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有媒体在世界各地的中国人当中开展了一项调查,共有两千多人参与,这些人对于心情的表达不一,但总体感觉却是一个字:累!
中国人的最大感受是“累”:有人“身累”,有人“心累”,有人“特别累”,还有人“越来越累”……当然,也有少数人“累并快乐”或者“累并幸福”着。
“累”字,成了中国人的普遍感受。那么,究竟都是一些什么样的“累”在困扰着大家,如何能把这“累”字抛到脑后呢?
焦虑与无奈
不久前,有媒体开展了一项“当前中国人焦虑程度调查”,结果显示,近九成受访者认同“全民焦虑”已成当下中国的社会病。
根据调查结果表明,在个人层面,公众最焦虑的三个问题依次是:“看不起病,养不起老”;“人际关系紧张、信任危机”;“工作压力大”。接下来依次是“买不起房”;“入学难、升学难,教育问题多多”;“失业容易就业难”;“交通拥堵,通勤成本太高”;“提拔、升职、绩效焦虑”;“婚姻问题和家庭危机”;“手机等电子产品让人沉溺”等。
社会性的焦虑特定属于某些社会层面或时代,它是一种广泛的心神不安和精神不定,是一种弥漫于社会不同阶层的焦虑,这种焦虑不会轻易消退,不容易通过心理的调适而化解。人们所焦虑的对象或有不同,但在其性质和内容上又存在着一些共性。例如,贫困者或忧虑自己生存缺乏保障,而富有者也可能忧虑自己财产缺乏保障。两者虽然不可等量齐观,而忧虑则相同。
财富在增加,快乐却在减少,伴随各种社会问题和现代化负面影响的累积,焦虑确实已经超越了个体的心理状态,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全民焦虑”已成为时代的病症。
焦虑情绪会“传染”。专家们指出,焦虑情绪确实存在“传染”效应和放大效应。从公众的信息传播渠道来说,微博、微信及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发展,使得公众可以随时随地发声。但对相关问题的焦虑,也通过这些形式播散开来,并引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使焦虑成为普遍问题。
你也抑郁了吗
有关资料显示,当前职场上25岁以上的成年人中,抑郁症患者正以每年11.3%的速度增长。在这些人群中,每10位男性就有一位可能患有抑郁症;而女性则每5位就有一位患有抑郁症。
据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博士刘鸿伟介绍,抑郁症的高发年龄集中在27~33岁左右。究其原因,是由于青年人在生理上已由旺盛期进入缓慢衰退期,在“内忧外患”的冲击下,心理和生理开始出现偏差。
抑郁症者通常呈现出情感丰富细腻、敏感多疑、缺乏安全感、个人欲望强烈、思维能力发达、内省力强、道德感强、纪律性强等心理特征。他们的思维方式多属封闭性的,固执己见,过分讲求秩序,喜欢作“惟一的”“最好的”选择或判断。他们是典型的完美主义者,办事要求面面俱到,滴水不漏。但是,强烈的愿望与现实能力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人们常用“小心眼儿”“死心眼儿”“好面子”“想不开”等字眼儿来形容这些人。
就从事的行业来看,通常从事创意形态的工作者,如高科技从业人员、广告人、演员、记者等,患抑郁症的可能性较大。此外,随着社会竞争日益加大,大学毕业生和外企白领的压力也居高不下,罹患抑郁症的比例也有所增加。因此,职场白领在处理庞大工作压力的同时,更要小心抑郁症悄悄上身。
抑郁症早期的症状不典型,因而常被误解为劳累了,或亚健康。因此,当你发现自己失眠、胃口不佳、胸闷、容易疲倦,并对许多事物失去兴趣时,你就应该静下来考虑一下,这些或许是抑郁症早期的表现症状。
患了抑郁症要向同事或主管坦诚求助吗?多数医生认为,不要贸然行动,要视公司文化是否能够包容,且愿意了解抑郁症患者而定。专家认为,若是重度的抑郁症患者,最好暂时离开压力源,毕竟生命要比赚钱来得重要。
疲劳也是一种病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有个妇女,体重在短时间内减轻了近50磅,差一点死去。她每天几乎不做什么,但感觉却很疲乏,累得连头也抬不起来。医生怀疑她患了癌症,但做了所有能想到的各项检查、化验,却找不到恶性肿瘤的迹象,也找不到其他导致消瘦的原因。最后,这位妇女被带到精神病主治医生那里,医生确诊她是患了精神疲劳症。
