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地方课程实施现状及问题分析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king_man_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地方课程作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登上舞台。《浙江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建设指导意见》(浙教基〔2003〕69号)指出,地方课程是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面向局部地方,满足地方或社区对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而设置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校本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实现课程模式的多样化和课程结构的优化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浙江省基于本土自然环境、人文传统、经济发展的实际,根据浙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切合浙江学生发展的真实需要,提出了“通用课程+专题课程”的操作理念,旨在培养学生了解家乡、认同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其中“通用课程”是指在省内中小学教学中普遍适用的地方课程,内容包括浙江社会、经济、人文历史等涉及浙江省情的内容,以及除国家必修课程外,在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中符合国家教育要求且已基本稳定的各项教育内容,如公民道德规范、法律常识、安全教育、环境教育等。“专题课程”是指在通用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各设区市围绕特定教育内容和要求而进行开发及教学的地方课程。本文主要针对浙江省地方课程通用课程(以下简称“浙江省地方课程”)的实施进行论述。
  一、浙江省地方课程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地方课程理念逐渐得到认同,教师对课程认同度提高
  综合性、活动性是地方课程的特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意识是地方课程的最终诉求。地方课程实施之初,很多教师表示这课没法上,内容散、要点多、备课时间少……经过几年的教研工作的开展,地方课程的基本理念逐步深入教师心中,学生在课堂上积极生动的表现也让教师充分享受到为人师的幸福感和责任感。不少教师由一开始的兼职任教地方课程,到现在专职任教地方课程,对地方课程的感情逐步加深。
  (二)各地教材开发完备,对浙江各类资源进行了系统整理
  根据浙江省地方课程“通用+专题”的操作理念,省、市两级教育部门积极组织各学科及相关领域专家,精心编写了省、市地方课程教材。如省编教材《人·自然·社会》,市编教材《我与杭州》《话说温州》《浙江绿谷》《千岛海韵》等。两类教材各有所长,省编教材《人·自然·社会》侧重于全省普适性内容的梳理与重组,分为浙江沿革、浙江环境、浙江文化、浙江经济、和谐浙江五大主题,同一主题的内容在各学年分层安排,为全省中小学生应该要了解的基本省情和专题教育内容提供课程资源。各市编教材是省编教材的有力补充,编写基于当地社会发展情况,选择当地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历史等内容,具有鲜明的地域性要求,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省编教材为纲,市编教材为辅,为浙江的中小学生提供亲近而有内涵的地方课程资源。
  (三)借助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总结出一批能够充分体现浙江特色的课例
  自2009年开始,浙江省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组织省级地方课程课堂教学评比,旨在鼓励教师研究地方课程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具有鲜明浙江特色的优秀课例。经过广大教研员和教师的努力,如《江南戏剧奇葩——越剧》《浙江绿茶》《西泠印社话百年》《江南丝绸》《走进畲乡》《浙江人的风采》等优秀课例通过评比活动涌现,为推进地方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先行经验。
  (四)聚焦课程德育功能,各地各校开始探索多学科整合实施方法
  作为特有的课程类型,我们一直提倡浙江省地方课程的教学活动不能仅仅局限于45分钟课堂教学之内,而应该基于地方课程活动类课程的特质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真实感悟。随着对地方课程的不断熟悉,越来越多的教师也开始尝试将地方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德育活动整合实施,如在德育活动中,选取地方课程优质课程资源,借用研究性学习方法,在达成德育目标的同时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及问题解决的能力。
  二、浙江省地方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简析
  (一)地方课程常态开设不能保障,各地发展不均衡
  目前,浙江省规定地方课程课时与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课时可以统筹使用,但多次调研显示,不少学校将规定课时作硬性拆分,如地方课程1课时,综合实践活动1课时等,如果学校有其他活动,地方课程的课时往往是首先“被使用”的课时。此外,不少地方课程的任课教师是班主任或语文教师,当班务工作或学科教学任务没有完成时,地方课程课时也会被借用。更有甚者,在一些地区,学生课表上完全不见地方课程踪影。对地方课程的不重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地方课程的正常开展,也变相关上了让学生了解身边社会的一扇窗。各地地方课程实施不均衡的另一个显性指标就是有无配置地方课程教研员。目前,浙江省对地方、校本课程教研员配置问题尚无硬性要求,全省杭州、宁波、温州等市有专职教研员,大多数设区市教研室都有人员兼职负责,县(市、区)教研室多为兼职教研员。目前,教研员队伍专业程度不一,部分教研员对地方课程的理念缺乏应有的认识和工作热情。
  (二)课程资源开发不足,大量资源不能真正走进教学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确保地方课程正常实施的首要因素。目前,浙江省、市两级课程多为一套教材,缺少与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资源。地方课程的教学需要教师对课程内容有一定深度的了解,在配套资源缺乏的情况下,教师需要花费多于语文、数学等学科数倍的时间和精力备课,且因为兼职任教的原因,多数任课教师拘泥于“教教材”,只能进行简单的知识讲述式教学,甚至受困于教学资源的缺乏,无力开展教学。
  与此同时,大量资源被闲置、浪费。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学校对可利用资源不了解或是社会资源对课改不了解,二是由于资源持有者之间协调不够,三是由于学校与校外资源沟通不畅,以至于制度、经费上不能给予保障,等等。
  (三)教师水平不一,对课程认识存在较大差异
  由于对地方课程的认识程度不一,教师的教学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有的教师对地方课程有热情、有思考、有行动,他们在教学中认识到地方课程对学生认同家乡、热爱家乡的积极作用,也深刻感受到学生对地方课程教学内容的浓厚兴趣,于是就愿意花额外的时间去研究地方课程的教学。而不少教师特别是校长,仍抱有分数决定一切的观念,认为不需要考试的学科就不用学习,上课照本宣科,或简单照搬原学科的教学方式,学生自然对这样的教学活动缺乏兴趣。值得肯定的是,不少地区或学校已经建立地方课程教研组或备课大组,采取集体备课的方式来克服目前地方课程实施中的一些问题。   (四)评价工具缺乏,对课程实施监督不足
