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年化收益率超10%?结构性理财产品怎么选

来源 :投资与理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021913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行业的整顿治理,一些宣称“低风险、高收益”的平台神话纷纷破灭。有理财分析师不断告诫“低风险、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根本不存在,因为其从本质上违背了金融的基本逻辑。然而,只要打着“低风险、高收益”的旗号,仍有不少投资者“冲锋陷阵”。
  资金天然逐利,实际上,市场上一旦有宣称“高收益”的标的出现,哪怕是标注了高风险,还是会有资金前赴后继入场博弈。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汇集资金瞄准高收益并没有错,在努力让资金保值增值的过程中,还需了解产品、了解自己,更好地防范和控制风险,确保收益真正“落袋”。

高收益有条件


  在新的金融监管要求之下,打破刚兑已成大势所趋,各家银行纷纷推出一些创新产品,产品也不再对外宣称“保本保收益”。以1月21日交通银行发布的一款理财产品为例,预期年化收益率在2%至9%之间,因为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能到9%,引发不少投资者关注。
  根据其产品说明书,这款名为“得利宝·私银慧享”的3个月结构性人民币理财产品,投资范围覆盖了固定收益类、货币市场类、权益类、符合监管机构要求的信托计划及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合,另外还包括了金融衍生工具。
  “这款产品挂钩的是沪深300指数。”该行一位理财经理对记者表示,“真正看理财产品说明书的投资者并不多,大家最关心的是最终收益率,虽然预期年化收益率很高,但是一旦投资期限内相关标的表现不佳,最终收益可能只有2%。”
  记者调查发现,包括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在内的多家商业银行都曾发售过挂钩股票指数的理财产品。此类产品往往有一定的期限,挂钩标的包括沪深300指数、上证50指数、中证500指数,甚至还有纳斯达克100指数。
  也就是说,这些理财产品的最终收益率均与股指走势相关。如一家股份制银行近期发售的名为“沪深300看涨鲨鱼鳍”的理财产品,5万元起购,投资期限为66天,预期年化收益率在1.84%至14.34%之间。
  根据其理财产品的设计,只有当沪深300指数在不超过10%的区间内波动时,投资者才可能获得真正“高收益”。业内理财经理建议,在投资结构性理财产品时,要想获得高收益必须对相关投资标的有一定的投资经验。另外,对于一些预期收益超过10%的产品,普通投资者需要控制好投资金额,不建议大额买入,因为最终收益可能与预期相差较大,毕竟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落袋为安才是理财的首要目标。

关注风险评级


  买过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都知道在购买产品之前,银行需要做风险测评。银行之所以对投资者进行风险评级,主要是为了避免出现客户风险承受能力与购买产品不匹配的现象。
  目前,银行理财市场共有两类风险评级:一类是对理财产品进行评级,另一类是对投资者进行评级。经过评级之后,理财产品被分成5级,分别是PR1(低风险)、PR2(中低风险)、PR3(中风险)、PR4(中高风险)和PR5(高风险)。与此同时,投资者经过测评之后也被分成5级,分别为谨慎型、稳健型、平衡型、进取型和激进型。

  投资者的评级决定了其购买理财产品的级别。以工行一款“挂钩黄金AU9999”的理财产品为例,该产品为PR3,也就是说,相对应的只有平衡型、进取型和激进型的投资者才可以购买。
  一位在工行工作了10年以上的理财经理告诉记者,一些银行在揽储压力之下,创新步子迈得较大,一些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浮动预期收益最高能到14%甚至更高。“此类结构性理财产品大多运用了金融工程技术,将一些固定收益产品与金融衍生品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型产品。”
  另据融360理财分析师介绍,如果投资者购买了挂钩股指、汇率、黄金等高风险标的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收益率一般都有一个区间,计算方式比较复杂。如果运气不好,收益为零的情况也有可能发生。目前,预期收益排名靠前的有不少结构性理财产品,然而在每个月未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的理財产品中,大部分也都是结构性理财产品。
  作为保本理财的最佳替代产品,在新的监管要求之下,结构性理财产品在2018年迎来了全面爆发。但一些投资者对其中的风险认识不足,理财经理提醒投资者,判断理财产品是否安全并不是看它的收益类型,而是要看该产品的风险等级。PR1和PR2产品安全级别都很高,尤其是PR2,虽然很多都是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但实际上购买的风险并不大,收益比PR1相对更高,适合普通投资者购买。

当心银行理财“飞单”