精神疲劳症患者由于内心感情抵触,常常导致失眠,这就更加重了疲劳。整夜地辗转反侧、做梦、担惊受怕,在睡醒的时候就会感到精疲力尽。
解除精神疲劳症,光凭药物是不行的。维生素和止痛药不是长期用于治疗精神疲劳症的良药,服用这些药一定要遵照医嘱;安眠药和乙醇则经常起着相反的作用;咖啡因会使患者出现忧虑的迹象……
除了精神疲劳症,还有体力疲劳症。体力疲劳症是人们肌肉过度紧张的结果,即由于新陈代谢的废物二氧化碳和乳酸在血液中聚集,从而使得人们感到疲劳。最简便、迅速的医疗方法是休息。休息可使人的身体得到排除废物和恢复肌肉养料的机会。
此外还有病理性疲劳症。病理性疲劳症是体内组织紊乱的预示或结果,可能是患了感冒,也可能是患了其他疾病,通常还会出现其他的一些症状。
因此,任何人连续几个星期感到精力衰竭,都应该进行彻底的身体检查。即使一个人的疾病已经治愈一个星期,也可能会仍然感到很疲劳。这是身体在提醒你,不能马上去工作,而是要让身体有机会完全恢复健康。如果你对此置若罔闻,很快就投入工作,骤然间会使旧病复发,而且会延长疲劳期。
找回自我价值观
现代职场竞争已经渗透到人的骨子里面,使人烦恼,心态变差。竞争是残酷的,不能改变,我们需要的是改变心态,在矛盾的夹缝中尽力保持一份好心情。
专家分析认为,“累”是一部分中国人迷失了自我价值观的表现。当自我价值观迷失的时候,人们就会缺乏生活目标,甚至不知道“我是谁”,不知道我们每天在为谁做事情,也不知道我们为什么做事情。另外,社会生活的一些不确定性,会让人们内心的不安全感增强,内心不安全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退行,例如三十多岁的人,本应该结婚生子了,却因为没车没房而不能结婚,这种不由自主的退行会造成压力源的增强,心里自然会不舒服。人们往往会用“累”字来表达这种不舒服。
能改变的只有心态。其实,心态变了,心理健康了,人就会跟着变。不论2013年在公众心中是何种滋味,在公众眼中是何种色彩,相信这一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幸福快乐也好,累也罢,只要认真地工作、生活着,用心体会感受着生命中的各种滋味,就是有意义的,就值得用“很赞”来形容。
中国人的最大感受是“累”:有人“身累”,有人“心累”,有人“特别累”,还有人“越来越累”……当然,也有少数人“累并快乐”或者“累并幸福”着。
“累”字,成了中国人的普遍感受。那么,究竟都是一些什么样的“累”在困扰着大家,如何能把这“累”字抛到脑后呢?
焦虑与无奈
不久前,有媒体开展了一项“当前中国人焦虑程度调查”,结果显示,近九成受访者认同“全民焦虑”已成当下中国的社会病。
根据调查结果表明,在个人层面,公众最焦虑的三个问题依次是:“看不起病,养不起老”;“人际关系紧张、信任危机”;“工作压力大”。接下来依次是“买不起房”;“入学难、升学难,教育问题多多”;“失业容易就业难”;“交通拥堵,通勤成本太高”;“提拔、升职、绩效焦虑”;“婚姻问题和家庭危机”;“手机等电子产品让人沉溺”等。
社会性的焦虑特定属于某些社会层面或时代,它是一种广泛的心神不安和精神不定,是一种弥漫于社会不同阶层的焦虑,这种焦虑不会轻易消退,不容易通过心理的调适而化解。人们所焦虑的对象或有不同,但在其性质和内容上又存在着一些共性。例如,贫困者或忧虑自己生存缺乏保障,而富有者也可能忧虑自己财产缺乏保障。两者虽然不可等量齐观,而忧虑则相同。
财富在增加,快乐却在减少,伴随各种社会问题和现代化负面影响的累积,焦虑确实已经超越了个体的心理状态,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全民焦虑”已成为时代的病症。
焦虑情绪会“传染”。专家们指出,焦虑情绪确实存在“传染”效应和放大效应。从公众的信息传播渠道来说,微博、微信及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发展,使得公众可以随时随地发声。但对相关问题的焦虑,也通过这些形式播散开来,并引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使焦虑成为普遍问题。
你也抑郁了吗
有关资料显示,当前职场上25岁以上的成年人中,抑郁症患者正以每年11.3%的速度增长。在这些人群中,每10位男性就有一位可能患有抑郁症;而女性则每5位就有一位患有抑郁症。
