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走进数学,让数学学习生活化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p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该是生活中的数学,应该学习他们“自己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能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所以我们认为:学习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多姿多彩的生活实际成为数学知识的源头。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知识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同时要拓宽数学知识的应用渠道,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捕捉生活现象,引入数学问题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儿童时期是理解性的睡眠时期,不适宜用理性的方法对他们进行训练,应当让他们接受大自然的教育,接受感觉经验的教育,接受实际事物、实际行动的教育。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捕捉适宜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中,进而提炼出其中的数学问题。
  例如,我在教学“6的乘法口诀”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而是先给他们看了一张自己班级的课程表。提问:“大家请看,这是我们班的一张课程表,数一数我们每天上几节课?(6节)那么我们一个星期总共上的课节数就是几个6呢?可以用什么算式计算?(6×5=)那就要用到几的乘法口诀?”接着引出新的学习内容:6的乘法口诀。由于导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学生对于下面新知的学习就更有目的性,兴趣自然而生。
  二、创设生活情境,感受数学问题
  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一个新知识的有意义习得必须在学生主题积极思维的参与下,经历认知结构的调整和重新组织,最终把新知同化,纳入原认知结构中。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入手,选择学生身边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探索的事物,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多媒体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能够解决许多传统课堂教学中不能解决或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当教师能够正确、合理地选择和恰当运用多媒体时,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创新教育的有效实施。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恰当运用多媒体和应用多媒体实施创新性教育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许多优点,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多媒体,能更合理地发挥多媒体的作用,突出它的优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许多问题是语言和文字所难以直观表现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采用多媒体往往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例如解决行程中的“相遇”、“相向”、“相背”、“同向”等问题时,可以用计算机直观地展现这几种运动,并且教师可以把这组动画进行任意切换,反复比较、区别,有利于学生加深认识和理解,使教学目标优质高效地达成。在教学中创设与教学内容贴近的情境,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融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会使课堂教学过程形象化、直观化、趣味化。利用多媒体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的功能可以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符合小学生的心理需要。
  三、参与生活实践,认识数学问题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是知识理解的延伸与升华。任何束缚住学生手脚,只允许他们冥思苦想的教学方法是不科学的。只有让学生充分进行生活实践,才能使学生真正明白所学知识的价值。
  例如,在教学“认识左右”时,教师出示一幅上下楼梯的图画,提出问题:“他们都是靠左边走的吗?”学生有人说女小朋友是靠左,男小朋友是靠右,有人说男小朋友和女小朋友都是靠右,争执不下。这时,老师设计了让学生排队模拟上下楼梯活动,把走廊当成楼梯,走廊旁边的学生模拟上下楼梯。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实践,很清楚地看到了方向的变化过程。如果只是靠看图判断左右,学生就容易受主观意识的影响,作出的判断往往不准确。老师设计成活动的方式让学生亲自体验,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就理解和掌握了知识。
  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课标》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数学教学不仅要从儿童的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还必须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的思维方式看待分析与解决,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1.引导学生会用数学眼光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如在教学完“三角形”这一课后,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三角形的事物和运用到三角形稳定性的事例。又如,在学完“米、分米和厘米”的认识后,学生能知道一幢楼房高大约是18米,而不是18厘米;一本书长大约是18厘米而不是18米。
  2.指导学生会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的问题。如在“认识人民币”这一课的教学中,在学生认识了元、角、分和知道了商品价格以后,教师设计一个让学生自己购买物品的活动,要求学生计算出购买物品的价格,使学生在简单的补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这样就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其他文献
淄博矿务局埠村煤矿经济效益逐年增长,与其原煤劳动生产率的逐年提高密不可分。1995年原煤全员劳动生产率为0.779/工,1998年为0.899/工,2001年增至1.004/工。现在该矿原煤产
数学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的学科。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不断有新的教学方法被应用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但是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那么,运用什么的方法才能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分别从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开展有效性的课堂训练这四个方面进行具体方法的论述。  一、转变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是影响教师教学开展的重要思想因素。随着社会的发
摘 要: 图形变换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近年来中考的热点问题,多数学生对此类问题存在较大的困惑,因此作者有了着手研究解决这个困惑的动机,目的是积累教学图形变换问题的经验,进而找到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图形变换 问题解决 案例分析  在知识发展过程中,教与学是解决矛盾的最常见的途径,为使教学成为解决矛盾的有效途径,一线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充电,总结经验,寻找帮助学
摘 要: 一个小学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在七年级学习了有理数的减法后,把“3-2”算错了,百思不得其解。因此,做好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有效衔接,使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是摆在初中数学老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初中数学 连续性 统一性 有效衔接  一个小学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在七年级学习了有理数的减法后,计算“3-2”时写成“3-2=3 (-2)= (3 2)= 5”,
目的:制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模型大鼠,监测COPD模型大鼠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细胞因子水平对慢性
摘 要: 农村初中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淡薄,“听讲—记忆—练习”是他们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要转变这种单一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实践探究,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让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走进数学课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和数学素养。  关键词: 数学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 探究学习 合作学习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于达到不复需教,
目的 分析PDCA循环法对急诊科实习护士进行护理带教的效果.方法 将2017年11月~2019年11月在我院急诊科实习的8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带教方法不同,将这80名实习护士随
如果有读者在明媚的5月去山间踏春的话,或许会看到一种缠绕在其他植株上的木质藤本植物。它的花柄大约有成人的中指那么长,6~7片白色或淡红色的花瓣,雌蕊绿色,就像一朵小小的
阅读立根兄诗歌的时候,即使一再凝神聚意,脑海里总会浮现出与他相处的时光,一想到他的温厚、宽容,就会心生暖意.我们认识已近十年,这期间,他的工作、经历几经波动,但对诗歌的
期刊
摘 要: 新课程教学理念提出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创新,在教学中引进合作学习的理念,让学生能够从小就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能够在遇到问题、处理问题时进行协作,能够发扬团队合作精神。本文对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的含义、存在的问题、对策进行研究。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合作学习 问题 对策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理念进行了更新。初中阶段是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确定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最佳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