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妥自己的心灵

来源 :经典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s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古至今,靠文学发财的人是很少的。明代的袁枚算是一个。他34岁归隐南京随园,整天诗酒唱和,娶过一妻五妾或者更多,狎过妓,还把妓女买来赠送朋友。他能如此风流潇洒,当然需要相当的经济基础。此公确有经济头脑,他依侍自己诗坛盟主的身份,收了不少女弟子,这些女弟子大多是官太太,不差钱,所以袁枚在收取高学费之外,还享受了不少公款吃喝、公款旅游的好处。他利用撰写《随园诗话》之便,公开收取编辑费,谁掏的银子多,入选的作品就多。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此公在南京和安徽滁州都有地产,他承包给别人耕种,自己坐收渔利。清代的钱谦益不仅收藏了大量图书,还收藏了一代名妓柳如是,靠的不是文学,而是两朝为官赚取的雪花银。当代也有几个作家上了富豪榜,有的靠版税,有的靠书法,有的靠触电(电影、电视剧),有的靠办杂志开公司,总之,纯文学收入在其财富中所占的比重是微乎其微的。
  文学从业人员更多的情况是“文章憎命达”,“诗穷而后工”。李白一生豪气十足,“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可是他命途多舛,晚年投靠永王李璘的幕府,寄人篱下,最终穷困潦倒而死。杜甫遭逢“安史之乱”,纵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之抱负,却无施展才能之机会,做的都是有职无权的小官,一生颠沛流离,郁郁而终。李清照早年与丈夫赵明诚相敬相爱,生活优裕,后逢金兵南犯,夫妻流落南方,丈夫病死后,她受骗嫁给了昏庸官吏张汝州,心灵倍受重创,一代才女最后客死江南。
  问世人是因为穷困而选择了文学,还是因为文学而导致了穷困?这个问题可以不必回答,但由此而来的另一个问题却必须搞清楚:既然文学并不能直接带来财富,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像飞蛾扑火一样,追逐文学热衷文学乃至献身文学?
  答案只有一个:文学可以安妥人的心灵。大千世界,欲望无限,痛苦无限。財富可以使你锦衣玉食,养尊处优,却无法使你平衡欲望,内心安宁;权力可以使你呼风唤雨,作威作福,却无法使你回归自然,回归人的本性;美色可以供你风流快活,温柔富贵,却也可以消蚀精神,萎靡意志。宗教和哲学倒是可以深入人的心灵层面,让你活得达观、智慧,可惜中国人大多不信教,即使是教徒,也是急功近利,为了祛病禳灾才临时抱佛脚;提起哲学,则大多数人觉得深奥、晦涩、头疼。文学,只有文学,从《诗经》发源的中国文学,绵延数千年,流淌成一条浩浩荡荡的江河,抚慰人的伤口,滋养人的心灵,成为中国人,上至王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思想的营养品、精神的避难所。我很庆幸自己白天从事文学编辑,晚上从事文学创作,是文学的滋养,使我这个农家子弟在进入灯红酒绿的都市之后没有迷失自我,在社会的大染缸里没有同流合污,在浮躁喧嚣的尘世中保持了一份相对的纯净。
  “此心安处是吾乡。”对于和我阅历相似的很多读者来说,文学,就是安妥自己心灵的一个支点,有了它,你虽然不能撬动地球,却可以拥有整个世界。
  
