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来源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61005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直径≤3 cm的肾上腺小嗜铬细胞瘤的诊断经验和后腹腔镜下手术切除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32例小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4例,女18例。年龄23~74岁,平均39岁。有高血压表现的功能型12例,静止型20例。肿瘤位于左侧13例,右侧18例,双侧1例。血浆游离间羟肾上腺素类物质( MNs)和24 h尿儿茶酚胺( CA)定性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92.6%(25/27)和81.3%(26/32)。超声、131I-间碘苄胍、CT或MRI检查定位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71.9%(23/32)、93.8%(15/16)和96.9%(31/32)。32例均拟行全麻下后腹腔镜下肾上腺部分切除术。于肾脏内上方、近后腹膜处分离肾上腺,先游离寻找靠近后腹膜的肾上腺内侧支,并充分游离出整个肾上腺组织。结果32例患者中行肾上腺部分切除术30例,肾上腺全切术2例。2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40~210 min,平均82 min。出血量20~180 ml,平均57 ml,无输血病例。病灶均完整切除,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良性嗜铬细胞瘤,肿瘤直径1.0~3.0 cm,平均(1.7±0.2) cm。术后随访8~49个月,平均18个月,无复发及术后并发症。结论小嗜铬细胞瘤定性诊断应联合检测血、尿CA及MNs和香草基扁桃酸( VMA)等多种生化指标;定位诊断中超声为筛查的首选检查;CT及MRI为常规确诊检查。后腹腔镜下肾上腺部分切除术为治疗肾上腺小嗜铬细胞瘤的首选,术中先游离寻找靠近后腹膜的肾上腺内侧支、充分探查整个肾上腺组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过大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对术后封堵器表面内皮化的影响。方法在经胸超声心动图的引导下,在18只实验犬中建立直径为(6.0±0.2)mm的房间隔缺损模型。采用完全随机化方法将实
目的:探讨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对比剂性急性肾损害(CI-AKI)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3年8月在广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群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的致病基因突变,分析基因型与表型的联系。方法研究病例资料收集于2009年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门诊。利用高通量测序对1个中国汉族肥厚型
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升级版的新农村建设。莱州积极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发展生态产业、加强环境治理、彰显文化特色
目的:探讨CD147表达及其3′非编码区( UTR) rs8259 T/A基因多态性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的关系。方法入选ACS患者182例及328例正常对照,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
目的:观察使用襻利尿剂前后心力衰竭(心衰)伴水潴留的患者血钠的变化,分析低钠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8年10月至2013年1月就诊于北京安贞医院的1378例心衰失代偿期的患者进行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患者血浆中微小RNA-126(miR-126)水平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 CCC)形成的关系,探讨miR-126是否可成为CCC形成的生物标志物。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设计,连续入选
目的:提高对肾上腺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18日收治的1例肾上腺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资料,女,62岁。因阵发性血压升高10年,发现左肾上腺占位2个月入院。
目的:观察慢病毒介导的亲环素A(cyclophilin A,CyPA)小干扰RNA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 ApoE-/-)小鼠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方法采用ApoE-/-小鼠颈动脉硅胶圈置入法快速建立动脉粥样斑
目的:研究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发生外周动脉栓塞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8456例住院的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其外周动脉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