据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博士刘鸿伟介绍,抑郁症的高发年龄集中在27~33岁左右。究其原因,是由于青年人在生理上已由旺盛期进入缓慢衰退期,在“内忧外患”的冲击下,心理和生理开始出现偏差。
抑郁症者通常呈现出情感丰富细腻、敏感多疑、缺乏安全感、个人欲望强烈、思维能力发达、内省力强、道德感强、纪律性强等心理特征。他们的思维方式多属封闭性的,固执己见,过分讲求秩序,喜欢作“惟一的”“最好的”选择或判断。他们是典型的完美主义者,办事要求面面俱到,滴水不漏。但是,强烈的愿望与现实能力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人们常用“小心眼儿”“死心眼儿”“好面子”“想不开”等字眼儿来形容这些人。
就从事的行业来看,通常从事创意形态的工作者,如高科技从业人员、广告人、演员、记者等,患抑郁症的可能性较大。此外,随着社会竞争日益加大,大学毕业生和外企白领的压力也居高不下,罹患抑郁症的比例也有所增加。因此,职场白领在处理庞大工作压力的同时,更要小心抑郁症悄悄上身。
抑郁症早期的症状不典型,因而常被误解为劳累了,或亚健康。因此,当你发现自己失眠、胃口不佳、胸闷、容易疲倦,并对许多事物失去兴趣时,你就应该静下来考虑一下,这些或许是抑郁症早期的表现症状。
患了抑郁症要向同事或主管坦诚求助吗?多数医生认为,不要贸然行动,要视公司文化是否能够包容,且愿意了解抑郁症患者而定。专家认为,若是重度的抑郁症患者,最好暂时离开压力源,毕竟生命要比赚钱来得重要。
疲劳也是一种病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有个妇女,体重在短时间内减轻了近50磅,差一点死去。她每天几乎不做什么,但感觉却很疲乏,累得连头也抬不起来。医生怀疑她患了癌症,但做了所有能想到的各项检查、化验,却找不到恶性肿瘤的迹象,也找不到其他导致消瘦的原因。最后,这位妇女被带到精神病主治医生那里,医生确诊她是患了精神疲劳症。
精神疲劳症患者由于内心感情抵触,常常导致失眠,这就更加重了疲劳。整夜地辗转反侧、做梦、担惊受怕,在睡醒的时候就会感到精疲力尽。
解除精神疲劳症,光凭药物是不行的。维生素和止痛药不是长期用于治疗精神疲劳症的良药,服用这些药一定要遵照医嘱;安眠药和乙醇则经常起着相反的作用;咖啡因会使患者出现忧虑的迹象……
除了精神疲劳症,还有体力疲劳症。体力疲劳症是人们肌肉过度紧张的结果,即由于新陈代谢的废物二氧化碳和乳酸在血液中聚集,从而使得人们感到疲劳。最简便、迅速的医疗方法是休息。休息可使人的身体得到排除废物和恢复肌肉养料的机会。
此外还有病理性疲劳症。病理性疲劳症是体内组织紊乱的预示或结果,可能是患了感冒,也可能是患了其他疾病,通常还会出现其他的一些症状。
因此,任何人连续几个星期感到精力衰竭,都应该进行彻底的身体检查。即使一个人的疾病已经治愈一个星期,也可能会仍然感到很疲劳。这是身体在提醒你,不能马上去工作,而是要让身体有机会完全恢复健康。如果你对此置若罔闻,很快就投入工作,骤然间会使旧病复发,而且会延长疲劳期。
找回自我价值观
现代职场竞争已经渗透到人的骨子里面,使人烦恼,心态变差。竞争是残酷的,不能改变,我们需要的是改变心态,在矛盾的夹缝中尽力保持一份好心情。
专家分析认为,“累”是一部分中国人迷失了自我价值观的表现。当自我价值观迷失的时候,人们就会缺乏生活目标,甚至不知道“我是谁”,不知道我们每天在为谁做事情,也不知道我们为什么做事情。另外,社会生活的一些不确定性,会让人们内心的不安全感增强,内心不安全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退行,例如三十多岁的人,本应该结婚生子了,却因为没车没房而不能结婚,这种不由自主的退行会造成压力源的增强,心里自然会不舒服。人们往往会用“累”字来表达这种不舒服。
能改变的只有心态。其实,心态变了,心理健康了,人就会跟着变。不论2013年在公众心中是何种滋味,在公众眼中是何种色彩,相信这一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幸福快乐也好,累也罢,只要认真地工作、生活着,用心体会感受着生命中的各种滋味,就是有意义的,就值得用“很赞”来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