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比较CT与X线平片对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和限度。方法:回顾性对150例X线平片鼻骨侧位检查、120例薄层CT检查和其中85例同时进行X线平片鼻骨侧位及薄层CT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X线平片检查150例,鼻骨骨折64例(43%),可疑骨折23例,未见骨折63例。薄层CT检查120例,阳性102例(85%),阴性18例。其中同时进行X线平片及薄层CT检查85例,X线平片确认鼻骨骨折37例(44%),可疑骨折10例,未见骨折38例;薄层CT检查阳性78例(92%),65%为复合骨折。结论:X线平片对鼻骨骨折极易漏诊和误诊,且对骨折的部位、程度及并发改变显示不够全面和清楚。CT检查则清楚显示鼻部及邻近器官解剖结构,能细致、全面、准确地显示骨折部位程度及并发改变。
关键词 鼻外伤 骨折 X线平 片CT
资料与方法
X线平片检查150例,薄层CT检查120例,其中同时行X线平片及薄层CT检查85例。男女比例为4.5∶1,年龄10~66岁,青壮年占85%。大部分为拳击伤、撞伤、砸伤,少部分为车祸、坠楼等。临床表现:局部肿胀、瘀血、鼻部畸形、疼痛、触痛、鼻出血、复视、眼球运动障碍等。
方法:①鼻部普通X线检查:采用俯卧位,头部标准侧位像,8×10胶片,采用不同条件两次拍片。②鼻部薄层CT检查:采用菲利浦secura螺旋扫描机,层厚和层距均为2mm。图象矩阵为512×512,窗位400~600Hu,窗宽1500~2000Hu,骨算法扫描。患者均行横断扫描,部分患者行冠状扫描。横断扫描以听眶下线为基线,自额窦上缘至上颌窦下缘。冠状扫描以垂直听眶线为基线,自鼻尖至视神经管,复杂骨折病例辅以MPR和3D重建。
结果
X线平片检查150例:鼻骨骨折64例(43%),可疑骨折23例,未见骨折63例。鼻骨相邻部位均显示不佳。薄层CT检查120例:阳性102例(85%),阴性18例。其中同时行X线平片和薄层CT检查85例:X线平片确诊鼻骨骨折37例(44%),可疑骨折10例,未見骨折38例;薄层CT检查,阳性78全(92%),鼻骨骨折59例(76%),复合性骨折54例(70%),其中上颌骨额突骨折32例、鼻中隔骨折15例、鼻额缝分离23例、鼻间缝分离6例、眼眶内壁筛纸板骨折19例、眼眶其他部位骨折7例、上颌窦窦壁骨折8例、鼻泪管骨折3例,且大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鼻中隔偏曲,副鼻窦腔内混浊,密度增高,鼻骨未见骨折,而鼻骨相邻器官骨折19例(24%);X线平片未见鼻骨骨折和可疑骨折,而CT检查鼻骨骨折26例(31%),其中单侧鼻骨骨折且断骨外形良好19例(73%)。
讨论
鼻骨突出于面部正中,骨质菲薄,鼻部外伤极易造成相关联器官复合性骨折[1]。鼻部外伤传统的检查方法是X线平片鼻骨侧位及断层摄影,而本组行条件不同两次拍片,的确能部分提高骨折诊断率。有报道X线平片阳性率为29%,而本组的阳性率43%以上[2]。结果分析显示,X线平片虽能诊断鼻骨骨折,伴错位塌陷更易诊断,但误认率、漏诊率却相当高,阳性率明显低于CT检查,X线平片是29%~45%,而薄层CT是80%~92%。分析原因:①多见于一侧鼻骨骨折,骨外形尚规整,无塌陷错位,健侧鼻骨挺直及鼻骨的特殊解剖关系,遮住患侧骨折线;②由于X张平片密度分辨率低、投照技术是否适当及患者自身发育情况如何等因素,都直接影响X线平片检查对鼻骨骨折诊断的准确性和阳性率;③X线平片检查对鼻骨邻近组织结构均不能显示或显示不清,造成漏诊,原因是鼻部解部结构特殊及组织结构影像重叠。文献报道X线平片检查亦能显示鼻缝分离,但本组病倒均未能清楚显示或显示不清这些病理改变;④X线平片即使发现鼻骨骨折,由于两侧鼻骨影像重叠,而对鼻骨骨折的部位、程度、诊断欠准确、不具体,多处骨折易造成部分骨折漏诊。
薄层CT解决了组织重叠问题。CT检查的特点是密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均高,故能清楚地显示鼻骨及相邻器官的解剖结构和病理改变;加之轴、冠扫描相结合,部分复杂病例进行MPR和3D重建,使显示的结构相互补充,更进一步准确、全面地提示了鼻骨及相邻组织结构的解剖关系和病理改变[1]。薄层CT检查鼻部外伤的优点:①CT密度及空间分辨率均高, X线平片无法比拟;②能准确地判断有无骨折;③明确显示骨折的部位;④确定骨折的类型、程度、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⑤了解鼻腔、鼻旁窦、眼眶及相邻组织的情况;⑥对鼻骨与相邻结构的骨缝能清晰显示;⑦复杂病变可辅以MPR及3D重建技术,使临床医生更直观地了解病变在三维立体空间的形态、范围、程度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立体解剖关系,对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了可靠依据,并起到指导作用;⑧避免或减少了因漏、误诊而导致的延误治疗和医疗纠纷。
综上所述,在鼻部外伤的影像学检查中,不能单以传统X线平片检查作为确诊依据,应将CT检查作为临床鼻部外伤的必备检查项目。
参考文献
1周康荣.胸部颈面部CT.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328.
