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培养学生音乐素质的重要方式。对于音乐而言,节奏就是一种表现力,也是音乐的灵魂。音乐没有了节奏,也就没有了生命。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弱,所以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就需要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因此,在节奏训练中,教师可以通过开设趣味活动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一、开展节奏训练教学需要注意的地方
近几年来,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也开始备受重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把握好节奏训练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音乐节奏,从而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1.注重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
从本质上来说,声音才是音乐的根本。在自然界中,声音是无处不在的。不管是鸟鸣声,还是脚步声等,这些声音都具有一定的节奏。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常见的声音来引导学生,让他们可以从中产生共鸣,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而且,这样还可以使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可以积极地参与到节奏训练中。如,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可用碰铃、三角铁、双响筒三种乐器,让学生自己去敲一敲、打一打、听一听,然后划分小组,在时、分、秒三种节奏中分别演奏三种乐器。
2.注重循序渐进地教学
由于很多小学生没有音乐基础,所以,教师在进行节奏训练教学时,就应该注重循序渐进、由浅至深。
例如,打击乐器是最具节奏感的,而且也是最简单易懂的,教师便可以先利用打击乐器来让学生熟悉和感受节奏,等学生有所了解之后,再慢慢加大难度。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为了维持学生的兴趣,可以让学生从生活当中寻找素材,自己发掘制作一些打击乐器,并用这些自制的乐器进行实际训练,比如可以用矿泉水瓶装入沙子,制作成沙锤。
又如,在一些三拍子歌曲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熟悉三拍子节奏,教师可引导学生用废自行车的铃铛充当三角铁,用装了沙的矿泉水瓶子作为沙锤,用铃铛演奏第一拍,矿泉水瓶演奏第二拍和第三拍。强调三拍子“强弱弱”的律动感。
3.将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重点讲解
歌曲是小学音乐节奏训练中的重点和难点,在一首歌曲中,可能会存在多种不同的乐器声音,而且在节奏方面也会呈现比较复杂的变化。因此,对于小学生而言,想要完全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就必须要大量练习,并且学会掌握和运用。只有解决了重点和难点内容,学生才会更加深入理解和掌握节奏。
二、在节奏训练中常用的教学方式
1.玩游戏的方式
小学生年龄较小,对于游戏比较热爱,所以,在小学教学中,做游戏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当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这种方式也比较适用。在做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互动,并且帮助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学到一些简单的音乐节奏,有助于加强记忆。
例如,在学习长短音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做游戏。通过“击鼓传花”的游戏方式来表演动物的声音,如“小猫,小猫,喵喵喵。”“小鸡,小鸡,叽叽叽。”等。通过这种做游戏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节奏感。此外,这些简单的语言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容易,能帮助他们在游戏中掌握节奏的快慢。
实际上结合上述案例,动是学生的一大特点,小学生在学习音乐时,本身会受到音乐节奏的支配,通过旋律、歌词、情绪的感染会使学生身体各器官都在活跃和兴奋中,这样“动”的欲望就会非常强烈。用游戏的方式来进行节奏训练,最关键的是要让学生“动”起来。因此,教师不能用课堂纪律来限制学生,在音乐的节奏下,学生会不由自主地做动作,这是他们的心理愿望,在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就需要尊重学生的这种心理愿望,让其跟随音乐的节奏动起来。具体教学中,教师可把各种音符化为具体的简单动作来表现音乐节奏,让学生一边听、一边玩,如四分音符为一拍,游戏中就要求学生在这一节奏下要做自然的迈步动作,全音符为四拍,就要求做转体动作,右脚向右侧迈步,左脚跟上,连续做动作回到原位,通过这種方法,让学生将动作和音乐节奏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学习和掌握音乐节奏。
2.诗歌朗诵的方式
