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强迫的八大山人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ppl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朋友见我家的墙壁毫无文化,好意送我一个旅游地买的竹编卷轴,上面是一只威猛的国画老虎。我再三敬谢不敏:我草民一个,借虎威何用。朋友笑说,用不着虎威,福气总喜欢的,“虎”者,“福”也。他有位画家朋友,专门画云,画卖得很好,就因为“云”者“运”也。
  我对国画的了解很有限,朋友的话让我茅塞顿开:原来许多我看上去觉得俗不可耐的国画卖得那么好,许多画家不论名气大小一个个满脸得色油光可鉴,原来是画讨了升官发财的口气。如同乡间风俗,画鱼就是年年有余,画花就是花开富贵。
  应一家出版社之约,写清初画家八大山人传,比较之下,悟出一番浅显的道理:八大山人因为国破家亡,一生流落民间,在出家、疯癫、还俗、贫病的颠沛流离中成就为伟大艺术家。当时便有“余尝阅山人诗画,大有唐宋人气魄。至于书法,则胎骨弆于晋魏矣”,“人得之,争藏以为重”的评价。三百多年后的今天,八大山人书画在国内外市场奇货可居,成为史上最贵的中国画。不知有多少人指着八大山人这个名字养家糊口,扬名立万,发财致富。以得其真传自诩的伪书家伪画家、以他为主角的伪演艺伪传奇、以他为旗号的伪学者伪学术、以他为招牌的书画店笔墨纸张店,沸沸扬扬。最为恶劣的是仿冒八大山人的赝品之多,使得八大山人作品的鉴别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显赫如画坛巨匠,也靠几可乱真的伪造八大山人作品而获取巨额财富,被公认为“三百年来最顶级之摹仿与伪作大师”。
  世上的艺术家各种各样,在艺术与金钱的关系上无外三种:一种是只知艺术不知钱,到了知钱的时候也不知怎样搂钱;一种是既知艺术也知钱;一种是不知艺术只知钱。第二种不必说日子过得如同公卿,第三种靠炒作钻营也可以赚个盆满钵满。最惨的就是第一种了。
  八大山人恰恰就属于第一种。他早期的书画,供释门里外的师友娱情逸趣,无所谓“润格”。即便有人酬谢,也是给庙里做的功德。他痴迷艺术,却“不甚爱惜”,不像今天聪明绝顶的艺术家一样懂得艺术可以是生财之道,可以产业化和市场化。他不懂装贴润笔告示,不懂举办画廊展销,不懂让夫人揣着印章不给重金就不钤印。与他同时代的几位传记作者做了绘声绘色的记录:他作书画只凭着兴之所至就泼墨挥毫,不计较作品的价值。市人送他一条鱼,他就画条鱼答谢人家;送他萝卜白菜,他就画萝卜白菜答谢人家。他嗜酒,想得到他书画的人,就拿酒招引他,预先把大量墨汁纸张放在座位旁边。他酒量有限,很快就醉了,一见纸笔便大肆泼墨,或干脆用笤帚挥洒,或用破帽涂抹,然后再抓起笔来大肆渲染,或山林,或丘壑,或花鸟竹石,无不进入妙境。见人喜欢他的书法,他就捋起袖子,挥舞笔管,狂叫大呼,洋洋洒洒,数十幅立就。随后就任由人家拿走。别人以为他着了魔,而他也整个一个人来疯,越画越来劲。
  那些随便就得到他作品的人,多是穷书生、小百姓、杀猪的,卖酒的,以及僧人。小和尚们争先恐后地向他索画,揪住他的衣袖拉拉扯扯,他一点不生气,有求必应。至于朋友要求馈赠,他自然更不会推辞。
  不过,八大山人的“不甚爱惜”,是不可以强迫的。没醉酒的时候,那些他看不上眼的权贵即便送金银珠宝给他,也得不到他的只字片画。因此,权贵们求他的书画,反而要从寺庙僧众和五行八作那儿买到。被霸蛮的长官招去两三天不让走,他就在人家厅堂上拉屎,人家只好把他赶走。对他不高兴的人,他会举起一柄写了“哑”字的扇子挡着脸,啰懒得跟人家唆。
  晚年的八大山人“常忧冻馁”,且常常生病,不能不鬻画谋生,但书画的卖价却令人寒心。他在回复画商的一封信札中说自己的书画廉价得与一担河水差不多———“河水一担值三文”。一幅八百八十一字的《滕王阁序》,卖价不过“半百开元钞”(八大山人),让今天自封的书法家笑掉大牙。但那样的价格,已经让他喜出望外了。
  八大山人曾经借汉东方生的“拔剑割肉……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其仁也?”的话自嘲和自我安慰,让人心酸,却又让人欣慰。艺术家正是在追逐功利还是专注唯美、出卖技法还是激扬性灵、取悦邀宠还是特立独行上,划分出了平庸与非凡。八大山人品格孤高而笔墨奇逸,其作乃是生命的寄托、心血的物化,这才让后世的许多大师们甘愿也只能匍匐在他脚下。
  选自《羊城晚报》
其他文献
有一段时间,我会梦到一只黄狗。在我似睡非睡之时,听到一声狗吠,叫声哀怨、凄绝。那声音一阵紧接一阵,闷闷的,带着波动,一种来自地底的声音,直接抵达我的身体,撞击着耳膜。我感到脑袋在晃动,眼前金星乱舞。恍恍惚惚,我看见一只狗,一身的黄,向我扑来。我惊得一身冷汗,忽地坐起来,大脑一片空白。我努力在记忆里搜寻,四十多年,我的生命历程里,有没有梦中的那只黄狗。我用力拨开尘封已久的记忆,拂去一层层尘土,记忆渐
3年前,也是这样热闹的春节,我陪着妈妈在哈尔滨拥挤的超市、商场里办年货,我自己都觉得超市里的东西是不要钱的吗,怎么会有那么多人。跟妈妈走散了约好超市出口见,推着装满啤酒、饮料的手推车,吃力的掉头时硬生生压过了一个男生的脚,我头也不敢抬说了声对不起就走了。推到收银区又是长长的队伍,排队无聊中,身后传来一个男人的声音:“压了脚,都不抬头看一眼就走?”这才一惊回头:“实在不好意思……额,有点面熟,你是?
这是高原悠长的呼吸,  这是五月的声响,  犹如青稞出苗时的喜悦,  在大片的土地上蔓延、歌唱。  所有此刻降落的云  定然回到了故乡,  无需怀疑他们的身份,  那闪光中的名字  正敲打着老屋的门房。  叶片上的旖旎  落入时间的仰望,  一滴一韵  全都是心灵悟语,  注定完结一次远航。  风向着东吹,  从小峡口直奔平安驿,  然后继续向东跑,  经过我家门前,  但它不会告诉我任何消息。 
《秋菊打官司》中村长困惑的背后,隐藏着中国传统政治逻辑,展现着基层民众和普通官员在政府治理模式转向法治过程中的困惑与选择。文章指出,秋菊的官司实质上是一场解决官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