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导航
文档转换
企业服务
Action
Another action
Something else here
Separated link
One more separated link
vip购买
不 限
期刊论文
硕博论文
会议论文
报 纸
英文论文
全文
主题
作者
摘要
关键词
搜索
您的位置
首页
期刊论文
鸾歌凤舞到蓬瀛——晚清海外游记西方舞蹈史料考述
鸾歌凤舞到蓬瀛——晚清海外游记西方舞蹈史料考述
来源 :音乐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8550cimc
【摘 要】
:
中国传统常将音乐、舞蹈和诗歌并举,三者合一为“乐”;有舞必有乐,音乐、舞蹈互为依存,正所谓“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直至清代,综而论之,其音乐形制仍是以宫廷乐舞、
【作 者】
:
佥亚迪
【机 构】
: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传承与现代文明建设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出 处】
:
音乐研究
【发表日期】
:
2017年1期
【关键词】
:
西方舞蹈
考述
史料
游记
海外
晚清
中国传统
互为依存
【基金项目】
:
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晚清域外游记音乐史料研究”(项目编号:YJC760041)的阶段性成果.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下载此文
赞助VIP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常将音乐、舞蹈和诗歌并举,三者合一为“乐”;有舞必有乐,音乐、舞蹈互为依存,正所谓“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直至清代,综而论之,其音乐形制仍是以宫廷乐舞、
其他文献
邢台南宫普彤塔明代铜造像
普彤塔位于邢台南宫市西北1.5公里,旧城村东北约200米处,原普彤寺内(图一)。1966年3月8日,邢台大地震时从普彤塔上震落观音铜造像3尊(NW006、NW040、NW047)。1990年10月,河北省文物局拨款对四层以上普彤塔进行落架重修时在塔身佛龛内又发现铜造像39尊。
期刊
造像
邢台
铜
明代
南宫市
文物局
河北省
佛龛
内蒙古呼伦贝尔辉河水坝细石器遗址发掘报告
20世纪上半叶,中外学者在呼伦贝尔大草原调查发现以细石器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迄今已达240多处,细石器遗存最早的时代可能已到中石器时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细石器研究”课题组于2003年8—9月对呼伦贝尔辉河水坝细石器遗址进行调查和发掘,出土大量文化遗物,发现细石器制作现场,清理居住、篝火、灰坑等遗迹;2004年又对该遗址进行补充发掘,清理墓葬一座‘引。本文报告以上两年度发掘该遗址的主要收获。
期刊
发掘报告
呼伦贝尔
细石器
遗址
水坝
中国社会科学院
内蒙古
文化遗存
中国音乐史学史专题学术研讨会
主办:中国音乐史学会 承办:温州大学音乐学院
期刊
中国音乐史学会
学术研讨会
史学史
专题
音乐学院
温州大学
湖北钟祥黄土坡东周秦代墓发掘报告
黄土坡位于汉江中游西岸,地处大洪山系南支荆山余脉向江汉平原过渡的丘岗地带,隶属于湖北省钟祥市文集镇康集村,东北距市区郢中镇约8公里(图一)。
期刊
钟祥市
湖北省
发掘报告
黄土
秦代
东周
江汉平原
丘岗地
2004--2005年殷墟小屯宫殿宗庙区的勘探和发掘
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简称“史语所”)在小屯东北地发掘了甲、乙、丙三组基址和YH127甲骨坑,确认了晚商宫殿宗庙区的位置。五六十年代,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简称“考古所安阳队”)勘探并试掘了大灰沟,划出了晚商宫殿宗庙区的大致范围。70年代,在小屯南地清理了数座甲骨坑,于小屯西北地发掘了妇好墓和数座夯土基址。
期刊
发掘
宗庙
宫殿
勘探
历史语言研究所
殷墟
二三十年代
中央研究院
《考古学报》加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启事
期刊
亩会与花会两种文化空间的转换——妙峰山进香花会的当代存续研究
始于1925年顾颉刚等北大先贤妙峰山田野工作的开先河之举,逾百年的妙峰山庙会研究已成绩斐然。然而,汗牛充栋的“妙峰山研究”文论多集中于宗教和民俗学方面,音乐视角的研究却并不多见,对花会问题的研究就更少。
期刊
妙峰山
文化空间
存续
当代
田野工作
顾颉刚
民俗学
庙会
《考古学报》编辑委员会名单
期刊
江苏姜堰天目山西周城址发掘报告
天目山城址位于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市城区北部(东经120°、北纬32°),地处江淮之间的里下河平原南缘的新通扬河南侧,西邻姜溱河。该城址西距泰州21公里,东北去海安青墩新石器遗址约15公里,天目山、青墩等遗址均处于古长江北岸的沙嘴(图一)。
期刊
天目山
江苏省
发掘报告
城址
西周
长江北岸
泰州市
姜堰市
羕国铜器及其历史地理探析
羕(亦作“yang”或“漾”,简写作“养”)是文献失载的一个周代古国,传世铜器中有较多的反映,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河南桐柏、泌阳等地又有一些新的考古发现,然由于缺乏确切的文献证据,加之当时对“羕”字的释读未能明晰,以致有关羕国的铜器和历史一直没有被学术界所认识。
期刊
历史地理
铜器
六七十年代
考古发现
学术界
文献
周代
与本文相关的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