在实际教学中,对于一些比较难记的乐理,教师就可以将其改编成朗朗上口的歌曲,并且教会学生哼唱。这样,学生便可以在学习唱歌的过程中快速地记住这些乐理,从而逐渐掌握音乐节奏。
例如,在节奏训练中,用诗歌朗诵的方法,让学生有节奏地朗读一些简单的诗词、歌词或者即兴地讲一些带节奏的话,同时在朗读时用手拍出节奏。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节奏为“XX.XXX—|XX.XXX—|”。这种方法更适合称为语言训练法。语言本身具有典型的节奏,自然的语言能产生自然的效果,学生始终都处在一个语言环境中,教师从语言的节奏出发,进行音乐节奏训练,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
另外,朗读法也可以配合声势训练的方法。所谓的声势训练方法是运用拍手、拍腿、跺脚等能够发出声响的人体动作来表现节奏,这些动作的意义是将人体变成乐器去演奏音乐,与其他乐器相比,“人体乐器”更简单,更容易上手,每个学生都可以毫无困难地参与到训练中。因此,在朗读一些词语、短句或者诗歌时,若配上动作来给朗读赋予一些声音节奏,这样就又将游戏方式融入训练,课堂效果会更好。
3.从生活中找节奏
学生对节奏是非常敏感的,会随着听到的音乐不自觉地做动作,但他们对节奏这个概念并不理解。为了让节奏的概念更为直观,教师就要在学生的生活中挖掘节奏,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节奏。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声世界,到处都有不同的声音,而不同声音,或许带有不一样的节奏。而音乐节奏很大程度上是从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因此,从生活中找节奏,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节奏训练的效果。
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播放一些生活中比较常听到的声音。如,老人走路的声音,其节奏是X—|X—|,年轻人走路则是XX|XX|,儿童走路则是XXXX|XXXX|。用这些学生已知的生活经验来启发学生,并把这些带节奏的声音运用到音乐中,让学生成为音乐活动的参与者和创造者,引导学生自发地去从生活中创造性地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
总之,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节奏训练教学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对于教师而言,若想要很好地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就必须让他们学会掌握音乐节奏,这是学习音乐的关键。另外,基于小学生年龄、性格的特点,教师在上课时也要尽可能地选择一些多样化的节奏训练形式来开展教学,这样不仅可以让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跃,而且可以让学生对此产生兴趣,从而主动参与其中。
(作者单位:甘肃省正宁县西关小学)
(责任编辑 岳舒)
一、开展节奏训练教学需要注意的地方
近几年来,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也开始备受重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把握好节奏训练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音乐节奏,从而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1.注重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
从本质上来说,声音才是音乐的根本。在自然界中,声音是无处不在的。不管是鸟鸣声,还是脚步声等,这些声音都具有一定的节奏。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常见的声音来引导学生,让他们可以从中产生共鸣,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而且,这样还可以使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可以积极地参与到节奏训练中。如,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可用碰铃、三角铁、双响筒三种乐器,让学生自己去敲一敲、打一打、听一听,然后划分小组,在时、分、秒三种节奏中分别演奏三种乐器。
2.注重循序渐进地教学
由于很多小学生没有音乐基础,所以,教师在进行节奏训练教学时,就应该注重循序渐进、由浅至深。
例如,打击乐器是最具节奏感的,而且也是最简单易懂的,教师便可以先利用打击乐器来让学生熟悉和感受节奏,等学生有所了解之后,再慢慢加大难度。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为了维持学生的兴趣,可以让学生从生活当中寻找素材,自己发掘制作一些打击乐器,并用这些自制的乐器进行实际训练,比如可以用矿泉水瓶装入沙子,制作成沙锤。
又如,在一些三拍子歌曲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熟悉三拍子节奏,教师可引导学生用废自行车的铃铛充当三角铁,用装了沙的矿泉水瓶子作为沙锤,用铃铛演奏第一拍,矿泉水瓶演奏第二拍和第三拍。强调三拍子“强弱弱”的律动感。
3.将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重点讲解
