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效课堂”就是指在教学活动中,让每一个孩子愉悦地学习,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从“活动”“情境”和“评价”三个方面入手,并结合具体课堂教学实例,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每一节课堂教学都高效、实效。
[关键词]有效活动;有效情境;有效评价;简约高效;绿色节能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32-0017-02
[作者简介]尤登芳(1962—),女,江苏盐城人,本科,江苏省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小学部教师,小学高级。
纵观我们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在表面的浮华、热闹背后,充斥着“高耗低效”的现象。不少数学课堂,一味追求理念上的新颖,形式上的新奇,课堂变得繁杂、低效。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疲惫,教学效率极低。有鉴于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应当追求有效的课堂。
所谓“有效数学课堂”就是指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让每一个孩子愉悦地学习,用较少的时间和的精力,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一、有效活动:追寻简约的数学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很多教师就片面理解为课堂上活动越多就越好,从而偏离了数学思维学习的活动在课堂中层出不穷。
听一位教师执教“统计”(苏教版二年级下册)一课,在巩固练习中,该教师让学生分小组调查每个同学最喜欢的一种动画片,有《喜羊羊与灰太狼》《功夫熊猫》《天线宝宝》等。小组合作把结果填在统计表里,小组长送交表格给老师,老师选了两个学生担任助手,再次统计全班学生最喜欢哪部动画片。时间比较长,教师在讲台上忙得不亦乐乎,学生因为刚刚才完成感兴趣的调查,谈性正浓,加之老师无法顾及他们,也是谈得不亦乐乎,课堂一时热闹非凡。很快下课铃声响了,该老师只好匆忙公布统计结果,全班学生喜欢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最多,一时全班欢呼声和哀叹声一片。
在这样的频繁的课堂活动中,实在让人无法想象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数学思维。这样的活动创设,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无疑是有益的。但是,“平均数”这个概念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并非完全陌生,他们已经具备一些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不如直奔主题,提出“你们有谁知道平均数是什么吗?”这样一个问题,这会大大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
郑毓信先生说过,“与单纯地追求形式相比,我们在组织数学活动时应当更加注意以下的问题:究竟为什么要让学生去从事相应的活动?又如何才能使之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我们不仅应当关注学生在做什么,而且也应考虑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这样做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在积极提倡实践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在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形成和发展的前提下进行,实现课堂效益最大化。
二、有效情境:追寻绿色的数学课堂
教师为课堂教学设计生动有趣的情境,让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寓数学于生活之中,并有效组织学生一起参与到情境活动之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迅速地被调动起来,也可以充分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但是,纵观当前很多的教学情境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曾经听过“找规律”(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一课,教师在上课时,从先询问学生喜欢什么小动物开始,到说到小兔子,再相机出示了一个森林里小兔子陆续走出来晾晒手帕的动漫。教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在经过观察后纷纷发言,有的说“我发现这个森林有小兔子,有大树,有手帕”,有的说“小兔子在开心地排队做操”。诸如此类的发言,教师不加引导,仅仅是“你还发现了什么”。有限的课堂时间就这样很快过去了七分钟。
有效的情境创设,活跃了班级课堂的气氛,刺激着学生积极参与到每一项活动中去,提升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也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但是,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千万不能让情境创设变成形式,为情境创设而创设。诸如上述,固然好看,但创设情况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别出心裁的情境导入,花费了很多口舌却不如开门见山来得有效。
这样的情境只会分散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关注,过多的非数学信息干扰和弱化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情境活动的创设,都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所有的内容都要遵循客观生活规律,贴近现实生活。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技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上述动漫的呈现,其实换成直接出示教材中的主题图,让学生在观察后,直接明了地提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有效地捕捉数学信息,这样的课堂情境也就有效而不牵强了。
三、有效评价:追寻朴实的数学课堂
课堂评价可以促进师生情感交融,可以有效促进知识的建构。然而,当前课堂中评价现状不容乐观。
笔者曾经对某位教师的一堂计算教学公开课进行过统计,该教师在课堂上前后用了60多次的表扬,只要学生站起来说,都要大加表扬。表扬次数过多过滥,整堂课充斥着“同学们听得真认真”这一类没有针对性的评价语言,而且教师的表扬言过其实,缺乏科学性、严谨性,甚至学生的回答出现了原则性的错误,都不置可否。
随着新课改向纵深发展,教师过多、过滥、不客观的表扬使之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和价值。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表扬,因而我们的课堂需要表扬,也必须有表扬,但切不可为表扬而表扬,不负责任的随意表扬,只会坏了学生学习的“胃口”。评价必须是科学的、公正的、客观的,那样才能真正发挥评价机制的有效性,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课堂教学要创新,这无疑十分正确。但所有的创新探索,都必须真实。那些单纯为了追求教学“出彩”的形式主义套路,占用了课堂教学的宝贵时空,只会给人留下不扎实、不真实、不朴实的印象。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要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而学生多学。这种“少教多学”的有效教学理念应该成为我们的共识,应当成为我们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有效的数学课堂就应当是“清淡、简洁、自然状态下,没有雕琢痕迹的课,是真实而原始的本色课”。
参考文献:
[1]郑毓信.开放的小学数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2]陈真真.数学课堂“低效”现象举隅及对策[J].辽宁教育,2011(6).
