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素养日益成为信息社会公民素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每一个人今后学习、工作及生活的一种必须掌握的技能,如今信息技术已经成为高一学生的必修课程。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教育过程中基本上还处于摸索阶段,没有现成的经验、理论可以借鉴,如何利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并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提高 高中 信息技术 课堂 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课是技术课,目的是培养学生技能。同时这种技能不是计算机本身,而是使用计算机去处理信息的技术和能力,是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必备技能。高中的信息技术课不是专业的计算机课,它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高中技术性课程与学术性课程协调配合,最终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适应信息时代发展需要的合格的公民。
教材“用”与“教”的关系
现今,很多教师不适应新课程教材,到底如何用教材?我觉得要博采众长,自己再次加工,继续改造教材,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改进,该删除的删除,该增加的增加,自己设计出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教案。
例如,在高一信息技术基础中介绍表格软件,内容讲解很简单,但是到底什么是表格软件?如何使用?教师在讲授此节内容我们到底如何备课?简单的讲授书本上的知识学生真正能掌握吗??那么我们如果就从软件讲起,软件的实质是什么??软件是由谁制作出来的讲起,这样学生就有一个很直观的认识。然后再讲讲软件和软件之间的共性。我们如何学习一个个软件。我觉得这样讲解很有深度,可以把知识融会贯通。总之,要立足实际对教材进行调整,使其更加适应教学实际。同时也不要矫枉过正,完全脱离教材,因为教材是专家编写的,有一定的权威性,教材的整体框架是非常科学的,我们还要“顺应”教材。
精讲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越大,则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如果教学内容跟着课本走,内容过于简单,知识面窄,重复性多。学生很容易产生枯燥的消极想法,所以在教学法过程中,适当的调整教学内容,简单的知识内容我则采取了自学和学生独立制作的方法,尽量做到“精讲精练”、“学生讲,辅助指导”、“让学生自主学习”等方法。
适当运用比喻
计算机网络是个新的领域,目前,很多同学对它还感到陌生、不可想象,教师在讲课时适当的运用比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讲文件在磁盘中分门别类的存放,我们可以拿生活中如何利用柜子分门别类放置我们的物品为喻,又如,在讲网络时,关于域名和IP地址,我是这样讲的:世界上的人很多,我们怎么来区分彼此呢?我们可以通过用自己的名字和用身份证号两种途径,我们可以使用身份证号来唯一的指定某人,但是,身份证号太难记了,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名字来指定某人。网络中的计算机也一样,为了区分彼此,他们也有"名字"--我们称之为域名,同样他们也有自己的"身份证号"--IP地址,IP地址可以唯一的指定一台计算机,但是,记住它不太容易,平时,我们只用域名来指定网络中的计算机。这样,学生们很轻松的就揭去了域名、IP地址的神秘面纱。例如我在讲解计算机主机箱时,计算机主机箱内有主板,显卡,网卡,声卡,硬盘,内存条。有些学生区分不清楚内存和硬盘,那我把硬盘比作书包,把内存比作衣服的口袋。硬盘容量大就像我们的书包可以装大量的资料,而我们的口袋却能装很少的资料,但是从口袋取资料很方便,很快捷。
发挥“小老师”的作用
因为团场中学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基础较好,有的学生基础很差,基础好的学生,在老师还没讲完时就会操作了,而基础差的学生总是害怕操作,不愿意动手。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让我懂得,坚持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保持他们学习情趣的有效手段。于是,根据学生实际,每班在分组的基础上,我让几位基础好的先掌握的同学当"小老师",把他们分到各组去,这样即可以减轻教师逐个辅导学生的压力,也使"小老师"们得到锻炼,使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得到提高,同时还克服了部分学生因怕问老师问题而举步不前的现象,从而使所有的学生各得其所。在这种分组情况下,教师并没有失去作用,我们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辅导个别的计算机"特困生",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同时,在同学互相辅导学习中增进了感情,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创造出合作学习的和谐氛围。
及时以激励性评价教师一个赞许的微笑、一个关注的眼神都会给学生无比的信心。此外,教师的以身作则、教师本人的学习态度、耐心的辅导、对学生的信任及期望等都是对学生默默的激励,是一种对学生无声的、向上的评价。也可引进“学生自评、互评”等各种评价方式,同学之间的相互激励和来自自身的激励同样不可或缺。