  影响地方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缺少评价环节。毫无疑问,简单以考试来评价、反馈地方课程教学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地方课程是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及情感目标落实的课程,一旦采用纸笔考试就会把地方课程教学变成地方文化知识的传授。目前,很多学校的操作办法是综合学生平时上课表现,在期末给一个定性评价或者分数。这一评价只能反映学生对地方课程认识的一小部分,只能起到不完全的评估作用。此外,对于发挥评价在反馈、改进教师教学上的作用,也没有很好的实践经验可以参照。
  三、推进浙江省地方课程实施的若干建议
  (一)在教师层面,应提高对地方课程的理论认识
  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对课程开设意义、课程达成目标的理解决定着资源选取、活动设计、教学掌控等各个环节的质量。地方课程绝不是简单告诉学生浙江有个秋瑾女侠,而是要告诉学生在浙江大地为什么能有这样的人物在历史中出现;地方课程也不是简单传授给学生浙江舟山群岛是全国最大的渔场等知识,而是要让学生了解渔业生产在浙江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家乡,更要让学生爱上家乡,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在学校层面,要理性看待并合理开设地方课程
  同校本课程一样,地方课程其实也是一门“校长课程”。只有校长重视,其开设才有生命力和着力点。在不少校长抱怨课时紧张或升学压力大无暇顾及地方课程之时,也有不少校长将地方课程视为完善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如生源多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镇海三公司小学,就将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有效衔接,以培养“新镇海人”为切入点,带着来自外地的孩子走进宁波、走进浙江。再如具有优秀师资的衢州大成小学,将国家德育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整合实施,选择三者内容相近的部分进行主题式教学,既避免了同一内容的重复教学,更有助于德育工作全面开展。
  (三)在教育研究层面,要加大课程资源开发,为教师教学提供便利
  在课程发展的初期,教研部门要花大力气研究完善地方课程的知识架构、课程资源、教学及评价方式。其一,地方课程的开设和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适应当地人才培养和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既要在整体上有统一要求,又要充分注意城市与农村、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差异,既要对学生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又要关注社会实践和职业技术等内容。其二,要为广大教师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方便并确保任课教师能顺利开展教学,真正解决一线教师的困难,要为一些不熟悉地方课程的教师提供走进地方课程的拐杖,让他们尽快了解地方课程。其三,要建立完善的课程评价机制,在全面评价学生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综合学习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评价,注重对学生对认识、理解本土文化的基本意识和素养的评价。
  (四)在教育行政层面,应加大力度支持地方课程常态开展
  随着新课程的开展,如何构建符合浙江实情的三级课程系统越来越引起重视,省教育厅已在多份文件中强调要加强地方、校本课程的构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为改革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足见教育行政部门对这一“弱势”学科的关注。但就目前课程开设的情况来看,仅停留在调研或是简单的文件层面是远远不够的,迫于升学问题、师资欠缺、经费不足、制度不完善等压力,很多学校想“有所为”而“无力为”。教育行政部门非常有必要出台较为细化的实施办法,明确责任权利,确保地方、校本课程的开设。同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必要做好宣传工作,树立社会大教育观,把地方课程的建设与完善作为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积极引导社会和家长参与并支持地方课程的开发建设。
其他文献
2015年浙江省高考语文的作文题如下: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偏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
目的研究医院获得性肺炎铜绿假单胞菌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其基因型。方法用微量平板法对临床分离42株医院获得性肺炎铜绿假单胞菌建立生物被膜模型并测定其形成能力,通过肠
上海市教委近日公布2015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实施意见,以“免试就近入学”为原则,要求中小学招生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文化测试,不得以竞赛成绩、获奖证书筛生源。对于以往招生存在问题较多的民办中小学,上海市明确,民办学校招生面谈过程要向市和区县两级教育行政、督导、监察部门及学校家委会代表等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如存在擅自提前招生、以奥数成绩或英语等级证书筛生源等情况,教育行政部门将责令校长或
目的探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耐碳青霉烯酶鲍氏不动杆菌(CRAB)之间的同源性,了解有无流行暴发以及流行变迁。方法对医院2007-2008年以及2005年上半年下呼吸道标本分离的CRAB复
我国北方城市冬季的大气污染,主要是煤烟型污染,冬季分散的采暖锅炉是主要污染源,许多中小型城市尚未能实行集中供暖。欲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就必须加大环保执法力度,采取强有力的措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合理的饮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人体的抵抗力,减轻患病脏器的负担,促进人体康复,因此饮食护
晚期肿瘤患者,疼痛发生率最高,70%左右以疼痛为主诉,其中50%属于剧烈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生存质量.因此,及时发现和解决患者的痛苦甚为重要。
目的研究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耐药性及分子流行病学特点,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药敏纸片法(K-B法)、SCCmec分型及葡萄球菌A蛋白(spa)分型技术,2
校本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它是面向本校教师的学习方式,内容切合学校与教师的需求,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我校以“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让教
快速阅读不仅要读得快而且要理解文章意义,抓住中心思想。看起来,快速阅读的速度和理解有矛盾,速度快了往往理解率不高。但教学实践证明,速度和理解是相辅相成的。本文拟就如何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