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是根据课文的内容、教学目标,教师要精心设计具有教育性、探索性、创造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索、主动操作、自主活动为特点,以促进学生认知、情感、个性等全面和谐发展。让学生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明白道理。在双边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自主的地位。在思品教学中不断探索,优化思品课堂教学,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自主能力。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要求品德课堂变为学生参与的过程,学生思考的过程,学生完整生命的投入过程,让课堂教学呈现出生机和生命力。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我们就应当采取一些新的教学策略。
一、回归多姿多彩的生活。
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这一个基本的理念。所以注意在学生活动中体验中进行教学,这是学科的特点。
虽然这学科也有探究性的特点,但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感悟,特别是道德的问题。品德的东西不是讲道理能够将清楚的,过去一个很大的困惑就在这里。以往教师努力地给学生讲道理,那么学生在课堂上努力地听老师讲道理,揣摩老师让他怎么去说,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这样做。其实道德问题,课堂上讲的学生听得懂,但从愿意去做到习惯,中间是有通道的,让课堂上的东西回到生活中。这个通道,从知到行,中间有很多障碍,有困惑,需要我们帮助他解决,排除障碍。可能上完课后学生并不能讲出多少道理,或者说不太清楚,但能自己悟出来。
所以我们要帮助学生去体验、去感悟多彩的、活生生的生活,通过一个个儿童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儿童观察和体验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加深对生活、对社会的认识和感受。
二、营造放松自由的学习空间。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指出:要给学生充分展示、体验和研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而不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配角。
我们长期以来,由于从小在整个品德教育中,几百年、几千年都是在一种教化、教育中出来的。所以一般情况来讲,课上更多的是老师暗示学生,说一些空话。例如:你们看这个对不对?学生答:对!这个是不是这样?是!学生更多的精力放在哪儿呢?放在揣摩老师的意图上,是否跟老师的答案合上点。老师说:对,看他答得怎么样?学生答:对!但这不是学生真实说的话。低年级的孩子开始时的思想是非常鲜活的,是最纯真的想法,可让老师慢慢地训练成全是套话了。本来想让学生讲真话,但出来的是磨合好的一种定势。教育的悲哀是学生没有自我了,没有自己的东西,最后培养孩子的是什么呢?学生有什么收获呢?可能最大的收获是能揣摩别人的意思。磨合完了,只剩下表演了。
将来培养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所以学生更需要放松的自由的空间展开学习。虽然开始表达时可能不太清楚,虽然幼稚可笑,但是学生需要在更淳朴更原始状态下释放自己,我们老师就应该努力为学生创设这样的空间。
三、寓教育于巧妙活动。
巧妙的活动设计,是进行教育一种途径。有些属于直接体验的活动,让学生自己直接做一做。如:站起来展示自己的精神面貌;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盲人的困难。有些是间接体验的活动,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感受,让学生体验,挖掘挖掘的它的教育意义。如果说让学生站起来发言,你来说一说,我来说一说。可以吗?当然可以。在小学阶段可能更多的是需要让学生自己表演,这不仅仅是为了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让他们在课堂玩得高兴,表演得活跃。这里有很多东西,可能他说的感受,和他在实际上想办法通过自己的形体,多种感觉器官,在再现的时候是不同的。
其实孩子很善于表演的,例如:两个孩子打架,老师不是马上教育他们谁对,谁不对,因为这是外在强加给他们的。而是让他们表演,把刚才的情况再现,通过换位的思想感受刚才他、我为什么会这样?感受到对方的感受,问题可以解决了,因为小孩子的表演绝对是他自己的真实感受。所以设计表演时,要有这样的意识,不能只是为了教学活动的活泼、花样。最后表演完了,看不出目的是什么。活动的设计要为教学目标服务,要通过表演,让学生创造,更多从活动的多样性考虑,是老师编排好的,拿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表演,学生通过表演展示,那么在表演过程中就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体验。
通过设计情境和活动,使学生获得新的体验,并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不同角度的体验,学会换位思考。学生在回味、感受生活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对生活、对社会的认识,悟出做人、做事的道理。一些体验、感受甚至探究性问题都可以通过表演去解决。
要使学生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使学生亲身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还有更多的方法,我们还要不断地探究,使课程标准得到更好的实施。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把党和国家对年轻一代思想道德规范等方面的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思想品德要深入人心,促使学生将道德准则转化为自觉的道德行为,必须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总之,在思品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中获得精神感悟,同时,通过课堂教学这一环节,增强了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它是素质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思品教学中不断探索,优化思品课堂教学,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自主能力。