[3]朱华贤.期待“素课”[J].人民教育,2008(8).
[4]李秀芝.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小学数学教育,2012(1-2).
[关键词]有效活动;有效情境;有效评价;简约高效;绿色节能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32-0017-02
[作者简介]尤登芳(1962—),女,江苏盐城人,本科,江苏省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小学部教师,小学高级。
纵观我们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在表面的浮华、热闹背后,充斥着“高耗低效”的现象。不少数学课堂,一味追求理念上的新颖,形式上的新奇,课堂变得繁杂、低效。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疲惫,教学效率极低。有鉴于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应当追求有效的课堂。
所谓“有效数学课堂”就是指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让每一个孩子愉悦地学习,用较少的时间和的精力,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一、有效活动:追寻简约的数学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很多教师就片面理解为课堂上活动越多就越好,从而偏离了数学思维学习的活动在课堂中层出不穷。
听一位教师执教“统计”(苏教版二年级下册)一课,在巩固练习中,该教师让学生分小组调查每个同学最喜欢的一种动画片,有《喜羊羊与灰太狼》《功夫熊猫》《天线宝宝》等。小组合作把结果填在统计表里,小组长送交表格给老师,老师选了两个学生担任助手,再次统计全班学生最喜欢哪部动画片。时间比较长,教师在讲台上忙得不亦乐乎,学生因为刚刚才完成感兴趣的调查,谈性正浓,加之老师无法顾及他们,也是谈得不亦乐乎,课堂一时热闹非凡。很快下课铃声响了,该老师只好匆忙公布统计结果,全班学生喜欢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最多,一时全班欢呼声和哀叹声一片。
在这样的频繁的课堂活动中,实在让人无法想象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数学思维。这样的活动创设,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无疑是有益的。但是,“平均数”这个概念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并非完全陌生,他们已经具备一些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不如直奔主题,提出“你们有谁知道平均数是什么吗?”这样一个问题,这会大大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
郑毓信先生说过,“与单纯地追求形式相比,我们在组织数学活动时应当更加注意以下的问题:究竟为什么要让学生去从事相应的活动?又如何才能使之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我们不仅应当关注学生在做什么,而且也应考虑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这样做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在积极提倡实践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在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形成和发展的前提下进行,实现课堂效益最大化。
二、有效情境:追寻绿色的数学课堂
教师为课堂教学设计生动有趣的情境,让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寓数学于生活之中,并有效组织学生一起参与到情境活动之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迅速地被调动起来,也可以充分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但是,纵观当前很多的教学情境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曾经听过“找规律”(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一课,教师在上课时,从先询问学生喜欢什么小动物开始,到说到小兔子,再相机出示了一个森林里小兔子陆续走出来晾晒手帕的动漫。教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在经过观察后纷纷发言,有的说“我发现这个森林有小兔子,有大树,有手帕”,有的说“小兔子在开心地排队做操”。诸如此类的发言,教师不加引导,仅仅是“你还发现了什么”。有限的课堂时间就这样很快过去了七分钟。
有效的情境创设,活跃了班级课堂的气氛,刺激着学生积极参与到每一项活动中去,提升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也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但是,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千万不能让情境创设变成形式,为情境创设而创设。诸如上述,固然好看,但创设情况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别出心裁的情境导入,花费了很多口舌却不如开门见山来得有效。
这样的情境只会分散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关注,过多的非数学信息干扰和弱化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情境活动的创设,都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所有的内容都要遵循客观生活规律,贴近现实生活。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技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上述动漫的呈现,其实换成直接出示教材中的主题图,让学生在观察后,直接明了地提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有效地捕捉数学信息,这样的课堂情境也就有效而不牵强了。
三、有效评价:追寻朴实的数学课堂
课堂评价可以促进师生情感交融,可以有效促进知识的建构。然而,当前课堂中评价现状不容乐观。
笔者曾经对某位教师的一堂计算教学公开课进行过统计,该教师在课堂上前后用了60多次的表扬,只要学生站起来说,都要大加表扬。表扬次数过多过滥,整堂课充斥着“同学们听得真认真”这一类没有针对性的评价语言,而且教师的表扬言过其实,缺乏科学性、严谨性,甚至学生的回答出现了原则性的错误,都不置可否。
随着新课改向纵深发展,教师过多、过滥、不客观的表扬使之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和价值。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表扬,因而我们的课堂需要表扬,也必须有表扬,但切不可为表扬而表扬,不负责任的随意表扬,只会坏了学生学习的“胃口”。评价必须是科学的、公正的、客观的,那样才能真正发挥评价机制的有效性,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课堂教学要创新,这无疑十分正确。但所有的创新探索,都必须真实。那些单纯为了追求教学“出彩”的形式主义套路,占用了课堂教学的宝贵时空,只会给人留下不扎实、不真实、不朴实的印象。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要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而学生多学。这种“少教多学”的有效教学理念应该成为我们的共识,应当成为我们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有效的数学课堂就应当是“清淡、简洁、自然状态下,没有雕琢痕迹的课,是真实而原始的本色课”。
参考文献:
[1]郑毓信.开放的小学数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2]陈真真.数学课堂“低效”现象举隅及对策[J].辽宁教育,2011(6).
[3]朱华贤.期待“素课”[J].人民教育,2008(8).
[4]李秀芝.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小学数学教育,2012(1-2).