2高钧亮.鼻骨骨折的普通X线与CT对比分析.实用医学杂志,2001,17:514.
关键词 鼻外伤 骨折 X线平 片CT
资料与方法
X线平片检查150例,薄层CT检查120例,其中同时行X线平片及薄层CT检查85例。男女比例为4.5∶1,年龄10~66岁,青壮年占85%。大部分为拳击伤、撞伤、砸伤,少部分为车祸、坠楼等。临床表现:局部肿胀、瘀血、鼻部畸形、疼痛、触痛、鼻出血、复视、眼球运动障碍等。
方法:①鼻部普通X线检查:采用俯卧位,头部标准侧位像,8×10胶片,采用不同条件两次拍片。②鼻部薄层CT检查:采用菲利浦secura螺旋扫描机,层厚和层距均为2mm。图象矩阵为512×512,窗位400~600Hu,窗宽1500~2000Hu,骨算法扫描。患者均行横断扫描,部分患者行冠状扫描。横断扫描以听眶下线为基线,自额窦上缘至上颌窦下缘。冠状扫描以垂直听眶线为基线,自鼻尖至视神经管,复杂骨折病例辅以MPR和3D重建。
结果
X线平片检查150例:鼻骨骨折64例(43%),可疑骨折23例,未见骨折63例。鼻骨相邻部位均显示不佳。薄层CT检查120例:阳性102例(85%),阴性18例。其中同时行X线平片和薄层CT检查85例:X线平片确诊鼻骨骨折37例(44%),可疑骨折10例,未見骨折38例;薄层CT检查,阳性78全(92%),鼻骨骨折59例(76%),复合性骨折54例(70%),其中上颌骨额突骨折32例、鼻中隔骨折15例、鼻额缝分离23例、鼻间缝分离6例、眼眶内壁筛纸板骨折19例、眼眶其他部位骨折7例、上颌窦窦壁骨折8例、鼻泪管骨折3例,且大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鼻中隔偏曲,副鼻窦腔内混浊,密度增高,鼻骨未见骨折,而鼻骨相邻器官骨折19例(24%);X线平片未见鼻骨骨折和可疑骨折,而CT检查鼻骨骨折26例(31%),其中单侧鼻骨骨折且断骨外形良好19例(73%)。
讨论
鼻骨突出于面部正中,骨质菲薄,鼻部外伤极易造成相关联器官复合性骨折[1]。鼻部外伤传统的检查方法是X线平片鼻骨侧位及断层摄影,而本组行条件不同两次拍片,的确能部分提高骨折诊断率。有报道X线平片阳性率为29%,而本组的阳性率43%以上[2]。结果分析显示,X线平片虽能诊断鼻骨骨折,伴错位塌陷更易诊断,但误认率、漏诊率却相当高,阳性率明显低于CT检查,X线平片是29%~45%,而薄层CT是80%~92%。分析原因:①多见于一侧鼻骨骨折,骨外形尚规整,无塌陷错位,健侧鼻骨挺直及鼻骨的特殊解剖关系,遮住患侧骨折线;②由于X张平片密度分辨率低、投照技术是否适当及患者自身发育情况如何等因素,都直接影响X线平片检查对鼻骨骨折诊断的准确性和阳性率;③X线平片检查对鼻骨邻近组织结构均不能显示或显示不清,造成漏诊,原因是鼻部解部结构特殊及组织结构影像重叠。文献报道X线平片检查亦能显示鼻缝分离,但本组病倒均未能清楚显示或显示不清这些病理改变;④X线平片即使发现鼻骨骨折,由于两侧鼻骨影像重叠,而对鼻骨骨折的部位、程度、诊断欠准确、不具体,多处骨折易造成部分骨折漏诊。
薄层CT解决了组织重叠问题。CT检查的特点是密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均高,故能清楚地显示鼻骨及相邻器官的解剖结构和病理改变;加之轴、冠扫描相结合,部分复杂病例进行MPR和3D重建,使显示的结构相互补充,更进一步准确、全面地提示了鼻骨及相邻组织结构的解剖关系和病理改变[1]。薄层CT检查鼻部外伤的优点:①CT密度及空间分辨率均高, X线平片无法比拟;②能准确地判断有无骨折;③明确显示骨折的部位;④确定骨折的类型、程度、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⑤了解鼻腔、鼻旁窦、眼眶及相邻组织的情况;⑥对鼻骨与相邻结构的骨缝能清晰显示;⑦复杂病变可辅以MPR及3D重建技术,使临床医生更直观地了解病变在三维立体空间的形态、范围、程度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立体解剖关系,对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了可靠依据,并起到指导作用;⑧避免或减少了因漏、误诊而导致的延误治疗和医疗纠纷。
综上所述,在鼻部外伤的影像学检查中,不能单以传统X线平片检查作为确诊依据,应将CT检查作为临床鼻部外伤的必备检查项目。
参考文献
1周康荣.胸部颈面部CT.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328.
2高钧亮.鼻骨骨折的普通X线与CT对比分析.实用医学杂志,2001,17: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