  家住江苏南通的王阿姨最近有些烦闷,她告诉记者,2018年初,她在当地一家股份制银行购买了一款“东方红”理财产品,现在本金已亏损超过30%。她说:“后悔当初太相信银行工作人员的推销了。”
  王阿姨的遭遇并非个案,据记者了解,她购买的并非真正的银行理财产品,而是银行代销的一款基金理财产品。在现实中,银行工作人员为了获取高佣金违规向投资者兜售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在业内被称为“飞单”。
  媒体公开报道显示,近年来,“飞单”事件屡见不鲜,很多投资者把矛头对准银行,认为银行在欺骗客户。而银行代销理财基金和保险的理财产品,属于正常业务范畴,是否被认定为“违规”,要看银行工作人员在销售银行代销理财产品时,是否存在对投资客户诱导或误导的行为。
其他文献
2018年2月28日,360公司正式在上交所敲锣上市。至此,历经近3年时间,360终于完成了从纽交所退市,再到A股上市的华丽转身。“经常有人问我,360能够成功回归A股,是不是一个特例?在我看来,这不是特例,而是一个开始,是中国互联网公司与A股市场融合的开始。”360董事长周鸿祎在上市致辞中表示,“回归A股的道路可以说是千辛万苦,有了家人的支持,我想我才能够坚持下来”。  2005年11月,周鸿祎
期刊
2018,ofo这盘棋中没有赢家。上千万用户退不出押金,供应商拿不到欠款,员工树倒猢狲散,投资方的钱打了水漂,创始人一无所获,黯然离场。戴威,这个从来不肯低头,“紧紧攥住手中的糖不舍得放开的孩子”,走到了众叛亲离的境地。  外界普遍认为,ofo命运的急转直下,始于戴威在2017年11月將来自滴滴的付强团队“扫地出门”,以及这一举动所昭示的与最大金主“决裂”的信号。有人将其归结为资本的挟持和创业者的
期刊
轰动一时的“鸿茅药酒事件”已经远去,在那场风波中被暂停的“鸿茅药酒”广告,近日全面复播。  事件的主角之一谭秦东医生至今避而不谈“鸿茅药酒”,另一个主角鲍洪升已经携鸿茅药酒开始复苏。  2017年底,一个叫谭秦东的医生,一篇自媒体文章《中国神药“鸿毛药酒”,来自天堂的毒药》,半年后引发了一场跨省抓捕。这就是轰动一时的“鸿茅药酒事件”。  3个多月过去,鲍洪升判断,4月那场将鸿茅药酒打落深谷的事件,
期刊
2018年9月26日上午9:30,海底捞创始人张勇、首席运营官杨利娟敲响了港交所的铜锣。  从1994年创立,历时24年,海底捞终于被我们吃上市了。  海底捞上市发行价为每股17.8港元,开盘价报18.8港元,较发行价大涨5.6%,随后继续冲高,最高涨幅达10.11%,市值一举冲破千亿港元,超越121亿美元的达美乐比萨,成为全球第五大餐饮企业。  海底捞创始人张勇、舒萍夫妇,2017年以50亿元的
期刊
如果去张家口的崇礼县,坐汽车沿着京藏高速公路行驶,平平稳稳地开,大约需要近3个小时。坐火车就快多了,仅一个小时就到了,若火车提速以后还会更快。那些恨不得马上就到的滑雪者可以选择坐火车去。我是一个慢生活的践行者,还是选择坐汽车去,坐汽车可以优哉游哉地欣赏沿途的风光。要知道,过程与目的,同等的珍贵。年轻的时候,我曾经坐那种老式的长途汽车,从北京出发去过居庸关。当年的居庸关还没有现在这样繁华,凸现的是塞
期刊
2018年12月12日 ,瑞幸咖啡宣布完成2亿美元B轮融资,投后估值22亿美元。愉悦资本、大钲资本、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中金公司等参与了本次融资。  无论是请来国民女神汤唯、男神张震代言,还是自带10亿入场、半年开出500家门店,以及首杯免费、买五送五的优惠活动,其本身都带有极强的社会话题和传播属性。而掌舵者钱治亚,则从神州“铁娘子”到咖啡市场的瑞幸“阿凡达”。  在百度上输入“钱治亚”
期刊
2018年7月13日,被圈内人认为“不可能跑路”的投之家出现逾期问题,7月14日,深圳市公安局南山分局对“深圳投之家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投之家)”涉嫌集资诈骗案立案侦查。  投之家出事后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其称为“兄弟单位”的网贷之家紧急声明,与之撇清关系。但资料显示,投之家属于盈灿集团,盈灿基金是由盈灿资管推出的投资产品,盈灿基金、网贷之家、投之家皆为同一集团公司旗下的兄弟公司。  网贷之家
期刊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被催婚。”对奋斗在都市的单身男女来说,每个佳节都是一场催婚战役。事实上,不光普通的单身男女有被催婚的烦恼,就连活跃在荧幕上的明星偶像也未能免俗。眼下湖南卫视正在热播的综艺《我家那闺女》,就是以明星“催婚与被催婚”的生活場景作为主题切入,以亲情观察方式讲述着公众人物的故事。作为四位主人公之一,主持人吴昕以率真的表现,获得了观众的认可。  节目中,吴昕分享了自己在平衡工作和生
期刊
2018年7月9日9點30分,小米集团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挂牌,成为港股市场首家执行“同股不同权”机制的上市公司。与发行价每股17港元相比,16.6港元的开盘即跌破发行价,总市值为3714.4亿港元(约为473.3亿美元)。当日收盘,小米股价固定在16.8港元,相比发行价下跌1.18%,总市值为3759亿港元(约479亿美元)。相比雷军7月8日披露的小米估值543亿美元,小米市值IPO首日蒸发64亿美
期刊
香港楼市拐点已至?  近日,《南华早报》引述一份正式文件报道称,一位买家放弃在香港山顶购买豪宅,并因此损失46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100万元)定金。  2018年12月31日,这位买家同意以7.22亿港元(约合人民币6.22亿元)购买山顶豪宅项目Mount Nicholson的16号屋,但之后选择中止交易。  有消息称,这是香港房产市场陷入疲软的最新迹象。  同时,香港首富、长和系资深顾问李嘉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