  摘自《中华读书报》
  
其他文献
《抹黄》  作者:砚清  作家出版社  定价:25.00元  内容简介:“抹黄”是近年来突现的一种社会现象,直白地解释为:向人泼脏水,给当事人以莫须有的罪名,使其在人前抬不起头。  蓝红玉与胡子固是一对恩爱夫妻,可是,自从蓝红玉当上了省城运河市的副市长后,引来人们的种种猜测,怀疑她是与市委书记米刚、副省长姜生予一路睡下去才有亨通仕途的。一同竞争副市长职位的公安局长詹发权认为败给了一个靠性贿赂博取上
期刊
动车追尾,高铁停摆,突然让人发觉,慢下来是多么重要。  多年前,在济南有一家专门做蘑菇宴的餐馆,十分红火。  这家店门面不大,厅里也就能摆个七八桌,每天客人都满满当当的,大多数时候一张桌能翻两三次台。若是招待尊贵客人,得提前两天才能预订上单间。  客人多当然是好事,可地方小,不能一一满足就遗憾了,老板想,若来的客人都能接待了,那该多挣多少钱啊?  恰巧这个时候,路对过的一家大饭店倒闭,房屋待租。于
期刊
感谢管花的天使——凌波仙子,让世界有了奇花异草和姹紫嫣红,它们不说话,不张扬,也不计较,不背叛,使人间的不少人可以视花卉草木为朋友。“有花名含羞,人岂能无耻”,有人将含羞草的知耻作为做人的准则,视其为榜样。我们亦可以学习水仙的清丽和清纯。水仙获取甚少,只几瓢清水,便能维持一生;晒一点阳光,便能花开茂盛,虽然弱不胜冠,柔弱纤细,却敢傲雪斗霜,和严冬岁寒抗争。如果说水仙开花守信用,报春不失时,那么桂花
期刊
小和尚问老和尚:“您得道前,做什么?”  老和尚:“砍柴,担水,做饭。”  小和尚:“那得道后呢?”老和尚:“砍柴,擔水,做饭。”  小和尚:“那何谓得道?”  老和尚:“得道前,砍柴时惦着挑水,挑水时惦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      摘自《禅语》
期刊
日本朋友告诉我一个故事:  爷爷虽然七十岁了,他所做的陶器、瓷器仍全国闻名,每年都要来东京的百货公司开展览会,在我们家住一晚,隔天就回乡下去。我们家的小孩子很喜欢这位爷爷,他常把一些素描给小孩子看,让他们高兴。  一次,我们全家到爷爷的工作室去做客,見他全神贯注地在陶器上绘画,表情凝重,顽固又严肃,吓了孩子们一跳。“从前这些陶器,都是粗品,现在卖得那么贵,我做了却觉得没意思了。”爷爷很喜欢喝日本清
期刊
我常常想起孩提时分见过的一位补碗老人。  他扛着一条板凳,板凳上挂着一只小木桶,走街串巷地吆喝——有爛碗破碗拿来补呦……  老人补碗像绣花,凡是烂了的碗,拿给老人,老人就用自制的钻头,配上二胡拉杆一样的东西,把钻头别在弓弦上,固定住,来回拉,直到钻成了两毫米左右深度的眼儿,沿着碗的裂痕钻下去,然后,把烂掉的碗碴拼在一起,用订书针一样的补碗钉把裂纹巴在一起,接连钉下去,碗就又能化零为整了。  我曾听
期刊
人生是一个等待的过程。小时候,等待长大;长大后,又等待成功。等待是一根无形的绳子,贯穿人生每一个阶段。  据说在撒哈拉炙热的沙丘上有一种草籽,它们暴晒在阳光下。但只要有一场短暂的雨,它們就能在几天内完成从发芽、生长到开花的全过程。  撒哈拉的雨是多么的难得,然而这种草籽在近乎“千年等一回”的等待过程中,积蓄了所有的能量,在这短暂的一场雨中完成了开花的使命。这是多么令人肃然起敬的生命啊!  不禁想起
期刊
不论男女,无关老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不说别的,只消觑一眼当下电视广告即可明了:两大主题,一是药品,二是化妆品。不外乎说生命诚可贵,美貌价更高。较之“痛并快乐着”,“活并美丽着”舒坦得多,也理想得多——不但要活着,而且要活得美,美美地活着。不妨认为,中国已进入最爱美和消费美的历史阶段。美酒、美食、美景、美女……个个谈美,人人好美。  不过有一点我忽然觉得奇怪,关于美的说法或对美的评价用语尽管那么
期刊
梁漱溟说,人一辈子首先要解决人和物的关系,再解决人和人的关系,最后解决人和自己内心的关系。就像一只出色的斗鸡,要想修炼成功,需要漫长的过程:第一阶段,没有什么底气还气势汹汹,像无赖叫嚣的街头小混混;第二阶段,紧张好胜,俨如指点江山、激揚文字的年轻人;第三阶段,虽然好胜的迹象看上去已经全泯,但是眼睛里精光还盛,说明气势未消,容易冲动;到最后,呆头呆脑、不动声色,身怀绝技,秘不示人。这样的鸡踏入战场,
期刊
美國耶鲁大学曾有一个大学生因为相貌丑陋,而被她的同学们暗地里评为最愚笨、最不招人喜欢的姑娘。她也因此整天沉默寡言,情绪低落忧郁。她的父母很担心,就去咨询当时著名的心理医生戴恩博士。戴恩博士听完这个大学生父母的描述后,笑着说,“你们的女儿没有病,回去吧,过一段时间就会好起来的!”这个大学生的父母刚离开,戴恩博士就联系上了耶鲁大学的一位负责人,说明了情况,并提出让这个大学生的同学们都努力改变以往对她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