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
现如今的学生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具有更优良的学习条件,但随之而来的是道德水平下降、厌学、社会责任感缺失,没有理想信念,没有人生追求。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在课程中渗透人文精神,通过教学实例潜移默化的让学生有责任感,感恩意识,有理想,有追求。例如在高一“文件及文件的类型”这堂课的时间,讲到声音文件,我选择的声音文件是《我和我的祖国》为什么选择这个歌曲那?是因为我不仅通过看这个歌曲的名字,不仅使学生懂得文件的类型是什么,更重要的一点我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知识与技能固然重要,情感因素与价值观更重要。那么我们就要巧妙的选择教学实例,用心赋予教学内容有鲜活的生命力。
电脑作品制作阻力重重,需要各方力量进行支持
信息技术课程中有电脑作品制作这部分任务,但是电脑作品真正参与的学生日益减少,造成这方面的原因很多。
原因一:学生自身的原因,高中的学生3分之一是目标明确,要考理想的大学,没有时间,没有兴趣参与电脑制作的活动。对策是重点培养有基础,有兴趣的学生。
原因二是没有一个师域交流、评比的舞台,没有奖励机制,造成学习动力不足。希望教育局相关部门给予重视和支持。
原因三: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是不断发展进步的学科。需要多参加培训,学习。相关教育部门要重视我们这个学科建设,增加专业的、高水准的教师给我们这些一线的教师进行辅导。多给我们一线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
原因四:部分学生都很功利。班主任教师在上班会课的时间有针对性的教育。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教师应不断地分析学生的感受,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为学生创造轻松、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自己的课堂散发出灵性的光辉,爱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喜欢的感觉,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从教这些年,通过不断地学习教育理论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注重自身素养的提升,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不断摸索总结,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要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总体目标,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有待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共同努力
【关键词】提高 高中 信息技术 课堂 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课是技术课,目的是培养学生技能。同时这种技能不是计算机本身,而是使用计算机去处理信息的技术和能力,是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必备技能。高中的信息技术课不是专业的计算机课,它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高中技术性课程与学术性课程协调配合,最终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适应信息时代发展需要的合格的公民。
教材“用”与“教”的关系
现今,很多教师不适应新课程教材,到底如何用教材?我觉得要博采众长,自己再次加工,继续改造教材,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改进,该删除的删除,该增加的增加,自己设计出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教案。
例如,在高一信息技术基础中介绍表格软件,内容讲解很简单,但是到底什么是表格软件?如何使用?教师在讲授此节内容我们到底如何备课?简单的讲授书本上的知识学生真正能掌握吗??那么我们如果就从软件讲起,软件的实质是什么??软件是由谁制作出来的讲起,这样学生就有一个很直观的认识。然后再讲讲软件和软件之间的共性。我们如何学习一个个软件。我觉得这样讲解很有深度,可以把知识融会贯通。总之,要立足实际对教材进行调整,使其更加适应教学实际。同时也不要矫枉过正,完全脱离教材,因为教材是专家编写的,有一定的权威性,教材的整体框架是非常科学的,我们还要“顺应”教材。
精讲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越大,则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如果教学内容跟着课本走,内容过于简单,知识面窄,重复性多。学生很容易产生枯燥的消极想法,所以在教学法过程中,适当的调整教学内容,简单的知识内容我则采取了自学和学生独立制作的方法,尽量做到“精讲精练”、“学生讲,辅助指导”、“让学生自主学习”等方法。
适当运用比喻
