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251
数字图书馆通过集成和利用最新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数字化的多媒体信息内容,建立超大规模、可扩展、可互操作的分布式海量知识库群,并提供在互联网上高速、跨库检索的电子存取服务。数字图书馆是虚拟的、没有围墙的图书馆,是基于网络环境下共建共享的可扩展的知识网络系统,是超大规模的、分布式的、便于使用的、没有时空限制的、可以实现跨库无缝链接与智能检索的知识中心。它的全方位知识服务功能,将使图书馆的功能大大增强,成为互联网上的知识中心、知识网络和知识定位系统,为实现全民终身学习、自主学习、随时随地学习创造条件,在共享工程中起主体作用。
一、数字图书馆在计算机信息及图书信息工程中的应用
文化共享工程的核心是数字文化资源建设,资源库建设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核心。数字图书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在互联网上形成超大规模的、高质量的中文数字资源库群,并通过国家的骨干通信网,向全国及全球提供中文的信息资源服务。在建设文化共享工程过程中,与数字图书馆建设紧密结合,在数字图书馆技术体系的框架下,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格式进行建设,通过文化共享工程的技术平台,将数字图书馆的资源传递到千家万户,提高圖书馆的信息服务能力。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文化共享工程要以各地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设施建设紧密结合,以文化系统的可控资源数字化为基础,突出文化信息资源特色,同时组织并整合与大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文化信息;在资源整合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资源基础,发挥国家图书馆等重点单位的资源优势,科学规划,避免重复。注册"中华文化信息网",将现有的网上资源进行有效的编排后,搭载到该主页上,使之成为政府发布文化信息的主页,同时,作为数字图书馆运行数字化产品的窗口,它将成为实现资源共享的首选网站。以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为例,该工程将完成中华文化史资源库、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资源库、中国共产党历史资源库,中国发明创造资源库、中国法制资源库、中国国情资源库、中国教育资源库、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中国图书馆馆藏珍品资源库、中国博物馆馆藏珍品资源库、中国宗教资源库、中国医药学资源库、中国当代名人资源库、中国旅游资源库、中国艺术资源库、中国经济信息资源库、中国软件资源库、科技资源库以及面向青少年的一个百科全书式的知识资源库的建设。这些资源库和以后其他根据需求开发和建设的资源库,统一在"中华文化信息网"上进行信息传播,将有效地把我国几千年来的文化积累转化为丰厚的文化资产,对我国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知识创新产生难以估量的巨大推动作用。
二、数字图书馆共享计算机信息及图书信息资源的优势
中国互联网已经覆盖了31个省市;中国科学技术网实现了科学院百所联网;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络连接了300多所大学;中国金桥信息网也在24个省市建立了站点。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建设与应用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已有的网络平台。另外,截至2013年07月,宽带用户数约有17860万,网民数约3.11亿,我国的有线电视网覆盖面广,现已有18650万用户,是全球最大的有线电视网,对其加以适当的技术改造,可通过有线电视网将数字信息传递到千家万户,形成庞大的用户群。在我国电信网和有线网尚未达到的一些边远地区,可以通过卫星网作为传输手段。三网并用,特别是初步形成的宽带、双向传输网络,为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提供了可选择的、有效的、国际间的互联方式。
数字图书馆还是保存和延续发展民族文献遗产的最佳手段,所有的珍贵资料都可以经数字化处理后,将原件保存在更适宜的环境中,而数字化的资料由于实现原件的复制,并不影响一般意义上的查阅。在数字图书馆中,各类信息,如书籍、报刊甚至声音、图像资料等经过计算机的处理,都能统一成数字文献,成为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Internet是数字图书馆的一个重要环境条件,在网络环境中,信息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共享。数字图书馆不再是一个单独的实体,其所有的信息资源也不再仅局限于本馆馆藏,而是扩大到整个互联网上,这就使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更加丰富,国内的中国学术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等,图书馆都可以通过网络将其纳入到自己的馆藏中。
