨的前男友,知道他一直是因为他是那个著名女人身后的男人,所有男人都受不了这个吧。其实,本杰明-布拉特演的乌尔比诺是一个不容易出彩的角色,他还行,让我们记住了费尔米娜因为什么而对婚姻忠诚。
南美国家哥伦比亚的一座海港城市喀他赫纳,今天已经成为一个干净的旅游胜地,到哥伦比亚旅游几乎不能错过这个城市。但在马尔克斯笔下,它是一个霍乱流行,街市吵嚷,气候湿热,植物肥硕、艳丽的地方。这些在电影里很难看到。导演是迈克·内威尔,是名片《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第四部《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等片子的导演。按理来说,他对历史画卷式的故事具有相当的把握能力,但他太忠实原著了,给人的感觉是有点畏手畏脚。据说为了得到马尔克斯对他的信任,他一直以阿里萨的执著争取马尔克斯同意他把《霍乱时期的爱情》改编成电影,因为他太喜欢这个故事,也只因太喜欢反而拘谨。《霍乱时期的爱情》像一个魔咒,使得爱上它的人迷失自我。
这是伟大的马尔克斯式的爱情,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之间爱的故事。他们在20岁的时候没能结婚,因为她在菠萝的提示下惊醒了:经过她对婚姻的忠诚和他对性爱的迷乱,他们都七老八十了,但他们并不因为太老了而终于结合。在五十多年的时间跨度中,马尔克斯展示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甚至,“连霍乱本身也是一种爱情病”。
我的眼睛盯着电视里放的一张碟,是我买来多时却一直未看的《霍乱时期的爱情》。故事已经接近尾,阿里萨对费尔米娜说,为了这一天,我已经等了51年9个月11天了……再后来,哦,再后来就是阿里萨和费尔米娜乘上了新胜利号,船上飘扬起霍乱的旗帜,杜绝了乘客、货物和其他一切。船长迷惑地问他来来回回航行要到几时才停,他用“在53年零11个日日夜夜前就准备好的答案”来回答船长——“永生永世”!
经过半个世纪的等待和追求,阿里萨和费尔米娜都老去了容颜,阿里萨佝偻着身板,坐在总统套房的床上,老骆驼一样的大眼睛温柔迷离害羞地看向费尔米娜,天真无耻地说:“为了你,我一直保持着童真。”
费尔米娜说:“撒谎。”
此时,我笑着笑着眼里就盈满了泪水。在这个谎言里、在阿里萨的622个女人记录里,结着阿里萨多少绝望和心酸的凝露?有时候他甚至怀疑自己等不到费尔米娜的丈夫乌尔比诺死去的那一天,但他终于活着等到了乌尔比诺死去的时刻。只有这时,他的对手才不会比他更有行动力。
2
菠萝到底有多大的魔力能够使一个沉浸在爱情幻想中的女孩突然梦醒?在把一块菠萝放进嘴里的时候,菠萝的味道突然把她从莫名其妙的昏昏沉沉中唤醒过来,她眼前的弗洛伦蒂诺·阿里萨“ 对冷冰冰的眼睛镶嵌在一张苍白的脸上,脸上的嘴唇因害怕而僵化了”。她心里叫道:“上帝啊,可怜的人!”于是,爱情在一瞬间消失了,她从爱情的幻觉中醒了过来。在那之前,费尔米娜的爱情狂热是在阿里萨的激情席卷之下狂热起来的。对阿里萨来说,“那偶然的一瞥,引起了一场爱情大灾难,持续了半个世纪尚未结束”。不论是电影,还是在书中,我都找不到费尔米娜清醒的可靠原因,只是觉得她的清醒太过突然。有人说:“或许缘自费尔米娜热情冷却之后的一种远距离静观、或许缘自生命之本能、或许缘白人性的弱点、或许缘自世俗的诱惑……”费尔米娜只以一句“不必了,忘了吧”就轻易地将阿里萨送入到爱情旋涡里达50年之久。有人夸赞这正是作家的高明之处,却是电影的败笔。若说非要有败笔的话,我倒觉得电影还是挺忠实原著的,也不仅仅是外壳的忠实,并且这是我看到的最为接近原著的一部影片。
一个在17岁就接过父亲给的一大串钥匙来管家的富人家的闺女,对于财富的认识与其说是认识不如说是本能,而阿里萨对爱情的痴迷却是清醒的糊涂,不论是当初的懵懂穷少年还是后来的风流富老头,他对费尔米娜的爱没有理由,充满了宿命的盲目:“只有上帝知道我有多么爱你”、“只有鸽子知道我有多么爱你”。所以当轮船高悬霍乱的旗帜在哥伦比亚内陆河上漂流的时候,已经七十有二的大情圣依然爱意深浓,看着皮松肉弛的费尔米娜赞许到:“不管你有多老,都是我想要得到的。”让人想起叶芝的诗:当你老了,在炉火旁思睡昏昏…
3
阿里萨由两个演员来演,小时候的阿里萨我觉得好,年轻、神经质、敏感、害羞,对爱情狂热、忠诚。哈维尔·巴登出场太早了点,还没有到阿里萨老的时候,他就老得那么不堪,也就不怪费尔米娜一个激灵醒了过来,他应该到费尔米娜抛弃年轻的阿里萨以后再出场就顺理成章了,反正被爱人抛弃的人容易衰败。哈维尔在这部片子里越来越精彩,演到了老年以后简直成精,不论身姿、眼神、表情、动作还是声音都越来越透着对爱情51年9个月11天的痴迷。
费尔米娜的饰演者乔凡娜·梅索兹殴诺演的片子看的很少,但她在此片中的演技甚至可以和梅丽尔·斯特里普在《金色豪门》中的表演相媲美。不论是年轻时的任性、率真,还是一生对乌尔比诺的忠诚,以及始于阿里萨终于阿里萨的爱情,倒换的自然流畅,让人毫无疑问地接受她的爱情行为。不知道为什么她躲在窗后的眼睛和神情让人想到米雷斯的画《水中的奥菲丽娅》。查了查乔凡娜·梅索兹殴诺的资料,她生于意大利罗马,果真演过莎剧《哈姆雷特》中的奥菲丽娅。费尔米娜从远处的马车里偷偷地观察自己的丈夫如何离开别的女人一场,她脸上的层次分别让人看到既为丈夫背叛自己而伤心,还有了断一段烦恼的松气以及对那女人的怜悯,马车的帘帷落下,费尔米娜的眼神陷入茫然、
演乌尔比诺的本杰明·布拉特是茱莉亚·罗伯茨的前男友,知道他一直是因为他是那个著名女人身后的男人,所有男人都受不了这个吧。其实,本杰明-布拉特演的乌尔比诺是一个不容易出彩的角色,他还行,让我们记住了费尔米娜因为什么而对婚姻忠诚。
南美国家哥伦比亚的一座海港城市喀他赫纳,今天已经成为一个干净的旅游胜地,到哥伦比亚旅游几乎不能错过这个城市。但在马尔克斯笔下,它是一个霍乱流行,街市吵嚷,气候湿热,植物肥硕、艳丽的地方。这些在电影里很难看到。导演是迈克·内威尔,是名片《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第四部《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等片子的导演。按理来说,他对历史画卷式的故事具有相当的把握能力,但他太忠实原著了,给人的感觉是有点畏手畏脚。据说为了得到马尔克斯对他的信任,他一直以阿里萨的执著争取马尔克斯同意他把《霍乱时期的爱情》改编成电影,因为他太喜欢这个故事,也只因太喜欢反而拘谨。《霍乱时期的爱情》像一个魔咒,使得爱上它的人迷失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