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对于音乐兴趣培养的相关内容,总结下来就是两句话:我太希望孩子能喜爱音乐,并掌握音乐相关技能了。但我不知道怎么办。
我找教音乐的专业人士咨询:现在儿童音乐培养整体情况如何?大家的表情和语气都比较沉痛,总结下来也是两句话:现在的家长确实愿意让孩子学音乐了。然后,大部分人就用错误的理念或方法,成功地把孩子的音乐前途给毁了。
我们让孩子学音乐最常见的问题:把乐器学习当成音乐学习的全部。急功近利,把简单弹出几首小曲儿作为进步的标准,把考级作为评价能力的全部。
最后的结果是,孩子的整体音乐能力提升有限,多年后还是停留在弹奏几首小曲儿上,甚至对音乐的兴趣也不大了,
作为自学没成才的音乐爱好者,我可以理解专业人士的无奈,更能理解父母们在这件事情上的无助。首先,自己确实没有基础。不要逼我忆童年,去回想是否还接受过音乐教育,成长在小县城,音乐确实是数学老师教的。所以,大部分父母不知道音乐课教什么比较正常。看看隔壁的孩子,花了相同的钱学英语,可都会好几百单词了'鼻涕擦干净的话还真有点国际商务人士的感觉呢。
如果学乐器,总算能好一点,给叔叔阿姨弹个小曲儿,也算是我们艺术投资的真情回报吧。至于考级,更是纠结。一味追求考级,显得比较功利。但没有这些考级,我们自己怎么评价孩子学到了什么程度,孩子应该向什么方向努力?因为问题涉及到音乐专业和音乐教育,所以我找了很多相关专业人士进行咨询和鉴定,力求用最简单的话把这些问题说清楚,让大家看得明白。
音乐到底是怎么回事?
先回想一下,好的音乐会给你带来什么感觉?
当二泉映月中的二胡响起,是不是二十年房贷、没有北京户口等忧伤的情绪立刻涌上心头?但若来一首命运交响曲,是不是觉得这些都不是事儿了,因为后面可能还有更悲壮的呢!没错,好的音乐总能引起你心中的某种共鸣。这么冲奇,怎么做到的?
就像造就美食不仅要有食材、调料,还要考虑烹饪方法和火候等。音乐也有核心元素,例如最基础的:节奏、旋律、强弱、速度、音色、和弦等。你肯定知道哆来咪这些音符,但你可能还不知道的是,节奏、强弱、音色、速度等都是音乐带给我们不同情感的关键要素。
想象蔡琴在《被遗忘的时光中》低声吟唱的那句:“是谁——,在敲打我窗”,几个字唱了快十秒。如果速度快五倍,歌名就得改成《今夜,派出所来查房》;如果音高高八度,歌名就得改成《到底谁家猴孩子,天天来捣乱》;如果使用Biang爸沙哑的嗓音,歌名就得改成《大爷,有您的快递》。
以上例子简单说明,当一些音乐要素改变时,对表达的情感有多大的影响。
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和弦,简单说一下。给小Biang举的例子是,音符就像班里的小朋友,凑一起玩得融洽就是和谐的和弦,比如1 3 5,掐架的就是不和谐的和弦。如同有些小朋友爱一起蹦蹦跳跳,有些喜歡一起安静地画画作手工,不同的和弦也各有特色,并能表达不同的情感。一首歌整体和谐,加少量不和谐会增加趣。味,但太多不和谐就会乱套。
一首音乐就是这些元素的排列组合,某一些特定的组合能产生最强烈的共鸣。
学音乐,到底在学什么?
