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目前退变性胸腰段椎体后凸患者胸腰段后凸程度和脊柱后方肌群含量之间的关系尚未明确.近年来,为简化脊柱后方肌群含量的测量程序,腰背肌肉凹陷值作为新概念被引入.目的:分析退变性胸腰段后凸患者椎旁肌肉含量的分布特点,并探讨胸腰椎后凸程度与体质量指数及椎旁肌肉含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脊柱外科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90例退变性胸腰段后凸患者(退变性胸腰段后凸组)和62例无脊柱畸形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两组在人口统计学方面匹配.在两组患者全脊柱X射线正侧位片上获取胸腰椎后凸角和腰椎前凸角;使用简便的腰背肌肉凹陷值作为评估腰背肌群含量的参数,在T2加权MRI轴位片上分别测量从T12-L1到L4-L5节段的腰背肌肉凹陷值.两组根据体质量指数分为正常体质量、超重和肥胖亚组;退变性胸腰段后凸患者分为腰椎前凸角升高、正常腰椎前凸角和腰椎前凸角减小3个亚组.结果 与结论:①退变性胸腰段后凸组平均腰背肌肉凹陷值小于对照组(P<0.01);从T12/L1到L4/L5节段,腰背肌肉凹陷值在两组均呈递增趋势(P<0.01);②对照组男性平均腰背肌肉凹陷值大于女性(P<0.05),且平均腰背肌肉凹陷值在体质量正常组小于超重组和肥胖组(P<0.05);③退变性胸腰段后凸组平均腰背肌肉凹陷值在性别方面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退变性胸腰段后凸组T12-L1和L1-L2的腰背肌肉凹陷值在不同体质量指数亚组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3,P=0.009);退变性胸腰段后凸组中,平均腰背肌肉凹陷值在腰椎前凸角增大亚组大于腰椎前凸角正常亚组和腰椎前凸角减小亚组(P<0.01);④胸腰椎后凸角与体质量指数在两组内均无明确相关性;对照组中体质量指数与平均腰背肌肉凹陷值呈正相关(P=0.003),且存在平均腰背肌肉凹陷值=0.32×体质量指数;退变性胸腰段后凸组中胸腰椎后凸角与平均腰背肌肉凹陷值呈负相关(P<0.001),且存在平均腰背肌肉凹陷值=13.75-0.48×胸腰椎后凸角;两组整合后存在平均腰背肌肉凹陷值=5.45+0.21×体质量指数-0.41×胸腰椎后凸角;⑤提示退变性胸腰段后凸患者的腰背肌肉含量小于正常人群;胸腰椎后凸程度和体质量指数无关,而与腰背肌含量可相互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