数字图书馆的检索技术具有高度智能化的特点。数字图书馆的检索是基于全文的,且具有联想功能,它能由一个词联想到相近的一类词,从而能检索出内容更全面的信息资料。另外,通过构造各种复杂的检索式,利用计算机的布尔运算技术,可以准确地检索出所需的文献信息。除了对文本进行检索外,还可对图像、声音等内容进行搜索,能查找到不同文献类型的所有相关信息。相比之下,传统图书馆的检索手段与途径单一,不能适应信息时代人们对信息检索求全、求准的需要。而数字图书馆的文献信息经过技术处理,可以有多种检索手段与途径,用户可以通过自由地构造各种复杂的检索方式进行方便快捷的检索,可达到不同的检索目的。此外,数字图书馆是一个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为一体的高新技术项目,它的建设必须依靠国家有关基础设施,依靠市场上成熟和实用的高新技术及相应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的相互配合。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开展了研究工作,特别是在海量数据库软件的引进开发和数据仓库技术开发等方面积累了成功经验,并培养了一批人才。这些单位所进行的国际间技术使用和引进技术运用等工作,达到了国际同期水平,为实施数字图书馆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持。
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取决于软件设计、图书馆工作人员对用户回应的速度和质量、数字化信息的制作、网络的传播速度及人性化界面的设计等;用户也可以直接通过电脑登录至数字图书馆的主页,随意浏览、查询、下载、打印有用的信息。
三、数字图书馆对计算机信息及图书信息工程的影响
"共享工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国文化建设的现状,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一些重要文化机构收藏的文化珍品,由于传播条件的制约,无法充分利用,有些已面临损坏,"共享工程"将使这些濒临灭绝的文化艺术珍品以数字化的方式永久保存,并得以广泛传播。
总之,数字图书馆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起着核心作用,不断探索和积累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经验,进一步充实和提高数字图书馆的综合实力和服务能效,扩大各级中国数字图书馆的规模,为广大群众提供形式多样的文化信息服务,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人类丰富的文化成果,实现中国数字图书馆传播先进文化、普及全民教育的最终目标。
数字图书馆通过集成和利用最新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数字化的多媒体信息内容,建立超大规模、可扩展、可互操作的分布式海量知识库群,并提供在互联网上高速、跨库检索的电子存取服务。数字图书馆是虚拟的、没有围墙的图书馆,是基于网络环境下共建共享的可扩展的知识网络系统,是超大规模的、分布式的、便于使用的、没有时空限制的、可以实现跨库无缝链接与智能检索的知识中心。它的全方位知识服务功能,将使图书馆的功能大大增强,成为互联网上的知识中心、知识网络和知识定位系统,为实现全民终身学习、自主学习、随时随地学习创造条件,在共享工程中起主体作用。
一、数字图书馆在计算机信息及图书信息工程中的应用
文化共享工程的核心是数字文化资源建设,资源库建设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核心。数字图书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在互联网上形成超大规模的、高质量的中文数字资源库群,并通过国家的骨干通信网,向全国及全球提供中文的信息资源服务。在建设文化共享工程过程中,与数字图书馆建设紧密结合,在数字图书馆技术体系的框架下,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格式进行建设,通过文化共享工程的技术平台,将数字图书馆的资源传递到千家万户,提高圖书馆的信息服务能力。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文化共享工程要以各地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设施建设紧密结合,以文化系统的可控资源数字化为基础,突出文化信息资源特色,同时组织并整合与大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文化信息;在资源整合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资源基础,发挥国家图书馆等重点单位的资源优势,科学规划,避免重复。注册"中华文化信息网",将现有的网上资源进行有效的编排后,搭载到该主页上,使之成为政府发布文化信息的主页,同时,作为数字图书馆运行数字化产品的窗口,它将成为实现资源共享的首选网站。以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为例,该工程将完成中华文化史资源库、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资源库、中国共产党历史资源库,中国发明创造资源库、中国法制资源库、中国国情资源库、中国教育资源库、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中国图书馆馆藏珍品资源库、中国博物馆馆藏珍品资源库、中国宗教资源库、中国医药学资源库、中国当代名人资源库、中国旅游资源库、中国艺术资源库、中国经济信息资源库、中国软件资源库、科技资源库以及面向青少年的一个百科全书式的知识资源库的建设。这些资源库和以后其他根据需求开发和建设的资源库,统一在"中华文化信息网"上进行信息传播,将有效地把我国几千年来的文化积累转化为丰厚的文化资产,对我国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知识创新产生难以估量的巨大推动作用。