歌曲是小学音乐节奏训练中的重点和难点,在一首歌曲中,可能会存在多种不同的乐器声音,而且在节奏方面也会呈现比较复杂的变化。因此,对于小学生而言,想要完全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就必须要大量练习,并且学会掌握和运用。只有解决了重点和难点内容,学生才会更加深入理解和掌握节奏。
二、在节奏训练中常用的教学方式
1.玩游戏的方式
小学生年龄较小,对于游戏比较热爱,所以,在小学教学中,做游戏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当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这种方式也比较适用。在做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互动,并且帮助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学到一些简单的音乐节奏,有助于加强记忆。
例如,在学习长短音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做游戏。通过“击鼓传花”的游戏方式来表演动物的声音,如“小猫,小猫,喵喵喵。”“小鸡,小鸡,叽叽叽。”等。通过这种做游戏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节奏感。此外,这些简单的语言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容易,能帮助他们在游戏中掌握节奏的快慢。
实际上结合上述案例,动是学生的一大特点,小学生在学习音乐时,本身会受到音乐节奏的支配,通过旋律、歌词、情绪的感染会使学生身体各器官都在活跃和兴奋中,这样“动”的欲望就会非常强烈。用游戏的方式来进行节奏训练,最关键的是要让学生“动”起来。因此,教师不能用课堂纪律来限制学生,在音乐的节奏下,学生会不由自主地做动作,这是他们的心理愿望,在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就需要尊重学生的这种心理愿望,让其跟随音乐的节奏动起来。具体教学中,教师可把各种音符化为具体的简单动作来表现音乐节奏,让学生一边听、一边玩,如四分音符为一拍,游戏中就要求学生在这一节奏下要做自然的迈步动作,全音符为四拍,就要求做转体动作,右脚向右侧迈步,左脚跟上,连续做动作回到原位,通过这種方法,让学生将动作和音乐节奏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学习和掌握音乐节奏。
2.诗歌朗诵的方式
在实际教学中,对于一些比较难记的乐理,教师就可以将其改编成朗朗上口的歌曲,并且教会学生哼唱。这样,学生便可以在学习唱歌的过程中快速地记住这些乐理,从而逐渐掌握音乐节奏。
例如,在节奏训练中,用诗歌朗诵的方法,让学生有节奏地朗读一些简单的诗词、歌词或者即兴地讲一些带节奏的话,同时在朗读时用手拍出节奏。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节奏为“XX.XXX—|XX.XXX—|”。这种方法更适合称为语言训练法。语言本身具有典型的节奏,自然的语言能产生自然的效果,学生始终都处在一个语言环境中,教师从语言的节奏出发,进行音乐节奏训练,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
另外,朗读法也可以配合声势训练的方法。所谓的声势训练方法是运用拍手、拍腿、跺脚等能够发出声响的人体动作来表现节奏,这些动作的意义是将人体变成乐器去演奏音乐,与其他乐器相比,“人体乐器”更简单,更容易上手,每个学生都可以毫无困难地参与到训练中。因此,在朗读一些词语、短句或者诗歌时,若配上动作来给朗读赋予一些声音节奏,这样就又将游戏方式融入训练,课堂效果会更好。
3.从生活中找节奏
学生对节奏是非常敏感的,会随着听到的音乐不自觉地做动作,但他们对节奏这个概念并不理解。为了让节奏的概念更为直观,教师就要在学生的生活中挖掘节奏,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节奏。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声世界,到处都有不同的声音,而不同声音,或许带有不一样的节奏。而音乐节奏很大程度上是从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因此,从生活中找节奏,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节奏训练的效果。
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播放一些生活中比较常听到的声音。如,老人走路的声音,其节奏是X—|X—|,年轻人走路则是XX|XX|,儿童走路则是XXXX|XXXX|。用这些学生已知的生活经验来启发学生,并把这些带节奏的声音运用到音乐中,让学生成为音乐活动的参与者和创造者,引导学生自发地去从生活中创造性地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
总之,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节奏训练教学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对于教师而言,若想要很好地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就必须让他们学会掌握音乐节奏,这是学习音乐的关键。另外,基于小学生年龄、性格的特点,教师在上课时也要尽可能地选择一些多样化的节奏训练形式来开展教学,这样不仅可以让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跃,而且可以让学生对此产生兴趣,从而主动参与其中。
(作者单位:甘肃省正宁县西关小学)
(责任编辑 岳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