计算机网络是个新的领域,目前,很多同学对它还感到陌生、不可想象,教师在讲课时适当的运用比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讲文件在磁盘中分门别类的存放,我们可以拿生活中如何利用柜子分门别类放置我们的物品为喻,又如,在讲网络时,关于域名和IP地址,我是这样讲的:世界上的人很多,我们怎么来区分彼此呢?我们可以通过用自己的名字和用身份证号两种途径,我们可以使用身份证号来唯一的指定某人,但是,身份证号太难记了,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名字来指定某人。网络中的计算机也一样,为了区分彼此,他们也有"名字"--我们称之为域名,同样他们也有自己的"身份证号"--IP地址,IP地址可以唯一的指定一台计算机,但是,记住它不太容易,平时,我们只用域名来指定网络中的计算机。这样,学生们很轻松的就揭去了域名、IP地址的神秘面纱。例如我在讲解计算机主机箱时,计算机主机箱内有主板,显卡,网卡,声卡,硬盘,内存条。有些学生区分不清楚内存和硬盘,那我把硬盘比作书包,把内存比作衣服的口袋。硬盘容量大就像我们的书包可以装大量的资料,而我们的口袋却能装很少的资料,但是从口袋取资料很方便,很快捷。
发挥“小老师”的作用
因为团场中学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基础较好,有的学生基础很差,基础好的学生,在老师还没讲完时就会操作了,而基础差的学生总是害怕操作,不愿意动手。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让我懂得,坚持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保持他们学习情趣的有效手段。于是,根据学生实际,每班在分组的基础上,我让几位基础好的先掌握的同学当"小老师",把他们分到各组去,这样即可以减轻教师逐个辅导学生的压力,也使"小老师"们得到锻炼,使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得到提高,同时还克服了部分学生因怕问老师问题而举步不前的现象,从而使所有的学生各得其所。在这种分组情况下,教师并没有失去作用,我们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辅导个别的计算机"特困生",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同时,在同学互相辅导学习中增进了感情,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创造出合作学习的和谐氛围。
及时以激励性评价教师一个赞许的微笑、一个关注的眼神都会给学生无比的信心。此外,教师的以身作则、教师本人的学习态度、耐心的辅导、对学生的信任及期望等都是对学生默默的激励,是一种对学生无声的、向上的评价。也可引进“学生自评、互评”等各种评价方式,同学之间的相互激励和来自自身的激励同样不可或缺。
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
现如今的学生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具有更优良的学习条件,但随之而来的是道德水平下降、厌学、社会责任感缺失,没有理想信念,没有人生追求。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在课程中渗透人文精神,通过教学实例潜移默化的让学生有责任感,感恩意识,有理想,有追求。例如在高一“文件及文件的类型”这堂课的时间,讲到声音文件,我选择的声音文件是《我和我的祖国》为什么选择这个歌曲那?是因为我不仅通过看这个歌曲的名字,不仅使学生懂得文件的类型是什么,更重要的一点我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知识与技能固然重要,情感因素与价值观更重要。那么我们就要巧妙的选择教学实例,用心赋予教学内容有鲜活的生命力。
电脑作品制作阻力重重,需要各方力量进行支持
信息技术课程中有电脑作品制作这部分任务,但是电脑作品真正参与的学生日益减少,造成这方面的原因很多。
原因一:学生自身的原因,高中的学生3分之一是目标明确,要考理想的大学,没有时间,没有兴趣参与电脑制作的活动。对策是重点培养有基础,有兴趣的学生。
原因二是没有一个师域交流、评比的舞台,没有奖励机制,造成学习动力不足。希望教育局相关部门给予重视和支持。
原因三: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是不断发展进步的学科。需要多参加培训,学习。相关教育部门要重视我们这个学科建设,增加专业的、高水准的教师给我们这些一线的教师进行辅导。多给我们一线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
原因四:部分学生都很功利。班主任教师在上班会课的时间有针对性的教育。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教师应不断地分析学生的感受,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为学生创造轻松、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自己的课堂散发出灵性的光辉,爱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喜欢的感觉,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从教这些年,通过不断地学习教育理论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注重自身素养的提升,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不断摸索总结,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要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总体目标,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有待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