音乐的理论
最基础的,例如音乐界的通用语言——五线谱的规则。高级一些的,这些核心的音乐元素如何组合才能最有效表达不同的情感。想入门音乐,乐理当然是必须掌握的,除非你的艺术生涯最高追求就是当一名麦霸。
听的能力
问:吃货和美食家的区别?吃货的最高能力是能找到美食,而美食家能给我们呈现出从看到美食到感官达到高潮的每个细微过程,同样,还能揣摩出食材和调料在什么时间、什么炊具里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爱听音乐和会听音乐的区别是一个道理,具备良好的乐感,能听出音乐的节奏,音高和和弦的走势,甚至理解这些音乐元素编排和情感共鸣的关系,那是完全不同的能力和境界。这些能力,有天生的成分,但后天的练习必不可少。
演奏与演唱能力
其实,歌唱就是拿我们自己当乐器。乐器演奏和歌唱,就是大脑指挥肌肉完成一系列动作从而实现音,乐元素的过程。有些动作和乐器相关,有些肌肉运动只和节奏的律动相关,这就是为什么学会一个乐器后,掌握其他的乐器就会比较快,因为除了乐器相关技法,其它基础能力已经具备了。还有一个重要的是合奏能力,合奏需要学会倾听自己和倾听别人从而保证声部的融合。
所以当孩子们刚开始学习乐器,例如钢琴时,其实是在学习很多内容,其中包括乐理、需要熟悉节奏和身体的配合,需要练习乐器特有的技法。同时学习,其实难度还是比较大。这就是我现在比较认可音乐的专业启蒙教育的原因,可以先把简单乐理、音感,甚至一些简单的打击类乐器演奏和合奏等基础做好,然后集中注意力突破乐器特有的技法。这样,孩子的压力会小很多。
创作能力
作为前半生创作不超过五首曲子的业余选手,这件事情我实在不敢多点评,毫无疑问,音乐创作需要的是具备以上每一项能力的综合能力与较强的创造力。
但是,此事也并非如大家想的那么神秘和不可靠近。还记得上面说过的和弦么,只要学会1 3 5这三个和谐之音加一个节奏,就可以组合出最简单的乐曲,只不过听起来枯燥一些罢了。随着学的音符、和弦、节奏类型增多,就可以创作更丰富的乐曲。所以音乐培养内容总结下来包括:音乐的原理,音乐元素的辨识和理解,演唱或利用乐器演奏这些音乐元素,利用这些元素重新创造新的音乐。好的音乐启蒙教育,对于这些方面都会覆盖。
相信你看到这些内容,会很庆幸娃们还在很高兴地学习着音乐,而不是担心学不到什么东西了。
关于音乐启蒙教育,很多人都听过奥尔夫音乐这个名字,简单普及一下:
1、奥尔夫音乐是国际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
2、个人体会主要特点是通过儿歌、舞蹈、游戏、画画等各种方式让儿童参与进来并且从中理解音乐,学习乐理,增强乐感,甚至开始创作。
3、它的局限性是属于儿童教育,不解决高级技法问题。
另外,台湾的奥尔夫音乐专家,也是美育音乐舞蹈的创始人曾老师给出的不同年龄段的音乐学习方法,有必要给大家参考一下:
0-3岁:不要刻意学音乐,关注生活常规、语言表达、肢体协调专注力、社交能力等
3-4岁:千万不要学乐器,保证能够独立上课,能够对音乐元素进行听、动、看。
4-6岁:不要太早学钢琴,要奠定快乐的音乐基础,包括音感、视谱、乐理、音乐欣赏、合奏、创作。
6岁及以上,再考虑专业训练。
最后一件事,也是我觉得最重要的事情,和我们的教育相关。很多时候我们关注音乐的准确性,但所有的艺术形式最重要的目标其实是态度和情感的表达,这需要我们的孩子有态度、有情感、有想法、有创新。
学习音乐会对形成这些品质有帮助,但其更多的是来自于我们对孩子日常的教育和影响。如果我们失败地教育出了没有感情、没有想法和态度的孩子,那他在钢琴前,也只是一个演奏的机器,甚至在人生的乐章前,他也只是一台机器。理解这一点,可能比理解清楚怎么学习音乐更重要。
——摘自微信公众号“Biang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