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变性胸腰段椎体后凸患者腰椎后方肌肉和后凸畸形的相关性

来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769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目前退变性胸腰段椎体后凸患者胸腰段后凸程度和脊柱后方肌群含量之间的关系尚未明确.近年来,为简化脊柱后方肌群含量的测量程序,腰背肌肉凹陷值作为新概念被引入.目的:分析退变性胸腰段后凸患者椎旁肌肉含量的分布特点,并探讨胸腰椎后凸程度与体质量指数及椎旁肌肉含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脊柱外科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90例退变性胸腰段后凸患者(退变性胸腰段后凸组)和62例无脊柱畸形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两组在人口统计学方面匹配.在两组患者全脊柱X射线正侧位片上获取胸腰椎后凸角和腰椎前凸角;使用简便的腰背肌肉凹陷值作为评估腰背肌群含量的参数,在T2加权MRI轴位片上分别测量从T12-L1到L4-L5节段的腰背肌肉凹陷值.两组根据体质量指数分为正常体质量、超重和肥胖亚组;退变性胸腰段后凸患者分为腰椎前凸角升高、正常腰椎前凸角和腰椎前凸角减小3个亚组.结果 与结论:①退变性胸腰段后凸组平均腰背肌肉凹陷值小于对照组(P<0.01);从T12/L1到L4/L5节段,腰背肌肉凹陷值在两组均呈递增趋势(P<0.01);②对照组男性平均腰背肌肉凹陷值大于女性(P<0.05),且平均腰背肌肉凹陷值在体质量正常组小于超重组和肥胖组(P<0.05);③退变性胸腰段后凸组平均腰背肌肉凹陷值在性别方面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退变性胸腰段后凸组T12-L1和L1-L2的腰背肌肉凹陷值在不同体质量指数亚组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3,P=0.009);退变性胸腰段后凸组中,平均腰背肌肉凹陷值在腰椎前凸角增大亚组大于腰椎前凸角正常亚组和腰椎前凸角减小亚组(P<0.01);④胸腰椎后凸角与体质量指数在两组内均无明确相关性;对照组中体质量指数与平均腰背肌肉凹陷值呈正相关(P=0.003),且存在平均腰背肌肉凹陷值=0.32×体质量指数;退变性胸腰段后凸组中胸腰椎后凸角与平均腰背肌肉凹陷值呈负相关(P<0.001),且存在平均腰背肌肉凹陷值=13.75-0.48×胸腰椎后凸角;两组整合后存在平均腰背肌肉凹陷值=5.45+0.21×体质量指数-0.41×胸腰椎后凸角;⑤提示退变性胸腰段后凸患者的腰背肌肉含量小于正常人群;胸腰椎后凸程度和体质量指数无关,而与腰背肌含量可相互预测.
其他文献
背景:不同种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横行骨折的动态生物力学分析研究较少.目的: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分析“8”字型克氏针张力带和“0”字型克氏针张力带治疗髌骨横行骨折术后在完整步态周期内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基于人体膝关节CT扫描数据,利用Mimics,Geomagic Studio,Hypermesh以及Abaqus等三维重建软件建立“8”字型和“0”字型克氏针张力带治疗髌骨横行骨折有限元模型,通过加载材料属性、设置边界条件、施加载荷等操作模拟术后膝关节的一个完整步态周期,分析2种固定模型位移和应力方面的差
背景: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股骨颈骨折有其不同的骨折线走向特点,有着不同的治疗策略.如何在手术治疗中提高复位质量、避免股骨头坏死及内固定失效,成为骨科学者面对的共同挑战.通过对股骨头颈部模型进行力学测试,期望获得相关数据,为提高复位稳定性及复位质量指明方向.目的:通过静态拉伸实验和疲劳实验得出斯氏针不同方式置入股骨头的力学特点.方法:选取天津正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型号为ZLW02SJA的斯氏针,规格φ3.5*300 mm,样品材质为317不锈钢,按照2个步骤进行研究.步骤一:静态拉伸实验,使用1枚或者2
背景:近年来采用单侧穿刺的可弯曲椎体成形方法被运用于临床,其相对于传统的直行入路有无优势目前尚无定论.目的:通过与两种直行椎体成形的比较,了解单侧多方向弯曲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优势.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花都医院)收治的胸腰椎单一节段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85例,其中男21例,女64例,年龄65-91岁,分3组治疗,A组(n=25)进行单侧多方向弯曲椎体成形治疗,B组(n=32)进行单侧直行椎体成形治疗,C组(n=28)进行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