参考文献:
[1]《德育应贴近生活世界》缪兴秀著2000年出版第12期
[2]《中国教育实验与改革》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
[3]《浙江教学研究》2001年第3期
[4]《教育学》王道俊王汉澜1995年版
一、回归多姿多彩的生活。
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这一个基本的理念。所以注意在学生活动中体验中进行教学,这是学科的特点。
虽然这学科也有探究性的特点,但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感悟,特别是道德的问题。品德的东西不是讲道理能够将清楚的,过去一个很大的困惑就在这里。以往教师努力地给学生讲道理,那么学生在课堂上努力地听老师讲道理,揣摩老师让他怎么去说,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这样做。其实道德问题,课堂上讲的学生听得懂,但从愿意去做到习惯,中间是有通道的,让课堂上的东西回到生活中。这个通道,从知到行,中间有很多障碍,有困惑,需要我们帮助他解决,排除障碍。可能上完课后学生并不能讲出多少道理,或者说不太清楚,但能自己悟出来。
所以我们要帮助学生去体验、去感悟多彩的、活生生的生活,通过一个个儿童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儿童观察和体验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加深对生活、对社会的认识和感受。
二、营造放松自由的学习空间。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指出:要给学生充分展示、体验和研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而不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配角。
我们长期以来,由于从小在整个品德教育中,几百年、几千年都是在一种教化、教育中出来的。所以一般情况来讲,课上更多的是老师暗示学生,说一些空话。例如:你们看这个对不对?学生答:对!这个是不是这样?是!学生更多的精力放在哪儿呢?放在揣摩老师的意图上,是否跟老师的答案合上点。老师说:对,看他答得怎么样?学生答:对!但这不是学生真实说的话。低年级的孩子开始时的思想是非常鲜活的,是最纯真的想法,可让老师慢慢地训练成全是套话了。本来想让学生讲真话,但出来的是磨合好的一种定势。教育的悲哀是学生没有自我了,没有自己的东西,最后培养孩子的是什么呢?学生有什么收获呢?可能最大的收获是能揣摩别人的意思。磨合完了,只剩下表演了。
将来培养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所以学生更需要放松的自由的空间展开学习。虽然开始表达时可能不太清楚,虽然幼稚可笑,但是学生需要在更淳朴更原始状态下释放自己,我们老师就应该努力为学生创设这样的空间。
三、寓教育于巧妙活动。
巧妙的活动设计,是进行教育一种途径。有些属于直接体验的活动,让学生自己直接做一做。如:站起来展示自己的精神面貌;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盲人的困难。有些是间接体验的活动,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感受,让学生体验,挖掘挖掘的它的教育意义。如果说让学生站起来发言,你来说一说,我来说一说。可以吗?当然可以。在小学阶段可能更多的是需要让学生自己表演,这不仅仅是为了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让他们在课堂玩得高兴,表演得活跃。这里有很多东西,可能他说的感受,和他在实际上想办法通过自己的形体,多种感觉器官,在再现的时候是不同的。
其实孩子很善于表演的,例如:两个孩子打架,老师不是马上教育他们谁对,谁不对,因为这是外在强加给他们的。而是让他们表演,把刚才的情况再现,通过换位的思想感受刚才他、我为什么会这样?感受到对方的感受,问题可以解决了,因为小孩子的表演绝对是他自己的真实感受。所以设计表演时,要有这样的意识,不能只是为了教学活动的活泼、花样。最后表演完了,看不出目的是什么。活动的设计要为教学目标服务,要通过表演,让学生创造,更多从活动的多样性考虑,是老师编排好的,拿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表演,学生通过表演展示,那么在表演过程中就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体验。
通过设计情境和活动,使学生获得新的体验,并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不同角度的体验,学会换位思考。学生在回味、感受生活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对生活、对社会的认识,悟出做人、做事的道理。一些体验、感受甚至探究性问题都可以通过表演去解决。
要使学生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使学生亲身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还有更多的方法,我们还要不断地探究,使课程标准得到更好的实施。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把党和国家对年轻一代思想道德规范等方面的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思想品德要深入人心,促使学生将道德准则转化为自觉的道德行为,必须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总之,在思品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中获得精神感悟,同时,通过课堂教学这一环节,增强了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它是素质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思品教学中不断探索,优化思品课堂教学,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自主能力。
参考文献:
[1]《德育应贴近生活世界》缪兴秀著2000年出版第12期
[2]《中国教育实验与改革》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
[3]《浙江教学研究》2001年第3期
[4]《教育学》王道俊王汉澜199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