二、数字图书馆共享计算机信息及图书信息资源的优势
中国互联网已经覆盖了31个省市;中国科学技术网实现了科学院百所联网;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络连接了300多所大学;中国金桥信息网也在24个省市建立了站点。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建设与应用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已有的网络平台。另外,截至2013年07月,宽带用户数约有17860万,网民数约3.11亿,我国的有线电视网覆盖面广,现已有18650万用户,是全球最大的有线电视网,对其加以适当的技术改造,可通过有线电视网将数字信息传递到千家万户,形成庞大的用户群。在我国电信网和有线网尚未达到的一些边远地区,可以通过卫星网作为传输手段。三网并用,特别是初步形成的宽带、双向传输网络,为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提供了可选择的、有效的、国际间的互联方式。
数字图书馆还是保存和延续发展民族文献遗产的最佳手段,所有的珍贵资料都可以经数字化处理后,将原件保存在更适宜的环境中,而数字化的资料由于实现原件的复制,并不影响一般意义上的查阅。在数字图书馆中,各类信息,如书籍、报刊甚至声音、图像资料等经过计算机的处理,都能统一成数字文献,成为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Internet是数字图书馆的一个重要环境条件,在网络环境中,信息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共享。数字图书馆不再是一个单独的实体,其所有的信息资源也不再仅局限于本馆馆藏,而是扩大到整个互联网上,这就使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更加丰富,国内的中国学术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等,图书馆都可以通过网络将其纳入到自己的馆藏中。
数字图书馆的检索技术具有高度智能化的特点。数字图书馆的检索是基于全文的,且具有联想功能,它能由一个词联想到相近的一类词,从而能检索出内容更全面的信息资料。另外,通过构造各种复杂的检索式,利用计算机的布尔运算技术,可以准确地检索出所需的文献信息。除了对文本进行检索外,还可对图像、声音等内容进行搜索,能查找到不同文献类型的所有相关信息。相比之下,传统图书馆的检索手段与途径单一,不能适应信息时代人们对信息检索求全、求准的需要。而数字图书馆的文献信息经过技术处理,可以有多种检索手段与途径,用户可以通过自由地构造各种复杂的检索方式进行方便快捷的检索,可达到不同的检索目的。此外,数字图书馆是一个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为一体的高新技术项目,它的建设必须依靠国家有关基础设施,依靠市场上成熟和实用的高新技术及相应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的相互配合。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开展了研究工作,特别是在海量数据库软件的引进开发和数据仓库技术开发等方面积累了成功经验,并培养了一批人才。这些单位所进行的国际间技术使用和引进技术运用等工作,达到了国际同期水平,为实施数字图书馆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持。
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取决于软件设计、图书馆工作人员对用户回应的速度和质量、数字化信息的制作、网络的传播速度及人性化界面的设计等;用户也可以直接通过电脑登录至数字图书馆的主页,随意浏览、查询、下载、打印有用的信息。
三、数字图书馆对计算机信息及图书信息工程的影响
"共享工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国文化建设的现状,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一些重要文化机构收藏的文化珍品,由于传播条件的制约,无法充分利用,有些已面临损坏,"共享工程"将使这些濒临灭绝的文化艺术珍品以数字化的方式永久保存,并得以广泛传播。
总之,数字图书馆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起着核心作用,不断探索和积累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经验,进一步充实和提高数字图书馆的综合实力和服务能效,扩大各级中国数字图书馆的规模,为广大群众提供形式多样的文化信息服务,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人类丰富的文化成果,实现中国数字图书馆传播先进文化、普及全民教育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