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电教媒体 优化情境教学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xi2xjp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愉悦和谐的情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发挥,个性特征能得以充分的展示。在语文教学中,利用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影视等于一体的多媒体,就可以创造愉悦和谐的情景,从而优化教学效果。现就笔者在教学中的一点尝试与体会请教于各位同仁,以期抛砖引玉。
  1.以景冶情
  情境教学的特点之一便是直观可感和丰富多彩。单纯依赖学生的生活体验难以形成对学习材料的直观形象,而利用电教媒体就可以达到这样的要求。很多写景类的文章均可以采用这种形式。
  《故都的秋》描述的虽然是大家熟悉的金秋景色,但要学生形成秋天的全面印象,却不是易事。在教学中,我在组织学生交流对秋天的印象之后,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南方、北方秋天的一系列图片。学生在欣赏之余,既获得了感官的审美愉悦,也体会了秋的不同景色和风味,更使他们形成了全面看待事物的意识。
  有些文章离学生的生活经历很远,也需要电教媒体。在讲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时,我就收集了一些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共同战斗的图片及文字资料,放给学生看。“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大量图片、信息的冲击下,学生对文中涌动的情思(深厚的感情、崇高的友谊)体会得更深了,作为社会个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在“酣畅淋漓品誓言”、“声情并茂读誓言”两个教学环节中,学生激情昂扬,学习目标顺利实现。
  2.以乐染情
  “音乐是最具感染力的语言”,很多时候可以实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语文课堂就更不能缺少音乐。
  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音乐作为课文朗读时的背景音乐,教学效果非同一般。
  《不朽的失眠》是台湾作家张晓风跨越千年时空,为古诗《枫桥夜泊》的由来虚拟的一篇小说。全文细腻地描摹了张继落榜之后内心的波澜,演绎了张继“凤凰涅磐”般重生的历程。在授课中我选择华彦均的《二泉映月》作为朗读背景音乐,效果很好。当略带哀怨的二胡音响起时,“他落榜了……”无需教师赘言,学生的心境便和诗人的那种失落、无奈感融为一体并随音乐奔涌而出——又一曲绝唱在课堂上荡漾开去。
  《再别康桥》的导入环节我播放了《七子之歌》的VCD片,一则由于学生比较熟悉这首歌,二则可以借助歌词的主题顺势导入文章主题的把握,在“得鱼忘筌”中学生便形成了良好的阅读期待。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需要控制音乐播放的时间和音量。播放时间过长,学生容易形成听觉疲劳;播放时间过短,则容易出现浅尝辄止的现象。音量过高,便会喧宾夺主;音量过低,便会弱化感染力。
  3.以影导思
  FLASH动画、影视素材越来越成为教师制作课件亲睐的对象。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得当,的确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斑羚飞渡》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利用FLASH动画制作了一个“斑羚飞渡”的现场效果,真切的演示了斑羚飞渡时的情境并伴之以羚羊跌落山崖时的闷响。以直接播放FLASH动画作为导入,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感受中,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尤其是那一声声“闷响”,犹如一记记重锤敲在他们的心上,然后交流感受,顺势引入对文章的品味。有了真切的心理体验,学生的思维便得到了激活,很多相同的、相似的情境便在交流中引入了课堂,学生独具个性的生活资源便在交流中得到共享,思维的盛宴便摆在了课堂上。
  阅读教学如此,其实作文教学中电教媒体的使用也是进行学生创新写作思维训练的一条有效途径。《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多次强调“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笔者曾尝试让学生为自己非常熟悉的影视情节“配音”。其实是要求学生打破已有的思维定势,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实际经验,重新为电影情节配音。在课堂上,播放熟悉的影视画面,相同的画面,却变成了不同的谈话内容。学生的激情之火马上被点燃了。于是,电影《花木兰》中木兰变成了韩国球迷,离家从军时的一番情绪变化变成了球迷的胜利大出征;《三个和尚》中和尚们的争执情境,学生设计成了和尚们在讨论“市场经济下的寺院经济转轨趋势”,不胜枚举。
  当然这种素材训练的前提是要结合训练的教学目标,并且要考虑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以及能力接受水平,有的放矢地进行,以便把学生最终导入明代理学家王阳明所言“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的境界。
  利用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仅仅是网络教学的初步应用,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网络的探究性、自主化、个性化学习越来越成为教学中的一个大课题,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媒体意识与操作水平,实现媒体辅助教学的最优化。
  
  刘新玲,周云波,教师,现居山东荣成。
其他文献
一百多年前,法国有个医生叫雷奈克,他看到许多肺结核病人由于没有得到准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而痛苦地死去,心里非常难过,他一直在想:怎样才能及时发现人体内出现的病变呢?  有一天,雷奈克从一个花园走过,看见两个男孩正在跷跷板那里玩。他们一个站在这头,弯着腰,把耳朵贴在跷跷板上,一个蹲在那头,用一枚铁钉在跷跷板上轻轻地划着。雷奈克很好奇,就问他们在干什么。一个男孩告诉他,通过木板能清楚地听到另一头划木板
<正>江苏省特级教师李吉林(南通师范附属二小任教)长期致力于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探索出“情境教学法”,并运用于识字、阅读、作文教学中,取得了可喜成就。 情境教学法是教师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